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前孩子的5個行為不要阻止,越管越叛逆,影響會持續好多年

2020-10-17 豌豆媽媽育兒

帶孩子想要省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就要知道,父母們避免好心辦了壞事。

孩子2歲前有5個行為不要阻止,這5個行為雖然非常讓人煩,但是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父母當下的阻止深埋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到幾年以後。

01孩子吃手不要阻止,阻止孩子吃手影響幾年後顯現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吃手,嬰兒出生之後,2個月左右就能夠熟練的把自己的拳頭塞進嘴巴裡。

嬰兒的這種行為會持續到一歲半左右,這個時期也被稱為口欲期,孩子吃手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很多家長在孩子開始爬行之後就開始阻止孩子吃手,理由是吃手不乾淨。卻不知道吃手對於孩子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

吃手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吃手的過程中有利於孩子刺激手部的神經,幫助孩子建立生命最早期的認知觀念,感受手的柔軟,這種啃咬也會刺激手部的神經發育。

另一方面,孩子吃手也是一種自我安慰,在吃手的過程中,很多嬰兒會表現得情緒平靜,心情愉悅。孩子通過吃手來消化對這個世界的恐懼,獲得內心平靜。

如果父母不去幹預,吃手的行為很快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後就會逐漸的被其它事物所取代,但是如果父母過度幹預,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有位媽媽說,自己女兒小時候一吃手自己就阻止,沒想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又開始吃手,想盡了所有方法,就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停止吃手。

這是因為孩子的口欲期如果在生命早期沒有被及時滿足,這種口欲期就會延續到孩子長大甚至是成人。比如成人之後喜歡嚼檳榔等。

所以面對孩子吃手,在一歲半之後再去想辦法引導。

孩子吃手如何引導: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寶寶能夠獨立行走之後,就可以嘗試著在孩子吃手的時候通過玩具等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逐漸忘了吃手。
  • 給孩子找到替代物,如果孩子過了2歲仍然有吃手的習慣,可以通過一個中間物質來戒掉吃手,再去逐漸戒掉吃手的壞習慣。

02孩子扔東西的時候不要直接阻止,越阻止越來勁

嬰兒在進入8個月之後,隨著孩子的爬行能力越來越強,嬰兒會越來越喜歡扔東西,尤其是從高處扔下來。

這是因為嬰兒在開始爬行之後,他們對空間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不同的物質跌落在地發出不同的聲響的時候,嬰兒不僅學到了縱深的概念,更是在觀察這些物品之間有哪些區別。

一旦孩子扔東西的時候,父母粗暴的打斷孩子,或者制止嬰兒去扔,這個時候孩子會發現自己的行為成功的引起父母的關注,不讓扔的時候,他反而會扔的更加的勤快,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孩子的手會扔的更勤快。


孩子扔東西父母如何引導:

  • 把扔東西設計成遊戲。比如扔進框框裡;用不同的材質去觸碰不同的材質,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增加孩子認知。還能鍛鍊孩子控制手臂的力量。
  • 如果孩子可以吸引大人注意力,就要忽視孩子的扔東西行為。
  • 為了避免孩子總是從高處扔東西,避免吃飯的時候孩子可以伸手夠到飯碗以外的東西。

03孩子喜歡大人,越管越愛動手

朋友說自家一歲多的寶寶最近特別喜歡打人,一打人就開始拍臉,啪啪啪的,每次都要訓誡,就是沒有用。

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孩子喜歡打人,父母千萬別認為這是孩子調皮難管。一歲多的孩子正是手部力量薄弱的時候,孩子並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胳膊的力度和方向,所以孩子手上所表達的其實和自己內心的想法是不一致的,這並不代表著孩子有攻擊行為。

研究人員曾經找來24個2-6個月的嬰兒,追蹤研究他們到一歲。


他們用相同的玩具去接近寶寶,發現嬰兒用手的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升級」。


從一開始用小手輕輕去碰,到用手指去觸摸,再到後來粗暴的抓、打,他們「觸摸」物體的方式在不斷進化。

家長們會發現,越去阻止孩子,孩子反而越喜歡和興奮。

這是因為發現了自己行為和大人反應之間的聯繫,為了驗證這種聯繫,孩子會不斷重複。


孩子打人怎麼辦?

  • 不要訓斥,因為父母的訓斥無形中會強化孩子的行為。
  • 轉移注意力。當孩子打人時,用玩具或者遊戲分散孩子注意力。

孩子摸私處是好奇,越阻止越難戒

夏天天熱,朋友給自己兒子有時候會在家裡光屁股,她發現孩子有時候坐在地上玩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回去摸自己的小雞雞,她很擔心,這麼小的孩子開始有性意識了嗎?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胡萍認為,3歲前的小朋友,他們喜歡觸摸自己的私處,是因為孩子正在肛欲期,他們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認為嬰兒在子宮裡就開始自慰,孩子會通過吃手讓自己獲得興奮的感覺。

同樣孩子觸摸私處,只是單純的感到舒服,但是孩子的行為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裡,有位媽媽看到2歲多的孩子在摸自己的私處,嚴厲的訓斥了孩子的行為,父母的訓斥會讓孩子感到羞愧、感到這是不正常的,這會影響孩子健康的性意識發展。

性醫學專家指出,幼兒愛摸生殖器是一種兒童情感交叉擦腿綜合症。

這種症狀多發生於寶寶睡覺前、醒來後或者玩耍時,孩子會夾住雙腿,或者夾住一些玩具、玩偶、雙手緊緊握拳或者用力抓住。

這種行為會在孩子6-7歲時自動消失。

父母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 告訴孩子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去摸,這是一種不禮貌;
  • 通過繪本來教孩子認識自己的隱私部位。

不要強行拒絕孩子的依戀物,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朋友家的孩子小時候扔被子,到了姥姥家就不睡覺,過年為了回到自己媽媽家,這位朋友把孩子的被子和床單統統搬到了姥姥家。

很多孩子睡覺喜歡抱著玩具或者嘴巴吃著安撫巾,這都是孩子的安撫物,是「過渡性客體」,因為這些物體替代了媽媽不在身邊的日子,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如果媽媽強行幫助孩子戒掉安撫物,孩子會把這種安撫的感情轉嫁到其它物品上,比如啃指甲,咬被子,更重要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會伴隨著孩子很多年。


安撫物不需要強行戒掉,伴隨著孩子成長,很多孩子對安撫物的感情會逐漸減少,直至消失。

1-2歲的寶寶剛剛開始認知這個世界,對所有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父母強硬的阻止會適得其反,千萬不要阻止,學會科學的對待,孩子才能更加「聽話」,父母越阻止,孩子會越叛逆。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前,這5個「毛病」別管,越管越麻煩
    其實啊,3歲前的寶寶好多「壞毛病」都不用管,你越管可能越麻煩。,和孩子小肌肉、以及精細動作的發展,是個非常好的遊戲。感覺到舒服之後,他會不斷去嘗試。探索生殖器的行為並不會引起身體和精神上的損害。相反呢,它是為孩子未來的性健康打基礎的一個行為。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結果我越是嚴厲地管他,他越叛逆,似乎就是想要跟我作對。其實怪我當時不懂,孩子只不過是進入了叛逆期。2歲,此時孩子自我意識出現萌芽。第二個叛逆期出現在6、7歲左右,也就是討狗嫌的年紀。第三個叛逆期就是青春期,從12歲開始幾乎要持續到18歲。
  • 孩子6歲前,都會有的這3大「叛逆期」,家長不要管,越管越糟
    一說到叛逆期,很多家長想到的都是12-18歲這個青春叛逆期。但是事實上,孩子在還是一個「寶寶」的時候就有了叛逆期。而且叛逆程度絕對不亞於青春叛逆期。那麼接下來就說一說孩子在六歲前就會有的三大叛逆期。物權敏感期,口頭禪就是「我的」孩子有一段的時間會變得特別的自私,特別不喜歡分享愛自己的玩具給別人,這也是一個非常叛逆的階段,家長一讓他把玩具分為小朋友,他就說「不要,這是我的」,別的小朋友拿了一下他的玩具,他也會「氣急敗壞」。
  • 寶寶3歲前,「認生、戀物、尿床」都不要管,養孩子越操心越難!
    3歲前,這幾個壞習慣不要管,否則適得其反寶寶認生不用管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大相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熱情好動,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內斂安靜。寶寶們從7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認生,有的小寶寶也會持續到3周歲,家長們不要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寶寶對父母感到安全是有依戀感,不要用大人世界的法則去要求孩子。
  • 寶寶3歲前,「認生、戀物、尿床」都不要管,養孩子越操心越難
    3歲前,這幾個壞習慣不要管,否則適得其反寶寶們從7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認生,有的小寶寶也會持續到3周歲,家長們不要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寶寶對父母感到安全是有依戀感,不要用大人世界的法則去要求孩子。➪寶寶戀物,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多一些安全感沒什麼不好,家長們不要強行阻止拿走寶寶依賴的東西,可以嘗試準備個一樣的物品,確保換洗替補。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旅途中父母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難題和障礙,而在這些障礙中,孩子的叛逆期是讓父母最頭痛的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其實,孩子叛逆期,只不過是大人給孩子的一個概念,對孩子來說就是成長的標誌而已,如果父母能夠正確的理解孩子叛逆心理背後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成長,你就不會因為孩子叛逆而感到煩惱了。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家長這麼做,比吼一千句都有用
    導讀: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家長這麼做,比吼一千句都有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越管孩子越叛逆:家長這麼做,比吼一千句都有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的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變得有點固執、死板,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有一旦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鬧的情況。而且父母還不能管,越管越叛逆。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但一到四五個月寶寶會爬或者是開始坐著的時候,此時他們每天的睡覺時間短了,更多的時間就用來"折騰"我們了。但此時寶寶也還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們並不叛逆。但等到寶寶兩歲的時候,這就不一樣了,我們的世界或許就從此"崩塌了",因為寶寶徹底開始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了。每天他們掛在嘴上的兩個字就是"我不"。真的很難,孩子叛逆,我們越管越嚴。
  • 父母越禁止的事情男孩越做,越長大越叛逆的男孩該如何管?
    青春期的男孩越長大越叛逆怎麼辦?早戀、逃課、打架、上網等等,父母越禁止他們越想嘗試一下。完全和父母反著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第一、生理因素影響,體內雄性激素分泌過剩,男孩進入發育期時,身體體內的激素會增多,男孩的情緒變得起伏不定,進而產生一些叛逆行為。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孩子的3個叛逆期一、寶寶叛逆期——2歲左右在英語中有一個詞「terrible two」,用中文翻譯為「可怕的2歲」,專門用來形容2歲的孩子。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都有用
    相信許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越管越叛逆」的情況,比如要孩子不要看電視了,在父母說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就像沒有聽見一樣,第二遍就會很不開心地把嘴巴嘟起來,而第三遍的時候他們還會在那裡磨磨蹭蹭,非要把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和懲罰之後,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而且還表現得非常不情願。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
  •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教育孩子的3個好辦法,比吼破嗓子都管用
    經常有家長朋友向我吐槽,說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從小到大沒讓孩子吃過一點苦,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最後卻養出一個「白眼狼」,處處跟父母對著幹,完全是給自己培養了一個仇敵,家長們的疑惑統統指向一個問題: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今天我們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爸媽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大喊大叫都管用
    文/璇璇說育兒大家的孩子是不是都有這種問題,越是管他,他反而越和你對著幹。你說什麼他都不聽,即使知道是為了他好,他也擰著脖子和你說,你不對。但是爸媽有沒有想過你的管束方法有可能是錯的,所以才導致了孩子出現越管越叛逆的現象出現。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提起叛逆,相信不少父母腦中立刻浮現了「怎麼打罵,孩子都不聽管教」的場景。想要孩子早點完成作業,拖拖拉拉到睡覺前才寫完,稍微說兩句就跟家長對著幹,越管越叛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管越叛逆,但偏偏家長不管還不行,但畢竟孩子還小,打罵過去家長心裡也會十分後悔、心疼,但當時除了這樣我們當家長的還能怎麼做呢其實孩子越管越叛逆1、2~3歲2~3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還可以叫做孩子的自我意識成長期。
  • 孩子越大越叛逆,言傳身教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子一生!
    孩子大了,相信很多家長談到孩子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有些頭疼,孩子怎麼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叛逆。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傳身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請家長們要理解孩子,最好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耐心的聽孩子傾訴,不要總是命令他們。作為家長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他們的知心朋友。2.做一個會關心孩子的好家長。很多孩子的問題反映出來,家長們「不會」關心孩子。關心有很多種,我們不能只在物質方面關心他們,精神上的關懷更重要。很多家長以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就可以了,其實,孩子成長中,精神關愛至關重要。
  •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你越管孩子越叛逆,這幾個方法教你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孩子叛逆是每一位家長需要渡的劫,渡劫成功,父母管住孩子,渡劫失敗,孩子的叛逆會變本加厲,說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父母要問,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所以,父母總是不放心孩子,你越不放心,孩子越要用反抗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可以,於是,「戰爭」開始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試試用"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相信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都遇到過&34;的情況,讓孩子關掉電視去睡覺,說第一遍就像沒聽見、第二遍就撅嘴、第三遍磨磨蹭蹭講條件,非要將家長的耐心耗盡挨頓罵受頓罰,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做,自己還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登天還難……孩子&34;而且越說越叛逆,不管不行,可打罵過後又會後悔、心疼,真是讓作為家還在那個的而我們頭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