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現再不少媽媽都在家全職帶娃,有的時候寶寶會跟媽媽的感情比較好,等到寶寶再大一點就會離不開媽媽,所以孩子在性格養成方面還有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會有大的影響,所以媽媽就是孩子的榜樣。
1. 喜歡粘著媽媽
3歲的歡歡從小就跟媽媽的感情要好,所以做什麼事都喜歡粘著媽媽,喜歡跟媽媽撒嬌,媽媽說什麼就是什麼,偶爾也會跟媽媽開些小玩笑,媽媽也是全心全意的將心思用在女兒的身上,歡歡也會用各種方法來逗女兒開心,有的時候媽媽會假裝對著歡歡生氣,歡歡也不會在意,還是對著媽媽笑嘻嘻的,也不會記媽媽的仇。
歡歡這樣的對媽媽,離不開媽媽平時給予歡歡的安全感,隨意當歡歡看見媽媽不理自己的時候不是下意思的害怕,這說明平時媽媽對歡歡的感情很是要好,媽媽也會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會總是對著孩子發脾氣。
2. 敢於跟媽媽講條件
琳琳與自己的媽媽說好周六的時候遊樂園,琳琳一天一天的盼望周六的到來,等到周六那天琳琳和媽媽剛出家門,媽媽就感覺很熱的天氣,就跟琳琳說下次再去吧,今天太熱了,可是琳琳撅起嘴反駁媽媽說的話:「媽媽答應周六帶我去的,大人說話不能不算數」,媽媽聽見女兒這麼說也無奈愧疚的搖搖頭,最後與女兒達成了共識,周日的時候在帶女兒去遊樂園,為此讓女兒回家玩大半個小時的遊戲作為補償。
像琳琳這樣的孩子就是一個比較有主見的孩子,不會因為媽媽的藉口改變的事情而妥協,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媽媽也很好,可以給與孩子表達自己想法和看法的權利,做事情比較民主,用這樣的態度教育孩子總比讓孩子唯命是從,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教育出來的孩子好。
3. 喜歡逞能
明明是個活潑的孩子,平時也是個熱心腸,總是喜歡幫助家人做一些什麼事,攔都攔不住,有一次想幫媽媽倒點水喝,無奈水太熱燙到了自己,一下子水杯就被扔在地上,打碎了水杯,也劃破了自己的腳,媽媽這個時候一邊幫助明明包紮傷口一邊責怪明明為什麼這麼不小心,就知道搗亂。但是後來媽媽得知原因後就跑回來安慰明明,說自己錯怪了明明,安慰了明明的情緒。
喜歡逞能的孩子會像個「小大人」一樣,喜歡做一些大人做的事情,也喜歡積極地去幫助別人,有著一副熱心腸,孩子之所以會可與助人,與媽媽的放手教育是分不開的。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將孩子教育成什麼樣子很是重要,父母也會儘可能的將父母教育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樣子,媽媽在對孩子的態度上至關重要,一個媽媽良好的就要會讓孩子從小心中就充滿陽光與愛。要想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和有良好的情操,家庭應有一個很好的氛圍。良好的生活環境,這對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受到好的感染和薰陶,是對孩子教育在生活中潛移默化而形成良好素質的較好方法。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應該怎麼教育才能夠比較乖巧?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