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養成」熊孩子愛打人,聰明媽媽這樣做

2020-09-24 榜樣堂教育

團團媽媽:「我家團團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總是打人。講道理聽不進去,打也不管用。你家圓圓也這樣嗎?」圓圓媽媽:「圓圓也是這樣,有時候急了還打我呢!真是快愁死我了。」

這兩位媽媽的煩惱,相信很多家長都體會過,生活中不乏孩子動手打人的情況,也不乏家長因為生氣動手打孩子的情況。孩子暴力的原因有多種:1、模仿是孩子暴力傾向的主要原因;2、家長對孩子的打罵體罰和過分溺愛造成他的任性;3、父母打鬧家庭不和易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4、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導致孩子暴力傾向,如此等等。

那麼該如何制止孩子高揚起的手臂呢?榜樣堂老師來為你支招!

一、 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孩子可能是在感情上受到了傷害,也可能是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傷心沮喪。一些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為孩子在「小題大做」,另一些家長因為自身的羞恥感和尷尬,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會對孩子的行為放任不管,在不了解孩子情緒的情況下嚴厲訓斥、責打,讓孩子道歉。這些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們要用和善堅定的態度去教導和引導孩子,而不是「以暴制暴」。

二、 幫助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

首先應當安慰孩子,儘量讓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如果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他獨自冷靜一會。這是教會孩子暫停,他可以選擇任何時間來暫停憤怒的情緒,從而找到新的令他感到美好的食物。

三、 指出行為中的錯誤

明確的告訴孩子,打人是錯誤的,並告訴他打人會讓別人受到傷害,甚至自己也會受傷。打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當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可以尋求爸爸媽媽或者老師的幫助。

四、 正確引導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也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行為無意中傷害了孩子。如果家長經常打罵孩子,那麼他會傷心憤怒,而打人就是他回擊你的一種方式。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家長的陪伴,還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不要為了證明自己是好家長,而責打孩子,要記得你和孩子的關係,比這些重要得多,孩子心理健康也比這重要得多。

相關焦點

  • 兩歲寶寶老愛打人,聰明的媽媽一定要這樣做
    文|文兒想必媽媽們都聽說過「可怕的兩歲」,寶寶到了兩歲的時候就變的特別不聽話,不僅事事叛逆張嘴就是「不要」,急了還會動手打人,一向乖巧的寶寶突然性情大變讓不少媽媽傷透了腦筋。媽媽們當然知道這是因為寶寶自我意識覺醒,進入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雖寶寶的打人行為並非出於惡意,依然會讓別的寶寶敬而遠之,所以第一時間的管束很重要。
  • 孩子愛打人,家長該如何引導?
    最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熊孩子」打人引發的家長鬥毆事件,從事件根源做分析,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攻擊行為呢?不是人性本善嗎?其實一兩歲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但這些終究是不好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必要時刻一定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做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為寶寶找了「脫罪」的藉口。
  • 寶寶那麼可愛,怎麼能打人呢?
    這時候家長,不能用大人的道德來評判孩子,單純的說他「學壞了」,要「改正錯誤」。應該學會一種思考習慣,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爸爸媽媽平時要教寶寶各種表達方式,比如,開心了可以拍拍手。增加孩子的運動量,讓他們的情緒在運動中得以宣洩。還不會走路的娃,讓他們儘可能多的滿地爬吧,會走路的娃,直接放出去野,讓孩子充分「放電」,能夠有效減少孩子情緒宣洩式的「打人」。1-2歲「非攻擊性」打人行為1歲以後的寶寶進入群體交往時會去打小夥伴。
  • 孩子打人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寶寶,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咋就知道打人呢!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吧!這孩子咋那麼沒有素質!對於喜歡打人的寶寶總是讓周圍的鄰居、親戚朋友感到莫名的氣憤,然而家長有個愛打人的寶寶也時常感到非常的無奈。有一個家長的說了這樣一段經歷,他們家的寶寶2歲以前非常乖巧聽話,但是2歲以後,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動不動就拽媽媽的頭髮
  • 對付打人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前段時間米粒媽寫了一篇文章《孩子被打後,打回去?忍了?都不對!!》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這樣的留言:「如果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孩子老動手打人該怎麼教育?」還真是,米粒媽身邊確實有很多寶寶動不動就打人,家長怎麼教育都沒用。
  • 小小孩打人,不能只教對不起,7個教養策略要記牢
    來來來,打人推人搶人,1歲是不懂、2歲愛挑戰、3歲成習慣。不可以因為孩子年紀很小,就不教。而且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教。好習慣養成,要3-10次以上的練習;壞的習慣,1-2次就學會了。對孩子打人的行為,一次態度不堅持(包括孩子打大人),就會養成不對的習慣,後面就難改了。
  • 爸媽這樣「裝傻」,孩子更聰明
    一看到寶寶遇到一些小困難,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你應該這樣這樣做」,那留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就少了。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樹立是非觀,也讓他變得不敢表達。爸媽應該如何聰明地「裝傻」呢?爸媽聰明地「裝傻」,孩子才有變聰明的空間。
  • 為什麼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心理學家:這是娃聰明的表現,別動怒
    其實都不是,心理學家發現,「打臉」其實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所以寶媽們千萬別動怒哦!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其實是聰明的表現:孩子用手去拍人並不是一種攻擊的行為,而是在不停地探索世界,嬰幼兒看到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之後,就會用手去觸摸。
  • 可愛的孩子愛打人!聰明的媽媽巧管教,從此孩子不動手兒
    可是有一天,家長做不到了,由於孩子的心願沒能達到,「打人」作為一種威脅就出現了。更可怕的是,孩子已經有了這樣的行為,家長卻總是認為長大了就好了,而且認為這種行為不一定是壞事 。並說,只有這樣,出門才不吃虧呢!
  • 這樣「吼」孩子,太爽了
    情緒上來忍不住,吼完孩子就後悔,很多家長留言「哭訴」:真的忍不住!而且不吼根本不管用!寫作業小動作多、生活裡的磨蹭習慣、做事丟三落四……熊孩子們仿佛是上輩子的仇人,總能製造各種事端激怒你。什麼「愛與自由」「溫柔堅定」,早在你心中被炸得四分五裂,各種咆哮不受控制地噴薄而出。俗話說:吼娃有道,才能吼出效果。
  • 孩子上課不聽講,課後作業慢,聰明的媽媽都這樣做
    ,比如,帶著孩子反覆說「我喜歡你,XX學科!」」,幫孩子補上落下的知識點,然後教會孩子養成不懂就要問老師的積極聽課習慣。比如,你要求孩子在上課時不能夠和同學說話,那麼,孩子做到這一點後,你可以說,「你做到了XX,真是個好孩子」。
  • 「媽媽,我再看5分鐘好不好?」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自己辛苦制定的「規則」就因為心軟,被一次次的打破。這樣的場景,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不陌生。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其實是寶寶一次次的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給孩子樹立「規則」是很有必要的,且不能讓步。一般來說,安全和道德都是底線。
  • 遇到愛打人的熊孩子,如何做到全身而退,7招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01 孩子發生爭執和打人情況的心理成因分析孩子所處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他們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周圍的人相處,這並非是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體驗,孩子才能獲得這種成長能力,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適時調整孩子錯誤的應對方式,使他們在這個「小社會」中越來越適應。
  • 《我是一個葆嬰媽媽》孩子為什麼愛打人
    一位來自哈爾濱的年輕媽媽,曾困惑地對我說:「我的孩子非常健康、聰明,每次出門特別招人喜歡。可現在我害怕帶孩子出門,因為每當有人跟她打招呼或想親近她時,她會揚手就打。您說,這孩子為什麼愛打人?」「能跟我講講孩子第一次打人時的情形嗎?」她思忖著回憶了一下,「那是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當時的情形可好玩兒了……」大概是又想起當時的情景她撲哧一聲笑了。
  • 「瑞思英語」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
    「瑞思英語」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英語牛娃是怎麼養成的?這樣一個陽光、自信、禮貌又能說一口流利英文的「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呢?Henry幼兒園時期讀的是雙語教學的國際幼兒園,但Henry媽媽認為,幼兒園的外教僅僅提供的是一個語言的環境,對於孩子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因此想要給孩子選擇一個更專業的英語培訓機構。
  • 讓孩子學會「捍衛」,學會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媽媽朋友家的孩子看上了我的玩具,無論我願不願意,媽媽都自作主張地送給別人。我如果哭鬧,非要拿回來,媽媽就立刻把我拉進衛生間,偷偷地擰我一把,並威脅我說:「人家是客人,我們要好好招待,不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很小氣。」就這樣,只要我擁有的東西被別人看上,我就失去了對它的支配權。
  • 孩子打人怎麼辦,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但最常發生的是家長的體罰, 孩子看到的是家長生氣,所以打人,孩子就會在自己生氣不開心時,也出現打人的動作。、較急躁的孩子,他們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要大人注意他、大人理解他的需求,如果大人對於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敏感度較低,孩子就更會出現這樣的舉動,因為他會發現,只有這樣大人才會注意到他。
  • 愛當「超人」的爸媽,難養出聰明的孩子:適當「裝傻」孩子更機靈
    >可是,正因為媽媽這樣事事操心,寶寶才一直學不會呀。(1)總是「幫」孩子做事比如:寶寶想用積木搭房子,你直接就幫他搭好了;不會做的數學題,直接告訴他答案了。一看到寶寶遇到一些小困難,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他「你應該這樣這樣做」,那留給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間就少了。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到了某個年紀,出現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這時候的 「打人」,是孩子的身體語言,是孩子在用手探索世界。雖然是正常現象,但「打人」終歸不是良好行為,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的一件事。有的家長起初不當回事,等孩子越打越順手,才發現孩子已經變成小「暴力」了。
  • 孩子在學校愛打人怎麼辦?
    臺灣華德福有些老師的觀點是:「孩子犯錯、不守規矩,一方面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正在成長,他的身體、情感與思想都尚未成熟,他無法自控、無法分辨是非…,是他「不能」,不是他「不要」。」(《幼兒生活規範:親師約法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