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庭當中,有不少年輕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寵愛,寶寶的性格變得十分任性,與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還會出現打人的現象。因為擔心孩子長大後惹事生非,那麼,家長們這時就會非常著急,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呢?下面,我來教大家一些遇到孩子打人時如何去做,高情商的爸媽都用這三招。趕快學起來吧。
首先,我們要看為什麼寶寶喜歡「打人」?
1歲以內的寶寶會特別喜歡拍人、撲人甚至咬人,但這些都不是故意的。這是因為孩子的身體在發育,他們是在用「打人」的方式來探索世界。而且很多情況下,大多數寶寶第一次學會「打人」的時候,家長也是樂呵呵的,這就會讓寶寶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兒,所以會用這方式和家人互動。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打人」並不是真的攻擊方式,當寶寶「打人」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用樂呵呵的表情鼓勵寶寶,而應該換一種方式告訴寶寶,儘早教會寶寶用其他簡單的方式來代替「打人」。
2歲的寶寶,有了一定的手臂力量,但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行,不知道怎麼表達時,往往會出現打人等他們的「溝通方式」。
再大一點的寶寶呢,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和模仿能力,但人際交往能力還不行,語言表達能力也沒那麼完善,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動手,尤其是受到身邊大人壞榜樣或一些暴力電視影響。
那該怎麼辦呢?在面對孩子打人這件事上,我建議爸媽用這三步來應對。
第一步:馬上制止孩子
如果家長對這種情況選擇置之不理或者一笑而過就會變相的助長寶寶的這種行為,寶寶一直喜歡打人的話,以後就會打其他的小朋友,這會影響寶寶以後正常的交友與玩耍,一定要制止寶寶的打人行為。
第二步: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幫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如果孩子打人是因為沒辦法用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你要幫孩子說出他的想法,再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如果孩子情緒真的非常激動,你可以先抱住他,把他帶到人少的地方去,幫助孩子和自己都能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下來,你再用緩和的語氣和他溝通,了解到孩子的訴求並幫他解決。
第三步:藉助外力的幫助
孩子情緒認知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一次肉體處罰或者一次心理疏導就可以解決的。這個時候可以考慮藉助外力,比如:繪本裡面的一個故事,他最崇拜的漫畫人物、或者跟周邊同齡小朋友行為的比較,來告訴他你不可以這麼做,慢慢引導孩子理解並認識到打人的後果,一定要教他學會承擔後果。
所謂育兒育己,要想讓孩子多用非暴力的方式表達自己,首先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
在孩子被情緒控制的時候,家長要當好他們的榜樣,理性思考,給孩子提供一個非暴力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