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因此也成了家裡的掌中寶備受寵愛。尤其是爺爺奶奶帶娃,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會盡力滿足,這讓很多孩子都十分任性。
跳跳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也是爺爺奶奶唯一的孫子,可謂是心頭肉,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跳跳平日裡喜歡吃牛肉,家裡做了牛肉爺爺就看著別人不讓吃,等跳跳吃夠了別人才可以動這盤牛肉。
在爺爺的「關愛」下跳跳越來越任性,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不允許其他人碰。
比如家裡來了小朋友也不懂得與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客人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跳跳更是大吵大鬧。
爸爸媽媽雖然也頭疼孩子任性的壞毛病,但是卻不知如何管孩子。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很任性,今天就為各位家長介紹幾個方法改掉孩子的問題。
1、教育孩子要一致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一哭起來不吃飯可就把老人心疼壞了,這時爺爺奶奶就會出面袒護孩子。
這樣的教育不一致就會讓父母威信大大下降,小孩子也會認為無論犯了什麼錯誤只要向別人求救爸爸媽媽也就沒有辦法了。
這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越來越任性放肆。
出現這樣的情況,請各位父母和長輩耐心的交流,告訴他們在教育孩子時儘量不要太多的幹涉。
可以舉一些實際的例子,讓長輩們意識到孩子犯錯沒有原則的包庇會害了孩子,不利於孩子今後步入社會,影響到人際交往和未來發展。
長輩們都是愛孩子的,相信父母耐心的說明能讓他們理解。
2、不要遷就
有時孩子任性起來又哭又鬧,為了減少麻煩父母就選擇了遷就。
孩子想要多看一會動畫片,但是每天規定的時間到了,孩子鬧起來,這時如果家長不耐煩了讓孩子繼續看,那麼漸漸的孩子就不再會有時間原則,想看多久看多久。
所以遷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發現用哭鬧的方式就可以說服大人,那麼孩子猶如得到了法寶。
每次都會用這個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一來遷就會讓孩子越來越任性,將來更加沒有辦法管孩子。
父母要規定的事情說到做到,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就一味地遷就,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會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3、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在家裡時孩子永遠是中心,一家人都是圍著他轉,凡是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無法接受。
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小孩子十分喜歡成群結隊的玩耍,在和夥伴一起玩耍的過程中,如果因為任性而被孤立,孩子也會有所反思: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和自己玩。
這時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應該耐心的告訴孩子問題出在哪,要懂得為他人著想,才能收穫朋友。
4、要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世界純真而又美好,有時想法和大人確實不同。所以孩子在出現任性的情況時,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不要打罵孩子。
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可能是因為家長根本不了解他們的想法,父母有時因為工作忙碌很是疲累。
如果孩子再任性的要求父母陪他們玩耍,父母可能心態崩潰並對孩子任性的行為發火。
父母這樣的做法顯然就是不對的,應該耐心的詢問孩子原因,可能寶寶是因為白天沒有機會和家長待在一起所以想念爸爸媽媽。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面對孩子的任性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