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2020-08-27 今晚就來咯

文|淘媽

之前和一位媽媽聊天的時候,這位媽媽滿臉愁容,說她家兒子和別的小朋友玩不了多長時間就打人家。開始她幾乎是每天都會給對方的家長道歉,現在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她乾脆不讓孩子出去,每天都是自己在家玩。她說她不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每次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不改,生怕以後出生社會走上歪路。其實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常常會打人。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不能「以暴制暴」,這樣管會更有效。

孩子為何會打人?

當孩子打了別人,家長不要盲目去說教、打罵,而是應該先清楚孩子為什麼會打人,然後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

1.自我意識的發展

3歲前的孩子,在他們心智發展的過程中,出現打人的現象是再正常不過了。一般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並沒有我們大人所理解的「暴力」的成分。像1歲左右的孩子,看似是他們在打人,實際是通過這種肢體語言在探索和交流。而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有不合他們心意的就會通過「打」這種方式來表達,而這其實只是一種本能反應。

2.語言表達不成熟

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多時候都不能清楚說出自己的具體需求、想法,然後在情急之下就會通過打人來表達。也有些孩子是為了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但是不知道要採用什麼有效的方法,最後選擇了打人。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來,動手是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法。

3.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是模仿大人而來,如果孩子經常會打人,那可能就是從身邊的人模仿來的。像電視裡打鬥、暴力的行為,或者是家長之間經常打罵,這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那些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也會變得很暴力。

總的來講,孩子打人,大多數情況都屬於是心智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行為。但是打人終究不是一種禮貌、文明的行為,所以如果孩子有這種情況,家長還是要進行正確引導的。

孩子打人,家長該如何引導?

1.不盲目介入

很多情況下,小孩子之間鬧了彆扭,雙方的家長知道後不問青紅皂白就「開撕」。事實上,孩子之間會有點小摩擦,這是正常的。作為大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先觀察,搞清楚具體的情況,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家長的介入。很多時候,孩子之間打打鬧鬧,過一會兒就沒事了,或者他們會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2.立好規矩

如果孩子出現了明顯的攻擊性的行為,那家長就不能當做是小打小鬧來處理了。其實孩子打人不可怕,怕的是大人的默許。如果孩子故意打人,家人卻坐視不管的話,孩子就會得到放任,以後這種行為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在第一時間表明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3.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發現孩子打人之後,家長先別著急生氣,而是應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媽媽可以問下孩子「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如果孩子的感受能得到家長的認同,那孩子也就更容易冷靜下來。待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家長可以趁機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且告訴孩子宣洩這種情緒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4.事後道歉

在孩子的情緒恢復之後,家長還是應該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最基本的是讓孩子去道歉,哪怕是自己的家人。有了這種儀式感之後,孩子既能得到他人的原諒,又能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懂得友好表達。

淘媽說:小孩子打人,確實不是多大的問題,但是家長也不能無視孩子的這種行為。只有學會正確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學會更好的和人相處,也不至於以後返更多的錯誤。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管不住?家長別「以暴制暴」,應該先反省自己
    脾氣暴躁的家長,最怕的是遇到什麼樣的孩子?大概也是脾氣不好,管不住的孩子吧,因為孩子愛發脾氣,家長經常會「以暴制暴」,而孩子也會「以暴制暴」,家長越是這樣,孩子就越容易發脾氣,可見「以暴制暴」沒多大用。
  • 山西兩名家長進校毆打小學生,到底是以暴制暴,還是以暴還暴?
    根據當地教體局初步回應,視頻中的兩名打人家長與被打孩子之間存在矛盾。當天,兩名家長藉口需要找校長為孩子辦學籍為理由進入校園,隨即對於這名小學生展開了毆打。目前,兩位打人家長已經被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以暴制暴」被讚揚?
  • 山西兩名家長進校毆打小學生,面對校園欺凌,以暴制暴是否可取?
    兩名學生家長進學校毆打小學生,竟然有人讚賞以暴制暴,這方法可行嗎?看看家長的結局就知道。這個案件涉及兩個關鍵問題:第一、校園欺凌,二、以暴制暴。現在是法制社會,無論發生什麼樣的矛盾,都應該按照法律辦事。那麼這兩名家長跟小學生有什麼矛盾?他是如何進入校園打人的?他們最終的結果會怎樣?
  • 孩子突然變得很有攻擊性,怎麼辦?以暴制暴不是良策
    孩子3歲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就會消失。而3歲前的孩子,自我意識的突出表現之一,就是愛動手,愛打人,甚至可以說,孩子是進入了「打人敏感期」。有些孩子會用「打人」來吸引家長注意,聽起來有點荒謬,但家長可以回憶一下:是不是孩子動手,別的孩子哭鬧、別人家長找來,你才會關注自己的孩子。其實這聽起來有點悲傷,但家長太忙或者太不理睬孩子時,他們真的有可能這樣博取關注。因此,我們對孩子打人行為不能置之不理,但絕對不能反應過度。
  • 3 歲的小孩子很暴力,應該以暴制暴嗎?
    偶爾不小心碰到家長也不以為意,可是孩子經常拿物品打人、扔人。父母經常告訴他,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小壞蛋還會大聲說「不」,甚至更加的打人、咬人。朋友說,有一次寶寶玩激動了拿物品砸她,把她都砸出血了。非常生氣的時候真想把寶寶抓過來狠狠的暴打一頓,又不確定這樣做好不好。她很苦惱的說,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到青春期了才開始叛逆,怎麼她家的壞蛋這麼小就這麼不聽話呢?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別急著「以暴制暴」,處理方式要溫和
    不少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而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情,經常會讓父母們大動肝火,有時甚至想要把孩子打一頓,讓他變老實以後在慢慢教育。其實,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不可取,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帶來不良的影響。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到了某個年紀,出現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這時候的 「打人」,是孩子的身體語言,是孩子在用手探索世界。雖然是正常現象,但「打人」終歸不是良好行為,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嚴肅對待的一件事。有的家長起初不當回事,等孩子越打越順手,才發現孩子已經變成小「暴力」了。
  • 孩子總亂發脾氣,父母別再「以暴制暴」,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
    每個人都有脾氣,不止是成年人,同樣孩子也有。很多父母都反應,孩子脾氣太糟糕了,尤其是2歲之後,經常哭鬧、還會打滾,有一點不稱心,就會摔東西發脾氣。有的父母就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壞脾氣,究竟這樣是對是錯呢?
  • 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辦?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父母十分擔心,也會給同一幼兒園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造成很大困擾,最後嚴重的甚至會被幼兒園勸退。那麼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家長要如何處理?@可心我家孩子最近經常出現愛打人,抓人的毛病,誰抱他都免不了挨打。別看孩子小,力氣可不小,我這臉上有好幾道都是他撓的。舊傷還沒好又添了新傷,這脾氣這麼大!肯定是隨他爸了。
  • 《少年的你》觀後感:教孩子學會反擊並不是慫恿孩子「以暴制暴」
    家長要教會孩子面對欺凌時應該勇敢的反抗,如果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需要及時告知父母去解決。千萬不要一味的委曲求全,要讓孩子明白,家長是他永遠的後盾。遇到再艱難的事情都不要害怕,應該堅定自己內心的立場,不讓自己受到傷害。孩子別怕,如果有人打了你,哪怕打不贏,也要打回去1、學會反擊並不等於「以暴制暴」。
  • 陳志輝:以暴制暴•打小報告•哀思•善誘
    這個孩子沒打贏,吃了虧。他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把孩子臭罵了一頓:「你硬是那麼笨,他打你,你不知道打他嗎,打不贏,咬都咬他一口。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打不贏,你別回來見老子。」這樣的處理,不少家長,甚至一些名人家長都這樣做。他們這樣做,一是怕今後孩子再吃虧,二是培養孩子「好鬥」的精神,否則,孩子長大後會很窩囊。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了虧,誰不心痛?
  • 總喜拳打小孩,父母是「以暴制暴」,還是情人眼中出西施?
    父母對此很惱怒:一遇到孩子拳打腳踢就會為之生氣的父母,一般在思想上和養育子女方面都是比較傳統、一本正經的,在父母的身份上也往往比較壟斷,在孩子對父母的身份提出質疑時,通常都會竭力維護,希望以此來樹立身份的威嚴,能更容易地駕馭孩子。假如問「總喜歡拳打腳踢的孩子,父母是「以暴制暴」,還是情人眼中出西施?
  • 孩子愛動手打人,別以暴制暴,了解原因後再對症下藥
    有網友留言,孩子上幼兒園了以後脾氣很大,一沒順心意,就大喊大叫,甚至揮拳踢腳的,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跟小夥伴玩的時候也是一言不合就打人,媽媽為此非常苦惱,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好好管教愛動手的孩子呢?下面我們具體闡述一下孩子愛動手的原因,還有我們又該如何的幫助孩子擺脫這種困境,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 孩子坐購物車裡亂動,媽媽說,讓她摔一次長記性!以暴制暴不可取
    ,你越讓他別做什麼,他就越對著來,暴脾氣一上來的你,會如何「管教」孩子呢?方法很多,但是千萬別「以暴制暴」。面對孩子的行為,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應對呢?講道理、訓斥責罵嗎?還有的家長會採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就讓孩子那麼做好了,就為了讓孩子長記性。這種方式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方式。
  • 明星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包貝爾「以暴制暴」被網友質疑
    近幾年的明星親子節目一直都挺火爆的,因為既有看點,還能讓大家學到怎麼樣正確的教育孩子,其實小孩子的問題一直都是被關注的,很多人上班忙,都沒有多少時間教育孩子,作為演員明星來說這樣的機會更少了,所以這種節目能讓大家看到明星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大家來參考學習比如前幾年芒果臺自製的節目《
  • 一個只會「和稀泥」的家長,其實比愛打人的小孩更讓人討厭!
    孩子愛打人本身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種愛打人的行為一旦養成,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俗話說「三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童年裡養成的習慣,將會一直伴隨著孩子並影響他的一生。即便年齡再小,正確的是非觀念也是必須要掌握的。
  • 父母暴脾氣會遺傳給孩子嗎?家長想要孩子脾氣好,需要做好這幾點
    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朋友的孩子非要吃冰淇淋,由於孩子還在發燒,就沒有給孩子買。可是孩子死活不同意,非得鬧著要吃,躺在地上不肯走,還動手打朋友。朋友也不甘示弱,一聲河東獅吼讓孩子安靜了下來,變成了乖乖娃。事後,朋友說:這孩子真的是暴脾氣,以暴制暴才是制服他的最好的方式,真的讓人頭疼不已。
  • 陳志輝:學習動力•以暴制暴•班主任著裝•不來集合
    《家長•學生•教師•故事》之七十八: 學習動力•以暴制暴•班主任著裝•不來集合獨家文章,獨立思想,獨門絕技,獨特療效;本期文章:一、家長學校:怎樣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二、學生課堂:為什麼不能「以暴制暴」三、教師論壇:班主任應當怎樣著裝四、教學故事:不來集合的學生
  • 只能「以暴制暴」?
    萬般無奈之下,有部分校園欺凌事件正出現翻轉:近來發生的幾起案件是被欺凌者或其家屬對施暴者「以暴制暴」,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4月17日,一條戳痛人心的視頻在微信群中瘋傳,視頻中一名小學生捂著受傷的眼睛癱坐在地,面部多處血汙,行兇者是同校的另一名小學生。
  •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才是解決問題的硬道理
    那個小寶寶的媽媽,非常不高興,扔下一句,「誰家的孩子這麼沒有教養」迅速離開了。小希見兒子闖了禍,趕緊跑了過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父母如此處理,比「硬碰硬」的管教更有效在孩子2-3歲的時候,像小希家孩子這樣的小寶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