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裡的寶寶脾氣不好,該怎麼辦?不少家長表示,幾歲大的孩子真的太讓人不省心了!在外面的時候總是因為不滿足孩子而哭鬧,發脾氣,在家的時候也會一言不合就吵起來,摔東西的情況經常出現。
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為什麼在剛剛學會講話和思考的時候,孩子都喜歡發脾氣?家長們注意了,孩子發脾氣背後的這幾件事,你不能不知道。
朋友有個兒子叫圈圈,圈圈平常很可愛,見人就笑,也不認生。最關鍵的是,圈圈很懂禮貌,見到人就叫叔叔阿姨,還會模仿爸爸媽媽叫「小哥哥、小姐姐」,可把一些年輕的朋友高興壞了,每次出來玩的時候,大家都搶著抱圈圈。
可是這樣可愛的圈圈,也給朋友帶去了不少的麻煩。剛剛學會講話時,孩子生氣就丟東西,會把手裡的玩具丟出去,再後來,演變成了摔其他東西,比如桌上的書本和溼巾等。一切他可以掌控的東西,都成了他發洩的對象。
等到圈圈三歲左右的時候,已經開始能夠完整地說話了,他雖然減少了自己丟東西的行為,可是在鬧脾氣這方面,一點兒也不弱。於是,朋友到處問一些育兒專家、教授,這才發現,原來三歲小孩,都一個樣兒。
教授表示,嬰幼兒初期,孩子鬧脾氣屬於正常的心理和行為。這個時候寶寶們往往會比平常更加暴躁、易怒,心情捉摸不定,前一秒還在笑,可能後一秒就想和爸爸媽媽翻臉了。
寶寶愛發脾氣的原因,家長們知道幾個?
一、三歲以下的寶寶,總是發脾氣打人的原因?
1、寶寶出生第一個叛逆期
研究表明,幼兒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1-2歲的時候。此時,他們的大腦進行了初步的發育和信息篩選,相比於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他們更有「思想」和「思考力」。所以,在意願違背或者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往往會變得更加叛逆,也就是發脾氣,丟東西,摔東西等。
2、表達情緒
成年人有自己的情緒發洩方式,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往往可以通過自我排解,來消化掉那些影響人心情,甚至做出衝動行為的情緒。
可是孩子不一樣,他們很難去理解那些情緒,接受那些自己覺得不行的事情。於是,他們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心情,以此來說明自己。
3、感到不適
孩子不僅是情緒上感到不滿意的時候,會出現各種不好的行為。身體和心理上遇到難以忍受的事情,也會做出相對應的,比較過激的行為。
例如孩子很熱,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很熱這件事,或者說,父母並不允許他脫衣服,那麼這個時候他只能用發脾氣、摔東西的方式,來反抗,告訴家長自己的身體感到很不舒服,他希望有辦法解決。
孩子有脾氣就發洩,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能還能忍耐,可是時間長了,頻率高了,是誰都會不耐煩。孩子的脾氣問題需要解決,對此,父母的應對方法可以參照這些。
二、寶寶發脾氣打人,父母該如何應對?
1、了解孩子的意願
一般情況下,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那位因為不滿足孩子玩玩具、吃零食的意願,所帶來的情緒變化暫且不說,其他的一些,父母不能直接知道的原因,需要家長去了解。知道了孩子的意願後,父母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孩子的脾氣,安撫孩子的情緒。
2、教孩子懂得尊重
有的時候寶寶發脾氣丟點東西都還好,可是一生氣就不管不顧地打人,這樣要是不制止的話。顯然會影響造成孩子性格中,囂張跋扈的一面形成。
因而,家長必須教孩子懂得尊重,打人要承擔後果,就算是不知道道理,還很天真的孩子,也是一樣,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懂得行為帶來的後果,自己是要負責的。
3、家長先穩定自己的脾氣
就像剛剛我們提到的一樣,孩子偶爾鬧一下,家長都還能接受,可是長此以往,是個人都會受不了。
此時,家長們需要做的,反而是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做父母的理智思考,才能很好地引導孩子,走出情緒的負面影響。
在這裡提醒大家,2-3歲的寶寶發脾氣總喜歡打人,別擔心,了解背後的原因,再找到合適的方法,便能解決。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發脾氣」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