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很多2歲左右的小孩,很喜歡打人。在家裡,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外頭遇見小朋友也是經常引發矛盾。
帶娃出去的家長,覺得很不好意思,可是又管不住自家的娃。尷尬的局面不斷上演,讓家長很是糟心,紛紛求教有啥妙招,治治自家這個不安分的娃。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
小希家的男寶,今年2歲了,平時淘氣不說,還特別喜歡打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搶到手才罷手。
平時,小希帶孩子在園區裡面散步,從來都是緊緊跟在娃後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惹出什麼事端來。一天,小希帶孩子在玩球,有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小寶寶路過。
小希恰好接了一個電話,誰知自家寶竟然去拽人家嬰兒車上的搖鈴,小寶寶的母親趕緊擋在前面,幸好沒有傷到小寶寶。
那個小寶寶的媽媽,非常不高興,扔下一句,「誰家的孩子這麼沒有教養」迅速離開了。小希見兒子闖了禍,趕緊跑了過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父母如此處理,比「硬碰硬」的管教更有效
在孩子2-3歲的時候,像小希家孩子這樣的小寶非常多。這種小孩一般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得不到,就喜歡採取暴力的方式。
其實,這些愛打人的小孩是壞孩子麼,其實,不盡然。這個階段的孩子,實際上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打人敏感期」。
心理學上表示,兒童在2-3歲的時期,都會經歷這個「打人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兒童獨立意識逐漸變強,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在打人敏感期表現出的一些行為,並不能說是他有暴力傾向。而是孩子內心不滿、恐懼、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形式。
這種家庭容易培養出打人娃
1)家長喜歡縱容孩子
有些家長,在孩子出現打人情況時,出於對孩子的寵愛,並不會制止這種行為。孩子覺得大人的是喜悅的,反而會變本加厲,逐漸就養成了愛打人的習慣。
2)家長鼓勵孩子以暴制暴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如果哪個小朋友欺負你了,記得一定要打回去。這種情況的產生,就是家長教育失當的一種表現。
3)家長一些粗暴的行為
有些家長本身脾氣比較大,喜歡採取暴力或者嚴厲的懲罰行為去管教孩子,殊不知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延遲了「打人敏感期」,孩子的性格會逐漸變得怯懦。
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1)立即採取措施
當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或者需求去打人,家長應該在第一時間制止這種行為,同時把孩子拉開,並保持嚴肅的態度,告訴孩子「打人這種行為是錯的」。
2)認真同孩子溝通
在制止了孩子打人行為後,把孩子拉到一邊,蹲下來,平視他,「剛才你是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他沒有給你,是麼」,孩子覺得你理解他了,就好溝通問題了。
3) 教會孩子與人溝通的技巧
家長此時可以耐心的告訴孩子,如何去和其他小朋友溝通。一方面可以嘗試著,同對方說,「你可以給我玩一下你的玩具麼」。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同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換著玩。如果沒有達成心願,也可以求助下家長,讓家長去協調這個事情。
家長平時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多教孩子一些溝通的技巧,這樣孩子遇見一些問題的時候,就不會直接採取「打人」這樣的方式了。
【育兒寄語】
孩子愛打人的階段,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萌發的重要時期。如果家能長正確的引導,這個時期其實很好度過。
作為孩子的父母,平時可以多同孩子交流,利用一些更為合適的方式去多多引導孩子,這對於孩子未來成長之路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現在幾歲了,你覺得愛打人的孩子,還可以採取哪些方式來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