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螃蟹》治療打人的孩子

2020-08-11 李躍兒
我們會習慣性地對打人的孩子說「不要打人」「這樣是不對的」,而很少對他說可以怎麼做,更少去通過一個過程去幫助他學習管理自己,學習與人交往中的恰當行為。

分享一個專門寫來幫助打人的孩子的故事。

講述/亞坤(李躍兒芭學園教師)

《小螃蟹》

小螃蟹沒有多少朋友,朋友們都很怕他,因為他有一個大夾子,經常夾到別人。

有一天,朋友聚在一起,討論夾子的問題。

章魚說:把夾子剪掉,上個星期他還夾到我的肩膀,到現在還痛呢!

海星說:把它的夾子粘起來。我的這兩條腿就是它夾掉了,到現在還這麼短。

海鷗飛過來:那天我也被夾了一下,要不,我們把他的夾子綁到它後背上吧。

烏龜發言了:這些都不是好辦法,也許我們可以幫助他,讓他知道如何才能不夾到別人。

朋友們說了:我們也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幫他呀!

烏龜說:我有一個辦法,我可以在海裡摘很多水草,給他織一副手套,給他戴上,這樣就把他的夾子給套起來了。

於是,朋友們一起去尋找海草。

烏龜用小棒針織手套。

大象過來了,為烏龜加油:努力啊,快做好了!

螃蟹過來了:你們在幹什麼,很好玩啊。

朋友們說:我們在給你做禮物呢。

螃蟹太驚奇了,因為從來沒有人送過禮物給他。

手套織好了,大象幫螃蟹把手套戴上。

螃蟹太高興了,他非常喜歡手套,讓他感覺到了溫暖與安全。

這一天,螃蟹沒想到去夾別人,那一整天他都和朋友們玩得很開心。當然,肚子餓的時候,他會把手套取下來,到水裡找食物吃。

每次和朋友們玩的時候,他都會把手套戴上,這樣就不會夾到朋友了。

就這樣玩啊玩啊,螃蟹在陸地上交了很多朋友。

慢慢地,手套破了,被水衝走了。可是小螃蟹已經學會如何才不會夾到朋友,他只用夾子來夾食物。

《小螃蟹》這個故事小芭第一次看到是在李躍兒教育論壇,後來在蘇珊·佩羅《故事知道怎麼辦》這本書裡看到原版故事。

這樣故事不只是講給一個孩子聽,而是講給全班孩子的,故事裡面互相關懷的氛圍可以傳遞給兒童群體,具體的幫助行動可以讓孩子們獲得啟發。

小芭認為這個故事同樣值得大人讀一讀。

我們會習慣性地對打人的孩子說「不要打人」、「這樣是不對的」,而很少對他說可以怎麼做,更少去通過一個具體的過程去幫助孩子學習管理自己,學習與人交往中怎樣做才恰當。

還記得《老奶奶和螞蟻》的故事嗎?那裡面也有一隻智慧的烏龜。當遇到問題時,烏龜總會選擇「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選擇對立、批評、指責、抱怨。

織一副手套給夾人的螃蟹,這是一個比喻,象徵著「用飽含愛的方式,幫助打人的孩子學習管理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打人時,父母會擔心孩子把別人打傷,害怕孩子得到不好的評價。要幫助打人的孩子,可以講像《小螃蟹》這樣的故事。同時還須排除孩子成長環境中的暴力因素,無論是電視動畫片還是孩子的親人。

另外,如果是一個非常有探索欲望的孩子,他需要一刻不停地探索、發展自己。當環境中缺乏使他發展的材料,他內心的力量無處使用,也會產生發脾氣及暴力行為。這種情況,給孩子的幫助是提供能夠使他獲得發展的工作材料。

(參考文章1:0-7歲孩子在家玩點啥 | 窩家5

參考文章2:0-7歲玩這樣的工作材料,孩子在關鍵期發展得更好)

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孩子習慣了打別人 ,我們都需要引導孩子用不傷害別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當孩子被別人打時,家長心裡會非常難受,覺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這時又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首先,我們要教會孩子自衛。我們不主張去打別人,但要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被人打時,家長還須注意不要將「受害者」心理帶給孩子,不要說「是不是誰欺負了你」,這樣做可能會使得孩子認為自己是弱的。

關於孩子的同伴交往,如果你還有困惑,可以報名7月1日-5日由芭學園教育督導帶領的「父母特訓營」線上課程。

父母特訓營

2歲營、3歲營、4歲營、5歲營

2歲-父母特訓營微課主題

保護孩子天然的探索精神和嘗試欲望

保護孩子對工作的天然熱愛

保護孩子成為他自己

如何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

從個體到群體的交友預備

3歲-父母特訓營微課主題

保護孩子質疑和解決疑惑的能力

幫助孩子建構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幫助孩子發展群體興趣和社會性能力

孩子根本不怕你怎麼辦

面對孩子打人和衝突

4歲-父母特訓營微課主題

保護孩子使他們頭腦清楚

讓孩子站在自主立場上進行選擇和判斷

幫助孩子發展抗衝突的能力

審美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如何培養自律人格

5歲-父母特訓營微課主題

幫助孩子發展進入主流教育的適應能力

幫助孩子發展適應環境的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5-6歲孩子發展狀態的幫助

讓遊戲回歸,一節快樂的語文課

諮詢及報名,請添加「躍兒學堂小助手」微信:

yueerxuetang1

掃碼添加躍兒學堂小助手

0-1歲 ·隔代養育營微課主題

安全敏感期

口的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

感知運動階段孩子的表現

總是喜歡扔東西怎麼辦

1-2歲 · 隔代養育營微課主題

腿的敏感期

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總是愛吃手該怎麼辦

為什麼不可以給孩子強行把尿

孩子太愛吃零食怎麼辦

2-3歲 · 隔代養育營微課主題

語言敏感期

入園前的準備

不愛刷牙怎麼辦

總愛搶別人的玩具怎麼辦

孩子髒話滿天飛你尷尬了嗎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打人嗎?
    孩子打人,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對於孩子打人的現象,我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我們應對的方式也不一樣,我想把我目前為止積累的一部分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幫助我補充完善。以上兩種打人的情況如果出現在幼兒園的班級裡,孩子們可以這樣被對待:1、 重塑孩子身邊的環境如果有個孩子不斷的發生打人的事情
  • 聽故事學英語:英文版《小螃蟹的故事》
    The Young Crab and His Mother小螃蟹和他的媽媽
  • 「繪本故事分享」豎著爬的小螃蟹
    森林裡,小兔子、烏龜、松鼠等幾個小夥伴們在一起討論誰走路的樣子最怪?一陣討論之後選定了螃蟹!小烏龜說:「誰也不像他們那樣橫著走路。」松鼠還像模像樣的模仿螃蟹走路,演的夥伴們一陣大笑。可是~可不能讓咱們孩子也跟咱一樣!」
  • 孩子總愛打人?把握孩子打人"敏感期",輕鬆整治孩子打人問題
    鄰居小李地寶寶已經快兩歲了,但最近這孩子卻成了整個小區的名人,因為不管和誰玩小李家的寶寶總要惹出一點事端,而且還會伸手打別人。對此小區裡面的孩子也都不再和他一起玩,而小李也因此苦惱不已,他甚至猜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 孩子在學校愛打人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打架往往只是受到本能的驅使,這麼小的孩子不會有什麼惡意的想法。 然後,針對性的: 教給孩子正確交往和結局矛盾的方法,如學會輪流、等待、分享、協商等,而不是動用「拳頭」。 教給孩子不用拳頭維護自己的「所有權」的方法,如協議、一起玩、換著玩等。 也可以利用給孩子講故事等方式發展孩子的「共情」能力,培養孩子的社會性情感。
  • 孩子在幼兒園頻繁打人,原來是進入「打人敏感期」
    孩子打人,可能只是單純的想要吸引父母或他人的注意力,也可能是他想與別的小朋友溝通、交流等。因此,無論如何,都不能認為孩子有暴力傾向,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基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打人原因,這也形成了不同意義上的心理反應,建議家長要先分析孩子打人的具體原因,然後具體原因具體分析。
  • 孩子打人怎麼辦,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但最常發生的是家長的體罰, 孩子看到的是家長生氣,所以打人,孩子就會在自己生氣不開心時,也出現打人的動作。4、不小心被大人強化了:年紀小的孩子與大人互動遊戲的過程中也可能不小心出現打人的行為,因此儘可能在孩子未建立好同理心(大約5歲)之前不要讓孩子接觸暴力的遊戲、影片……,家長也儘量不以體罰的方式處罰孩子,避免孩子不當的模仿行為。雖然很多家長都會告訴我,他們都有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但是預防勝於治療。
  • 孩子打人怎麼辦?這六點方法很有效
    最近孩子姥姥經常給我說,女兒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經常動手打對方,教育了好幾次,下次還是依舊動手打人。學齡前的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其實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所以爸爸媽媽們不需要過多地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有暴力傾向,打人不代表就是壞孩子。
  • 從幼兒園小霸王變成小可憐?孩子打人後,家長第一反應太重要!
    可樂剛進入幼兒園不久,最近可樂媽媽就為孩子打人這件事情鬧得心累。可樂媽媽說,以前在家孩子很乖,怎麼進了學校會動手打小朋友。 可樂媽媽得知這件事後,在回家的路上,碎碎念了一路:「你打人是不對的!」「打人的小孩沒人喜歡。」「你要是打人,小朋友以後不會和你玩兒了。」
  •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孩子的行為決定他的習慣, 習慣決定他的性格,性格決定他的命運。 不要忽視孩子的行為,一個小小的行為徵兆可能伏線千裡之外,對他的人生產生深遠影響。打人這種行為更是不能忽視。
  • 應對孩子打人和挨打的實用方法,就藏在這些繪本裡
    故事說完了。特別貼近寶寶的生活是不是?像小一步和小來歐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小區裡、公園裡、幼兒園裡不斷地發生。只要有小朋友的地方,就會有爭執。聰明的媽媽,應該像故事裡的小一步和小來歐的媽媽。其實她們一直就在孩子身邊,但在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一直沒露臉。因為她們知道,小寶寶的情緒,來得快,也去得快。幾顆橡樹果就能讓他們握手言和。
  • 為什麼孩子會打人?擊中該怎麼辦以及您可以定期做什麼
    因此,我將介紹孩子打人的原因以及當孩子打人時父母應該做什麼。孩子什麼時候打人?首先,孩子什麼時候打人?讓我們通過注意「命中原因」進行檢查。沒有得到 想要的東西 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拿了玩具想在朋友面前做我困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您所見,兒童打人的原因有多種。即使您可以通過聽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因,在某些情況下,其他人也可能受傷。無論「孩子打架」有多少,我都希望您不要再打人。
  • 孩子愛打人,家長要正確教育引導,幫助孩子改掉攻擊行為
    >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的去制止。而不能認為孩子小去縱容。看好看,孩子在打媽媽,爸爸卻在一旁拍著手說,兒子會打媽媽了!並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三,讓孩子去承擔後果當孩子打人後,家長要讓孩子去向被打者承認錯誤。
  • 薦書⑦│《孤獨的小螃蟹》
    ……那就讓我們帶著諸多疑惑走進小螃蟹的生活吧!     (二)閱讀之旅    故事從《小青蟹不見了》開始,池塘邊的小泥洞裡住著小青蟹和小螃蟹。有一天,小青蟹離開了這裡,去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住。小螃蟹非常難過,吐了一大堆泡泡,把自己藏起來。
  • 孩子愛打人,不一定就是「壞孩子」,爸媽的教育是關鍵
    如果你從小陪伴孩子,你便能發現,1歲多的寶寶在地上撿一個比他手掌小很多的積木零件,是用手掌抓取的;而一個2,3歲的寶寶,就學會了用食指和拇指配合,把小體積的玩具捏起來。這就是精細動作的發展情況。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精細動作發展是不相同的,有些孩子到了4,5歲還動作粗魯,常常也是這方面的原因。
  • 年幼的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幫孩子度過「打人敏感期」?
    在兩三歲的時候喜歡胡亂打人,家人也經常摸不透,孩子有時還樂在其中。如果你聽過之前檸檬關於孩子打人的分享,就會知道,這其實是孩子正處於一個「打人的敏感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溝通、交往都不大熟悉,打人就會成為他的一個表達方式,家長可以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過了這個階段以後還經常打人的,就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時介入教育了。
  • 孩子打人,家長到底該不該動手打?
    父母這才想起說:每當鄰居來砸門時,孩子都拿著小棍躲到衛生間裡,十分害怕的樣子。看來,問題出在了這裡。醫生告訴家長:孩子是沒有錯的,打人是無能的表現,家長打人肯定是不對的。家長要為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向孩子道歉。這時,孩子的表情逐漸柔和了。
  • 《我是一個葆嬰媽媽》孩子為什麼愛打人
    沒錯,小孩子第一次打人常常是無意識的,比如手舞足蹈地玩到興頭時,「啪」打到抱著的人。有人會說:「嗬,這小手還真有勁」。孩子看到大人滿臉悅色,還看到有人跟著應和,「看見了嗎?您孫子都會打人了。」「來,再表演一下。」我們鼓勵了孩子打人的動作,我們讓孩子知道這叫做「打」。
  • 孩子愛打人?全年齡段的解決方案在這裡
    3歲的寶貝他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對於小的時候他們需要更多的情感呵護,因為他們會悲傷、會難過、會感受到被忽視,也會自卑。而恰恰相反的是從3歲起,家長會自然的覺得孩子長大了,需要更多的獨立。其實這沒有錯,錯在忽視了安全感的建立。孩子獨立的前提一定是足夠的安全感。父母不理解還會給孩子貼標籤,例如「這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啊?」
  • 孩子打人,家長怎樣引導?
    其實,很多兩三歲孩子的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爸爸媽媽不用為此焦慮,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家長該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兩三歲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很常見,也很正常,並不是真正的「暴力」行為,而造成他們打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