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大的寶寶總好動手打人?寶寶正處在手的敏感期,手是他的武器

2020-12-22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寶寶打人還是比較常見的。

比如說寶媽帶著寶寶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因為搶玩具或者其他原因,寶寶突然上手了。還有就是媽媽在跟寶寶互動玩耍的時候,寶寶也突然打媽媽,打得還挺疼,讓媽媽一瞬間有點懵。

寶寶為啥會突然「出手」打人呢?

如果說,跟小朋友搶玩具,還是可以理解,但是像第二種,寶寶莫名其妙的攻擊別人,這是為啥呢?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了。

最開始的時候,寶寶用口探索世界,什麼東西都想放到嘴裡咬一下,有時候甚至會用咬的方式「攻擊」別人。

而到了寶寶6、7個月的時候,會出現手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寶寶喜歡用手嘗試各種材質的東西。

喜歡用手去探索,這個探索包括撕紙、打翻各種東西,破壞各種各樣的東西,把家裡弄得一團糟,還有……打人。

這個時候,父母不僅不能阻止寶寶「搞破壞」,還需要給寶寶往手邊遞各種材質的物品,比如說麵團、沙子、棉布等不同材質的物品,讓寶寶用手去感受。

這對寶寶觸覺的能力、手的抓握控制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這就導致寶寶在6、7個月之後,喜歡用手去「探索」世界,也就避免不要寶寶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手去解決。

但是作為父母,在遇到寶寶的不同情況的時候,還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寶寶「打人」的情況:

一、寶寶打人,是因為缺乏語言表達能力

有時候寶寶玩兒的正開心的時候,突然上手打人,其實是為了給媽媽傳遞一個信息。

比如說,媽媽跟寶寶在玩耍,寶寶想要大便,但是他尚且不會說話,或者語言使用不熟練,就想用打人的方式,讓寶媽注意到自己。

這時候,寶媽不要忙著責備孩子「打人」的行為不好,而是要去明白寶寶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懂得寶寶小動作想要表達的意思

寶寶渴了、餓了、想要拉粑粑、想要尿尿,都會有一些小動作,通常寶媽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比如說,有個寶媽說,自家寶寶大便之前,會對著媽媽呵呵一下,然後寶媽就要趕緊帶著寶寶去大便。

寶媽要看懂寶寶打人之前,一些小動作的表達。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意圖

讓寶寶正確表達,是寶寶以後人際關係是否和諧、寶寶的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用打人的方式向父母尋求幫助的方式,肯定是不對的。

寶寶如果還沒有學會說話,打人也只是偶爾,那麼父母暫時不需要刻意的管教、生氣。

如果寶寶能說話,寶媽要嚴肅跟寶寶說「打人不對」,然後讓寶寶知道「如果你需要什麼,直接說出來比不說出來更容易達到目標」,在生活中也可以這樣做和引導。

二、寶寶打人,是寶寶感覺打人好玩

在寶寶小時候,父母喜歡逗寶寶開心,逗寶寶笑。

有時候,媽媽拍寶寶一下,寶寶也開玩笑的拍媽媽一下,媽媽會給寶寶特別誇張的表情。

寶寶喜歡這種誇張的表情,甚至會認為誇張的表情,是對他行為的認可。

當寶寶養成習慣之後,會認為「打人」並不是一個好習慣,甚至認為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做互動的時候要注意這些:

√孩子做了錯誤的行為,父母不要給誇張表情和行為

誇張的表情,能讓寶寶開心,同時也能讓寶寶模仿表情和情緒,誇張的表達方式能讓促進寶寶的發展。

但是當寶寶做錯了事,父母再用誇張的表情和行為來責備寶寶,那麼他會以為「你在跟他玩」,說不定在你怒上心頭的時候,卻發現寶寶正在看著你咯咯的笑。

寶寶做錯事,父母可以嚴肅的表情對待,讓寶寶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也可以用斥責的語氣告訴孩子他做錯了,但是不要用表演式的跨裝態度對待。

三、寶寶打人,是身體發育引起的

在寶寶6、7個月的時候,他的視線能夠分辨出遠近,但是在1—3歲,寶寶對空間、方位等才有所認識和發展,慢慢從二維過度到三維。

這時候寶寶出手會「沒輕沒重」,讓寶媽覺得「這麼小的娃,打人這麼疼。」

這時候,父母要多體諒寶寶:

√不要發脾氣

寶寶手上「沒輕沒重」,是寶寶沒有概念,也不知道這樣的力度會讓對方感到疼痛。

即使父母發飆,把寶寶打哭,寶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做錯了,反而會讓寶寶害怕跟父母互動。

√引導培養寶寶的空間感

寶寶在1歲多的時候,視力發展能夠看到三維,在2-4歲的時候會有空間敏感期。

但是在1歲內,父母也可以培養寶寶的空間感:

在寶寶面前放置推起來的積木,讓寶寶把它推到,或者把一件東西從另一件東西上推下來。

當寶寶手部有能力拿起積木或物品的時候,讓寶寶壘高、推到,這個過程能很好的讓寶寶感受到空間。

四、情緒過於激動

當寶寶情緒激動的時候,會因為出現「打人」的情況。

寶寶可能是因為憤怒,從而表達自己的不滿。

也可能是因為開心,從而用這種行為來表達開心。

當寶寶情緒過於強烈的時候,父母斥責寶寶,會讓寶寶對自身情感產生懷疑。

當寶寶情緒過於激動,寶媽要做的不是「打回去」,讓寶寶認識錯誤,而是這兩步:

①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寶寶過於憤怒的時候,父母要懂得安撫、安慰,讓寶寶感受到父母陪伴的力量,這對寶寶以後安全感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②讓孩子認可自己的情緒

憤怒是一個很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

在孩子表現出憤怒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懂得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憤怒這種情緒是正常的」。

比如說,當寶寶不想吃某種東西,父母非要喂,讓寶寶很生氣的時候。

寶媽要安撫寶寶的情緒,讓寶寶冷靜下來,而不是用斥責的方式否定孩子的憤怒。

不過,如果寶寶無理取鬧的話,父母可以看一下第一條:讓寶寶正確表達情緒。

一歲內的寶寶打人還是挺常見的,但是不同父母的不同處理方式,卻會給寶寶和家庭帶來不一樣的教育、溝通方式,也會給寶寶建立起不同的和他人的溝通交流的方式。

在寶寶小事上下功夫,在日常上下功夫,等將來在大事上面,父母才不會有「管不了孩子」、「不知道該怎麼教育」的無助感。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而最明顯的是,當有人抱著他的時候,他總喜歡用手打別人的臉。若是你的反應越大,他就越用力,越喜歡。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別誤會,寶寶這是到了"手部敏感期"了,。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而最明顯的是,當有人抱著他的時候,他總喜歡用手打別人的臉。若是你的反應越大,他就越用力,越喜歡。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 孩子吃手、愛丟東西、甚至動手打人?孩子的動作敏感期
    孩子吃手、愛丟東西、甚至動手打人?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行為,都是他/她在用心的感受這個世界,並試圖去模仿,去通過自己的意願或表達,來感知和這個世界的關係。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他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儘量的不去幹擾他,避免遏制他/她思想的萌芽。
  • 寶寶愛撕紙,正確對待手的敏感期
    寶寶眨眼之間就到了6、7個月,你是不是發現這段時間寶寶尤其喜歡撕紙?家裡的紙巾、衛生紙、甚至買給TA的圖畫書,無一不慘遭毒手?別發火,這只是到了手的敏感期。現象描述「樂樂」媽媽最近很苦惱,6個月大的「樂樂」一有時間就會撕紙,衛生紙撕得到處都是,沙發上、地上還有「樂樂」身上,有時候「樂樂」還會往嘴裡塞,同樣,紙巾、圖畫書也不能倖免。「樂樂」媽每次看到一地狼藉都會心情不好,忍不住阻止寶寶。這樣做究竟對不對呢?
  • 寶寶手口敏感期愛撕書啃書如何引導閱讀?
    4~12個月正是寶寶的手口敏感期,如果寶寶喜歡吃書,你會怎麼辦?寶寶喜歡撕書怎麼辦?那麼,家裡有個正處在見啥吃啥,拿啥撕啥的寶寶,如何讓正確引導寶寶閱讀呢?如果你的寶寶正處在啃書、咬書、玩書、翻書、撕書的階段,而不是見書就哭鬧
  • 寶寶愛打人怎麼辦?
    2歲的寶寶正是調皮搗蛋,而且還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敏感期,他現在的腦袋瓜裡全是「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想幹什麼就是什麼」,而大人們一反對他或者阻止他,他的小脾氣就上來了。然後我反思一下,發現他確實缺少足夠的運動量,精力太旺盛無處發洩。家裡地方小,來回也跑不開,出門玩就只願意坐推車不願意走。也是應該給他加強手指操,帶他做做摺紙遊戲這些加強手部運動的遊戲了。
  • 寶寶愛撕紙——正確對待手的敏感期
    作者:寶寶知道 GgQqYy現象描述「樂樂」媽媽最近很苦惱,6個月大的「樂樂」一有時間就會撕紙,衛生紙撕得到處都是,沙發上、地上還有「樂樂」身上,有時候「樂樂」還會往嘴裡塞,同樣,紙巾、圖畫書也不能倖免。「樂樂」媽每次看到一地狼藉都會心情不好,忍不住阻止寶寶。
  • 0-1歲寶寶有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
    其實,這些都是寶寶處在某個「敏感期」的表現。受敏感期的驅動,寶寶在一段時間內,會不斷重複這種行為,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後,寶寶的心智水平便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 0-1歲寶寶有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
    受敏感期的驅動,寶寶在一段時間內,會不斷重複這種行為,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後,寶寶的心智水平便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0-12個月的寶寶,將會經歷5大成長敏感期,家長千萬要重視,一旦利用好了,寶寶將更聰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分別有哪些敏感期。
  • 孩子咬人、打人為哪般?感官敏感期到了,請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強媽心裡當然明白,家長們之所以不願意讓孩子跟強強一起玩,就是因為強強喜歡打人、咬人。因為強強喜歡咬人、打人,不知道被媽媽訓了多少次,有的事情氣急了還動手打,可是打也沒有用,小傢伙見到小夥伴依然會我行我素,為此強媽也感到很頭疼。
  • 寶寶愛吃手,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嬰幼兒時期,隨著月齡增加,寶寶會出現各種各樣「怪異」的問題,比如出生後拉黑色的便便,滿月後經常哭鬧,兩三個月還會出現攢肚,四五個月喜歡吃手啃腳,稍微大一些還喜歡咬人……其實這些都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代表寶寶的發育又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 誤會寶寶的這些調皮行為,原來都是因為敏感期!
    手腳敏感期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寶寶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甚至會出現「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肌肉運動的練習)。
  •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才是解決問題的硬道理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小希家的男寶,今年2歲了,平時淘氣不說,還特別喜歡打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搶到手才罷手。平時,小希帶孩子在園區裡面散步,從來都是緊緊跟在娃後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惹出什麼事端來。一天,小希帶孩子在玩球,有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小寶寶路過。
  • 爸爸媽媽,快來一起探尋寶寶手部使用敏感期吧
    手部的使用敏感期介於6個月到3歲之間,寶寶常常去抓取物體。例如四歲大的寶寶喜歡閉上眼睛,借著觸摸去體驗東西。這種遊戲帶給兒童的樂趣,比帶給成人有著更大的樂趣。孩子在手部使用敏感期,往往會成為家庭衛生破壞大王。
  • 四個月寶寶總喜歡吃手,會不會不衛生,怎麼辦?
    口腔敏感期算是寶寶第一個敏感期,是寶寶正常的表現,以後還會有依戀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數學敏感期,在寶寶敏感期讓寶寶學習某項能力能事半功倍。2、吃手是智力發展的方式有的寶寶從五十多天就開始吸允手,先是從整個小拳頭開始,然後是認識每根手指,表明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支配自己動作的能力增強。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只要你稍微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總有些戒不掉的小毛病,啃指甲、吃手、咬嘴唇……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後果嚴重起來也是觸目驚心。口腔敏感期孩子在學會用手探索世界之前,處在「口腔敏感期」,口腔是他們用來探索的工具。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 寶媽被寶寶戳傷眼睛,面對寶寶的手部敏感期,媽媽要保護好自己
    這位寶媽之所以發布這則視頻,就是想要提醒廣大媽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也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她們年紀小就疏忽,一旦受傷後悔都來不及。為什麼「小糰子」有這麼大的破壞力?根據網友的評價,其實可以看出,寶寶傷人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存在。
  • 孩子總愛打人?把握孩子打人"敏感期",輕鬆整治孩子打人問題
    鄰居小李地寶寶已經快兩歲了,但最近這孩子卻成了整個小區的名人,因為不管和誰玩小李家的寶寶總要惹出一點事端,而且還會伸手打別人。對此小區裡面的孩子也都不再和他一起玩,而小李也因此苦惱不已,他甚至猜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 寶寶總喜歡吃手?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在作怪,父母別過度幹預
    吃手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不應該吃手,不過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孩子喜歡吃手的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父母要採取正確的引導方式,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地度過這個時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2、食慾大增當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會特別喜歡吃,食慾特別好,不過他們並不會一下子將所有食物都吃下去,而是會仔細品嘗,不管是什麼樣的食物都會咬一口。
  • 孩子總愛「戳戳摸摸」手痒痒?說明他正處在動作敏感期
    媽媽把寶寶推到放著榴槤的貨架前,寶寶還是興致衝衝地伸出小手去摸,不料被扎痛了,而且覺得氣味難聞,一下子就哭出來了。動作協調的敏感期會督促孩子去環境中做一些事情,而大腦會指引孩子去做特定的事情,而雙手就會相應地擺弄一些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大腦又會不斷反饋給孩子,告訴他做的怎麼樣。在動作敏感期內,孩子們常見的幾種行為就是:撕紙、抓東西、扔東西、到處爬走、喜歡插孔、壘高、喜歡捉迷藏,同時也包括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行為,如刷牙、擦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