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該怎麼教育?家長試試這幾個辦法,對管教孩子很有用

2020-09-14 睿智燈塔家庭教育

平常我們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孩子可能會出現打人、推人、咬人或爭搶玩具的行為,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愛打人,家長該如何教育呢?

其實,在孩子2-3歲的時候,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開始意識到進入自我分離和認識自我的過程。

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喜歡打人,也可以說孩子進入了「打人敏感期」的階段。

雖然孩子在這個時期受到年齡段心理發展的影響,但是打人仍然是不正確的行為。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總是用這樣的想法來作為縱容孩子的藉口。

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不正確的。

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明白是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交方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那麼,孩子愛打人,該怎麼教育?如何處理孩子打人的行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做法吧。

1、避免對孩子進行懲罰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制止,而非大聲訓斥、批評甚至體罰孩子。處罰只能讓本來就很激動的孩子,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因此,家長可以先把孩子拉開,然後告訴他錯在哪裡,應該怎麼做才對。等孩子情緒平穩之後,再引導他和別的小朋友道歉。

2、驗證孩子的感受

孩子與小朋友玩耍時可能會出現生氣、煩躁等負面情緒,這時候家長不必驚慌,因為,這是孩子交往之間的正常現象。家長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感受,讓他知道「我生氣了」,但是也要明確告訴孩子,用粗魯的舉動表達這些情緒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沒拿到那個玩具你很生氣,但是不可以因為這樣就打小朋友,他會很痛的,我們輪流來玩那個玩具好嗎?」

3、減少孩子的挫敗感

孩子的多數攻擊行為都和挫敗感有關係,當他發現自己玩不好別人的玩具,或者做遊戲總是失敗的一方。情緒低落很容易導致孩子失去控制,用攻擊別人來發洩。

因此,家長平時可以多幫助孩子,練習一些遊戲方法或生活技巧。降低孩子遭遇挫敗感的機會,那麼他的攻擊行為也會減少很多。

4、避免偏袒

孩子攻擊別人可能是有原因的,父母可以肯定他們的情緒,但不能縱容他們的行為。很多家長總會覺得,自己孩子是先被挑釁了才動的手,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所以就不加引導,放任下去。

但是,這往往會使孩子養成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對孩子未來的心理和社會都會產生很壞的影響。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不滿,比如「那個小朋友這麼做確實很讓人生氣,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告訴他不要這樣做好嗎?」

孩子愛打人,該怎麼教育?其實,無論孩子打人還是被打,都是家長最擔心的事情。家長應該對孩子正確的引導,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關注睿智燈塔,了解更多孩子成長信息。睿智燈塔和各位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打人,家長要正確教育引導,幫助孩子改掉攻擊行為
    會用打人咬人的攻擊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欲望往往在很多時候,都會把同伴打哭或者打傷。當孩子有攻擊性的行為,或暴力傾向時,就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管教和制止,那麼對愛打人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和管教一,當孩子有打人行為時,家長要及時制止,而不是縱容
  • 年幼的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幫孩子度過「打人敏感期」?
    在兩三歲的時候喜歡胡亂打人,家人也經常摸不透,孩子有時還樂在其中。如果你聽過之前檸檬關於孩子打人的分享,就會知道,這其實是孩子正處於一個「打人的敏感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溝通、交往都不大熟悉,打人就會成為他的一個表達方式,家長可以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過了這個階段以後還經常打人的,就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時介入教育了。
  • 孩子在學校愛打人怎麼辦?
    孩子愛打人,這也是一個家長很頭疼的問題。那有沒有什麼好的處理辦法呢?辦法永遠比問題多,但一定要先找準「病因」再「對症下藥」。按照蒙臺梭利敏感期的理論,2歲半到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咬人、打人、說「不」的敏感期,也是其自我意識萌發的敏感期。從我們大人的角度,孩子打人總該是一個有理、一個無理的,也往往是一個怕、一個不怕的,但實際情況卻是,如果在託班我們常常看到幾個正玩的很好的孩子忽然間打了起來,打人的、被打的都大哭不止,這很正常,他們真的都有委屈,千萬別以我們的是非觀念來評判孩子。
  • 對付打人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前段時間米粒媽寫了一篇文章《孩子被打後,打回去?忍了?都不對!!》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這樣的留言:「如果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孩子老動手打人該怎麼教育?」還真是,米粒媽身邊確實有很多寶寶動不動就打人,家長怎麼教育都沒用。
  • 可愛的孩子愛打人!聰明的媽媽巧管教,從此孩子不動手兒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天裡,家長都會有一些發現,有的讓人開心,有的讓人煩惱,可是不管怎麼樣,這都是孩子美麗的成長史。打人的孩子昨天 ,我接女兒放學回家,走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位好友,她正帶著孩子玩耍。因為有些日子不見了,所以停下相互聊了一會近況。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導致孩子形成愛打人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種: 1.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 怕孩子出去打人,更不想孩子挨打,推薦家長這樣處理
    原創 | 蛋卷,點擊按鈕關注,分享有料的家庭教育方法。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偶爾會發生相互推搡,動手打人的行為, 可能為了搶一個玩具,可能因為誰先誰後的問題。確實家長們即便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但面對遊樂場裡的各式家庭,總有一些另類的孩子,獨佔鰲頭。
  • 孩子愛打人,家長該如何引導?
    最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熊孩子」打人引發的家長鬥毆事件,從事件根源做分析,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攻擊行為呢?不是人性本善嗎?其實一兩歲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但這些終究是不好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必要時刻一定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做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為寶寶找了「脫罪」的藉口。
  •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家長做到這3點,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這鄰居也知道,可問題是她說了孩子,也吵了孩子,甚至也打過自己孩子,可小屁孩除了當時哭哭啼啼的,下次再和小朋友玩的時候還是照打不誤。其實孩子在2歲左右,很多都有「武力」傾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打人,家長一定好正確的教育,萬不可以暴制暴,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孩子造成新的傷害。
  • 【幼兒園家長】如何用愛管教孩子
    強勢的家長習慣對孩子下命令,對孩子說話的語氣簡單粗暴,這是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很多父母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未來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並沒有明確的目標。看到別的孩子吃什麼牌子的奶粉,就給自己的孩子買相同的牌子;看到別的孩子去什麼輔導班,就讓自己的孩子報什麼輔導班。別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家長覺得自己盡了力,也算對得起孩子。
  • 孩子打人和被打之後,90%的家長都做錯了!
    有一次在廣場溜娃,看到2個小小孩衝突過後,家長各自分開自己孩子,打人一方的家長急切的關心著被打的一方,好像打人的是自己,管教孩子也只是狠狠的教訓一句:「不能打人,知不知道!」這時的孩子好像完全置身事外,而被打的孩子只是被教導一句:「沒事,沒事,以後記得躲開啊...」而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父母該怎麼辦?
    然而「孩子愛打人」並不像各位家長想的那麼簡單!其實導致孩子形成愛打人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種:1.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 寶寶愛打人應該怎麼教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總結:其實小孩子愛打人並不代表其本質就是這樣,有的時候僅僅是因為他們感到好奇或是其他的一些因素,改變這一種現狀更多的還需要靠一些技巧與方法,所以希望家長們多多的關注正確的方法!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決問題,好像搶玩具、推人等,這是很正常的表現。2、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他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導。3、他在尋求探索因果關係,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學習或成長的一個特點。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孩子愛打人、咬人怎麼辦?除了打罵,建議家長多試試這3種方法
    而且孩子的這個行為也不利於孩子交朋友,即使這一次孩子保證不會再打人了,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是頻頻出現,很多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想要改掉孩子的這個習慣,首先就應當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慣。其實無論是打人,還是咬人在六歲以前的寶寶身上出現,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 孩子不高興就打人,家長打罵起反效果,不妨試試改變自己
    成年人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我們會稱其為&34;。如果年幼的孩子,遇到委屈後喜歡動手打人,又該如何處理呢?路人肯定會指責其&34;。孩子社交範圍較窄,一般會和小夥伴、父母發生矛盾。動手打人後,大多數家長都會對其&34;。也有些父母選擇冷處理,對其不予理睬。但無論何種手段,孩子的回答始終是&34;。
  • 孩子愛打人、咬人怎麼辦?除了打罵,建議家長多試試這3種方法
    而且孩子的這個行為也不利於孩子交朋友,即使這一次孩子保證不會再打人了,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是頻頻出現,很多家長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種是模仿大人的,因為有些時候,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就會用打他,或者是佯裝打他的方式來讓他認識到錯誤;或者是在電視劇、動畫片當中有一些暴力的片段,那麼孩子看到了就會記在心裡,然後模仿下來。
  • 孩子遇到愛打人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今天我就和我的小寶貝遇到了一個愛打人的小哥哥,這個小哥哥看著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兩個孩子一遇見就一見如故玩得非常投緣,可是玩得正開心,這個小朋友突然就朝我兒子的頭上打了一下,我心裡一驚但是也沒有說什麼想看孩子們怎麼處理。
  • 孩子總愛打人?把握孩子打人"敏感期",輕鬆整治孩子打人問題
    也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用打的方法,他們認為棍棒底下才出孝子,其實這樣的方式往往給孩子做到了錯誤的示範,因此孩子們才會通過效仿家長的行為來出現打人的情況。因為在孩子的腦子裡打這個辦法已經深深地有了烙印,他們有樣學樣的把錯誤的行為,當成了正確處理事情的方法。
  • 家長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還不會讓孩子嫌煩?
    某中學校長調研後發現,孩子最苦惱家裡有個「三會家長」。該調研發現,和孩子說話≠會和孩子說話。以下這三類家長最被孩子嫌棄。待父母的情緒平復時,再來管教孩子。那麼,跟孩子交流溝通有哪些原則和技巧呢?能不能打動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話能打動孩子再和他交流,不打無準備之仗。有的話,連你自己都不能接受,孩子怎麼可能接受呢?能說到孩子的心坎裡去,才是最有效的,這在心理學中叫作「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