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在中國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幾乎所有家庭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投注以十二萬分的關心。
可即便如此,每個孩子的成長也並非一帆風順的。無論是孩子的身體發展和心理成長,還是日常吃喝拉撒,如何培養他/她在這些事情裡養成正確、健康的行為習慣一直是家長的必修課之一。
很多家長過多地將精力放在了孩子學業、興趣培養的這些大方向上,很容易就忽視一些自以為的"小問題"。
就拿咬指甲這個不起眼的習慣來說,有時候家長如果不能及時的糾正和改善,最終很可能會對孩子的健康和未來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
如果孩子還小,那麼他/她咬指甲的行為一般來說是由三種原因引發的。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缺乏微量元素,第二需要考慮寄生蟲的影響,第三就是養成了這樣一種壞習慣。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帶孩子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測試,看看到底缺少了什麼微量元素,然後做一個有目的的補充。另外,也要去檢測寄生蟲感染的指標,因為孩子咬指甲也有可能是由寄生蟲導致的異食行為。
總之,家長要遵循醫囑,科學篩查可能的原因。如果孩子的年紀還不超過5歲,那麼他/她咬指甲的做法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日常行為中的壞習慣,但如果孩子的年齡已經超過這個年齡界限,在父母長期矯正後仍然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家長就必須要考慮孩子是否存在一些心理上困擾了。
此時對著孩子批評或者責怪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解決。
引起孩子咬指甲的三個重要心理因素
1、通過這種方法釋放壓力
今天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為了避免自家的娃『掉隊』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父母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補充知識,甚至現在的幼兒園都開始給孩子布置作業了。
在這樣的壓力下,有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認真聽課,還會特意跟孩子說類似『家裡面沒有錢,現在給你付那麼多的學費,你一定要好好學。』
這種看似鼓勵的心靈雞湯。長此以往,被父母期望壓在身上的孩子會充滿壓力,讓他/她感到窒息,從而引起孩子通過啃咬指甲來釋放壓力的習慣。
2、通過這種方法安撫內心
現在孩子沒有多少真實的社交和玩樂的時間和空間。每天從學校回家就不是做作業,就是看電視、打遊戲。毫不同意有個周末,又被各種興趣班填滿。
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下,孩子沒有和真實的人相處,沒有真實的人際交往活動。內心就會生發出虛無感和孤獨感,當他將這種感受轉移到自己的身體上時,就會通過啃指甲這種行為來安撫內心。
3、通過這種方法宣洩焦慮
生活和學習上,孩子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擾。如果平時和家長的溝通不暢,孩子感覺沒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依靠感的時候,就會因為既無法解決問題、又不能得到支持而變得焦慮不安。如果此時他/她沒有尋找到合適的宣洩途徑,就會把啃指甲作為一種自我攻擊的手段,通過這種行為來宣洩焦慮。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啃指甲的行為,我們不應該採取批評、斥責,甚至打罵體罰的做法來強制『掰正』孩子。而是應該盡最大努力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支持,通過這種方式來消除孩子內心的情緒壓力,引導孩子釋放焦慮和不安,努力創造一個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家庭氛圍。
如果孩子咬指甲的行為持續的時間還不長,當家長看到孩子啃指甲時,可是試著通過替代法來進行糾正,即用減壓玩具或其他活動來吸引和轉移孩子啃指甲的注意力。
另外,在日常教育裡,家長也應該時時告誡孩子咬指甲的危害,通過側面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認知。如果孩子咬指甲的行為持續了很久,在陪伴孩子的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剪短孩子指甲的行為有效地防止他/她的做法。
咬指甲看似是個小問題,但背後卻蘊含了很多家長平時注意不到的信號。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千萬不能忽視這些信號背後提示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內心的狀態,有的放矢地對他/她進行培養,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培養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