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2020-12-20 錢志亮工作室

前段時間,一則視頻在網絡熱傳:

四川雅安一所幼兒園裡,一個小孩因吃飯不老實,被老師批評了兩句,便開始扔凳子砸老師。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新聞:江蘇一個男孩因為調皮弄壞了飯店裡的餐具,媽媽替他賠償後訓斥了幾句,結果這個孩子就開始憤怒地打媽媽,掐媽媽脖子。

孩子愛發脾氣,一點不高興就哭鬧、煩躁不安在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但用動手打人這種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顯然是不對的。

究其根源,是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

長此以往,孩子不懂得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控制情緒,容易變得自私、衝動、易怒,影響性格的發展,也不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耶魯大學心理學博士SusanDavid曾指出:

「一個人的情商有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素,即情緒敏感力。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

從小時候起,父母就要正確對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

一、允許孩子發脾氣,給孩子體驗情緒的機會

許多父母見不得孩子發脾氣,看到孩子生氣地朝自己喊叫、鬧彆扭、哭鬧撒潑的樣子,情緒也會被點燃,於是大聲吼罵孩子,或是立刻妥協,滿足本不該答應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趕緊停下來。

這些做法可能見效很快,但卻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對孩子不負責,剝奪了孩子感受、體驗情緒的機會。

孩子只有親身體會各種情緒,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情緒、學會調節情緒。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所說:

「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孩子和大人一樣,同樣有表達情緒的需要,喜怒哀樂都壓抑在心裡,才會影響心理健康。

想像一下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煩心事,想找朋友傾訴一下,朋友卻說:「你煩不煩啊,別說了。」心裡是什麼滋味?

孩子發脾氣,把情緒表達出來了是好事,關鍵在於父母需要教會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好好說話、好好表達,暴力、胡攪蠻纏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有句話說得很好: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帶著愛和耐心去接納和理解,看見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

比如:身體不適;尋求關注;需求沒有被看見,不被父母理解;沒有學會有效的語言溝通;因為無法完成一些目標而挫敗······

可以蹲下來抱抱孩子,或陪孩子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待一會兒,告訴他「我知道······」、「我理解······」,問問他「是不是因為XXX事而感覺到生氣/委屈/失望?」

而這種能力,對家長自身的要求也很高:面對一個哭鬧煩躁、糾纏不休的孩子能夠不崩潰、不被影響,願意花時間陪伴,保持冷靜、客觀、平和。

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修煉,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二、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從中明白道理、明確是非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經歷願望得不到滿足、被批評、被誤解受委屈、被人搶走玩具等等讓人感覺很不舒適的事件。

孩子應該是通過這些事情,明白道理、習得規矩、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不是只停留在發脾氣、用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上。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其實是很好的教育契機。讓孩子認識到:你的情緒,爸爸媽媽都理解,願意陪你一起面對,但是不好的行為必須被規範,過激的情緒表達必須調整。

第一點,可以利用繪本、故事書等,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養成好性格。

比如,玩具被搶走了,不是動手打人,而是告訴對方:「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

被父母用很嚴厲的話批評了感覺很難受,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識到錯誤了,但是你這樣說我,我覺得很受傷!」

第二點,告訴孩子如果要發洩情緒,可以選擇自己安靜待一會兒、聽歌、寫字、看電影、大哭一場、打打枕頭、沙袋······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在「負面」情緒中待太久。

此外,如果孩子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發脾氣,父母在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應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為什麼拒絕他的要求。

比如:「我知道你還想再看一集動畫片,但是我們之前早早定下的規則就是一天一集,定好的規則我們就必須要遵守。」

比如:「我理解你很喜歡那個小朋友的玩具,但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就像你的東西被搶走了你也會難過是不是?」

孩子會在這些事情中逐漸明白重要的道理和規矩,了解什麼行為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不斷完善認知和觀念:世界不是圍繞著自己轉的,不能要什麼就有什麼,有些原則必須遵守。

所以,父母在保持耐心、冷靜、和孩子共情的同時,也要明確什麼可以滿足孩子,什麼不行,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更改。

三、父母自己做好情緒管理的榜樣

許多孩子愛發脾氣,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響。

如果家長平時在家裡動不動朝身邊人發脾氣、大吼大叫、摔東西,甚至動手打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沾染上壞脾氣,習得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

更可怕的是,孩子越長大,脾氣會越像父母。

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正確表達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然而在面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工作、人際關係中的煩惱,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難題時,父母也是人,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

在這種情況下,事後的處理很重要,處理得當,才能把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降到最低。

比如忍不住朝孩子發了脾氣,要勇於向孩子道歉,真誠地說對不起,表達自己懊悔的情緒和對這件事情的思考,說說自己以後會怎麼做。

這種真誠的溝通,會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加深情感上的聯結,增進彼此理解,孩子也能從中學到處理這類事情的方法。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愛發脾氣?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高情商父母這樣說
    孩子叛逆、愛發脾氣?家長第一句話很重要,高情商父母這樣說你家孩子是否也經常發脾氣?【發脾氣也不全是壞事】有時候,孩子愛發脾氣也並非壞事,反而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家長不必過於擔憂。53%的家長這樣說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曾經有過這樣一則問卷:「問家長,當孩子們犯錯時,您第一句話會說什麼?」結果有超過53%的家長都這樣回答:「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好啊,又不會發脾氣,你要有人家一半就好了。」
  • 孩子經常動手打人,父母應該怎麼辦?三條建議幫你解決
    還有源源不聽話的時候,小劉總是愛用武力威脅源源,動不動就對源源說「再不聽話我揍你」,雖然小劉並沒有真正動手打過孩子,但類似的威脅卻無處不在。源源有時候還會動手打爺爺奶奶。但是爺爺奶奶從來沒有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久而久之,源源養成了打人的壞習慣。甚至有一次,源源用玩具打爺爺的時候,爺爺竟然說「小心別把你的玩具打壞」。呵呵,隔輩老人教育孩子就是這麼任性。
  • 父母必看-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在漫長的育兒過程中,孩子愛打人,會是我們家長逃不開的難題,尤其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 朵朵媽:我女兒一歲五個月,特別愛打人,還愛搶別人東西,現在都不敢帶她到樓下小公園玩了,每次都把別的小孩打哭,又或搶別人的的玩具,我天天跟她說不要這樣,每次答應的好好的,哪知道轉眼又和別家孩子打起來了。各種辦法都想了還是沒用,不知道該怎樣教育,我天天為這事頭痛,覺得自已教育孩子好失敗。
  • 三歲孩子發脾氣打人,這樣做比嚴厲教訓更有效
    「發脾氣時總會打人」,這裡打人的根源就是孩子的情緒,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因為無法正確地表達情緒和需求,無法將情緒調節好進而解決問題,所以才會出現打人的情況。關於情緒管理能力,市面上有很多的書和繪本可以參考,適合父母看的比如《去情緒化管教》《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全腦教養法》《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等。
  • 三歲孩子發脾氣打人,這樣做比嚴厲教訓更有效
    「發脾氣時總會打人」,這裡打人的根源就是孩子的情緒,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因為無法正確地表達情緒和需求,無法將情緒調節好進而解決問題,所以才會出現打人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打人的行為不對,但是這也是孩子無意識表達和抒發情緒的一種方式,至少可以說明孩子沒有壓抑情緒。一、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是怎樣發展的?
  • 孩子情緒易失控,一生氣就打人,我該怎麼辦?
    4歲多了,現在脾氣越來越壞了,平時不愛說話,遇到不順心的事一言不合就動手扔東西,甚至是打人,怎麼說都沒用改不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如孩子想吃某樣東西,爸媽因為吃的太多等等原因不給時;如孩子想出去玩,爸媽因為太晚了不同意時;如孩子想要買某個玩具,爸媽因為家裡玩具太多不同意時;其實在孩子的心裡,一個非常簡單的想法,但因為一件父母認為「不合理」而得不到滿足時,常常會用發脾氣甚至是動手來表達出他們心中「小小」的不滿。
  • 孩子愛打人、喜歡發脾氣,情緒爆發力太強,父母要如何應對?
    孩子愛亂發脾氣,甚至動手打人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有很多家長都經歷著同樣的問題,孩子情緒容易不穩定,亂發脾氣從來都不看場合,每次反應都非常的「大」,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父母該怎麼辦?
    文丨禾禾媽媽各位父母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困惑?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①絕對權威家庭:這類父母過於控制孩子的自主性,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當孩子打人後,這類父母的處理方式,往往是將孩子打一頓,這使得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了攻擊,並產生逆反心理。
  • 孩子發脾氣喜歡打別人怎麼辦?「打人敏感期」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孩子喜歡打人發洩情緒,除了訓斥家長這樣能更好地糾正行為孩子在小的時候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尤其是很多被老人寵著長大的孩子,一發脾氣就愛打人,不管是打家長還是打同伴,下手都毫不留情,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如何做才能正確地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憤怒的情緒呢?
  • 孩子發脾氣總會打人?關鍵在培養「緒管理能力」,你做對了嗎?
    第一,體會孩子的情緒。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會想要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良情緒,希望得到爸爸媽媽的安慰和理解。有些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會採取「冷處理」的方式,認為只要不理睬,孩子就不會繼續發脾氣了,這樣的方式其實是欠妥的。
  • 你家孩子愛打人,高情商父母的這一招更管用
    ,父母嚴厲的懲罰,或者淡然等待孩子的自我成長都是一種「隱性傷害」。但是這樣的決定和掌控如果被家人拒絕和阻止,或者是要求沒有被滿足,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憤怒,開始動手「打人」,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 孩子兩歲了,老是愛罵人、打人怎麼辦?
    最近東東不知道在哪裡學到的「傻X」等汙言穢語,甚至還動手打其它小朋友,真是愁壞媽媽了,明明家裡都是文明人,孩子為何這樣?氣得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也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正確引導情緒是關鍵,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你家孩子,會不會玩著玩著就突然生氣了呢?反正我家孩子是這樣,特別是到了兩歲的時候,經常發脾氣甚至亂丟東西,從來不會聽父母的話,甚至和父母吵架。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想避免孩子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關鍵,聰明的孩子都這樣做。
  • 小孩子任性又愛發脾氣,懂教育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作為父母,最讓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孩子鬧騰的時候了,我常常聽見別人對我抱怨,孩子任性老喜歡發脾氣,怎麼管都管不住。我想說,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這樣的行為,那這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反應,這一現象的發生與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有關,除此之外,也是和大人的教育和態度有關。特別是獨生子女,當全家人都圍著一個人轉的時候,對孩子的溺愛會讓他們越來越任性,變得愛發脾氣。
  • 允許孩子「發脾氣」,是真正的高情商
    \ /很多媽媽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高情商的孩子,不會發脾氣。其實不是這樣的。蔡康永曾在書中講過一個故事。而對於什麼真正的高情商,蔡康永說:「情商高並非是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 怎樣應對愛頂嘴的孩子?高情商的父母都這樣做
    大部分孩子都愛和家長頂嘴,家長如果想順利應對,首先應該分析孩子頂嘴的原因。個人原因也有很多孩子的任性胡鬧發脾氣其實只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所以才會跟父母對著幹。因為現在的父母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下班回來有時想放鬆放鬆玩玩手機,缺少了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造成了孩子孤僻、任性、對著幹的性格和行為。
  • 孩子愛打人,家長該如何引導?
    最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熊孩子」打人引發的家長鬥毆事件,從事件根源做分析,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攻擊行為呢?不是人性本善嗎?其實一兩歲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但這些終究是不好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必要時刻一定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做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為寶寶找了「脫罪」的藉口。
  • 寶寶為什麼總愛發脾氣打人呢?找到真正原因,再慢慢引導比說教好
    案例:惠惠3歲的兒子,最近一段時間出門,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動手打人,不管比他小的,還是比他大的。這讓惠惠很是著急,跟孩子說了很多次,「打別人是不對的」,「寶貝,不要打人哦,打人痛痛」可兒子不聽,導致她很無奈,只能每次出門就會一直盯著娃看,以免傷到其他的小朋友。要想解決孩子愛打人的壞習慣,就需要先找到原因,再引導娃改正。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文丨禾禾媽媽 各位父母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困惑?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
  • 寶寶愛打人怎麼辦?找到打人的原因最重要
    寶寶的任何行為都有原因,打人也是,如果每次寶寶打完人,父母都只是說:你怎麼打人呢?不可以打人。這樣是沒有用的,我們只有找到寶寶打人的原因,才能幫助寶寶改掉打人的壞習慣。語言發展滯後,不會表達表達能力的欠缺讓孩子容易著急,心裡想說的不會表達,於是一著急就打人,說不清楚的時候也會發脾氣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