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在兩三歲的時候喜歡胡亂打人,家人也經常摸不透,孩子有時還樂在其中。如果你聽過之前檸檬關於孩子打人的分享,就會知道,這其實是孩子正處於一個「打人的敏感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溝通、交往都不大熟悉,打人就會成為他的一個表達方式,家長可以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過了這個階段以後還經常打人的,就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時介入教育了。關於年齡較大的孩子愛打人,以後有機會檸檬會繼續和大家分享,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大人該怎麼樣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打人的敏感期」,前面雖然說小孩子打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一個階段,但打人終歸來說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避免過分限制孩子打人行為
有的家長當發現孩子喜歡打人的時候,會很擔心,因此只要孩子出現類似行為,就會馬上呵斥,並且嚴格要求孩子,不要再有類似行為。但這樣的教育方法可能並沒有什麼效果,因為有些孩子打人的目的就是希望獲得家人的關注,而事實證明,這個行為的出現確實能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那麼他們就不會想去改正,可能下次還會繼續這種行為。這時候你更需要做的,就是適當地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關注,然後再去引導孩子。
第二,可以改變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孩子之所以會用打人的方式,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他還沒有完全懂得要怎麼跟他人溝通、交流,這個時候他的打人只是用作自己與他人交往的方式,所以才有孩子打完人還沒事,並樂在其中的樣子出現。
如果你發現,孩子打人是想表達自己的情緒,你就可以在這個時候適當引導,比如說他想和你玩,於是笑呵呵的打了你,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反問孩子:「寶寶你是想跟我玩嗎?」孩子也會正常回應你,慢慢的要讓孩子知道打人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而作為家長也應深入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教育與指導。
第三,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如果孩子身邊的人,都喜歡用打人來溝通,也許只是開玩笑的動作,但卻容易被孩子有樣學樣,因此家長在家庭中應起到一個帶頭作用,既然你不希望看到孩子打人,那麼自己也就需要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凡事能不用武力解決,就不要動手,文明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也不太會暴力。
最後,當你看到孩子動手打人的時候,除了不要暴力制止,教會孩子表達情緒,自己做一個榜樣以外,還少不了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引導,如果你因為看到孩子打其他孩子,不引導孩子,直接不再讓他與其他小朋友接觸,那麼孩子既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更學不會如何與人正確交往,所以家長需要告訴孩子要怎麼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告訴他無故打了其他的小朋友要道歉,引導他學會正確的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