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判斷一個媽媽是否稱職,從孩子的身上就能體現。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很多家長紛紛抱怨現在的孩子的有多難教育,吐槽自家娃就是家裡不折不扣的「小神獸」,但其實,很多寶媽不知道的是,自家寶貝身上有些看似是「臭毛病」,反而恰恰說明你是帶娃高手。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果果媽媽:我家女兒今年3歲了,就是個小機靈鬼,為了照顧她我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全職帶她。每次不聽話做錯事惹我生氣時,我就不搭理她,可她卻一副笑眯眯的臉,一副「死皮賴臉」的模樣各種討好。
我都懷疑我家女兒就是一個「二皮臉」,沒心沒肺,不管怎麼吼她、唱黑臉,都是黏糊的逗我笑,感覺自己都快要鎮不住她了。
文文媽媽:我家孩子今年4歲,上個周末答應了要帶她去遊樂園玩,但由於去書店買完繪本後就有點晚了,可小傢伙卻說,答應的事情就要做到,最後只能答應明天早上一吃完早飯就出發。
可小傢伙不但會提要求講條件,還會討價還價了,要求作為補償,晚上要看半個小時的動畫片,真是一點虧都不吃。
豪豪媽媽:兒子3歲半了,簡直就是家裡的「小幫手」,而這個小幫手只會幫倒忙,這讓我很無奈。
平時我在擇菜,他非得跑來一起,結果廚房全都是散落的菜葉子;衣服幫他穿好了,非得脫下來自己再穿一次;我要喝水時立馬拿起水杯去接水,結果水杯沒拿好摔碎了......
總之,能幹的不能幹的,都要動手參與,總是愛逞能,而且怎麼說都不聽。
看見很多寶媽吐槽自家孩子的「臭毛病」,但幸孕姐要說的是,表面上看起來不討人喜歡,但通過表面看本質,就會發現其中的閃光點。
1、死皮賴臉地「黏糊」媽媽
有些孩子在媽媽生氣時,就就會像一顆牛皮糖一樣,讓寶媽有氣也變的沒氣了,所以常常發愁,若是孩子老這樣,長大後會不會不長記性,同樣的錯誤一直犯呢?
但其實,寶媽並不用特別憂慮,孩子沒有媽媽生氣所威懾到,這正說明是他們內心的安全感足夠充足的表現,也說明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好。
所以,當媽媽對他們生氣時,由於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支撐,並不會很恐懼,反而體現了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和情緒控制做得非常好。而且,寶貝知道去哄生氣的媽媽,說明他懂得察言觀色,情商也非常在線!
2、跟媽媽提要求講條件
敢於個跟媽媽提要求,講條件的孩子表明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能勇敢的提出不同的建議和擺事實講道理,也說明媽媽給孩子充足的自由和表達的權利,傾聽並尊重他們的想法。
然而很多父母都不具備這種好品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強制的態度去教育,殊不知這反而會讓其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使孩子變得唯唯諾諾,小心謹慎。
3、喜歡逞能
喜歡搶著幹活、愛逞能的孩子,也總是喜歡表現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這表明孩子喜歡樂於助人,自尊心強,並還有超強的自理能力。
而這都離不開媽媽的功勞,說明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懂得放手,不會替他們大包大攬,安排好一切事情,注重培養其動手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
其實孩子是否優秀、成功與否都與媽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心,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先不要急著下結論,而是給孩子一些時間成長,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和分辨其身後的真實含義和情感意圖,這樣反而會有好的效果。
是孩子有問題,還是媽媽不夠了解他們的內心,懂點心理學,教養問題能迎刃而解。
這本書幫助媽媽找到孩子行為的內在動因,看清孩子種種行為背後的心理真相,走出常見的心理誤區,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和孩子的親密聯結。
作者凌想是知名公眾號凌想親子心理的創辦人,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與此同時也是一位男孩子的母親,她從心理學視為切入點,幫助媽媽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臭毛病」變得「可以理解」,也「可以破解」。
用長遠溫和的教養觀念,落地實操的教養方法,讓所有的母親都能懂點心理學,做到尊重孩子,發揮自己的母性光輝,挖掘孩子內在的潛力和能量,做一名稱職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