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讀者媽媽的來信,其中有好幾位媽媽都帶著一歲多的寶寶。而這些媽媽有著共同的煩惱,就是孩子喜歡亂扔東西,一歲多寶寶雖然還不會開口說話,但孩子搗蛋如果被家長制止就會開始大喊大叫表示不滿。
除此之外,最令寶媽們煩惱的一點是,孩子手腳不老實,一看見機會老師愛掐人、打人,本來小孩子能有多少力氣,打在大人身上也不怕疼,可是問題就出在孩子在和別的孩子待在一起時,打人一個不注意,孩子就直接把對方打的嗷嗷叫了。
寶媽們對孩子這一特殊的舉動是既無奈用擔心,才一歲半的孩子要怎麼和他講道理呢?可如果放任孩子,又怕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長大也喜歡上打人。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各位寶媽們的擔心是誤解了孩子,大人眼中看到的是孩子在打人,可實際在寶寶心裡,認為自己正在不斷地用雙手發現這個世界的新事物呢!
寶寶喜歡打人,背後有這幾個原因:
1.希望與對方建立聯繫
有的孩子不僅喜歡打人,在掐人上的力度也不輕,有時候大人都抵擋不住孩子的功夫疼的叫起來,一個勁讓孩子放手。
家長對孩子的舉動做出表情,如生氣、嚴厲、斥責等,在大人看來是在譴責孩子的行為,但在孩子眼裡,看到的只有家長對自己的表現做出了反應,孩子可分不清楚這是高興還是生氣,本能的對家長任何反應都會感到激動,所以這才出現了「屢教不改」愛打人對習慣。
2.探索世界
寶寶在1~3歲時,不僅是智力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也是寶寶好奇心發展的快速時期。成年人見到新奇的事務也會產生好奇心,幼小的孩子對世界的認識僅限於家庭範圍,因此任何一次新鮮的體驗都能在很大程度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通過用手探索世界,也許是想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是對別人作出反應的舉動感到好奇。孩子的初衷決不是想傷害別人,只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是沒能控制好力道,而造成了「誤傷」。
3.引起對方注意
孩子雖然說可以是一家人的焦點,整家人圍著孩子團團轉,但有時也會疏忽了孩子。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是很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在啼哭的時候遭到家長冷落,或是醒來時發現家長不在身邊,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外人眼中的大人舉動很可能只不過是孩子表達親暱的方式,他們渴望擁抱與近距離接觸,只不過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表達。
如果孩子打人的行為常常發生,總是對哥哥姐姐大打出手,對二胎家庭而言可是個不小的煩惱。
孩子的這種舉動雖然不能經意識而有效控制,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改變這種表達方式,比如在孩子打人時通過引導讓孩子改為輕輕地撫摸,同樣是親密動作,一樣能達到孩子想與對方建立聯繫的目的,各位家長不妨一試。
看了以上文章,你認為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愛打人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