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嬉武
定稿:楠楠
孩子的性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模樣,但無論如何,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聽話懂事的,所以當他們表現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就會強迫孩子改掉,甚至是指責。
但你知道嗎?孩子身上的這3個「壞毛病」反而是利於自身發展的,家長也無需急著糾正,這反而說明你在帶娃方面很成功。
糖糖今年3歲了,一次閨蜜帶著孩子來家裡玩,而且提議讓兩個孩子做個小遊戲,看誰能把海洋球更好的扔進那個小桶裡,兩個孩子也是非常的有興趣,都開始躍躍欲試。
結果扔完之後,明顯的糖糖扔進去的少,聽到結果後小傢伙的表情瞬間的不太開心了,接下來也不和閨蜜的孩子玩了,開始反覆的扔海洋球。
媽媽覺得這只是個小遊戲,完全不需要在意,讓孩子不要放在心上。
結果糖糖根本聽不進去,還在一直練習著,最後還強拉著閨蜜的孩子非要再比一次。雖然結果是糖糖贏了,可孩子的表現卻讓糖糖媽媽很是無奈,她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爭強好勝,本身就是個小遊戲,有必要這樣較真嗎?
在生活中,有糖糖媽這樣煩惱的家長不在少數,在父母看來,孩子的某些想法自己是完全理解不了的,甚至這些行為還被打上了「壞毛病」等標籤,但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反而是發育良好的信號。
通常一個爭強好勝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要強的家長。
孩子的性格也會參照父母的一些行為,比如父母處處爭強,讓孩子對於家長有了一定的敬仰,而且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也變得好勝心非常的重。同樣,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比較能幹。
對於爭強好勝的孩子,父母要更好的引導孩子,想要進步爭贏的心理沒有錯,但是也要根據具體的事情來定,而且不要急功近利,不管不顧,也要給予別人更好的尊重。
有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特別喜歡把自己的一些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弄得父母總是在幫助收拾。
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家長就算脾氣再好也會忍不住發火,還會出現怒吼孩子的這個行為。
其實四處扔東西,是孩子空間能力發育的表現,家長可別急著批評,這反而說明寶媽是個帶娃高手。
對於孩子的這個行為,父母不要強制地指責孩子,甚至怒吼,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類似的繪本,慢慢的告訴孩子,要有一定的規則,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扔的。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的物權意識也開始漸漸地形成了。
所謂的物權意識,就是孩子開始對於一些物品有了自我佔有的想法,一般孩子會在2到3歲的時候出現。
具體表現是,孩子認為某件東西獨屬於自己,就會非常抗拒跟別人進行分享,但在一部分家長的眼中,會認為是這個孩子比較摳門。
其實這是孩子的發育的表現,那麼作為父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懂得分享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讓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感受這份快樂。
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則,或者給孩子多看一些繪本故事,讓孩子慢慢的變得願意分享。
所謂孩子身上的「壞毛病」,父母千萬不要全部都強制改掉,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其實對於有些小問題,反而說明父母帶娃很成功的表現,尤其是上面的那幾點,不過也需要父母更好的引導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身上都有哪些「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