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媽媽昨天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讓她趕緊來把孩子提前接走。老師向她反應,說磊磊最近在幼兒園經常動手打人、撓人,甚至還咬人,剛剛有兩個小朋友都被他抓傷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在的孩子身上並不少見,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更加有攻擊性的行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父母十分擔心,也會給同一幼兒園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造成很大困擾,最後嚴重的甚至會被幼兒園勸退。那麼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家長要如何處理?
@可心
我家孩子最近經常出現愛打人,抓人的毛病,誰抱他都免不了挨打。別看孩子小,力氣可不小,我這臉上有好幾道都是他撓的。舊傷還沒好又添了新傷,這脾氣這麼大!肯定是隨他爸了。
@欣寶寶
以前覺得現孩子脾氣是個問題,上個月送他去了幼兒園,晚上接她的時候老師和我說她和小朋友相處的不太好,一起玩的時候總是搶別人玩具,搶不過就打人。幼兒園就這樣,這以後上學可怎麼辦啊?!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暴力行為,做媽媽知道要怎麼做嗎?
1.情緒表達
孩子年紀還小,語言表達能力受限,這種想說話還不能被理解的感覺不管是誰都會著急吧。於是寶寶們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可能就會出現打人搶玩具的一系列行為。
解決辦法:家長應該注重和孩子溝通,相信日常的陪伴,即使孩子表達不出來,父母也會猜出個八九不離十吧。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去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表達,一定要耐心,反覆告訴孩子怎麼做,才能達到效果。
2.家長過度保護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每家一個孩子,捧手心裡怕掉,含嘴裡怕化的那種。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家裡的東西只要他喜歡,就都是他一個人的,這種現象很容給孩子造成一種意識上的錯誤,導致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候不能分享,甚至爭搶。
解決辦法:即使是獨生子女,也要教會孩子分享的重要性。要學會和家人分享,要學會謙讓,出現爭搶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能任由發展,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模仿
其實寶寶成長的過程就是模仿學習的過程,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看到的行為。也許孩子根本不知道打人是什麼意思,也不理解打人是不好的行為。這時候如果家長沒有做好榜樣模範,孩子也會仿照父母的習慣,就會對孩子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解決辦法:平日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表達方式,切忌以暴制暴。夫妻之間也不要大吵大鬧,更不可以大打出手。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