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會「和稀泥」的家長,其實比愛打人的小孩更讓人討厭!

2020-12-16 百家號

當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可能孩子之間會為了一個玩具,產生一些肢體上的爭執,而這時被欺負了的小孩家長出於對自家小孩的保護,會找打人家小孩的家長理論。

但由於只是小孩之間的打鬧,而且也沒造成什麼傷害,被找的家長可能也不是很在意,嘴上說著抱歉,可是心裡覺著這事並不大,還覺得對方小題大做了,不過是小朋友之間的玩鬧。

最後事情的處理方式可能就是,讓對方看在孩子還小的份上,讓孩子道個歉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01年齡小從來都不是理由

可是孩子還小從來都不是我們評判一件事情對錯的理由。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錯的事並不會因為做的人年紀小,就變成對的事。孩子愛打人本身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種愛打人的行為一旦養成,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

俗話說「三歲看老」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童年裡養成的習慣,將會一直伴隨著孩子並影響他的一生。即便年齡再小,正確的是非觀念也是必須要掌握的。

02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

如果說孩子還小,不懂道理,只能說家長做的不稱職,沒有教會他該懂的道理。在該家長出面解決問題的時候,卻只會選擇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沒人會喜歡。

長此以往,遲早會被其它小朋友孤立。所以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的時候,就必須及時告訴他,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

1、不要以暴制暴的方式教導

在教導孩子時候要記住,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千萬不要想要以暴制暴的方式,採用強權壓制,在教孩子不要動手打人的時候,首先就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冷靜的方式去處理事情。

不要跟著孩子一起情緒高漲,不然在衝動的情況下不光自己,孩子也很可能會出現衝動行為。

2、只是指出錯誤還不夠

家長要帶著孩子一起反思:剛剛我做的的行為有沒有問題?想要達成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去尋求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用責罵告訴他不該這麼做,而忘記告訴他究竟該怎麼做,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03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

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只是白紙一張,家長往上畫什麼就是什麼顏色。你讓他每天接觸暴力影片,看父母吵架,他也勢必會受到影響,把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當成溝通手段。

日後為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直接採用打人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所以想要從根源上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就要斷絕環境中的模仿源。

1、代入影視片段場景

1-3歲的小孩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哪怕是在電視中看到超級英雄打壞蛋的場景,也會覺得很帥,開始有樣學樣起來。所以當他們情緒上來之後,會情不自禁的代入電視電影的場景,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們腦海中的記憶就是這樣的,強者就會受到尊敬。

所以家長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即便是自己在看的時候也要注意孩子在不在周圍,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有暴力情節的遊戲和影片,因為他們並沒有像成年人一樣,成熟的辨別能力,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2、小孩是家長的縮影

如果說孩子每天朝夕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誰,那一定就是父母了,孩子有時候就是父母的縮影,你給他灌輸的思想是什麼,每天讓他看到的行為是什麼,他就會成為第二個你,所以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的時候,你就該反思下每天到底都給孩子教導了些什麼東西了。

孩子還小錯誤可以原諒的話,家長明知是錯誤還不幫助孩子改正就不可原諒了。4、5歲的小孩可能還會活在家長的庇護裡,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我可以縱容他所有的錯誤,但是當孩子步入學校,要和除了家人以外的同齡人相處後,就沒有人會縱容他的這種行為。

沒有人會願意被欺負和一個喜歡打人的小孩交朋友,所以當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打人的行為後,千萬不要用和稀泥的方式解決,找準原因,正確教導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佳方式。

相關焦點

  • 吐槽一下愛打人的小孩
    最近孩子會走路了,經常在樓下玩,每天都碰到很多小朋友,就一起玩,有的小孩很大方,玩具會換著玩,不生氣,不打人,有的小孩就喜歡搶東西,你要是不給他還要動手打人,我就很怕,不把孩子放進他們一起玩,抱著或者放在車上。
  • 孩子在幼兒園愛打人,家長總被老師約談怎麼辦
    樂樂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打人、推人,每天都有家長跟我說你小孩今天又把我兒子打了,學校老師也跟我反映這樣的情況,當時我每天都很焦慮,每天都怕有家長找我說樂樂打人的事。到了幼兒園之後,園長特意在校門口等著我,跟我說,我不應該批評樂樂,我這樣做等於強化了孩子打人的行為,我應該讓他慢慢改變,我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這個行為,要關注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期待是什麼。園長跟我說這些之後,我整個人就醒悟了。於是我慢慢地去尋找原因,也不再強調打人這件事了。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會不會變成傳說中的「熊娃」?其實,低齡孩子喜歡打人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同年齡,孩子打人的動機也有所不同。2歲以下的寶寶「打人」,更多是一種好奇,比如就想單純地看下對方的反應,也不存在真正的惡意。到了2歲左右,孩子的攻擊行為其實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 大媽摔手機,警方「和稀泥」是一種善意
    這就跟家長打小孩一樣,一巴掌下去,結果小孩受傷了。這個時候,外人一評價你就輸了。家長打孩子可違法?違法,而且造成了傷害。但這是老子管教兒子,怎麼追究,如何追究,要不要追究?講出來是不是就輸了?類似的情形,本來就夾雜著一些法律、道德、良知,還有公序良俗,一系列問題,你用單一的標準能去判斷嗎?判斷不了,也沒辦法判斷。但是不能就此說沒有是非觀。
  •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才是解決問題的硬道理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小希家的男寶,今年2歲了,平時淘氣不說,還特別喜歡打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搶到手才罷手。平時,小希帶孩子在園區裡面散步,從來都是緊緊跟在娃後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惹出什麼事端來。一天,小希帶孩子在玩球,有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小寶寶路過。
  • 孩子打人,家長怎麼辦
    以上是不是很多家長共有的心聲呢? 我們再來看看,一個小孩養成某種行為模式,可能的三個途徑吧: 一,從家庭中習得。好了,以上三個角度幫助我們更全面看待孩子打人這件事。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小孩打人我要怎麼做?
  • 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辦?
    老師向她反應,說磊磊最近在幼兒園經常動手打人、撓人,甚至還咬人,剛剛有兩個小朋友都被他抓傷了。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在的孩子身上並不少見,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更加有攻擊性的行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父母十分擔心,也會給同一幼兒園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造成很大困擾,最後嚴重的甚至會被幼兒園勸退。那麼當孩子出現類似情況,家長要如何處理?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 對於這種行為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愛打人總比被挨打好的多,也有家長認為小孩子在幼兒園打打鬧鬧很正常,讓老師處理下就行,家長不用插手。
  • 孩子愛打人,家長該如何引導?
    最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熊孩子」打人引發的家長鬥毆事件,從事件根源做分析,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攻擊行為呢?不是人性本善嗎?其實一兩歲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是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但這些終究是不好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必要時刻一定要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做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為寶寶找了「脫罪」的藉口。
  • 年幼的孩子愛打人?家長怎麼幫孩子度過「打人敏感期」?
    在兩三歲的時候喜歡胡亂打人,家人也經常摸不透,孩子有時還樂在其中。如果你聽過之前檸檬關於孩子打人的分享,就會知道,這其實是孩子正處於一個「打人的敏感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溝通、交往都不大熟悉,打人就會成為他的一個表達方式,家長可以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過了這個階段以後還經常打人的,就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時介入教育了。
  • 孩子愛打人?可能是家長這一點忽略了,影響了孩子的社交狀況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性格暴躁,愛打人發洩情緒,很多家長都歸咎於孩子的天性。愛打人並不是天性,但是這個不良習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以及未來的生活,家長要注意及時引導。
  • 寶寶愛打人應該怎麼教育?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網友函函媽:我的孩子跟其他小孩玩時,不如意的話就愛掐他們的臉,我試過很多方法教育她,都以失敗而告終:我告訴她打人不是好孩子,她也會說也知道,打完也說再也不打了,可是毫無作用小編支招:對於愛打人的孩子,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多和孩子交流,當孩子感受到被愛之後,內心的安全感逐漸增加,慢慢地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表現出親社會的一面。此外,對於愛打人的孩子,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惹事,就減少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機會,這樣也是非常不妥的。愛打人的孩子更需要多參加集體活動,需要在父母的耐心引導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正確的社會交往方法。
  •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的背後,其實是這樣的
    「孩子愛打人怎麼辦???」愛打人的小孩就是暴力小孩嗎?他們的背後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看看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了~一、1歲左右的寶寶為什麼打人?因為寶寶還不會說話,特別想媽媽關注他的時候,剛好他的手部動作已經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他就用手的語言告訴你,我需要關注。父母該如何應對?
  • 父母必看-孩子愛打人怎麼辦?
    在漫長的育兒過程中,孩子愛打人,會是我們家長逃不開的難題,尤其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 朵朵媽:我女兒一歲五個月,特別愛打人,還愛搶別人東西,現在都不敢帶她到樓下小公園玩了,每次都把別的小孩打哭,又或搶別人的的玩具,我天天跟她說不要這樣,每次答應的好好的,哪知道轉眼又和別家孩子打起來了。各種辦法都想了還是沒用,不知道該怎樣教育,我天天為這事頭痛,覺得自已教育孩子好失敗。
  • 孩子總愛打人?把握孩子打人"敏感期",輕鬆整治孩子打人問題
    其實,很多孩子在長到兩歲左右都會出現打人的行為,可是,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自己的錯誤表現沒有太多的認知,而且孩子總愛打人也有一定的原因,家長要仔細找到,再來正確應對。也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用打的方法,他們認為棍棒底下才出孝子,其實這樣的方式往往給孩子做到了錯誤的示範,因此孩子們才會通過效仿家長的行為來出現打人的情況。
  • 孩子愛打人,家長別「以暴制暴」,這樣管更有效
    開始她幾乎是每天都會給對方的家長道歉,現在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她乾脆不讓孩子出去,每天都是自己在家玩。她說她不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每次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不改,生怕以後出生社會走上歪路。其實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常常會打人。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不能「以暴制暴」,這樣管會更有效。孩子為何會打人?
  • 孩子遇到愛打人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今天我就和我的小寶貝遇到了一個愛打人的小哥哥,這個小哥哥看著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兩個孩子一遇見就一見如故玩得非常投緣,可是玩得正開心,這個小朋友突然就朝我兒子的頭上打了一下,我心裡一驚但是也沒有說什麼想看孩子們怎麼處理。
  • 你家孩子愛打人,高情商父母的這一招更管用
    知道有很多父母都在擔憂,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打人了,會不會有暴力傾向?會不會變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但是家長如何引導才是關鍵。孩子不會從被打中學會理解自己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只會在這種方式中學會「以暴制暴」。
  • 小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
    等他回來,問他為什麼打人,他也只是一味地否認說沒有,朋友用盡了各種辦法,但是依然不能幫孩子改掉打人的壞習慣。其實,你所看到的孩子的打人的行為,只是他的一個表現形式,而不是他打人的本質,我們必須要找出孩子打人的本質所在,才能去幫助孩子矯正和改善。那麼,我們要如何去幫助孩子改掉打人的習慣呢?1.
  • 弱視小孩為什麼會討厭上學?​
    有很多善於發現的家長跑來問我們,「為什麼我們家孩子,以前成績特別好,自從發現弱視戴上眼鏡後,成績越來越差,而且還不喜歡上學了?」下面,小七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弱視小孩為什麼會討厭上學。  如果孩子總是跟不上學習,內心受到打擊,會越來越自卑,就會越來越討厭學習。成年之後擇業也會有影響,不能選擇建築、工程設計、醫學、機械、美工等專業。  由於大腦只能得到單側健眼的視覺信號,無法形成立體像,將導致患者沒有立體視覺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