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2020-12-20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比如在孩子5以後,到1歲之前,他的手的動作特別多。

他會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破壞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拿到衛生紙就會不斷的撕扯;拿到東西就亂扔。

而最明顯的是,當有人抱著他的時候,他總喜歡用手打別人的臉。若是你的反應越大,他就越用力,越喜歡。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

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父母別誤會,寶寶這是到了"手部敏感期"了,。為什麼到手部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喜歡"動手"呢?其實這是孩子在驗證他的手的能力。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只有通過嘴巴與外界呼應,肚子餓了哭,不舒服了也是哭。

當孩子第一次用嘴巴吸手的時候,他就開始進入手部敏感期了,他開始探索手的功能,驗證手的功能。所以在他的能力範圍內他都喜歡動手。

所以寶寶總愛"打臉"也是一種正常的表現。而且寶寶打臉的動作並不代表總是代表暴力,有可能是很興奮無法控制自己的手部動作;有可能是表達自己的某種感情或者情緒;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在跟人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這個時候並不是真的想打人的臉。

當孩子總是"打臉"時,家長要怎麼做呢?

1.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太敏感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一開始打臉的時候,就非常嚴格的教育孩子。這個時候"打臉"與父母的教育之間就形成一種因果關係。而孩子也是非常聰明的,他能意識到,當他有這個動作的時候,父母就會非常關注他。於是當天想引起父母的關注的時候,那麼他就會發出這樣的"打臉"動作,從而得到父母的關注。

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打臉"動作太敏感,不然這或許就會成為孩子引起父母關注的一個習慣,久而久之孩子真的可能會養成打人的習慣。

2.不要給孩子扣上"暴力"的帽子

很多時候,孩子打人,並不是真的在打人,而是在表達自己的訴求。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甚至還不會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或者手部動作來表達自己。所以他在打人的時候,或許是希望父母關注他,或許是他不舒服,也或許是他想要得到某個東西,他會通過同樣的動作來表達。

所以當孩子"打臉"的時候,父母不要急於給孩子扣上"暴力"的帽子,可以多觀察孩子,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意思,讓他得到理解,這個時候,他就不會通過"打臉"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了。

3.減少孩子觀看暴力的機會

孩子的模仿力還是很強的,在孩子手部敏感期的時候,家長要注意減少孩子觀看暴力的機會。比如電視播放的打鬥場面、人與人之間的推搡以及大人對孩子的粗暴場面,都儘量不要讓孩子看到。

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的手部敏感期,也是孩子的手部動作不斷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學會這些,也很容易把孩子引導成愛動手的習慣。

同樣的,孩子的手部敏感期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手部敏感期,助力孩子的成長。

4.探索外部世界

手部敏感期的到來,讓孩子又多了一種方式探索外部世界。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就只有一個器官可以探索外部世界,那就口。當孩子的雙手開始敏感的時候,也就多了一個探索世界的器官,他可以通過手來發現和認識外部世界,同時也建構自己的內部世界。

5.發展腦力

很多父母都注意在孩子的手部敏感期加大對孩子的引導,因為這個時期,也是發展孩子的腦力的重要時期。孩子通過手來認識世界,孩子的手部動作得到很好的發展,也會促進孩子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的發展。所謂心靈手巧,就是這個道理,手的靈活性和腦子的反應能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家長要抓住孩子手部敏感期這個關鍵時期,幫助引導孩子探索世界,發展孩子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暖心寄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有各種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等等,家長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今日互動話題:你還知道孩子有哪些敏感期,要注意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總愛"打臉"?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父母別誤會
    為啥寶寶總愛其實是"手部敏感期"到了面對寶寶總愛"打臉",總喜歡破壞性的行為,有些父母會非常焦慮,覺得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或者可能存在暴力傾向,會馬上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父母別誤會,寶寶這是到了"手部敏感期"了,。
  • 寶寶愛吃手,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就拿吃手來說,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這種行為,感覺邋遢、不衛生,在寶寶吃手的時候,總會強行制止,逗的寶寶哇哇大哭,轉過頭又會繼續吃;還有些寶寶不止喜歡吃手,還特別喜歡啃腳丫,小手抱著小腳,把腳丫塞進嘴裡啃得津津有味,讓人不由得懷疑,上面是不是摸了蜜?其實這都是寶寶發育的進步,是「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 寶寶手部敏感期,早教啟蒙怎麼做?三種親子遊戲簡單易行
    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寶寶成長和探索世界的基礎和根本。0至6個月的寶寶的運動能力主要表現在手部精細運動和軀體大肌肉運動兩個方面。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只會蹬腿,長到一個月左右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開始發展。具體表現為一直緊握的小手開始張開,如果你伸個指頭給寶寶。寶寶會反射性地抓住,慢慢地寶寶還會將自己的小手放進嘴裡。
  • 寶寶屬老虎的?為啥總愛咬各種東西?其實是娃到了「口腔敏感期」
    為什麼兒童成長過程中會有敏感期?原因在於孩子到了一定的身心發育階段,他們會開始對很多問題或事情出現求知慾和敏感性。為啥總愛咬各種東西?朋友家的六個月大的寶寶,就非常喜歡咬各種各樣的東西,某次還把爸爸的臭襪子放進了嘴巴裡。而且餵奶的時候還把媽媽咬的生疼,真的是逮到什麼咬什麼,朋友更長跟我吐槽道:「難道我家寶寶屬老虎的?真是看見啥咬啥!」
  • 自家寶寶吃手啃腳還愛咬人?別著急,多半是進入「口腔敏感期」
    聽完以後我哈哈大笑,並對閨蜜說:"別擔心,或許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到了"。其實有很多寶寶都像閨蜜家的孩子一樣,他們吃手,啃腳,甚至在月齡比較大的時候還咬人,這都是口腔敏感期的諸多表現,新手父母應該好好了解一番。
  • 寶寶總喜歡吃手?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在作怪,父母別過度幹預
    吃手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不應該吃手,不過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孩子喜歡吃手的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父母要採取正確的引導方式,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地度過這個時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這又被稱為口欲期,寶寶一般在出生後兩個月進入這段時間,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所有行動都要依靠父母,唯一能使用的器官就是嘴巴了,他們會使用嘴巴來探索自己身邊的事物。正常情況下,在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結束口欲期。
  • 寶寶愛鑽洞、扔東西?家長別著急,這說明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了
    今天朋友跟我說,她家的寶寶又解鎖了一個新的「遊戲」,那就是鑽洞,看著孩子偷偷把手指往插座裡塞的時候,朋友默不作聲的把家裡所有的洞都堵上了,因為她知道孩子的空間敏感期來了,家裡的以後將要開始不「太平」了。
  • 寶寶愛撕紙,正確對待手的敏感期
    寶寶眨眼之間就到了6、7個月,你是不是發現這段時間寶寶尤其喜歡撕紙?家裡的紙巾、衛生紙、甚至買給TA的圖畫書,無一不慘遭毒手?別發火,這只是到了手的敏感期。建議家長準備不同材質的紙張,增加觸覺敏感性;通過「撕、抓、揉、拉、放」等動作,鍛鍊手指的協作能力以及指關節的靈活性;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可以找一些帶有圖畫的紙張,按圖畫邊緣撕紙,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寶寶撕出不同形狀,開發想像力。專家支招寶寶撕紙是精細動作能力發展的表現,也反映了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相關腦區的發展。
  • 7月大的寶寶總好動手打人?寶寶正處在手的敏感期,手是他的武器
    寶寶為啥會突然「出手」打人呢?如果說,跟小朋友搶玩具,還是可以理解,但是像第二種,寶寶莫名其妙的攻擊別人,這是為啥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了。最開始的時候,寶寶用口探索世界,什麼東西都想放到嘴裡咬一下,有時候甚至會用咬的方式「攻擊」別人。而到了寶寶6、7個月的時候,會出現手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寶寶喜歡用手嘗試各種材質的東西。
  • 「為啥我家寶寶總愛脫襪子?」,寶媽無奈就醫,這原因父母別忽視
    所以從寶寶剛出生開始,不管是哪個季節,很多父母都願意給孩子穿襪子,好像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避免很多疾病。「為啥我家寶寶總愛脫襪子感覺好玩「寶寶在6個月左右手部發育最旺盛」那麼也就說一般寶寶在喜歡脫襪子的時候一般是在6個月左右,
  • 他只是想引起注意,父母可別誤會
    這很可能是到了孩子的手部敏感期,他打你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其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經歷這麼個階段,家長攔都攔不住,就是要動手「打」人。可是孩子的「打」和我們理解的是不一樣的,父母可別誤會了。後來,是口喚醒了手。在孩子第一次把手伸進嘴裡的時候,仿佛發現了新大陸。隨著手部敏感期的進一步來臨,孩子會發現,原來手還可以抓、握、拍、打。然後孩子就會重複這些動作,以此來獲得滿足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通過手來探索世界,構建自己的內在世界。
  • 為你剖腹七層,你把我戳「獨眼」卻依然愛你,寶寶手敏感期咋引導
    媽媽的意思:現在疼愛我們,但不奢望我們長大後能夠給她回報同樣的愛。 我們小時候,父母自己寧可吃苦一點,穿差一點,都要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養育孩子過程中,我們努力地給孩子更好的,但孩子因為小,很多時候不懂事,經常把父母氣得夠嗆。
  • 寶寶喜歡吃手,多半進入「口腔敏感期」,父母分階段引導更有效
    若是大家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不少寶寶都喜歡吃手,而且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好像發現了什麼美食一般。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為畢竟他們還小,吃手也是自然反應。但其實這種行為也是要分年齡段的,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是可以不在意的,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若孩子依然改不掉這個習慣的話,那作為父母,就要開始重視起來了。
  • 寶媽被寶寶戳傷眼睛,面對寶寶的手部敏感期,媽媽要保護好自己
    這位寶媽之所以發布這則視頻,就是想要提醒廣大媽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也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因為她們年紀小就疏忽,一旦受傷後悔都來不及。為什麼「小糰子」有這麼大的破壞力?根據網友的評價,其實可以看出,寶寶傷人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存在。
  • 寶寶喜歡吃手可能是進入「口腔敏感期」,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一般寶寶從三四個月開始就會出現吃手的行為,對於這個月齡段的寶寶,父母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吃手完全是他們的正常反應。但是如果寶寶吃手的行為一直延續,甚至在兩歲之後還有吃手的習慣,那麼父母就要引起重視,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引導寶寶儘量做到不吃手。
  • 寶寶喜歡吃手,可能是進入「口腔敏感期」,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一般寶寶從三四個月開始就會出現吃手的行為,對於這個月齡段的寶寶,父母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因為吃手完全是他們的正常反應。但是如果寶寶吃手的行為一直延續,甚至在兩歲之後還有吃手的習慣,那麼父母就要引起重視,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引導寶寶儘量做到不吃手。
  • 寶寶愛撕紙——正確對待手的敏感期
    小七解讀0-3歲是寶寶觸覺、前庭運動覺和本體感覺發育的黃金時期,而出生第一年是整個黃金時期的基礎。6-7個月的寶寶,手眼動作已經協調,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點,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並會用指尖取物。這個時期的寶寶普遍會出現撕紙現象,這是因為TA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某些事物,從而滿足新奇感。
  • 誤會寶寶的這些調皮行為,原來都是因為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的津津有味。沒有什麼不一樣,對於出生不久的寶寶,他可以啃到的每一樣東西對他來講都新奇無比。你知道當寶寶學會把手送到嘴裡的那一刻對他來說有多麼的神奇麼?我曾抱怨過CC怎麼總是學不會吃手,等她進入口腔敏感期之後,我非常興奮,跟C爸給她準備過各種千奇百怪的探索物。
  • 爸爸媽媽,快來一起探尋寶寶手部使用敏感期吧
    手部的使用敏感期介於6個月到3歲之間,寶寶常常去抓取物體。例如四歲大的寶寶喜歡閉上眼睛,借著觸摸去體驗東西。這種遊戲帶給兒童的樂趣,比帶給成人有著更大的樂趣。孩子在手部使用敏感期,往往會成為家庭衛生破壞大王。
  • 寶寶手口敏感期愛撕書啃書如何引導閱讀?
    4~12個月正是寶寶的手口敏感期,如果寶寶喜歡吃書,你會怎麼辦?寶寶喜歡撕書怎麼辦?那麼,家裡有個正處在見啥吃啥,拿啥撕啥的寶寶,如何讓正確引導寶寶閱讀呢?寶寶通過感覺來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完成自我學習。所有的孩子一生下來都會用口來認識世界,用手感知環境。這也說明了孩子天生不喜歡被動地接受,而是充滿了主動性和積極性地去認知和學習。寶寶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幫助他認識世界,這種特殊的能力就叫「敏感期」。兒童期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組成的,第一敏感期來源於口和手。所以寶寶撕書吃書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