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東不知道在哪裡學到的「傻X」等汙言穢語,甚至還動手打其它小朋友,真是愁壞媽媽了,明明家裡都是文明人,孩子為何這樣?氣得都不知道該如何教育。
打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往往是兩歲左右的兒童,特別是男孩的常見行為,也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
但是它並不能預測這個兒童未來的行為,比如早期愛打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兇殘、暴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以下幾大原因:
1、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事事都是「我」字當頭。
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幹,於是動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打。
2、與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
想要個東西人家不給,他又不會「要」,於是就打人。
3、語言表達能力差。
自己的想法、要求說不清楚、別人沒有照做,情緒不好,就打人。
4、生活變化大,不適應。
比如,搬遷、換保姆、上幼兒園等。不知怎麼回事,又不會表達,於是揮動手臂,無目的地亂打。
5、喜歡看別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後哭的樣子,缺少同情心。
6、看電影、電視上有打人的鏡頭,很好玩,於是就模仿。
7、父母嬌慣。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形成了習慣。
8、尋求注意。孩子做好事的時候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又很希望被注意。
得不到注意的時候,只好做一些比較強烈的「動作」:打,來引起注意。
專家的建議: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須重視,一旦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而且還會傷人。
遇到愛打人的寶寶,父母應該如何做?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給他模仿的「榜樣」。
父母不能對寶寶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
如果寶寶打人了,應立刻抓住打人的那隻手,同時嚴肅、堅定地直視他的眼睛,讓寶寶感到自己錯了,等寶寶情緒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
立規矩。這並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
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覆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其次不要體罰寶寶
當寶寶打人時,父母千萬不能用打寶寶的方式來懲罰他,最好「冷處理」——把正在哭鬧的寶寶放在一邊,告訴他父母很愛他,但必須等他哭完後再和他說話。
這樣的話只說一遍即可,不要多說,更不要向寶寶過多解釋為什麼。當寶寶情緒激動時,應避免出現越講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況。
第三積極的鼓勵不可少
父母應以積極熱情的方式對寶寶的良好行為給予鼓勵。
尤其是那些平時習慣打罵、呵斥、批評寶寶的父母,更應注意自己的態度。
鼓勵能夠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使寶寶表現出積極、正面的情感,促進向上發展。父母應對寶寶充滿信心。
第四父母應注意自己的反應
當寶寶在家裡打人時,父母要表現出應有的尊嚴,不能對此一笑了之,甚至開心地享受寶寶發脾氣時別樣的可愛之處。
更不應主動逗寶寶發脾氣、打人,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出現攻擊性行為時,他人正常的反應是什麼。
時間久了,寶寶明白這種行為不被人接受,自然會有所改變。
最後為寶寶提供非攻擊性行為發生的條件
如果明知寶寶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點與其他寶寶的長處相比;
多了解寶寶的需要以及獨到之處,從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寶寶;
讓寶寶獨立做事情,擔負一定責任,使他相信自己的能力;
經常說「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媽媽為你驕傲」之類的話,以此打開寶寶的心扉,幫助他成長。
童芽:專注母嬰健康服務,包括24小時電話醫生、育兒指南圖書、母嬰課堂、兒童基因檢測、兒童保險,歡迎關注與合作。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童芽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