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這招太實用

2021-01-21 胡航懂家居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培養情緒穩定的孩子這招太實用

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的時候,非常不適,想迅速通過幫孩子解決現實問題,或者情緒問題來讓自己舒服點。

對於情緒的學習,父母親卻沒有那麼多耐心讓孩子跌倒、受傷、感覺疼痛,然後再學習。

這可能是基於我們的一個錯誤認識:孩子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

因此我們認為,讓孩子沒有負面情緒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如果孩子表現出膽小、生氣、嫉妒,我們就會認為自己這個媽媽當得不夠好,所以總是企圖避免和掩蓋這些情緒。

事實上情緒並沒有對錯,我們常常把情緒劃分成「正面」或者「負面」,只是代表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是舒服或者不舒服。

不舒服的負面情緒,會提醒孩子什麼事情需要改變,這樣他才有機會去學習應對、處理的方式,學著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目前的狀態。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呢?下面有兩點可學習呦!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

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

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情緒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並不是生來就有的,它需要從小學習並且不斷地練習。

家長也可以用一些繪本來引導孩子,讓孩子通過故事來理解自己的情緒。

在繪本的選擇上,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就很有幫助。它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培養出性格好、性格好、有涵養的好孩子。

這套書一共有10冊,10冊的主題都不同,包含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見的膽小、自卑、懦弱等性格問題,同時也包含了孩子的情緒控制和管理的內容,孩子能夠從故事中學會理解自己的性格和情緒。

每本書都有可愛的動物主角以及鮮明的繪畫風格,能夠抓住孩子的眼球,讓孩子喜歡上閱讀讀,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每個故事都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孩子更能夠身臨其境,更加理解自己的情緒,並從故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這套書可以作為孩子的睡前故事書,對孩子來說很有幫助,是很多家長的選擇。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三種對孩子最沒用的教育方式。」這個認知是幾百年前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但恰恰這三種方式,也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用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手段。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不用講道理,用這3招搞定孩子的壞脾氣
    旁邊的家長看到紛紛搖頭:「這孩子脾氣太差了。」恆恆媽媽尷尬地說:「他就這脾氣,怎麼勸都沒用。」「我家孩子脾氣也不好,說他兩句就躺地上撒野」,「我家那個特愛哭,怎麼哄都不行」,「我家那個也是,一生氣就扔東西」......看來,愛生氣的孩子大有人在。孩子們為什麼要發脾氣?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但其實,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孩子生氣愛發脾氣是自然現象。如果一個孩子,他受了委屈,竟然感覺不到任何氣憤,我們反而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太壓抑了。其次,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來看看該如何應對他的小脾氣吧!1、孩子的情緒不被理解多數父母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卻忘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
  •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學會這幾招,幫孩子改掉壞脾氣
    當孩子看見自己喜歡吃的零食,玩具啊都愛亂發脾氣,反正就是父母不給買就是坐地上哭,鬧。要麼就是不給孩子買,就不走了。4、單純地調皮。這種情況大多數出現在獨生子女中,父母平時太溺愛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中那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覺得父母比自己的地位低,就覺得每天不搞出點新花樣那都對不起自己的地位。
  • 孩子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這2個習慣沒培養好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不講道理也不接受道理如今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霸王」,動不動就朝父母發脾氣,甚至是辱罵家人,對家長的說教充耳不聞。當家長想和孩子講道理時,孩子會極其反感和厭倦,蠻橫不講道理,也不想接受別人的說教。所以在教育的時候,家長也應該幫助孩子培養起良好的行為習慣,不隨意朝他人發脾氣,儘可能冷靜地將問題解決。
  • 孩子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這2個習慣沒培養好
    經過了解,原來是孩子覺得哥哥的土司上葡萄乾比較多,於是心裡不平衡,才會發生大哭這一幕。其實小孩子平常時挺活潑的,但就是遇到事情和困難時容易哭。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這孩子也太矯情了,這麼玻璃心怎麼行嘛?」
  • 孫儷的育兒經驗獲贊:聰明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從不講道理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苦口婆心地講道理,結果孩子完全不聽,家長越講越生氣。我之前就聽過一句話:「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孩子講道理」,在孫儷的教育理念中,,媽媽我愛你」。這與孫儷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脫不開關係,我曾經看過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的著作,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有這樣一段話,「孩子任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生理和情感的發育超過了自身的溝通能力」。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可用三種方法,引導他走出情緒波動期
    她不明白,之前乖巧聽話、對她言聽計從的孩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愛鬧情緒?>孩子變得愛發脾氣、喜歡鬧情緒,與他的生長發育有一定關係。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畢竟還小,各方面都還沒有成熟,父母也不可能太順從他,更不能放任不管的。但是,管他又容易產生矛盾,影響親子關係。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翻譯師」
    每個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變不驚,遇事不躁,不為失敗所沮喪,不因成功而張揚,以平和穩定的情緒,度過順遂的一生。然而,我們卻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煩躁易怒,一言不合就哭鬧,甚至摔東西、打人,或者情緒崩潰,一蹶不振。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好情緒」的孩子呢?
  • 愛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都這樣教育孩子
    脾氣暴躁點的家長直接打孩子、罵孩子,脾氣溫和的家長就講道理感化孩子。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兩種方法都沒效果,還有一些反作用。,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是聽不進去的,所以這辦法根本不管用。面對孩子犯錯、發脾氣,跟孩子嘮叨講道理的大多數是「低層次的父母」!家長1:不管跟孩子說了多少次,他就是不聽!家長2:怎麼我家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啊!家長3:我家孩子真是什麼都不聽,氣死我了,我該怎麼辦?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正確引導情緒是關鍵,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你家孩子,會不會玩著玩著就突然生氣了呢?反正我家孩子是這樣,特別是到了兩歲的時候,經常發脾氣甚至亂丟東西,從來不會聽父母的話,甚至和父母吵架。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用這種形式來發洩情緒,甚至罵人。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玩玩具的時候孩子把玩具弄壞了,可是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把玩具修好,而是生氣地把玩具摔在了地上,這下子原本只是壞了一個胳膊的玩具整體都被摔得稀巴爛。看著孩子如此愛發脾氣,亮亮媽媽很是上火。事實上,很多孩子到了兩歲時都會有這種動不動發脾氣的表現,而這也確實讓父母們感到煩惱。
  •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打罵講道理,看看長沙高層次父母做法
    對父母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很大的一個難題,畢竟孩子教育不好,影響的是他們的一生。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孩子叛逆或者鬧脾氣時,一些父母會選擇打罵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現孩子依舊老樣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那麼,對於叛逆不聽話或者鬧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需要對情緒多些了解了
    但是,很多孩子包括我們很多成年人,也經常會被對方的情緒給帶進去,當孩子生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很難看到他的憤怒,而是瞬間伴隨著他的情緒進入到自己憤怒的情緒中。 莫名就會想:這孩子怎麼又發脾氣?他讓人生氣了。也不會給自己時間去覺察自己的情緒是哪裡來的,只想把孩子的憤怒情緒給打壓下去。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孩子,或者還沒經歷過,一個愛發脾氣、愛大喊大叫、愛撒潑打滾、愛摔東西的孩子.....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愛發脾氣,就是不聽話、叛逆的表現,應該及時制止,以免以後闖下大禍。
  • 孩子總是發脾氣?3招應對,幫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冷處理、講道理,繼而以威脅的方式壓制脾氣,不了解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認為孩子發脾氣是無理取鬧,所以必須把道理給孩子講明了講透了,孩子才能改掉發脾氣的壞毛病。,又如何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的孩子呢?處在情緒旋渦中的孩子,並不能快速抽離負面情緒,父母的說教和講道理,只會成為一種壓力。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3、父母本身愛發脾氣孩子從小就開始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如果父母平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招經常是比較管用的,所以孩子才會屢試不爽。3、及時表揚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後,父母這時除了給孩子講道理以外可以抱抱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一直都在。
  • 孩子發脾氣,講道理往往沒什麼作用,不妨看看孫儷的做法,很有用
    在家長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無論如何無理取鬧,父母從內心還是會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講道理的好孩子,所以往往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哭得七零八落的孩子和一個無可奈何勸說的家長。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就上去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等孩子的情緒過了再和他講道理。
  • 孩子犯錯,三流父母發脾氣,二流父母講道理,一流父母對策很高明
    、三流父母:發脾氣在孩子犯錯時,一些脾氣暴躁的父母,通常會直接採取吼罵或是打罵的方式,可這樣的方法,雖然讓爸媽的情緒得到了宣洩,但是在冷靜下來後就會發現娃很可憐,長久下去很可能會帶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容易讓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不僅容易讓他們缺乏安全感,還很可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而因此變得自卑。
  •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大道理屢屢敗北?不是道理沒用,是要用對時機
    當爸爸給小亮仔講道理的時候,他也一句都聽不進去。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爸爸只能陪他繼續玩跳繩了。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可以發現,由於孩子還小,情緒總是難以控制,表現得很劇烈。而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們總是企圖給孩子講大道理。當然,孩子多半我行我素,根本無視爸爸媽媽的道理,甚至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這讓寶爸寶媽們很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