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膽小、愛打人?讀懂孩子6個常見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

2020-09-12 聞達教育閱讀英語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你會發現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習慣性行為,比如啃指甲、愛打人,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大部分家長的第一反應都是制止,但最後你會發現,不論制止多少回,孩子還是照做。這不是孩子故意跟父母作對,而是大部分父母只制止了表象,但卻沒看到這些行為表象背後暴露出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所以自然是治標不治本了。


所以今天聞達君將給大家分析6種在孩子身上最常見的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幫助父母更了解孩子內心,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做到既治標又治本!


行為一:易怒、愛打人

故事案例:今年6歲的小凱,脾氣急躁,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被他得罪了個遍,只要別人稍不順他心意,他便會雷霆大怒,經常上著課就和其他同學打起來,這也導致小凱成了其他家長眼裡的問題學生。



心理分析: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實際上,大部分脾氣暴躁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易怒的家長。如果你家孩子脾氣急躁,平時愛動手打人,家長應該反觀自己是不是給孩子樹立了這樣的壞榜樣?


解決辦法:隔離孩子並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樣

和一個正在氣頭上的孩子硬碰硬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面對一個暴怒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暫時離開人群,給孩子冷靜的時間,也避免孩子因衝動而傷害他人。除此之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溫和、講理的好形象,在孩子面前要儘量做好情緒管理,父母雙方更是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


行為二:過度依賴父母

故事案例:今年已經9歲的小敏,是個文靜乖巧的小女孩,但其實她也有讓父母頭疼的地方。小敏平時十分依賴媽媽,上學的時候她要求媽媽必須陪她進校,晚上睡覺的時候她也不願意自己睡一間房,一定要和媽媽擠在一張床上,總之她對媽媽的依賴已經到了寸步不離的程度。



心理分析:5歲以下的孩子依賴父母屬於正常現象,但已經9歲的孩子再對父母如此依賴,就屬於過度依賴了。如果你的孩子對你過度依賴,請你仔細回想,在孩子幼兒時期,你是不是對孩子過度保護和溺愛了?這就是導致孩子長大後仍會因為和父母分離而產生焦慮的原因。


解決辦法:父母學會放手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父母必須學會放手,不要總是想著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建議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獨立去完成一件事,儘量挑選難度較低的,要讓孩子在第一次嘗試獨立時就感受到成就感,這才能激勵孩子繼續邁出下一步。



行為三:孤僻、膽小

故事案例:4歲的小男孩方方,今年剛上幼兒園,沒想到一個月後,老師打來電話反映孩子在班上經常獨自行動,表現出孤僻、不合群的樣子,除了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他也不愛參加集體活動,每次這種時候,他都會躲在最後一排。



心理分析:面對新環境,別說是孩子,就算是大人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孤僻、不合群、膽小,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自我保護行為。但是同樣是自我保護,有的孩子三天就能完全融入一個新集體,有的人卻像方方一樣,用了一個月還沒能完全適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就要追溯到孩子的成長環境上了,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中,接觸的人只有家裡人,適應能力差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解決辦法: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這類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品行上的大問題,他們只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適應,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今後能更好更快地融入集體,不妨從現在開始就多帶孩子去參加集體活動吧,多讓他和其他孩子接觸,讓他知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是一件快樂的事。


行為四:撞頭、揪頭髮等自虐行為

故事案例:8歲的小剛性子很急,每次他跟父母提的需求沒被滿足,他便會大吼大叫,又是撞牆又是揪自己頭髮,有一次甚至還狠狠地扇了自己幾巴掌,這可把小剛的父母嚇壞了。



心理分析:類似撞牆、扇巴掌這種自我懲罰式的行為都是孩子表達自己訴求的一種方式,當他們提出的要求沒被滿足時,他們就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家長注意、發洩情緒。


解決辦法:合理疏導孩子情緒

這裡孩子有一個典型的問題:不懂得合理髮洩情緒。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應該溫柔、平靜地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如果他這種行為是發生在訴求不被滿足後,家長應該條理分明又不失溫度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行,而不是一時心軟就滿足孩子,因為你的心軟就是在給孩子一個信號:這個方法能讓我得到想要的東西。如此一來,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還是會採取同樣的方法,所以這一點家長必須切記!


行為五:愛吮手指

故事案例:今年已經8歲的楠楠,平時總愛吸吮自己的大拇指,以致於現在大拇指都有點變形了,不僅如此,這還導致楠楠門牙發育不好,嘴唇也有些外翻的趨勢。


心理分析:超過4歲還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小時候被強制斷奶而導致的,孩子戒奶這個過程沒有合理的過渡,使得他們一時之間無法適應。


解決辦法:分散注意力

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父母多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想吸吮手指時,家長可以拿出一些玩具來給孩子玩,儘可能讓孩子的手有事可做,久而久之,孩子吮手指的習慣就能得到較好的糾正。


行為六:啃指甲、撕手皮

故事案例:11歲的小美平時喜歡啃指甲,上課啃、做作業啃,就連看電視的時候都在啃,常年啃指甲、撕手皮的習慣讓她的手十分醜陋。



心理分析:從生理角度上看,孩子愛啃指甲和體內缺乏某微量元素有關;從心理角度上看,孩子愛啃指甲主要是出於焦慮。


解決辦法:幫助孩子緩解壓力,為孩子提供舒適的環境

這個年紀的小孩焦慮的事情無非就是學習和人際關係,如果是因為學習緊張,家長應該適當減輕自己給孩子的成績壓力,如果是因為人際關係處理不好而焦慮,家長就更應該充當一個心理諮詢師,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並給出一些建議,相信我,你的建議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啦,孩子的大部分行為都有跡可循,如果家長能稍微懂點孩子心理方面的知識,讀懂孩子自然不在話下咯~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愛啃指甲,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往往難逃這兩種結局
    家長擔心孩子啃指甲影響身體健康,為了孩子啃指甲苦惱不已,卻往往沒有意識到,孩子啃指甲其實也可能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徵兆。吳女士的兒子小時候就是有啃指甲的習慣,指甲長出來一點點就要啃掉,有時候甚至會啃出血來。
  • 愛啃指甲暗示心理「疾病」,孩子這些毛病,別等晚了才糾正
    於是小王帶著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孩子有焦慮傾向,一緊張就會不自覺的啃指甲,其實孩子心裡也很苦惱。之後孩子每周去看一次心理醫生,加上小王的配合,孩子終於一點點改掉了啃指甲的毛病。根據統計數據,大約有50%的孩子都會啃指甲,因此,很多家長都不拿這當回事,頂多也就是覺得不太衛生。但孩子啃指甲背後的深層原因大家有想過嗎?背後很有可能是孩子情緒的焦慮和壓力。孩子為啥就愛咬指甲?
  • 孩子愛咬手指啃指甲怎麼改?壞習慣背後反映的是多動和情緒問題
    在很多家長的描述中,孩子都出現了「咬手指啃指甲」這個行為,這不得不令我們重視。那為什麼有些孩子一直改不了頻繁咬手指或指甲的行為習慣?這當中有很多的原因,對此葉主任也總結了幾點常見因素。我們都知道多動症孩子因為大腦前額葉皮質發育落後、神經遞質分泌不足等一些列的原因,情緒控制和管理能力是比較弱的。多動症孩子情緒更容易起伏,且難以快速調節恢復,比如說緊張焦慮,或者生氣憤怒。有的孩子會表現出比較強的攻擊性,如摔/踢東西,打人,有的孩子則會表現為咬手指、摳手指等等。
  • 王一博又被拍到啃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愛啃指甲而犯愁,無論是怎麼管教,啃指甲這個毛病都改不過來。好像這件事情有魔力吸引孩子一般,小時候改正不過來這個缺點,長大也依舊保留這個習慣。此前王一博就多次被網友拍攝到過「啃指甲」,我們都知道這個行為是特別不禮貌的,不過為什麼孩子愛啃指甲,還不易改正呢?
  • 王一博啃手指甲被拍:長大了還愛啃指甲的孩子,都有這2個原因!
    現在超級紅的小鮮肉中,應該就數王一博是最可愛和呆萌了,因為他的行為和嬰兒真的很相似,不僅愛吃寶塔糖,他還真的很愛咬手指甲。他最近又被記者拍到偷偷咬手指甲了,看著他非常專心地叫著自己的手指甲,若無其事地塞進嘴裡啃。
  • 王一博啃指甲又被拍,長大後孩子仍愛啃指甲,大多是這兩個原因
    因為作為公眾人物,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網友們關注著,這才被網友們拍下了啃指甲的一幕。肯定會有很多人好奇,啃指甲大多是小孩子的才有的行為,為什麼很多人長大之後仍愛啃指甲呢?很多人都喜歡把指甲放在嘴裡啃,或者把手指頭放進嘴裡裹,在外人眼裡能夠一下就看到某個人在啃指甲,但是很多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自己是沒有意識到的。
  • 孩子愛啃指甲怎麼辦?專家:難逃這兩個結局
    咬指甲是兒童的常見行為之一,在兒童中更常見3-6歲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不良行為.許多人認為咬指甲是因為孩子體內缺乏營養.但實際上,孩子們被指甲咬住的背後可能與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直到她不小心與一位母親溝通後,她才知道s指甲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小青以嘗試的心態將孩子帶到了心理諮詢.
  • 愛吸手指、愛啃指甲、亂發脾氣等10種孩子反常行為媽媽不要簡單制止,因為可能帶來更大心理問題
    經常有媽媽和我反應孩子難管教,比如有的孩子衝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愛上學,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手指頭……最常見的兩個問題就是愛吸手指和啃指甲,我曾經遇到過一位媽媽為了給6個月的寶寶斷奶,狠心將孩子寄放在老家,孩子哭了幾天,這個孩子後來有嚴重的吸吮行為。幹預技巧:分散寶寶的注意力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 孩子愛吃手、啃指甲,多半背後隱藏著心理問題,家長要細心引導
    現在有些孩子經常有一些小動作,像啃指甲、咬手、咬鉛筆蓋等行為,這些這行為是孩子養成的一種無意識習慣,當家長提醒時,孩子才知道自己的正做的行為。孩子不良小動作背後多半是源於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不能忽視。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我每次放眼望去找他的時候,他總是坐在角落裡或者不起眼的地方啃指甲。有一次是大家集體交換遊戲玩具的活動,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社交和語言能力,學會分享,但是小松沒有拿自己的玩具,也沒辦法與別人分享,就遠遠地坐在那裡看著其他小朋友玩,與此同時又上演了啃指甲的動作行為,助班老師提醒了他,他才放下了手。
  • 孩子啃指甲,其實並不是「壞習慣」,背後的原因值得家長反省
    為了孩子的將來,依然忍不住想要把這個「壞習慣」扼殺在搖籃裡。一,為什麼孩子喜歡啃指甲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啃指甲的原因有哪些?比如:1、缺乏微量元素有時候,孩子的一些難以改掉的「壞習慣」,也許是他們身體出現疾病的前兆。
  • 寶寶總愛「啃指甲」,是因為缺少維生素嗎?原因其實沒那麼簡單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出現「啃手」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在保證孩子手乾淨的情況下,父母們不用過多地制止,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但是,等孩子8、9個月時這種吃手的習慣還存在時,爸爸媽媽們就應該適時制止了,要不然家長會驚訝地發現,孩子即使長大了還是會有「啃手指」的習慣。
  • 孩子和成年人啃指甲都有什麼原因?
    估計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會咬指甲,現在長大了,看到自己的孩子咬指甲,總說也改不掉,而且有的小朋友嚴重的,指甲都咬到肉了,出血了還在接著啃,很著急,就認為孩子是缺少微量元素了,或者認為是孩子肚子裡有蟲子了。並且生活中也有少數的成年人會有啃指甲的習慣。小朋友和成人咬指甲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原因。
  • 總愛啃指甲的孩子,醫生:多半難逃這2種結局
    咬指甲是兒童的常見行為之一,在兒童中更常見3-6歲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不良行為.許多人認為咬指甲是因為孩子體內缺乏營養但實際上,孩子們被指甲咬住的背後可能與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因此,他瘋狂地給孩子補充了鈣質,但孩子仍然沒有好轉.直到她不小心與一位母親溝通後,她才知道s指甲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小青以嘗試的心態將孩子帶到了心理諮詢.
  • 啃指甲,咬手的「小毛病」,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有時候琳達也挺納悶,難道兒子的指甲長這麼慢,好像人家別的小朋友恨不得一個月剪兩次呢!後來琳達就特別留意兒子的指甲。終於找到了原因所在,原來兒子沒事就喜歡咬指甲,所以指甲根本就不需要剪,而且琳達發現最近兒子的這一行為越來越頻繁,時不時的嘴不離指甲。
  • 孩子愛啃指甲不聽勸,千萬別隨意責怪,背後原因不外乎這3點
    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 如果孩子還小,那麼他/她咬指甲的行為一般來說是由三種原因引發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缺乏微量元素,第二需要考慮寄生蟲的影響,第三就是養成了這樣一種壞習慣。
  • 孩子愛啃指甲不聽勸,千萬別隨意責怪,背後原因不外乎這3點
    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如果孩子還小,那麼他/她咬指甲的行為一般來說是由三種原因引發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缺乏微量元素,第二需要考慮寄生蟲的影響,第三就是養成了這樣一種壞習慣。長此以往,被父母期望壓在身上的孩子會充滿壓力,讓他/她感到窒息,從而引起孩子通過啃咬指甲來釋放壓力的習慣。
  • 王一博啃指甲被拍:那些愛啃指甲的孩子,為什麼屢禁不改?
    打也打過,罵也罵了,辣椒水塗過,風油精也上過,孩子哭著保證無數次,可只要家長不留神,孩子又會開始咬上……無數家長深陷苦惱:真的不懂「啃指甲」的世界!孩子愛啃指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那是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了,家長要及時制止,否則很容易造成孩子手指或牙齒變形;★3-4歲,如果孩子仍經常咬手指,其實是孩子為了在心理上尋求嬰兒時期的安全感表現,心理學將其認作為「倒退」現象;★4歲後,如果孩子依舊改不了咬手指的習慣,這是孩子安全感不足和焦慮狀態持續的體現,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找到具體原因
  • 孩子從小愛啃指甲,逃不開下列因素,若不糾正,影響娃身體和心理
    ,有的孩子在上學後還經常有啃指甲的習慣,就很有可能是突然換了環境,感覺不適應,在和老師和同學們的相處中感覺到巨大壓力的原因。,周圍世界不再圍繞著自己轉,這種心理落差常常就會讓他們內心緊張,而在學校還要遵循一些規章制度,自己的行為受到限制,自然就需要一個行為來釋放自己的壓力,因此啃指甲就成了一個直接的表現方式。
  • 俏管家家政,育兒|孩子總是「啃指甲」,為什麼?
    很多媽媽後臺留言說孩子總是愛咬指甲。媽媽1:已經有個把月沒有剪過小孩子的指甲了。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啃指甲呢?行為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理解他這個行為背後代表著什麼。只有找到咬指甲背後的心理原因,解決吃手才能釜底抽薪,先幫寶寶排解情緒,再提供相應建議方案,慢慢得、自然而然的就會「戒」了。
  • 愛「啃指甲」的孩子,結局令人擔憂,專家:這些原因,家長要重視
    李太太的女兒就很喜歡啃指甲,都是無意識的行為,等李太太發現的時候,孩子的指甲早就流血了。看著別的女孩子,手指甲都是修長好看的,而自家女兒的手指,看著觸目驚心,也讓人十分的心疼。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