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打人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2020-12-25 米粒媽頻道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前段時間米粒媽寫了一篇文章《孩子被打後,打回去?忍了?都不對!!》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這樣的留言:「如果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孩子老動手打人該怎麼教育?」

還真是,米粒媽身邊確實有很多寶寶動不動就打人,家長怎麼教育都沒用。這不,米粒媽趕緊用親身經驗來給大家支招。

關於孩子打人這個問題,米粒媽把它按照寶寶年齡分成兩個階段,0-2歲是一個階段,2歲以後是一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解決方法。

0-2歲寶寶打人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打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人,而是寶寶的一種探索行為。

隨著寶寶日漸成長,他們的上肢力量越來越強,就像他們不斷練習爬行和走路一樣,他們也會通過打人、拍人,推人等方式來不斷練習上肢動作,不斷挖掘手部力量的更多可能性。

如果大家平時注意觀察,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寶寶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啪」對著別人的臉就是一巴掌。

被打的寶寶,如果不是特別疼,也不哭,懵懵懂懂的就過去了,或者也會嘻嘻哈哈的回一巴掌。這其實就是這個階段孩子互相溝通感情的一種方式。

但這些動作在大人看來是打人,秉著「小時不教育,大了得上天」的思想,很多家長肯定是一看到這些動作就大聲呵斥:「不準打人!」甚至會抓住孩子的手狠狠地打幾下。

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根本不明白,為什麼他們一個正常的舉動,會招致家長如此大的反應。所以他們一方面會被家長惡狠狠的舉動嚇到,另一方面又會反覆「打人」來試探家長的反應。

所以,米粒媽想說的是,首先請家長放輕鬆一些,理解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不要反應過激,平和對待即可。

但是這並不是說,因為這是孩子的正常舉動,我們就什麼都不做任其發展呢,不是的,我們還是要做出一些相應的引導。

正確的做法就是:及時制止寶寶的「打人」舉動,並示範正確的做法。

很多家長,尤其是家裡老人,在孩子「啪啪啪」用手拍打他們臉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

米粒爺爺就是這樣,米粒一歲左右特別喜歡使勁拍打大人的臉,爺爺就一邊任米粒拍,一邊還誇米粒:「米粒真棒,米粒力氣真大,米粒真有勁。」還好被我及時阻止了。

對於孩子來說,拍打別人這個舉動讓他們特別高興,但是孩子不懂事,大人得懂事,不要覺得好玩就任由他拍啊打啊。一定要溫柔地阻止寶寶的行為,但不要定性為「打人」。

米粒拍我臉的時候,我就會輕輕握住他的手,說:「米粒喜歡媽媽,想和媽媽玩對不對,你可以這樣輕輕的摸摸媽媽,剛才你太用力了,媽媽覺得很疼,你得輕輕的。」

然後我握著他的手,輕輕的在我臉頰上撫摸。一直這樣溫柔地糾正,米粒拍打人的這個行為就逐漸消失了。

在公共場合尤其得注意,家長一定得時刻關注自己的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想要「動手」,就要立刻出手制止,然後再示範正確的方式。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想拍打或者推搡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先攔住寶寶的動作,嘴上也趕緊溫柔的問他:「你想和小朋友打招呼對不對,那你可以先揮揮手。」然後抓著孩子的手揮一揮,示範正確的動作給他看。

當你發現孩子急著要玩玩具所以推搡別人的時候,也一定要阻止,告訴他需要排隊。

總之,對於小寶寶,不要動不動就將寶寶的行為定義為「打人」,而是觀察寶寶真正的意圖,然後再正確的引導他們,示範正確的做法給他們看,慢慢地他們就能明白如何表達自己意願。

2歲以上的寶寶打人,該如何處理呢?

2歲以上的寶寶,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都已經大大增強,他們已經比較明白「打人」是發洩心中不滿一種表達方式,也就是說,打人已經是一種「故意」行為了。

所以,就要加以正確的管教,才能讓寶寶身心健康的成長。一定要先了解寶寶打人的原因,再採取相應的管教措施。

寶寶的行為都是事出有因的,他們並不會無緣無故打人,所以,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了解清楚原因。

有的孩子打人是「主動為之」而有的孩子打人則是「被動還手」,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要第一時間了解清楚,再根據當時的情形迅速做出處理。

米粒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我接他放學,幼兒園老師說:「米粒今天打了別的小朋友,我問他為什麼他也不肯說,你回家之後再了解一下情況吧。」

因為我一直教導米粒不可以打人,所以我相信米粒肯定有原因,回到家我們度過愉快而親密的親子時光之後,我問他:「米粒今天為什麼打小朋友呀?」

米粒這才委屈的掉眼淚,說是因為那個小朋友一直來搶他的玩具,他拒絕了好幾次,小朋友上手推他,他才還手的。

但老師只看到了他還手,就立刻過來說米粒不能打人,米粒覺得委屈,所以不想跟老師講話。

了解了原因,我先把米粒緊緊的抱著,告訴他:「米粒受委屈了,媽媽好心疼。」

米粒在我懷裡哭了一會,擦擦眼淚說:「媽媽,我知道不應該動手打人,明天我去和小朋友道歉。」我又給米粒講了一些正確的方法,米粒才釋懷了。

對於主動打人的小朋友應該怎麼教導呢?當然還是要先了解打人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因為想搶奪玩具,有的可能是心情不好,有的可能就是從小打人打習慣了。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是「主動打人」「故意打人」就都是錯的,一定要立刻糾正這個行為。

了解原因後,第一時間帶寶寶一起去跟被打的小朋友道歉。

注意,不是把寶寶拎到別人面前然後呵斥他:「你打人不對,快道歉」而是家長要陪著寶寶一起道歉。

告訴孩子:「你剛才的行為是錯的,你傷害了別人,媽媽陪著你,咱們一起去給小朋友道歉。」

要真誠的道歉,孩子說對不起,你也得說對不起,提出補償的辦法,取得對方的原諒。只有你陪著孩子一起鞠躬道歉,孩子才會意識到這件事讓父母蒙羞,才會下意識的去改正。

道歉之後,找一個只有你和孩子的地方,嚴肅的批評孩子,注意,不要籠統的說你不乖,你是個壞孩子這樣的話。

一定要批評孩子的具體行為,告訴他剛才錯在哪裡,應該如何改正,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把這些都跟孩子梳理一遍,最後告訴孩子:知錯能改才是好孩子,然後抱抱他們。

如果孩子多次故意打人,那麼你和孩子需要共同並製作一個「懲罰方案」,比如,打人三次以上,本月購買玩具的額度取消,或者零用錢減半等。

這個「懲罰方案」需要你和孩子共同商議完成,並以孩子的意見為主導,讓他知道屢教不改需要承擔一定的後果,然後堅定不移的執行。

最後,米粒媽想說,除了少數極端人格以外。孩子的打人行為的其實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呈現。

我們應該從孩子出生起,就儘量規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環境。

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氛圍融洽的家庭中,父母家人都溫柔耐心且善於溝通,同時周圍也都是高素質的孩子和家長,那麼孩子也會傳承這樣的品質。

如果家長動輒吼叫怒罵,甚至大打出手,或者讓孩子暴露在一個低素質又充滿戾氣的成長環境中,那麼孩子肯定也會有樣學樣的用暴力解決問題,並且極難糾正。

所以,做好自己,創造好環境,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點擊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0-3歲寶貝的科學養育、英文和數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3-10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相關焦點

  • 孩子打人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寶寶,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咋就知道打人呢!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吧!這孩子咋那麼沒有素質!對於喜歡打人的寶寶總是讓周圍的鄰居、親戚朋友感到莫名的氣憤,然而家長有個愛打人的寶寶也時常感到非常的無奈。、有的時候還會把爸爸的文件撕得亂七八糟,孩子甚至在公園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生氣就將其他的朋友大哭或者是推倒地上,這個孩子的家長也非常的苦惱,每一個寶寶有自己情緒表達的方式,寶寶喜歡打人的方式雖不是故意的,但是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傷害了其他人心,甚至還會鬧出一些小矛盾,導致其他的小朋友疏遠自己的寶寶,這是家長最不想看到的,一般來說,面對愛打人的寶寶,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還在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家長不妨試試看
  •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專家支招,聰明家長可以這樣做
    文/赫媽育兒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蠻橫霸道的孩子,他們在與其他夥伴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打人的情況,不管是和對方爭搶玩具,還是語言上的爭執,一言不合就出手,這樣的行為,常常會引來家長的批評和責罵,但是,令家長頭疼的是,雖然家長制止多次,可是孩子還是很喜歡打人,,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也常常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被定義為「喜歡欺負人的壞孩子」,
  • 孩子打人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寶寶,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特別是6-12個月的孩子,正處於手部發育的敏感期(手欲期),他們會通過反覆做同一個動作來探究這個動作帶來的因果關係,比如說這個時候的孩子喜歡撕紙,這在家長看來是破壞性的行為,但卻是孩子在探索手指的用處,以及自己撕的動作和紙的變化,兩者的關係。包括這個時期打人這個動作,孩子的確是無意識的,也許是他們正在探索自己的小拳頭呢。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到了某個年紀,出現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這時候的 「打人」,是孩子的身體語言,是孩子在用手探索世界。雖然是正常現象,但「打人」終歸不是良好行為,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的一件事。有的家長起初不當回事,等孩子越打越順手,才發現孩子已經變成小「暴力」了。
  • 孩子打人怎麼辦,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但最常發生的是家長的體罰, 孩子看到的是家長生氣,所以打人,孩子就會在自己生氣不開心時,也出現打人的動作。、較急躁的孩子,他們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要大人注意他、大人理解他的需求,如果大人對於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敏感度較低,孩子就更會出現這樣的舉動,因為他會發現,只有這樣大人才會注意到他。
  • 寶寶打人or被打怎麼辦?高情商的家長都這樣做
    對於愛打人的寶寶來說,芭迪熊提醒家長們首先要思考寶寶攻擊行為發生的背後原因,而不是只想著糾正寶寶的「錯誤」,這樣才能更好滴幫助寶寶進步成長。如何區分寶寶打人行為背後的成因?所以,寶寶出現打人行為是很正常的,關鍵在於家長們該如何引導。寶寶打人or被打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 孩子被打,被搶玩具,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每篇文章的開頭,我都會放文章內容的音頻,目的是為了幫助注重孩子英語啟蒙和親子閱讀的媽媽們節約時間。我自己的經歷是:一邊做家務,一邊聽育兒類的音頻。而且,收穫很多。孩子打人,被打,搶玩具,被搶玩具。這些都是孩子在一塊玩耍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小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一些敏感期。手欲期最多的表現是:推人,拍人甚至打人。
  • 引導: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家長可以這麼做
    很多時候,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你不可以做什麼,他就一定要做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不要直接拒絕他。小朋友打人很常見,他們在打人的時候不一定真的是想打人家,很多情況下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下手重了些。小朋友經常打人,時間久了會讓別的家長孩子見到他就躲著,不願和愛打人的小朋友玩,所以家長需要正確引導,整治愛打人的孩子。01.教會孩子表達生活中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喜歡別的小朋友搶自己的東西,鼓勵孩子說出來,讓他告訴別的孩子自己不喜歡這樣。
  • 孩子打人,家長怎麼辦
    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常常用打人的方式,孩子就模仿到了;二,從老師、其他孩子那裡學到;三,孩子這樣做得到了他想要的。同時呢,他沒有得到成人堅定地制止,也沒體驗到這樣做給他本人帶來的負面後果。 從以上兩個角度看,對如何避免孩子養成打人習慣,家長怎麼做,我們是不是有一些啟發了呢? 接下來,我們再換一個角度,從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
  • 「才能養成」熊孩子愛打人,聰明媽媽這樣做
    團團媽媽:「我家團團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總是打人。講道理聽不進去,打也不管用。你家圓圓也這樣嗎?」圓圓媽媽:「圓圓也是這樣,有時候急了還打我呢!真是快愁死我了。」這兩位媽媽的煩惱,相信很多家長都體會過,生活中不乏孩子動手打人的情況,也不乏家長因為生氣動手打孩子的情況。
  • 孩子發脾氣喜歡打別人怎麼辦?「打人敏感期」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孩子喜歡打人發洩情緒,除了訓斥家長這樣能更好地糾正行為孩子在小的時候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尤其是很多被老人寵著長大的孩子,一發脾氣就愛打人,不管是打家長還是打同伴,下手都毫不留情,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如何做才能正確地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憤怒的情緒呢?
  • 年幼的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幫孩子度過「打人敏感期」?
    在兩三歲的時候喜歡胡亂打人,家人也經常摸不透,孩子有時還樂在其中。如果你聽過之前檸檬關於孩子打人的分享,就會知道,這其實是孩子正處於一個「打人的敏感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溝通、交往都不大熟悉,打人就會成為他的一個表達方式,家長可以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過了這個階段以後還經常打人的,就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時介入教育了。
  • 孩子喜歡打人,家長如何化解孩子的攻擊性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別人的玩具自己也很想要,就會伸手去拿,如果小朋友不給,孩子就可能本能地去搶,甚至很可能動手打對方;還有的孩子會採用更聰明的方法,可能會說這個玩具多麼不好,從而讓對方主動放棄玩具,自己就可以輕易獲得了。
  • 家長拖拽毆打女兒同學!只因他碰了自家孩子:聰明父母這樣做
    家長進入校園替孩子「報仇」!本是孩子間無意的碰撞,不曾想,在家長眼中,碰撞了自家孩子,那自己就得親自出馬「打」回去。家長進入校園毆打孩子同學這樣的案例,其實有很多,很多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或者受傷害了,家裡大人氣不過,就會去學校報復。但事情的經過、嚴重性他們或許都沒搞懂,假如只是孩子間的碰撞摩擦、小打小鬧呢?
  • 怕孩子出去打人,更不想孩子挨打,推薦家長這樣處理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偶爾會發生相互推搡,動手打人的行為, 可能為了搶一個玩具,可能因為誰先誰後的問題。確實家長們即便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但面對遊樂場裡的各式家庭,總有一些另類的孩子,獨佔鰲頭。當孩子是攻擊方,80%的家庭會這麼處理:「不許打人」家長代為道歉:「對不起,小朋友,我一會說他,揍他」如果是老人帶孩子的,一般都會冷處理掉。被打和打人家庭教育放在一起對比看,是不是覺得兩方的教育都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打人的孩子還是那個街區小霸王,被打的孩子,依然容易受欺負。
  • 孩子打人,家長怎樣引導?
    其實,很多兩三歲孩子的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爸爸媽媽不用為此焦慮,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家長該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兩三歲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很常見,也很正常,並不是真正的「暴力」行為,而造成他們打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兩歲寶寶老愛打人,聰明的媽媽一定要這樣做
    所以說,寶寶兩歲左右愛打人,聰明的媽媽這樣做,最後一點尤其重要!,但這種制止是指拉開寶寶,讓寶寶冷靜下來,抓住寶寶打人的手就行,而不是暴力介入。 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在寶寶停止攻擊行為後,比起先問原因,聰明的媽媽應該先告訴寶寶
  •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開始她幾乎是每天都會給對方的家長道歉,現在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她乾脆不讓孩子出去,每天都是自己在家玩。她說她不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每次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不改,生怕以後出生社會走上歪路。其實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常常會打人。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不能「以暴制暴」,這樣管會更有效。孩子為何會打人?
  • 孩子在幼兒園頻繁打人,原來是進入「打人敏感期」
    孩子打人,可能只是單純的想要吸引父母或他人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他想與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等。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認為孩子有暴力傾向,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基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打人原因,這也形成了不同意義上的心理反應,建議家長要先分析孩子打人的具體原因,然後具體原因具體分析。
  • 一歲多寶寶一生氣就打人、摔東西,聰明的寶媽不訓斥而是這樣做
    導讀:一歲多寶寶一生氣就打人、摔東西,聰明的寶媽不訓斥而是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歲多寶寶一生氣就打人、摔東西,聰明的寶媽不訓斥而是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