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孩子愛咬人打人,越阻止越難糾正,這樣做才是正解

2020-12-23 陪寶寶寫日記

我家孩子三歲,剛上幼兒園,前幾天放學我去接孩子,一到幼兒園老師就跟我說:「你家孩子在幼兒園把班上另外一個孩子臉給咬了一口,到現在那個孩子臉上還有牙印呢!」我順著老師的手指方向看過去,果然有個小男孩胖嘟嘟的臉上赫然印著一個紅紅的牙印,雖然老師說我家孩子已經給他道歉了,但是我還是再次向小男孩的家長道了個歉。

回來走在路上,我跟孩子聊天才了解到他為什麼咬別人,原來是因為飯前等待的時候,老師要求大家都安靜地坐著,但是小男孩一直在旁邊搗亂,我家孩子看他不聽老師指揮心裡一急就上去咬了他一口。聽了這個理由真是讓我感覺啼笑皆非。

相信多數父母都遇到過像我家孩子這樣的事情吧,有的孩子不光是咬人,可能還會打人、扯人頭髮之類的攻擊行為。很多家長為此感覺很苦惱,生怕孩子這種行為變成惡習:這樣總是惹禍,交不到朋友是小事,長大了身上戾氣太重怎麼辦呀?

其實,如果你能了解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會知道孩子並不是故意要去咬人或者是打人,也不用太為孩子的行為焦慮和擔心。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分辨什麼情況下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屬於正常,什麼情況下大人應該及時參與和糾正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分階段來看的。

01、正確對待孩子的口手敏感期

一般來說,0-1歲的孩子正處於口手敏感期,他們用手和口來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此時的孩子喜歡咬人或者打人可能因為這樣幾種情況:

一是長牙時牙齦又癢又痛,孩子會下意識地想咬人;二是孩子的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發洩情緒而去咬人;三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沒有得到滿足而出現的補償性反應。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採用正確的方式去跟別人溝通。

此時的孩子也許語言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不能完全正確地表達,情急之下就用了「咬人」這種攻擊性的動作來代替。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大人在旁邊跟孩子聊天或者去制止孩子,孩子有可能就會推你或者咬你,其實孩子所要表達出來的信息是:你打擾到我了。但由於不知道怎麼去表達,就會直接表現在所謂的「暴力」行為上。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此時處於口手敏感期,當孩子咬人或者打人時,父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孩子,甚至打孩子的嘴巴和手。身邊還有母親在遇到孩子咬人時指著孩子的嘴巴說:「再咬,再咬就把你的牙拔掉!」孩子還小,根本不具備基本的自控能力,他也許只是想表達對對方的好感,但是卻被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給嚇呆了,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此時的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這樣咬人會把人咬疼的,被咬的人很傷心」,並且把被咬的地方給他看,以激發他的同情心。

千萬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壞孩子」或者「太暴力」了之類的標籤,一定要正確解讀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無須緊張地去糾正孩子,也無須斥責和強調,否則孩子還以為這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能引起大人的關注和興趣,繼而不去改正。

02、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溝通

孩子到了1-3歲,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語言能力也逐步發展起來,這個時候的孩子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但能力上卻跟不上,所以很多事情變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家孩子兩歲半時帶他去朋友家玩,朋友家孩子當時一歲,大人在聊天,兩個孩子在一邊玩,沒過一會兒就看到我家孩子一巴掌打在朋友家孩子臉上,我趕緊把孩子拉開,問他為什麼要打弟弟,孩子說:「我想抱抱他,他不讓。」

看,孩子此時處於社交模糊狀態,不知道怎么正確與人交往,打人並不是純粹就是大人所想的壞事情,很多時候他有可能只是單純地喜歡對方,想要抱抱對方而受到阻力,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所以才發生了打人事件,此時大人一定要仔細分析緣由,不要擅自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打人或者是咬人,即便他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看到後也絕不可不聞不問,比如對方不讓孩子抱,孩子就動手打對方,此時的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再小的寶寶,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要尊重對方的這種權利。還可以把這種說教具體到行為裡面,比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找一件孩子不願意做的事讓他去做,然後藉機教育他:看,讓你做你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你都不高興,那麼你勉強別人做別人不想做的事情,別人怎麼會高興呢?你如果喜歡對方,可以友好地對待對方,只有你自己做到足夠友好,對方才有可能以同樣友好的方式對待你。

03、分析孩子打人咬人背後的原因

對於稍小一點的孩子,他們正處於一個快速生長的階段,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在迅速長成一個小小的矛盾體,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些攻擊行為的時候,一定要細緻分析每種行為背後存在的客觀原因,然後去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場景1:有一位媽媽,自己在一邊玩手機,孩子在旁邊玩玩具,突然孩子過來朝著放鬆的媽媽臉上咬了一口,媽媽驚叫一聲把孩子推開,孩子開始「哇哇」大哭。

分析:媽媽自以為她在孩子身邊就是陪著孩子,可是一邊玩手機一邊看孩子,孩子很容易分辨出媽媽的心不在焉,此時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媽媽在旁邊看著自己,而是成為媽媽眼裡的重心,讓媽媽把全部的關注點聚焦在自己身上,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心理,於是採用這樣的方式以求得關注。

解決辦法:此時的媽媽不要太大驚小怪地尖叫,也不要過於嚴厲地懲罰孩子,否則就會給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我闖禍了,看,媽媽這麼關注我呢。所以如果此時過於關注孩子或者反應過激,反而會助長孩子的攻擊行為。此時媽媽應該放下手機,關注一下孩子玩遊戲的狀態,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真正做到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場景2: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突然其中一個孩子擺出奧特曼的造型,一臉嚴肅地抓住另一個孩子的手臂,嘴裡喊著「我是奧特曼,我要打怪獸,喝,我要伸張正義」,然後對被抓住的孩子拳打腳踢。

分析:孩子缺少生活經驗,此時的他們就是依靠模仿去學習技能和掌握知識,他並不知道「伸張正義」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只是純粹覺得好玩。其實他並不知道此時自己眼裡的「好玩」,竟是以傷害到別的小朋友為代價的。

解決辦法:我們一定要重視榜樣的力量,給孩子挑選好的繪本,儘量不要給孩子看過於暴力的動畫片,也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看打打殺殺的電視節目,而且家長也要規模自身的言行。

我記得有一次我跟孩子爸爸開玩笑,用腳踹了他一下,當然我是開玩笑的,踹的並不重,可是兩歲的孩子看到了,就笑嘻嘻地走過來朝著我踹了一腳,我當時立刻意識到自己行為上的錯誤,然後自我檢討告訴孩子我剛剛的行為是錯的,無論什麼原因打人踹人都是不對的。從那以後我在孩子面前就格外注意,絕對不說髒話,也儘量不大喊大叫,不做出讓孩子誤解的動作。

場景3: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為了爭搶一個玩具打了起來,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走了過來,一把拉起自己的孩子開始訓斥起來:你怎麼又打人了?你上次都把一個小朋友推倒頭都磕破了,今天怎麼又不友好了?你這樣以後哪個小朋友還跟你一起玩?

分析:有的大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在兩個孩子鬧矛盾之後直接不問緣由就批評自家孩子。其實孩子在一起玩出現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介入之後,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經過然後再來劃分責任,不要不分清紅皂白拉起孩子就是一頓痛罵,這樣做不僅不會讓人覺得你「不護短」,反而會讓孩子內心產生逆反心理,這種不公正的處理方法也會讓孩子在以後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分不清是非。

解決辦法:對於已經出現攻擊行為的孩子,父母不要下意識地認為就是自己孩子的錯,從而不去認真分析事情的原因,也千萬不要總揪著孩子的小辮子不放,就事論是,只分析當次行為的對錯,不人身攻擊,也不要算後帳。

重要的是,當孩子做好一次,一定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被誇獎,希望被父母肯定,如果父母多誇獎、多肯定,少否定和責備,那麼孩子做得好的次數一定越來越多,不好的行為也會隨之減少。

另外,我們也會經常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一發脾氣就開始對旁邊的人又打又鬧,此時的孩子打人只是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生氣了,父母不理解我,或者別人做了什麼讓我不滿意。父母在觀察到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情緒的時候,應該引導孩子把內心的情緒表達出來,比如此時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不高興了?」「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你想要......是嗎?」

如果父母此時能及時察覺到孩子發脾氣的正確緣由,孩子就會如釋重負,覺得受到了理解,也就會減少通過肢體語言「打人」來表達自己的行為了。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能澆滅你家小惡魔內心的小火苗,那麼就請建議你蹲下來,什麼都不說,只是親親他抱抱他,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相信他的內心自然會溫柔下來,也會對這個世界充滿愛。

相關焦點

  • 2歲孩子愛打人,怎麼糾正?
    原標題:2歲孩子愛打人,怎麼糾正?親子問答解答專家:曾春蘭,廣中醫心理專業學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荔灣區方太太問:我家兒子2歲半了,平常性格也比較暴躁,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喜歡打人,生氣的時候會打人,高興的時候也會打人。有時候,還會亂咬東西,咬人。這樣的行為,讓我很擔憂。
  • 孩子總打人?0歲、1歲、3歲打人原因各不同,早了解早糾正
    麗麗(化名)的孩子已經一歲半了,最近孩子總是吵著鬧著想出去找小朋友玩,莉莉卻害怕帶孩子出去玩。了解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孩子很喜歡打人,家裡的人或是和孩子接觸過的小朋友幾乎都被打過,是小區有名的「壞孩子」。莉莉沒辦法,只能把孩子圈在家裡,等大些懂事了再讓他出去玩。孩子打人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發生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或發生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甚至2歲、3歲更大的都有。
  • 寶寶愛咬人事出有因,理解他的口欲需求,比一味阻止效果好得多
    首先要了解,孩子咬人不一定是惡意的攻擊行為身邊見過這樣一個案例,媽媽工作忙,把孩子交給婆婆帶,結果衍生了不少問題。孩子一發脾氣,打人咬人時,奶奶的反應就是:「大孫真能耐」、「可不能咬奶奶」,一臉笑意不說,語氣也是調侃著的,讓孩子覺得咬人就是互動遊戲,很有趣。
  • 育兒家丨當孩子咬人、打人時,家長的第1句話很重要
    給孩子提供的咬咬玩具,購買時要買安全無毒,品質有保障的;使用過程要經常清潔消毒。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一歲半會度過「口欲期」。但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咬咬行為得不到滿足,「口欲期」有可能延長,更愛亂咬,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過度補償」。也就是說,孩子可能到兩歲甚至更大,還喜歡吃手或咬物咬人,而且比之前咬得更頻繁更上隱。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2歲了,突然喜歡『出手傷人』,高興了扯你的頭髮、生氣了拍你的臉,這個需要糾正嗎?」孩子到了某個年紀,出現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這時候的 「打人」,是孩子的身體語言,是孩子在用手探索世界。雖然是正常現象,但「打人」終歸不是良好行為,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的一件事。有的家長起初不當回事,等孩子越打越順手,才發現孩子已經變成小「暴力」了。
  • 家裡一歲的孩子,愛扔東西、還愛咬人,寶媽這樣做才能正確引導
    她家的老小剛滿一歲,老大已經7歲了,本來老小還是小寶寶時,姊妹倆還是很友好的,但是老小到了一歲後,就變得非常的任性,不但在家裡亂扔東西,而且還變得特別愛咬人。有一次老小還把老大的手指頭都給咬破了,好友趕忙去制止,並且不斷地安慰老大,可是老小還跟個沒事人一樣,讓好友非常的生氣。
  • 3歲的孩子總是打人怎麼辦?父母這麼做最有效
    問題如下:我兒子三歲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總是打人。我是個單身父親,職業是警察,經常不在家,都是我母親帶著,孩子要怎麼糾正教育?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很多都有打人的問題。具體應該怎麼糾正引導呢?下面,我結合這位網友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這位爸爸是一位警察,平時工作很忙,所以很少有時間能夠陪孩子。現在孩子由奶奶帶。所以,他需要和孩子奶奶進行一次溝通,在孩子打人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 對付打人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前段時間米粒媽寫了一篇文章《孩子被打後,打回去?忍了?都不對!!》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這樣的留言:「如果孩子愛打人怎麼辦?」「孩子老動手打人該怎麼教育?」還真是,米粒媽身邊確實有很多寶寶動不動就打人,家長怎麼教育都沒用。
  • 孩子咬人、打人為哪般?感官敏感期到了,請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強媽帶著強強剛想靠近,操場中間本來在一起玩得津津樂道的幾個孩子,頓時有的被家長帶走,有的自己就跑開了。強媽心裡當然明白,家長們之所以不願意讓孩子跟強強一起玩,就是因為強強喜歡打人、咬人。因為強強喜歡咬人、打人,不知道被媽媽訓了多少次,有的事情氣急了還動手打,可是打也沒有用,小傢伙見到小夥伴依然會我行我素,為此強媽也感到很頭疼。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
    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比較聰明」。這一觀點說完家長們都很不理解,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1.喜歡問問題三四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小話癆」,一天當中除了睡覺,基本是一刻不停地說話。
  • 2歲前孩子的5個行為不要阻止,越管越叛逆,影響會持續好多年
    給孩子找到替代物,如果孩子過了2歲仍然有吃手的習慣,可以通過一個中間物質來戒掉吃手,再去逐漸戒掉吃手的壞習慣。02孩子扔東西的時候不要直接阻止,越阻止越來勁嬰兒在進入8個月之後,隨著孩子的爬行能力越來越強,嬰兒會越來越喜歡扔東西,尤其是從高處扔下來。
  • 孩子愛打人、咬人怎麼辦?除了打罵,建議家長多試試這3種方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在孩子六歲之前出現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關於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鬧這都是小事情了。孩子喜歡打人咬人,這個問題才是讓家長比較頭疼。孩子一生氣,或者是一句話沒有說對他的心思,那麼小手一伸就要打了過來,或者是直接上嘴咬。
  • 孩子愛打人、咬人怎麼辦?除了打罵,建議家長多試試這3種方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在孩子六歲之前出現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關於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鬧這都是小事情了。孩子喜歡打人咬人,這個問題才是讓家長比較頭疼。孩子一生氣,或者是一句話沒有說對他的心思,那麼小手一伸就要打了過來,或者是直接上嘴咬。小孩子下手沒有輕重,無論是被打一下還是被咬一下,都是非常疼的。
  • 不要縱容孩子這4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童年時期的孩子,正處於一生的起步階段,習慣和性格都還不成熟、未定型。想要教給孩子好的行為與習慣,一開始培養的過程肯定充滿煩躁,但是孩子越長大你就越輕鬆。下面這4個壞毛病,就是越長大越難改的,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注意糾正:-- 01 --
  • 不要縱容孩子這4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比如,你從小要求孩子遵守「飯桌禮儀」、吃有吃相,時間長了,吃飯時禮貌、優雅就成了孩子的習慣;而這樣的飲食習慣,能幫孩子建立起樂觀、大度、包容的性格特徵;這種性格,很受歡迎,能幫孩子在學業、事業、愛情上取得很多優勢,一輩子的路,或許能比其他孩子更順暢一點。童年時期的孩子,正處於一生的起步階段,習慣和性格都還不成熟、未定型。
  • 孩子愛咬人,很容易被孤立!聰明的家長需了解孩子咬人的5個原因
    接著,B媽媽也分享了她家3歲兒子前幾天咬人的經歷。幾家人一起出去玩,她家孩子和朋友家的一個哥哥在一起看手機,這個哥哥的弟弟看到別的小朋友和自己哥哥玩,有點吃醋,就來抓她兒子的臉,她兒子出於自衛就咬了那個弟弟。事後,她要求兒子向弟弟道歉,她兒子拒絕。
  • 3歲之前的孩子容易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你家的孩子在3歲之前有沒有出現過打人推人咬人等情況,你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發生這些行為的時候的具體表現嗎?你只有思考過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行為嗎?3歲之前的孩子容易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孩子們一般是在2歲半左右長齊乳牙。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愛咬東西,這也是他們的生理需要。同時,2歲左右的孩子,處在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孩子對自我行為與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係,並不十分明確。還有就是2歲左右是幼兒語言發展迅速時期,也是表達能力比較貧乏的時期。有時候他們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心裡有話說不出來。抓人、咬人、打人就是消除不滿的情緒,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 當孩子打人、咬人時,家長的做法很重要,尤其是這三點
    最近有不少寶媽在後臺給起點君留言:寶寶愛打人咬人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打人咬人這事兒。只是因為寶貝太高興了,可是偏偏還說不了話,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更不能控制手上的輕重,才做出了「打人」的行為。
  • 寶寶愛咬人糾正難?家長說出這4句話,勝過萬句「不可以」
    遇到愛咬人的寶寶是每個家長的「心頭大事」,其實寶寶愛咬人這件事,家長給孩子扣的帽子太大,因為在某個階段寶寶愛咬人這種行為,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對還是錯。想要糾正寶寶愛咬人的問題,家長首先需要明白寶寶為什麼愛咬人,然後再找到方法解決。
  • 孩子脾氣總不好?打人咬人怎麼辦,家長的反應最關鍵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一歲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表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咬人,打人。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咬人打人的現象很常見,但這個問題值得家長關注。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一、寶寶為什麼咬人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