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想要省心,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就要知道,父母們避免好心辦了壞事。
孩子2歲前有5個行為不要阻止,這5個行為雖然非常讓人煩,但是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父母當下的阻止深埋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到幾年以後。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吃手,嬰兒出生之後,2個月左右就能夠熟練的把自己的拳頭塞進嘴巴裡。
嬰兒的這種行為會持續到一歲半左右,這個時期也被稱為口欲期,孩子吃手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很多家長在孩子開始爬行之後就開始阻止孩子吃手,理由是吃手不乾淨。卻不知道吃手對於孩子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
吃手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吃手的過程中有利於孩子刺激手部的神經,幫助孩子建立生命最早期的認知觀念,感受手的柔軟,這種啃咬也會刺激手部的神經發育。
另一方面,孩子吃手也是一種自我安慰,在吃手的過程中,很多嬰兒會表現得情緒平靜,心情愉悅。孩子通過吃手來消化對這個世界的恐懼,獲得內心平靜。
如果父母不去幹預,吃手的行為很快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後就會逐漸的被其它事物所取代,但是如果父母過度幹預,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有位媽媽說,自己女兒小時候一吃手自己就阻止,沒想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又開始吃手,想盡了所有方法,就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停止吃手。
這是因為孩子的口欲期如果在生命早期沒有被及時滿足,這種口欲期就會延續到孩子長大甚至是成人。比如成人之後喜歡嚼檳榔等。
所以面對孩子吃手,在一歲半之後再去想辦法引導。
孩子吃手如何引導:
嬰兒在進入8個月之後,隨著孩子的爬行能力越來越強,嬰兒會越來越喜歡扔東西,尤其是從高處扔下來。
這是因為嬰兒在開始爬行之後,他們對空間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不同的物質跌落在地發出不同的聲響的時候,嬰兒不僅學到了縱深的概念,更是在觀察這些物品之間有哪些區別。
一旦孩子扔東西的時候,父母粗暴的打斷孩子,或者制止嬰兒去扔,這個時候孩子會發現自己的行為成功的引起父母的關注,不讓扔的時候,他反而會扔的更加的勤快,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孩子的手會扔的更勤快。
孩子扔東西父母如何引導:
朋友說自家一歲多的寶寶最近特別喜歡打人,一打人就開始拍臉,啪啪啪的,每次都要訓誡,就是沒有用。
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孩子喜歡打人,父母千萬別認為這是孩子調皮難管。一歲多的孩子正是手部力量薄弱的時候,孩子並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胳膊的力度和方向,所以孩子手上所表達的其實和自己內心的想法是不一致的,這並不代表著孩子有攻擊行為。
研究人員曾經找來24個2-6個月的嬰兒,追蹤研究他們到一歲。
他們用相同的玩具去接近寶寶,發現嬰兒用手的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升級」。
從一開始用小手輕輕去碰,到用手指去觸摸,再到後來粗暴的抓、打,他們「觸摸」物體的方式在不斷進化。
家長們會發現,越去阻止孩子,孩子反而越喜歡和興奮。
這是因為發現了自己行為和大人反應之間的聯繫,為了驗證這種聯繫,孩子會不斷重複。
孩子打人怎麼辦?
夏天天熱,朋友給自己兒子有時候會在家裡光屁股,她發現孩子有時候坐在地上玩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回去摸自己的小雞雞,她很擔心,這麼小的孩子開始有性意識了嗎?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中,作者胡萍認為,3歲前的小朋友,他們喜歡觸摸自己的私處,是因為孩子正在肛欲期,他們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認為嬰兒在子宮裡就開始自慰,孩子會通過吃手讓自己獲得興奮的感覺。
同樣孩子觸摸私處,只是單純的感到舒服,但是孩子的行為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
在《善解童貞》這本書裡,有位媽媽看到2歲多的孩子在摸自己的私處,嚴厲的訓斥了孩子的行為,父母的訓斥會讓孩子感到羞愧、感到這是不正常的,這會影響孩子健康的性意識發展。
性醫學專家指出,幼兒愛摸生殖器是一種兒童情感交叉擦腿綜合症。
這種症狀多發生於寶寶睡覺前、醒來後或者玩耍時,孩子會夾住雙腿,或者夾住一些玩具、玩偶、雙手緊緊握拳或者用力抓住。
這種行為會在孩子6-7歲時自動消失。
父母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朋友家的孩子小時候扔被子,到了姥姥家就不睡覺,過年為了回到自己媽媽家,這位朋友把孩子的被子和床單統統搬到了姥姥家。
很多孩子睡覺喜歡抱著玩具或者嘴巴吃著安撫巾,這都是孩子的安撫物,是「過渡性客體」,因為這些物體替代了媽媽不在身邊的日子,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如果媽媽強行幫助孩子戒掉安撫物,孩子會把這種安撫的感情轉嫁到其它物品上,比如啃指甲,咬被子,更重要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會伴隨著孩子很多年。
安撫物不需要強行戒掉,伴隨著孩子成長,很多孩子對安撫物的感情會逐漸減少,直至消失。
1-2歲的寶寶剛剛開始認知這個世界,對所有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父母強硬的阻止會適得其反,千萬不要阻止,學會科學的對待,孩子才能更加「聽話」,父母越阻止,孩子會越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