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引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2020-09-26 思呈說教育

文/思呈老師(原創),轉載請標明。

在公眾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的沒有規矩,最終還可能引起公憤,但其實有些孩子在家裡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一到了公眾場合就變成了小搗蛋,甚至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行為讓人不堪入目,父母也會連帶受人的數落。相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在公眾場合為孩子的搗亂行為埋單,尤其是碰到熟人的情況下,孩子如果顯得沒有禮貌,會讓父母顏面盡失,這時候會讓父母更加的難堪。

小區裡有一個出名的小搗蛋,一個五歲的小男孩,經常在小區的廣場上玩,可是這個孩子看起來異常的興奮,平時,不好好走路,總是又蹦又跳,也許父母看到孩子這樣會非常開心。可是孩子玩上沒多大一會兒,就開始搗亂了。

因為對小區的環境非常的熟悉,所以孩子會不停的在來回過往的人中穿梭,有的時候還會偷偷的去拍行人的屁股,這就會讓路過的行人惱羞成怒,有的膽小的人還會被孩子嚇得大聲尖叫,爸爸媽媽總是在不停的追趕孩子,而且還得不停地向受害者道歉,就算是被爸爸媽媽逮住,讓孩子到椅子上去反省,坐在那也用不上五分鐘,孩子就起身又開始搗亂,要麼是蹬著椅子的扶手跳起來夠樹枝玩兒,要麼就是在廣場的建築物上來回爬行。

不僅不安全,而且還會破壞公共設施,很多時候,小區的景觀就是這樣光榮負傷的,因為這個孩子在外面非常淘氣,所以小區裡,經常有人去對這個孩子指指點點,說父母沒有看好孩子,還破壞公共設施,簡直太沒有教養了。當有人指責孩子的時候,父母雖然非常難堪,但是孩子反而還會朝別人吐口水,這也會惹得眾人非常不滿,對於一個五歲的小男孩這樣的行為,父母非常的氣憤,但又不知道應該如何管教才好。

據孩子的父母說孩子在家裡非常的乖巧,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看電視或者看動畫片,自己一個人玩玩具,可每次一到了公眾場合,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僅僅在小區裡招人數落,就算是帶孩子去公園或者去大型的遊樂設施場所也總是招人白眼。而到了公眾場合,父母更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教孩子了,管的更多,反而會讓自己顏面盡失,同時也得不到良好的結果。

孩子為什麼在家裡聽話,在外面卻不服管呢?

1、好奇心。

孩子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加上孩子從小生長的地方,相對於孩子來說,比較熟悉這樣的環境,而且家裡的人和物對孩子來說都比較親切,到了陌生的地方孩子有探索精神,就會不斷的想去挖掘更多的新鮮事物,因此,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找出更多的與眾不同,想要探索更多的內容。

2、在父母面前刷存在感。

很多孩子平時在家裡都缺少父母的陪伴,雖然看似孩子很乖巧,那也是因為迫不得已,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重視。當父母工作忙起來,很多孩子就會利用在外面的時間去和父母刷存在感,即使是故意的惹禍,能夠引起父母重視,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開心的。

3、孩子抓住了父母的心理弱點。

孩子會發現在家裡有很多條件,父母都可以拒絕,而在公眾場合父母就會有很多的顧忌,不便管教孩子,因此,在公眾場合的時候,孩子更大肆搗亂,不把父母放在眼裡。

那麼,對於孩子在公眾搗亂的行為,難道就要聽之任之嗎?當然不能。因為孩子通過不斷的試探,也會從一些小錯誤慢慢演變成大錯誤。為了杜絕孩子搗亂行為,父母在平時就應該多給孩子講一講在公眾場合的文明禮儀,這樣才能夠在公眾場合的時候表現的大方得體,不至於被人扣上沒有教養的高帽子。

想讓孩子懂禮貌,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哪些禮儀?

1、走路的禮儀。

對孩子來說,走路不僅是禮儀,而且是規矩。特別是經過路口的時候,首先讓孩子遵守紅綠燈,這樣既保證了安全,同時也不會給交通帶來不便,在一些小路口,應該讓車輛先行,不要在馬路中間逗留,這樣十分危險。人多,車多的地方更不能橫衝直撞,不小心撞到別人,一定要說對不起,當然,如果別人不小心碰了你,也應該教會孩子大度一些,學會去原諒別人。

2、談話禮儀。

教會孩子在路上遇到熟人主動打招呼。在與熟人聊天的時候不要擋住行人的路線,更不要站在交通要塞,如果兩個人距離比較遠,只要揮手示意就好,要在人群中大喊大叫。

3、公眾設施禮儀。

對於小孩子來說,公眾設施最重要的洗手間,父母應及早的教會孩子辨別公眾設施的這些標識。以及在一些公眾設施處所具備的一些配備設施。比如洗手間裡還有烘乾機,紙巾等等。教會孩子如何使用,不要影響其他人的正常使用,又或者帶孩子去一些大型的遊樂設施,都會有一些常規的設備,比如水上世界就會有烘乾的設備間,這些配備應該提早的讓孩子去認知,並知道如何正確使用。

4、給孩子制定一些小規則。

比如在外面不能夠席地而坐,或者躺在地上。這些行為看起來醜態百出,在經過花園或者公園的時候,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也應該讓孩子去了解,讓孩子不要去學習這樣的壞習慣,又比如,坐公交車的時候不要大聲的通話。這樣會影響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在醫院或者參觀展廳之類的,更要做到安靜,不要大聲吵鬧。

想讓孩子儘早的在外面看起來懂禮貌,就應該教會孩子在外面應該如何去做,除了一些應該培養的禮儀之外,父母也應該在一些小問題上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將果皮紙屑丟到垃圾桶裡,乘車時將垃圾裝在袋子裡,下車之後自行處理,從小事做起,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外面呈現出一種文明的現象。

讓更多家庭和諧幸福,幫更多孩子健康成長,歡迎關注、轉發,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留言或私信,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智慧的傳播。

相關焦點

  •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五六歲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把家長說的當成耳旁風,打他一頓又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家長普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呢?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她只要感覺到了不對,就一定會從中收穫經驗和教訓。
  • 這7個好習慣,父母要幫孩子養成!家長再忙也要重視
    7個好習慣,家長再忙也要重視!尤其是到別人家做客或者在班級等公共場合時,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既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發現有人動自己的東西時也要及時阻止,幫孩子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家長應該從2、3歲的時候,就引導孩子養成將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這不僅能讓家長輕鬆不少,更是讓孩子從小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的道理,幫助孩子形成責任心。
  • 家庭教育的成敗,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家長能否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都非常重視孩子各方面的好習慣養成,這些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用終生。在孩子的嬰幼兒階段,我會養成好的習慣,真的非常重要。那麼既然習慣如此重要,家長應該具體去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呢?這裡給大家舉三個重要的習慣,父母要用心去培養。
  • 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3個好習慣,受益一生,娃將來有出息
    作為家長肯定也是沒少操心,但更多的還是要反省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沒有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加上平時的嬌慣,讓孩子做什麼都隨心所欲的為什麼孩子在學校相對來說,就很聽話,那是因為老師的要求。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家也給制定一些規矩,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那麼將來也會很省心。作為家長,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成才的,因此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為了減輕我們的教育負擔,必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 如何利用暑假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哦,幼兒園的小朋友在學校建立的好習慣千萬不能放棄了。暑假是孩子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輕鬆的環境中,孩子的良好習慣更易建立起來,我們的家長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哦。孩子好的習慣有哪些?生活習慣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鍊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 習慣≠聽話!好的習慣影響一生,而「不聽話」是孩子的天性
    一個非常乖的不會反抗和表達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一個長期受到壓迫的、沒有創造力的孩子。小一點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他們無法建立「聽話」和「未來」的關係,他們無法預知未來,沒有把原因和結果相聯繫的認知能力。所以,我們反覆地告訴孩子要穿衣,否則會感冒,還不如直接讓他試試,冷了自然就回來拿了,或者你幫孩子拿上,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
  • 繪本推薦 |《淘氣包明一》好習慣養成繪本,和壞習慣說拜拜
    今天,小閱閱特意給大家推薦一套好習慣養成繪本《淘氣包明一》,幫助小朋友告別壞習慣。》好習慣養成繪本共有6冊,分別是《如果不理髮》《如果不洗澡》《如果不洗手》《如果不吃藥》《如果不吃青菜》《如果不趕緊上廁所》。
  • 孩子淘氣,可能是「幼態持續」在作怪。家長做這三件事可引導孩子
    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外聽朋友的話。不夠主見,不夠領導力,也不夠變通能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聽從上級安排的好下屬,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在一次對全球偉大領導者的訪談項目中,發現大多數領導者都有一個淘氣的童年,並將童年時的那份好奇與活力帶到了最後。
  • 孩子淘氣調皮的原因不可忽視,尊重孩子的天性,是父母的必修課
    長時間如此,我們看到大部分孩子也都展現出來乖巧懂事聽話的狀態,可這真的對孩子有利嗎?一次兩次或許沒有太大的傷害,但從小到大都是如此,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就會不敢表現自己,而內向比較自卑已經成為他們的代名詞。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淘氣包馬小跳》這樣一部動畫片,它展現出來淘氣包馬小跳生活各種各樣的趣事 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大家對於淘氣孩子的無奈。而搗亂是他的常態,不聽話是他們對待父母最常見的方式。當然,從最後的結局之中,也了解到父母一味的訓斥打罵沒有任何的作用。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家長一說上學,童童就會發火,哭著不要上學。
  • 助力孩子好習慣養成,家長不可不知的3種方法
    前段時間,朋友吐槽說自家孩子有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在學習上也有點跟不上同齡人的步伐,所以問問我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一些。讓孩子變得優秀,是很多家長的願望,那麼如何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呢?如果你家孩子正處於3-6歲,請你幫他養成這3個好習慣,或許會讓孩子在未來有更多出彩的機會。
  • 父母引導孩子養成這5個好習慣,可受益終身
    這個特殊時期,也是親子共學的大好時機,家長可以幫孩子養成一些受益終身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一些基本能力。引導孩子關心國家大事新冠肺炎疫情是近期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這正是引導孩子關心國家大事的機會。孩子從時事中學會獲取信息資料,並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獨立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懂得為國分憂,是孩子難能可貴的成長。
  • 給孩子三樣東西,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他出門之前,他朋友給了他很多忠告:「你可能在戰爭中經歷過很多事物,但有些事你要聽我的。第一,你下車後要替你女朋友開門;第二,你女朋友入座時你應在她椅子後幫她;第三,她說話時你要溫情地看著她;第四,她需要什麼東西你一定要搶先做好,不要讓她動手。」那個步兵說記住了,於是就走了。 第二天,當朋友打電話問步兵昨晚如何時,步兵沮喪的說:「我沒有希望了!」於是朋友問他:「你是不是忘了替她開車門?」
  • 淘氣的孩子真的聰明嗎?家長不要被誤導了
    其中一位家長笑著說:「孩子淘氣點好,這樣的孩子聰明」另一個家長也連聲說「是呀,淘氣的孩子腦子活,以後長大有出息」。 這樣的類似的場景我經常遇到,當著孩子的面誇讚孩子淘氣是聰明的表現。對於不明就裡的家長來說,更會縱容孩子。這樣到最後,只會助長了孩子的不良習性。 確實有一些淘氣的孩子思維活躍,有創造力,組織力號召力比一般孩子強。但對於「孩子越淘氣就越聰明」這句話家長還需要了解自家孩子淘氣背後的原因再下定論。
  • 孩子有這3個小「問題」,父母別認為是太淘氣,這是智商高的表現
    孩子的天性就是對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越強就能接觸和學習越多的東西。然而對於媽媽爸爸來說,這就成了淘氣,甚至要打罵孩子。那麼孩子的「淘氣」真的是壞的嗎?其實,有的孩子看似不聽話,有很多問題和毛病,特別不討人喜歡,但這樣的孩子卻非常難得,因為這是智商高的表現。專家認為,太聽話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孩子,調皮一些的孩子將來不一定沒出息。
  •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應保持耐心,從給予孩子支持鼓勵開始
    而許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有這些不良習慣後,往往都是用打罵責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不聽話就打,似乎已經成了家長教育孩子時共同的默契,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跋扈的性格,父母做的事情稍微不滿意就會開始哭鬧。導致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寧願破罐子破摔,也不願意和父母冷靜的溝通。所以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從給予孩子鼓勵開始。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生活中,常常聽到大人誇獎孩子「乖巧聽話: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 有一次,愛馬在幼兒園裡跟同學一起玩過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媽媽,一些孩子扮演寶寶,可是有的孩子總是要當媽媽,逼著愛馬當寶寶,其實愛馬也想試試當媽媽,可是她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 上幼兒園前,家長要「逼」孩子養成這3個好習慣,孩子會更受歡迎
    文/叮噹派好習慣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孩子最早學習禮節往往是從家裡開始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樣,他們很快就能學會。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比如,家長回家後要主動的和家裡其他人尤其是長輩打招呼;出門時說再見;吃飯時先請長輩入座;在家裡經常使用文明用語,如:您,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家長在對孩子講話時,或者接受了孩子的關心時,也要使用禮貌用語。
  • 關注孩子,家長要理性教育和引導,教會孩子學習
    兩位母親都帶著女兒來洗澡,其中一位母親說:」我家孩子,某某方面還是不行,也想辦法,找老師補課,孩子聽話,就是沒有進步,真沒辦法,如何如何,你看誰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等等。「另一位結親應和著。聽到這裡,如果是熟人,我會馬上把家長叫到一旁,告訴她在孩子面前,如果提到涉及孩子學習和能力相關的話題,要注重孩子的感受,避免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由於不認識她們,很為她們著急。
  • 暑假讓孩子養成7個好習慣,老師提醒家長別錯過好時機
    上半年,許多孩子的學習都有了些許鬆懈。暑假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的良機,如果家長們能利用這個假期,讓孩子養成以下7個好習慣,這個假期後,孩子將會大不同!引導孩子養成複習歸納的習慣。學習新知識的當晚,一定要及時複習、歸納,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形成知識網絡。可以建立錯題本,歸納易錯知識點。3. 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勤於思考,及時發問。家長解答不了的,就問同學,問老師。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