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
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但是,打罵過後,家長們會後悔,會心疼,這真的讓我們很頭疼。
談起叛逆期,人們會想到青春期,認為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這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三個叛逆期:
2~3歲:幼兒叛逆期——寶寶開始享受被認可被尊重的感覺。同時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比較弱,容易「鑽牆角」。常常為了反抗而反抗,是不講任何道理的。
6~8歲:兒童叛逆期,自我意識發展迅速,甚至可能出現自我中心問題。這個年齡的孩子,常常會「不認同」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缺乏自律。
12~18歲:青少年叛逆期,正在經歷心理和生理上的快速變化,更加獨立,從追求中解脫出來。他們希望與父母擁有平等的地位,但由於感覺不被理解,拒絕溝通,故意嘗試各種叛逆行為。
原來一個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開始,一共要面對三個叛逆期。當孩子處於第一次叛逆期,父母的管教方式決定了孩子是否會加倍叛逆。
非常多在孩子經歷第一次叛逆期的時候過度管教和批判孩子,在孩子從追求中解脫出來的時候過度限制孩子的自由,導致孩子心中埋藏的叛逆情緒。當接下來的兩個叛逆期到來時,孩子對父母的管教越來越反彈,表現出更多的逆反心理。
孩子比較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喊嗓子更有效!魚缸法則是什麼?
魚缸規則:
一家公司門口有一個魚缸,裡面有十幾條熱帶魚。每條魚大約3英寸長,這些魚的大小兩年來沒有變化。
直到有一天魚缸壞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人們把熱帶魚放在院子裡的噴泉裡。
兩個月後,人們發現這些魚從3英寸長到了1英尺。
後來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魚缸法則」,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孩子在更大的環境中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可以更快的成長。
在生活中,如何打破「魚缸」,讓孩子不再叛逆?
1.放手,給孩子一些力量
當孩子有自由成長的欲望時,父母要學會給他機會,讓孩子承擔後果,讓孩子更快成長,有獨立的自理能力。
權力和義務是相互對應的。如果孩子在家裡沒有任何權力,他就學不會承擔義務。孩子2、3歲時,父母可以給孩子適當的權利,比如「選擇權」。
周末選擇去哪裡玩。選擇中午吃什麼。選擇早上穿什麼。有了這種力量,孩子會感覺會得到尊重和認可,以後會更有主見,與父母的矛盾會更少。
2.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孩子是你的孩子,但不是你的寵物。是你的孩子因為你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不是你的寵物因為他是一個獨立的人。
特別是給孩子慢慢長大後最私密的空間。比如讓他收拾孩子的房間,不要收拾媽媽,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課餘生活.
3.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孩子會頂嘴反抗,因為他內心的想法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但他想嘗試,所以他會與父母發生衝突。
所以,溝通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精神橋梁。爸爸媽媽要把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也可以聽聽他們的想法。有時候孩子的想法更有創意,更新鮮。
而且,當你和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不要對他們大吼大叫,因為父母是他們的老師,孩子遇到事情會怎麼做,只有教會他們如何溝通,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斯坦福教授說:關注孩子的早期教育和陪伴,是父母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資!
在孩子第一次叛逆期的時候,我們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要讓孩子不那麼叛逆,學會心平氣和地與人交流,控制自己的情緒,光靠父母的教育是不夠的。對於孩子來說,接受知識最快的方式就是故事。
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樣,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說的話。相反的會讓孩子厭煩。從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中,讓孩子更容易了解真相,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
博學的父母不等於富有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繪本不會花很多錢,但是會讓孩子學會非常多。閱讀可以激活腦細胞。喜歡讀書的孩子更聰明!
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3歲半到6歲的孩子對繪本比較敏感,對孩子形成終身的閱讀習慣很有幫助!
當孩子處於第一次叛逆期時,會有非常多的行為讓父母不安。建議家長給孩子看《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繪本,通過故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每個故事都有一個美麗的畫面,故事生動有趣,可以教會孩子非常多的道理,讓父母更加省心。
這套書共10冊,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兒童產生的各種情緒,並給出了指導兒童處理這類情緒的方法。
是一套值得父母購買的書,讓孩子看淡輸贏,不畏悲傷,克服自卑,直面失落,有耐心,控制情緒。
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點擊上面的產品卡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