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對於孩子打人的現象,我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我們應對的方式也不一樣,我想把我目前為止積累的一部分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幫助我補充完善。
一般孩子打人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大人的情緒反應強化而成
1、試探友誼
這種情況三歲以下的孩子多有發生。因為小孩兒在這個年齡段語言還沒有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當他們看到認識或不認識的同伴和朋友時,動作總是來的比較快,所以可能會拍對方一下,表示我正在和你打招呼,但是大人往往會將這種情況誤解成「打」,於是可能會表現的比較緊張,大人一緊張,孩子就亂了,就會很關注自己剛才的動作,可能還會伸手再拍一下……被拍的孩子呢,可能當時也沒什麼,如果他家的大人也很緊張,他就會覺得發生了不安全的事情,可能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比較有影響的。當然,有的大人也會處理的比較好,他們會對拍人的孩子說:「你喜歡弟弟(妹妹)嗎?如果你喜歡他,可以拉拉他的手(摸摸她的臉蛋兒)(把你的餅乾分享給他)。這些都是幫助孩子建立友誼的正向的方式。
2、引起關注
孩子對大人的態度是非藏敏感的,比如某一天,有一個孩子無意間或是語言表達不清楚一時著急就用手拍了爸爸一下,這時如果媽媽覺得很好玩,就表現的很開心,特別支持這種行為;或是很憤怒,不支持這種行為。而不管是媽媽的哪一種態度,都會送給這個孩子重複這個動作的理由。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的行為被強化了。其實孩子偶爾一次出現這樣的事情,父母可以正常接受。如果比較多次出現,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同伴兒,就用手把孩子將要落下來的手擋住,帶她去做別的事情就可以了。
第二種情況:孩子自身的發展需要沒有得到支持
1、限制孩子的發展
一個嬰兒吃手,被大人將手從嘴裡拿出來,理由是手上有細菌;一個正在探知空間的孩子在家裡拉抽屜,翻東西,被大人制止,理由是不可以把房間搞亂;孩子會走了仍然被抱在懷裡,理由是到處跑我追不上還會把衣服弄髒,或是我捨不得把他放在地上,就是想要抱著她……是的,大人們永遠都有特別充分的理由,可孩子們呢?他們的發展被壓抑了,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他們必須反抗來給自己爭取做為人的發展自己的權利(在沒有變乖之前)。如果他變乖了,遇到放鬆的環境,他會出現太過自由的修復過程,就是下面的情況。
2、太過自由,沒有原則
除上述情況,另外還有一些就是小孩兒所有的行為都是被支持的。孩子從大人那裡得到的信息是,他做什麼都可以,成長沒有方向和引領,生活的邊界極其不清晰,那麼孩子就會不停的探知邊界,因此經常重複自己破壞性的行為,比如打人、踢人、咬人、抓人、故意打斷別人的工作等。因為他希望環境可以幫助他知道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以上兩種打人的情況如果出現在幼兒園的班級裡,孩子們可以這樣被對待:
1、 重塑孩子身邊的環境
如果有個孩子不斷的發生打人的事情,老師會用紗布把孩子的小手包好,告訴孩子:「小孩兒的手不打人。小孩兒的手是用來搭積木、做手工、給娃娃穿衣服的。」踢人,抓人都使用同樣的方法。
2、 扮成更有力量的化身,來傾聽
在一個教室裡,一個叫明明的孩子被另一個叫樂樂的孩子打哭了,老師就會拿著一個仙女娃娃來到明明面前,假裝仙女在說話:「我看到你哭了?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發生了什麼事?」被打的孩子就會說:「樂樂打我了!」仙女就會說:「哦,那你想不想讓他知道這件事?」如果明明說想,老師就可以走到樂樂身邊,同樣假裝仙女:「對不起,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你的同伴明明哭的很傷心,你想不想去抱抱他?」打人的孩子通常是願意抱一抱被打的孩子的,因為這是一個特別美好和圓滿的結果。
3、 故事療愈
我的故事時間裡曾經為一個孩子特別安排了芭芭拉老師寫的《故事知道怎麼辦》裡的一個故事,《橫衝直撞的小螃蟹》,兩個星期的時間,所有的孩子幾乎是一天一個變化。打人的孩子從故事裡看到了破壞給整個環境帶來了什麼,其中校長組織討論幫助小螃蟹的環節還讓其它的孩子得到了幫助同伴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啟示,兩個方向同時轉變,效果實在是令我感到驚訝。
第三種情況:發洩情緒和攻擊(6歲以上居多,六歲以下也有,但是偏少)
1、缺失愛
還有一種孩子打人,的確是在發洩負面情緒。這樣強硬的行為背後往往藏著一顆比較脆弱的心。那顆心可能受傷了,也許是長期被父母忽略,也許自己認為需要的東西沒有得到,也許某些行為沒有被理解,也許碰到了不公平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大都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
2、模仿成人的行為
如果一個孩子,家庭成員是有攻擊行為的,很可能就會被孩子模仿和吸收。比如父親或是母親喜歡動手打人,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有可能也會選擇用武力去解決問題。那麼武力過後呢?帶來的是什麼?我想是值得深思的。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都有獨立的思想和權力,如果你不懂得尊重這些,而是只會使用武力去降低別人的自尊,我想你可能會得到反擊,也有可能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
如果你遇到了上面的情況,最直接的辦法是傾聽孩子,與他共情。
我們可以將孩子打人的手抓住,他一定會拼命用力的希望能夠打到要打的人,我們一定要平靜的抓著他的手,注意幫助者不要比他更用力,我們的力量只是保持不讓他的手落下來,造成對別人和他自己的傷害就可以了,儘量保持在一個地方,不要來回動。這樣幾分鐘後,我們會發現那些負面能量從孩子的手指慢慢退回到身體中,可能會流向其它的地方,比如孩子會選擇用腳踢我們,或是朝我們吐口水……所以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警覺,儘量不要讓他踢到或是吐到……然後這些負面能量就有可能轉化成負面的情緒,這時孩子可能大喊、大哭、大叫了……孩子哭喊的時間是和他積壓的負面能量的多少成正比的。隨著他的負面能量逐漸被發洩出來,我們會感覺到他的手放鬆了,整個兒身體也有放鬆的感覺,這時我們就可以把手鬆開了。所以陪著孩子哭完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哭完以後如果你問他:「好了嗎?我們去和面吧。」他可能會很願意。如果他不願意,我們成人也可以離開了,留下的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調整和處理。
另外,我們也可以講有療愈性的故事給這樣的孩子們。
當然,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給他們的足夠多的愛,這是一個孩子精神生命和物質生命的根基,這樣的愛將陪伴他們走過漫長的人生,決定他們的生命質量和狀態。因為一個愛缺失的人是很難幸福快樂的。
爸爸媽媽們,為了給孩子更好的人生,去學習和給予愛吧,孩子們真的很快就長大了,請珍惜能真正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