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給父母們製造出種種育兒難題,往往家長眼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僅是因為孩子還未成熟,如果遇到父母們的嚴厲批評和過分管教懲罰的話,反倒會讓這些壞習慣越來越嚴重。
3歲前,這幾個壞習慣不要管,否則適得其反
寶寶認生不用管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大相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熱情好動,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內斂安靜。
有的家長發現寶寶認生的時候,就強行地把孩子放在陌生環境中讓孩子鍛鍊,結果寶寶反倒見到生人更牴觸,不是黏在大人的身邊不交際,要不就是被生人搭訕就嚎啕大哭。
其實認生是寶寶的一種防禦機制,孩子見生會出現恐懼和不安是他的一種自我保護。
寶寶們從7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認生,有的小寶寶也會持續到3周歲,家長們不要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寶寶對父母感到安全是有依戀感,不要用大人世界的法則去要求孩子。
寶寶認生,家長這樣做
對於寶寶的認生行為,家長不要進行責怪,多帶著孩子外出活動,讓孩子熟悉一下陌生的環境,接觸更多的陌生面孔會讓寶寶能更適應一些。
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寶寶,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氣質和性格優勢。
寶寶戀物不要管
孩子在成長階段,很容易產生戀物的行為,對於某種物品非常依賴,比如要有固定的玩偶陪伴才能睡著覺,很多媽媽都擔心孩子會一輩子抱著玩具睡覺。
其實寶寶的這種戀物心理是一種正常的需求,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也會慢慢消失,沒有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家長們不要過於管制。
寶寶戀物,家長這樣做
讓孩子多一些安全感沒什麼不好,家長們不要強行阻止拿走寶寶依賴的東西,可以嘗試準備個一樣的物品,確保換洗替補。
同時家長要多去陪伴關注孩子,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不要讓孩子完全依賴物品脫離親子關係。
寶寶尿床不要管
3歲以下的寶寶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括約肌,多數孩子在5歲以後才具備膀胱控制能力,但是還是會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會尿床。
對於孩子尿床的現象,媽媽們也保持放鬆一些,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會逐漸告別尿床。
如果寶寶尿床家長橫加指責,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增加心理負擔,長時間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一面,越是擔心尿床就越會出現多次尿床的現象。
寶寶尿床,家長這樣做
孩子在3歲前尿床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要過多地給孩子做評價,清洗好床單即可,如果當孩子超過5歲之後還是尿床,就可以帶孩子做個檢查,看究竟是身體原因還是心理問題導致的。
寶寶口吃不要管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口吃的現象,因為孩子的智力發展比較快,但是詞彙量卻不夠,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所以就會出現生理性的口吃。
如果家長在孩子重複說話時,反覆糾正的話,反而不利於孩子語言環境的成長,家長的過度焦慮會讓孩子的口吃加重,時間加長。
寶寶說話結巴,家長這樣做
如果家庭教育氛圍一直都是輕鬆的環境下,孩子說話結巴的行為慢慢就會自愈了,家長們應該把重心放在傾聽上,不要總是打斷孩子的話語。
並且作為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要放慢語速,等孩子說完了再去回應,家長們也可以多陪孩子讀一些繪本故事來練習語言能力。
寶寶亂畫不要管
很多寶寶在幼時都非常喜歡塗鴉,不過孩子們不僅僅是在紙上作畫,往往會在家裡的各處牆面、地板或是床單自由創作。
而塗鴉同時也是寶寶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初表現,也是他們表達情緒感受的一種行為。
雖然寶寶是無意地搞破壞,但是家長們對於其塗畫行為也不要過多指責,不要打擊寶寶的繪畫熱情,扼殺掉寶寶的藝術細胞。
寶寶隨處塗鴉,家長這樣做
如果家長們擔心熊孩子把家裡弄髒,可以給寶寶專門設置一個小畫室,或是給寶寶一個可以發揮藝術行為的小空間,比如給寶寶一面繪畫牆,滿足寶寶的繪畫欲望。
同時父母們也要學會欣賞孩子的作品,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評判,多去鼓勵讚揚孩子的作品,給孩子自信心。
【今日話題】
你認為孩子還有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要過多管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