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604字,閱讀時間2分鐘
喜歡打人這個現象在三歲左右的孩子身上經常發生,有些孩子可能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玩著就動起手來了。其實,從大人的角度上來看的話,會覺得孩子太暴力了。但從孩子內心來說,他不一定知道這樣做不好。
他的世界是一片空白,還不懂最基本的與人相處方式,只是本能的想要這樣做,就去做了,並不是想要傷害誰。
3歲的小孩為什麼喜歡打人?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大人,他之所以喜歡打人,和家長不正確的引導有關。孩子還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是非之分,家長說什麼、做什麼,他就跟著學了。
這和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不成熟也有一定關係,他的骨骼和神經發育不夠完善,很多動作做起來吃力。可能他本意只是想碰一下對方,或只是搭一下,但下手重了,打到了別人的臉,家長認為孩子在打人,有暴力傾向。
我們常說"小孩子下手沒輕重"也是這個原因,孩子在動作力度上沒有輕重之分,尚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家哥哥小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情況,跟其他小朋友玩著玩著,就打起來了,原因可能只是誰稍微用力了一點,就形成了這樣的局面。
遇到孩子打人的事情,家長應該怎麼去教育呢?
打人是我們成人認為,比較暴力的行為,而孩子卻很少意識到。如果已經傷害到了其他人或有對方的家長在,一定要先及時去安撫一下,並詢問傷情如何?
首先,可以把孩子安排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去冷靜下,避免起衝突。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不喜歡被批評,家長也應冷靜下情緒,想想怎麼跟孩子溝通。出現這樣的事情,孩子也會有害怕的情緒。換到另外一個場景中,他很容易從剛才的恐懼中抽離出來,好好想想,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二,跟孩子聊聊剛才發生了什麼?
問問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動作,以及他的內心感受?當你了解完事情背後的真想,才能跟孩子平等的對話。可能只是因為對方搶了自己的玩具,他才會動手。並不是說想要打人,他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已,玩具是他的,他不知道怎麼跟對方說"不",就動手了。這時候家長可以教孩子,如何用更理性的方式,去處理和面對這件事。
第三,記得要讓孩子去道歉。
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打人都是不對的。跟孩子聊過這件事後,也請記得及時讓孩子意識到問題,並帶他去跟對方道歉。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去,你可以問問他:"如果其他小朋友打了你。卻不道歉,你會不會很生氣?"從心理上引導,會讓孩子更樂意接受這件事。
也可以跟孩子說,如果你喜歡打人,很多小夥伴會疏遠你,你也會失去很多朋友,從這些方面跟孩子說,相信他一定會理解的。
孩子愛打人的毛病,如何才能改掉?
有次帶妹妹去遊樂場,有個比她高一頭的小姑娘,橫衝直撞的走過來,還拿順手揪了她的小辮子。妹妹上去一拳重重打在對方的後背上,我都看愣了。
那個小姑娘哭著跟身邊的媽媽說自己被打了。我趕緊拉著妹妹去道歉,並安撫了一陣子。後來回家路上我問 妹妹,你為什麼會打人呢?妹妹說,上次哥哥就是這樣對付我的(搶玩具)。你看,身邊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而孩子有愛打人的毛病,和家長有莫大關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夫妻之間儘量不用語言或行為去攻擊,帶孩子出門,也教教他,如何跟其他人溝通、聊天。教孩子學會分享,把一份快樂傳遞出去,你就會得到兩份快樂。這樣孩子也就會慢慢懂得,應用什麼樣的方式,跟別人相處。
即使你總想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孩子,你再愛他,如果出現了打人的現象,也不要太溺愛,免得無形中助長孩子的打人行為,養成"小霸王"。發現孩子在跟其他人相處過程中,打人了或有推搡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平時也跟老人說,這種行為不能姑息,做錯了事情就得接受懲罰。有長輩的庇護,孩子無法真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也就不能去改善了。
枕邊育兒寄語:
總之,孩子有打人的行為,家長不必太過緊張,更沒必要上綱上線,把事情上升到另外一個高度。而應先嘗試了解,事情背後的原因,再進行指導性建議,孩子才能明白,自己錯在哪裡了?只是一昧指責,卻不告訴孩子如何做,或沒辦法給他合理的建議,這樣沒頭腦的呵斥,意義何在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