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會削弱孩子大腦的情緒感知力!這樣才能幫孩子情緒管理能力

2020-09-11 注意力訓練專家

除了期望孩子在學習上能專注高效、取得理想成績,家長還對什麼最為關心呢?小競相信「情緒」一定是其中之一。


良好的情緒力其實包括2個方面,一個是孩子對於自己情緒的管理,另一個則是孩子對於他人情緒的感知和正確處理。


情緒力非常重要,可以說涉及到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比如:


1、能夠與父母長輩、或是同齡朋友順暢地互動,如願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會因溝通困難而變得孤僻、沒有自信,交不到朋友;


2、可以體察他人的心情,知道換位思考,而不是總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get不到他人的情緒;


3、生活中遇到事情,能夠理智的思考和溝通,而不是用哭鬧或暴力等方法來發洩和處理;


4、學習上遇到困難,能夠積極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畏懼難題,逃避學習。



02


01 「理性大腦」戰勝「情緒大腦」


在以前的文章中小競也科普過大腦與情緒的關係,腦緣系統主要是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功能,被稱之為「情緒大腦」,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我們常稱之為「理性大腦」。


情緒大腦是一個肆意妄為、及時行樂的「衝動的自我」;而理性大腦是一個克服衝動、深謀遠慮的「自控的自我」。


因此想要理性戰勝衝動,我們就要鍛鍊大腦皮質區域,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增強孩子的自控力,這其中就包括情緒的自我管理和調控。



批評會削弱孩子大腦的情緒感知力


有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對他人面部表情情緒信息的解讀和感知能力較弱。


來自賓漢姆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可能較少會注意他人的面部表情所傳達的情緒信息。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與他人的關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經常被批評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會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


為了了解父母的批評對孩子關注、處理他人面部表情所帶來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了名為晚正電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的腦電情緒識別方式,這種方式提供了一種衡量人對情緒信息(比如高興或悲傷的表情)的關注程度的指標。



[ 研究內容 ]


研究人員讓一群孩子年齡為 7 到 11 歲的父母用五分鐘的時間談論自己的孩子,然後根據父母在言談中所提及到對自己孩子的不同批評程度進行了編碼。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測量了這些孩子在觀看一系列顯示不同情緒表情的圖片時的大腦活動。


實驗結果就是,與那些父母批評程度較低的孩子相比,被父母高度批評的孩子對面部表情情緒的關注較少。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人在本能上總是會傾向於逃避那些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焦慮或悲傷的事情,孩子們更是如此。


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有可能使用迴避性的應對策略,因為他們害怕看到批評的表情,害怕看到別人的失望和厭惡。


當然這種做法自然也會阻止他們看到其他人臉上的積極表情,最終結果就是對孩子情緒感知能力的發展造成阻礙,間接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積極自信、語言表達能一些列能力和素質。



03


如何積極培育孩子的情緒管理、情緒感知能力呢?


在競思,老師會在幫孩子安排針對性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同時,通過沙盤訓練、輔助訓練和心理疏導等多種方式,綜合幫助孩子提升。


腦電訓練是在生理基礎上,通過對大腦不同區域電位的訓練,如專注力點位、情緒點位等等,來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自控力和情緒力;其它輔助訓練則是從心理、從習題訓練等方面,幫孩子提升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技能。


通過這樣的結合,孩子能夠從更為全面的提升自己取得進步,讓學習和生活更輕鬆有序。


04


小競結合過往經驗,再和家長分享2招,希望也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幫助。


01 不要迴避孩子的任何情緒


絕大多數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都不知不覺犯了這樣2個錯誤:01 選擇性接納情緒;02 跳過理解,直接管理。


第一點很好理解,開心愉快、積極努力、大膽、自豪等情緒通常是受歡迎的,而家長對憤怒、悲傷、害怕、嫉妒、尷尬、羞愧等情緒的包容度則很低,認為孩子產生這些情緒就是不對的,需要馬上改正。


事實上,類似嫉妒害怕憤怒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如果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首先就要客觀對待他們產生的各種情緒。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產生這些情緒是正常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壓制和拋卻這些情緒,而是要通過恰當的方法去表達、去發洩、去調整。



02 情緒 「對話」 的小技巧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其實也會被帶入一個不太好的狀態,無法心平氣和地去和孩子溝通。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聲音增大、表情變化」,甚至有的家長會拒絕孩子靠近、排斥肢體接觸。


家長可能是希望藉助這種嚴厲的態度,達到讓孩子快速認識錯誤、快速改正的目的,但其實這樣的狀態,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情緒,比如抓狂、害怕、委屈、倔強反抗等等。


所以,即使需要用認真、嚴肅的態度講尖銳的話時,我們也要用身體和孩子做連接,比如靠近他,用手握著他的手或肩膀,告訴他:「你剛才那樣做,媽媽覺得錯得太離譜。」


這樣,孩子比較容易聽進去教導,因為這種方式讓孩子感覺自己只是被批評,而不是被拒絕。



在了解了關於培養孩子良好情緒管理和感知能力的同時,小競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學員維維在競思中心的成長吧!


學員維維,今年7歲,新學期上小學一年級。性格外向,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強,很容易和小夥伴打成一片。


但在學習方面,家長反饋維維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小動作多,遇到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容易分心走神,缺乏耐心,專注時間比較短,學習效率低,對家長和老師的指令,無法及時做出反應。


在日常的生活溝通互動中,孩子的規則意識比較弱,情緒不穩定,遇事經常衝動易怒,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



為此,家長選擇帶孩子來競思訓練,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中心老師邵老師根據注意力測評結果,以及在相處過程中更為深入的了解維維的性格特點後,邵老師為孩子量身定製了後續的訓練方案。


在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基礎上,邵老師還會通過心理輔導、情緒管理、行為糾正等輔助訓練,來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管理能力,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正確了解情緒、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每次訓練後,邵老師都會及時和家長溝通孩子的變化與成長。



隨著訓練的進行,維維和邵老師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多,配合度也越來越高,孩子都能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完成訓練任務。


目前孩子已經在競思上了95次訓練課程,家長反饋孩子的注意力有了很大的改善,做事過程中,孩子的專注時間變長,遇到事情也會主動和家長溝通解決,發脾氣的次數也少了很多。


新學期開學,維維已經順利進入課堂學習,能夠緊跟老師上課節奏,自主安排學習任務,並高效完成。



每一個孩子來到競思注意力訓練,都會通過專業注意力測評結果,詳細了解孩子具體情況,針對性提升,提升效率。


在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的基礎上,通過多種輔助訓練,讓孩子得到切實有效的鍛鍊,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弱項,提升孩子綜合能力,養成高效用腦習慣。

相關焦點

  • 越批評孩子情緒越失控?過度批評會阻礙孩子情緒感知和語言表達
    情緒的產生和控制,究竟是受什麼影響呢?為什麼批評責罵,不能讓孩子認識錯誤、控制情緒呢?正確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管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會把訊息傳遞到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中,前額葉皮質負責幫我們判斷、評估、調節和決策。
  • 不好的情緒會削弱人的智力活動,教孩子學會管控情緒,從娃娃抓起
    這些傳送到大腦的信號,人被喚醒了,其身體機能也會隨著心理變化產生反應。比如心跳加快,手掌出汗,喉嚨發乾,這些都是由於情緒給身體帶來的反應。 情緒會影響人的智力活動 我們不要小看孩子,每天生活當中的開心、快樂、哭泣、悲傷、驚恐、恐懼這些情緒。最近的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情緒的神經迴路與那些智力活動有關的神經系統高度互動。
  • 孩子總是發脾氣?3招應對,幫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不允許孩子發脾氣,切斷的不僅僅是孩子負面情感的輸出,更抹殺了孩子對所有情緒的感知能力。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評價和判斷,而是耐心的傾聽和理解。只有感到被理解、被尊重了,孩子才願意跟父母溝通,他們才能聽得進父母的意見。聰明的父母,會選擇做孩子情感的港灣,溫柔地迎接孩子靠岸,而不是用斥責和打擊,把孩子越推越遠。
  • 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有多重要?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良好的情緒管理對人的生活、事業工作等方方面面影響非常大。它不僅能夠提高人的交際能力,也能夠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是情緒管理應該從小培養,如果小的時候沒有及時對情緒進行有效的引導,那麼長大之後,其情緒可能會走向不可控的地步,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有非常多的負面影響。
  • 孩子變情緒小魔王?給孩子情緒安個「紅綠燈」,有序管理好情緒!
    如何教會孩子去面對情緒一直都是教育中的一個重難點,因為孩子還不具備一定的情緒管理能力,所以父母會經常看到孩子常處於一種陰晴不定的狀態。孩子時而處於紅燈狀態,時而處於綠燈狀態。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的情緒常處於綠燈狀態才行。情緒"紅綠燈",有序管理好情緒的方法如何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父母可以嘗試著給孩子安一個"紅綠燈"。那麼,父母應該如何為孩子裝好"紅綠燈"呢?
  • 孩子情緒管理太差?培養孩子的「加法思維」,增強情緒控制能力
    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的問題是很多家庭的常態——&34;&34;&39;小皇帝&34;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彌爾頓曾經說過:&34;孩子的情緒變化反映著家庭教育的問題,情緒管理能力太差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育。
  • 兩種方案,讓孩子輕鬆控制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
    簡單來說就是控制你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為什麼我們沒有完美的自控能力呢?這和大腦結構及運作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腦核、腦緣系統、大腦皮質。
  •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一、要了解孩子的情緒來源首先,我覺得孩子的情緒來自學習。在我們國家,學習會佔據孩子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所以學習的好壞或者說學習的情況非常影響孩子的情緒。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也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也許會受到同學的小瞧,也會遭到家長的抱怨和指責,這些孩子就會時常處於挫敗、害怕等情緒狀態裡,當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壓力的時候,還會有憤怒等等的情緒出來。
  • 孩子性子急,動不動就大喊大叫?教你這樣幫娃做情緒管理
    說到孩子的情緒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小時候乖巧懂事的孩子,現在變得越來越情緒化了。只要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就大哭大鬧,怎麼勸也不聽。它存在於前額後頭的位置,是大腦的最外一層。而上腦的功能,主要是影響人思考、情緒控制以及交際能力。
  • 孩子「人來瘋」可不是開朗,而是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表現
    ,而思想相對傳統的家長很少會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孩子發現了這個規律,自然要找機會趁機釋放情緒。而孩子只意識到了這時候可以釋放情緒,並沒有意識到情緒 應該是自覺控制的,自然就會在外人面前放浪形骸。而只要讓孩子擁有情緒管理能力,孩子的「人來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 孩子易情緒失控?只需按這個「開關」,一句話管理好孩子情緒
    比如身體上有傷痛有不舒服,孩子就會哭。心裡難過委屈時,他們潛意識裡會用哭來發出信號,來解決自己的不愉快。也以此尋求大人的幫助。二、孩子失控更深層的原因:1.孩子的情緒失控,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發育好,還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
  •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教你三步處理法,搞定孩子的情緒管理
    家長的功課接納孩子的情緒,可能很多家長知道應該這麼做,但當時一上火就顧不上、做不到。其實,在管理孩子的情緒之前,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看到孩子哭鬧,心頭火起時,先要意識到「我生氣了」,有這個意識,大腦就會冷靜一點。然後理智會回來,「先別著急生氣,重要的是解決問題。對,第一步,接納孩子的情緒。」更深入來說,家長需要在心理上轉變對孩子的看法。
  • 幫孩子把脾氣發出來,會處理情緒是高情商的基礎
    在處理情緒之前家長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發脾氣,主要還是因為孩子大腦前額葉皮層尚且處於發育階段,而這一部分直接決定了認知和自控能力。與大腦其他部位相比較,這個部位成熟的時間是最晚的,一般要到20歲左右才能夠完全成熟,這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年齡越小,越不可能很好地完全控制脾氣。
  •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消極情緒」?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很重要
    當孩子的消極情緒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發洩,其實是父母的不盡職,沒有訓練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這才導致了孩子這時候只能夠通過這種無用且令人厭煩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為此她看了不少關於育兒方面的書籍,聽了許多育兒專家的課程,這才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每當孩子開始發洩自己的消極情緒時,小寶媽媽都會把握住這個機會,和孩子進行訓練情緒管理能力的任務。
  • 11種方法增強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Barish說:「讓你的孩子參與是直升機育兒的另一種選擇。」當你的孩子遇到問題時,問問他們能做些什麼來解決它。家長們很少這樣去做,因為他們分心於他們能做什麼來解決問題。讓他們參與會改變渠道,鼓勵孩子解決問題,進而加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 批評完孩子任由他哭?掌握「情緒療法」,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挫敗感
    代表「悲觀」情緒的「小人」,情緒比較敏感,受到批評後,不去想問題的原因,只會自怨自艾,陷入抱怨、悲觀、自卑中,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錯誤的自卑認知。 ② 由 「臆想」帶來的情緒化推理當孩子聽到父母批評的言語,看到父母生氣的表情,孩子的大腦將這些信息進行再加工後,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推理:「爸媽是不是覺得我做的很差?爸媽還會相信我能做好嗎?這讓我感到很沮喪和挫敗。」
  • 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培養
    主講人:陳熒南寧市興桂路小學專職心理教師管理情緒的方法1.接納孩子的情緒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抑孩子的情緒,我們首先要知道,無論孩子有什麼情緒,都是正常的。 在面對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我是在關心你。
  • 孩子發脾氣就摔東西?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疏導負面情緒
    每次遇到孩子生氣的情況,鈴鐺只能好聲好氣地哄勸孩子,可孩子依舊不聽話,把玩具、家裡的東西往地上和牆上砸。孩子的表現讓鈴鐺頭疼不已,鄰居也多次上門投訴,她只好一一賠罪道歉。朋友告訴鈴鐺,孩子這是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表現,需要儘快培養他的這方面能力。
  • 孩子get不到別人的情緒?提升孩子情商從這三招做起
    父母的每一次批評,都可能削弱孩子大腦的情緒感知力有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大腦對他人面部表情情緒信息的解讀和感知能力較弱。來自賓漢姆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經常被父母批評的孩子可能較少會注意他人的面部表情所傳達的情緒信息。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與他人的關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經常被批評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會患上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掌控情緒
    很容易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導致孩子出現敏感脆弱的情緒。一旦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過於敏感,很容易會出現情緒崩潰的現象,也無法接受他人給予的批評和建議。所以時常會和父母產生矛盾,通過激烈的情緒表達來掩蓋內心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