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幸孕姐表姐家的女兒果果4歲了,別看年齡小,「主意」可不小,每次看見喜歡的物品想要買都會和表姐「辯論」一番。
有一次,表姐帶著女兒去文具店買作業本,可誰知女兒看上了一個漂亮的鉛筆盒,但是之間已經買了2個文具盒了,表姐就不願意買。而果果一看鉛筆盒是指望不上了,又立馬死纏爛打地讓表姐給買一個新橡皮。
表姐看著這個總愛跟自己的「講條件」的娃,內心十分苦惱。小小年齡就會「講條件」,長大後是不是不太好?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很多寶媽面對孩子的有些「壞」毛病,紛紛感到苦惱,但幸孕姐要說的是,孩子身上有些「壞」,毛病並不是缺點哦,反而說明媽媽很稱職,是位帶娃高手。
1、喜歡講條件
很多孩子在家長的管束下,都不敢跟父母提要求講條件,既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但其實,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而那些敢於講條件和提要求的孩子,往往都是一個「民主」的媽媽,經常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才造就了他們敢於講條件的性格,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媽媽在育兒路上確實成功了一大半。
小建議:父母可以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但若是娃太過「有主見」,也要注意往回收一收,切不可以自我為中心,要學會尊重他人。
2、 愛要強
有些孩子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大人,經常喜歡幫助家長做事情,甚至會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比如媽媽一回家,就倒水給你喝,結果把杯子摔碎了等。
而這類孩子的媽媽往往也是一個「事事不假於他人之手」的能幹人,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也說明寶媽平日裡注重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小建議:性格要強是好事,但也要注意的是,太過逞強則很有可能會受到傷害,寶媽要讓孩子明白事事不必逞強,適當的示弱也很重要。
3、依賴媽媽
孩子平時總是喜歡粘著媽媽,就像是「狗尾巴草」,走到哪跟到哪,這讓很多寶媽都感到苦惱不已。
但其實寶寶就喜歡黏人,即使嚴厲的教育他,事情過後他都會「忘記」,這說明了寶媽在平時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並知道媽媽是愛自己的。
其次,也說明寶媽在平日裡的情緒控制也很好,不會給娃造成恐懼、畏懼的心理。因此孩子也就不會媽媽產生隔閡。
小建議:在給孩子足夠安全感的同時,可以經常換人帶寶寶,讓其能適應「分離」的狀態,並學會獨立。
育兒專家表示:當孩子在2~3歲左右,就會開始產生自我意識。
因此,在此階段,寶媽要注意找到合適自己的育兒方式,採用正確的教育理念,既要給娃足夠的自由,讓其快樂成長,又要建立規則和秩序,對往後的意識培養產生無形的推動作用。
《規矩和自由》是一本具有實操,更講效率的教養書,更是為父母量身打造的規矩制定和實施指南。
書本由擁有20年幼教經驗的羅寶鴻老師所著,其中包含有6大秘訣,有理論,有方法的幫助父母不用打,不用罵,不用吼,不用站在對立面,也能教出快樂和自律的孩子。
《規矩和自由》從理性和科學的角度出發,闡明了規矩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並詳細介紹了孩子在各個階段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通過詳實的案例告訴父母如何給娃立規矩,並知道如何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讓其找到天賦。
其次,書本插圖溫暖,排版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還採用高品質塗布印刷紙,進口膠水膠釘,不易掉頁。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的「壞」毛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