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可能孩子之間會為了一個玩具,產生一些肢體上的爭執,而這時被欺負了的小孩家長出於對自家小孩的保護,會找打人家小孩的家長理論。
但由於只是小孩之間的打鬧,而且也沒造成什麼傷害,被找的家長可能也不是很在意,嘴上說著抱歉,可是心裡覺著這事並不大,還覺得對方小題大做了,不過是小朋友之間的玩鬧。
最後事情的處理方式可能就是,讓對方看在孩子還小的份上,讓孩子道個歉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01年齡小從來都不是理由
可是孩子還小從來都不是我們評判一件事情對錯的理由。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錯的事並不會因為做的人年紀小,就變成對的事。孩子愛打人本身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種愛打人的行為一旦養成,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
俗話說「三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童年裡養成的習慣,將會一直伴隨著孩子並影響他的一生。即便年齡再小,正確的是非觀念也是必須要掌握的。
02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
如果說孩子還小,不懂道理,只能說家長做的不稱職,沒有教會他該懂的道理。在該家長出面解決問題的時候,卻只會選擇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沒人會喜歡。
長此以往,遲早會被其它小朋友孤立。所以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的時候,就必須及時告訴他,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
1、不要以暴制暴的方式教導
在教導孩子時候要記住,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千萬不要想要以暴制暴的方式,採用強權壓制,在教孩子不要動手打人的時候,首先就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冷靜的方式去處理事情。
不要跟著孩子一起情緒高漲,不然在衝動的情況下不光自己,孩子也很可能會出現衝動行為。
2、只是指出錯誤還不夠
家長要帶著孩子一起反思:剛剛我做的的行為有沒有問題?想要達成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去尋求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用責罵告訴他不該這麼做,而忘記告訴他究竟該怎麼做,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03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
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只是白紙一張,家長往上畫什麼就是什麼顏色。你讓他每天接觸暴力影片,看父母吵架,他也勢必會受到影響,把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當成溝通手段。
日後為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直接採用打人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所以想要從根源上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就要斷絕環境中的模仿源。
1、代入影視片段場景
1-3歲的小孩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哪怕是在電視中看到超級英雄打壞蛋的場景,也會覺得很帥,開始有樣學樣起來。所以當他們情緒上來之後,會情不自禁的代入電視電影的場景,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們腦海中的記憶就是這樣的,強者就會受到尊敬。
所以家長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即便是自己在看的時候也要注意孩子在不在周圍,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有暴力情節的遊戲和影片,因為他們並沒有像成年人一樣,成熟的辨別能力,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2、小孩是家長的縮影
如果說孩子每天朝夕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誰,那一定就是父母了,孩子有時候就是父母的縮影,你給他灌輸的思想是什麼,每天讓他看到的行為是什麼,他就會成為第二個你,所以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的時候,你就該反思下每天到底都給孩子教導了些什麼東西了。
孩子還小錯誤可以原諒的話,家長明知是錯誤還不幫助孩子改正就不可原諒了。4、5歲的小孩可能還會活在家長的庇護裡,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可以縱容他所有的錯誤,但是當孩子步入學校,要和除了家人以外的同齡人相處後,就沒有人會縱容他的這種行為。
沒有人會願意被欺負和一個喜歡打人的小孩交朋友,所以當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打人的行為後,千萬不要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找準原因,正確教導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