除了期望孩子在學習上能專注高效、取得理想成績,家長還對什麼最為關心呢?小競相信「情緒」一定是其中之一。
良好的情緒力其實包括2個方面,一個是孩子對於自己情緒的管理,另一個則是孩子對於他人情緒的感知和正確處理。
情緒力非常重要,可以說涉及到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比如:
1、能夠與父母長輩、或是同齡朋友順暢地互動,如願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會因溝通困難而變得孤僻、沒有自信,交不到朋友;
2、可以體察他人的心情,知道換位思考,而不是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get不到他人的情緒;
3、生活中遇到事情,能夠理智的思考和溝通,而不是用哭鬧或暴力等方法來發洩和處理;
4、學習上遇到困難,能夠積極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畏懼難題,逃避學習。
02
01 「理性大腦」戰勝「情緒大腦」
在以前的文章中小競也科普過大腦與情緒的關係,腦緣系統主要是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功能,被稱之為「情緒大腦」,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我們常稱之為「理性大腦」。
情緒大腦是一個肆意妄為、及時行樂的「衝動的自我」;而理性大腦是一個克服衝動、深謀遠慮的「自控的自我」。
因此想要理性戰勝衝動,我們就要鍛鍊大腦皮質區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增強孩子的自控力,這其中就包括情緒的自我管理和調控。
批評會削弱孩子大腦的情緒感知力
有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對他人面部表情情緒信息的解讀和感知能力較弱。
來自賓漢姆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可能較少會注意他人的面部表情所傳達的情緒信息。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與他人的關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經常被批評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會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
為了了解父母的批評對孩子關注、處理他人面部表情所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了名為晚正電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的腦電情緒識別方式,這種方式提供了一種衡量人對情緒信息(比如高興或悲傷的表情)的關注程度的指標。
[ 研究內容 ]
研究人員讓一群孩子年齡為 7 到 11 歲的父母用五分鐘的時間談論自己的孩子,然後根據父母在言談中所提及到對自己孩子的不同批評程度進行了編碼。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測量了這些孩子在觀看一系列顯示不同情緒表情的圖片時的大腦活動。
實驗結果就是,與那些父母批評程度較低的孩子相比,被父母高度批評的孩子對面部表情情緒的關注較少。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人在本能上總是會傾向於逃避那些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焦慮或悲傷的事情,孩子們更是如此。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有可能使用迴避性的應對策略,因為他們害怕看到批評的表情,害怕看到別人的失望和厭惡。
當然這種做法自然也會阻止他們看到其他人臉上的積極表情,最終結果就是對孩子情緒感知能力的發展造成阻礙,間接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積極自信、語言表達能一些列能力和素質。
03
如何積極培育孩子的情緒管理、情緒感知能力呢?
在競思,老師會在幫孩子安排針對性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同時,通過沙盤訓練、輔助訓練和心理疏導等多種方式,綜合幫助孩子提升。
腦電訓練是在生理基礎上,通過對大腦不同區域電位的訓練,如專注力點位、情緒點位等等,來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自控力和情緒力;其它輔助訓練則是從心理、從習題訓練等方面,幫孩子提升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技能。
通過這樣的結合,孩子能夠從更為全面的提升自己取得進步,讓學習和生活更輕鬆有序。
04
小競結合過往經驗,再和家長分享2招,希望也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幫助。
01 不要迴避孩子的任何情緒
絕大多數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都不知不覺犯了這樣2個錯誤:01 選擇性接納情緒;02 跳過理解,直接管理。
第一點很好理解,開心愉快、積極努力、大膽、自豪等情緒通常是受歡迎的,而家長對憤怒、悲傷、害怕、嫉妒、尷尬、羞愧等情緒的包容度則很低,認為孩子產生這些情緒就是不對的,需要馬上改正。
事實上,類似嫉妒害怕憤怒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首先就要客觀對待他們產生的各種情緒。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產生這些情緒是正常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壓制和拋卻這些情緒,而是要通過恰當的方法去表達、去發洩、去調整。
02 情緒 「對話」 的小技巧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其實也會被帶入一個不太好的狀態,無法心平氣和地去和孩子溝通。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聲音增大、表情變化」,甚至有的家長會拒絕孩子靠近、排斥肢體接觸。
家長可能是希望藉助這種嚴厲的態度,達到讓孩子快速認識錯誤、快速改正的目的,但其實這樣的狀態,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情緒,比如抓狂、害怕、委屈、倔強反抗等等。
所以,即使需要用認真、嚴肅的態度講尖銳的話時,我們也要用身體和孩子做連接,比如靠近他,用手握著他的手或肩膀,告訴他:「你剛才那樣做,媽媽覺得錯得太離譜。」
這樣,孩子比較容易聽進去教導,因為這種方式讓孩子感覺自己只是被批評,而不是被拒絕。
在了解了關於培養孩子良好情緒管理和感知能力的同時,小競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學員維維在競思中心的成長吧!
學員維維,今年7歲,新學期上小學一年級。性格外向,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強,很容易和小夥伴打成一片。
但在學習方面,家長反饋維維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小動作多,遇到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容易分心走神,缺乏耐心,專注時間比較短,學習效率低,對家長和老師的指令,無法及時做出反應。
在日常的生活溝通互動中,孩子的規則意識比較弱,情緒不穩定,遇事經常衝動易怒,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
為此,家長選擇帶孩子來競思訓練,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中心老師邵老師根據注意力測評結果,以及在相處過程中更為深入的了解維維的性格特點後,邵老師為孩子量身定製了後續的訓練方案。
在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基礎上,邵老師還會通過心理輔導、情緒管理、行為糾正等輔助訓練,來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正確了解情緒、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每次訓練後,邵老師都會及時和家長溝通孩子的變化與成長。
隨著訓練的進行,維維和邵老師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多,配合度也越來越高,孩子都能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完成訓練任務。
目前孩子已經在競思上了95次訓練課程,家長反饋孩子的注意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做事過程中,孩子的專注時間變長,遇到事情也會主動和家長溝通解決,發脾氣的次數也少了很多。
新學期開學,維維已經順利進入課堂學習,能夠緊跟老師上課節奏,自主安排學習任務,並高效完成。
每一個孩子來到競思注意力訓練,都會通過專業注意力測評結果,詳細了解孩子具體情況,針對性提升,提升效率。
在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基礎上,通過多種輔助訓練,讓孩子得到切實有效的鍛鍊,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弱項,提升孩子綜合能力,養成高效用腦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