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歲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把家長說的當成耳旁風,打他一頓又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家長普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呢?
孩子要依靠自己的實踐來獲取經驗,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他想要了解的一切,他們必須自己成長。如果家長過多地幹涉孩子的探索過程,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求知慾和積極性。我們應該允許孩子自由探索,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道:
童年需要「拭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她只要感覺到了不對,就一定會從中收穫經驗和教訓。
即使作為大人,我們真的能夠保證足夠了解情況、並且完全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嗎?如果我們允許孩子說明他的理由,和他一起分析解決的辦法,孩子可能會提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方法。
即使孩子提出的措施並不可行,他起碼也可以通過思考獲得自己的經驗。所以,不管你覺得孩子的想法有多麼不可理喻,也應該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討論問題的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嘲笑。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該打罵孩子。尊重孩子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動輒打罵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得經驗,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你對孩子生氣的時候,不妨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幾次,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再決定怎麼處理。如果你對孩子有足夠的理解,相信你也會知道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
有時候講道理、打罵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理解,去感受,這樣會比直接講道理好很多。家長可以嘗試用繪本,裡面的人物形象,都十分的符合孩子的形象,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比大人說價管用多了。家長也可以拿著繪本進行親子閱讀,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為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習慣,我推薦《小燈泡兒童性格情緒管理繪本》。對於孩子的習慣情緒問題,比如自卑、膽小、亂發脾氣書中用溫暖的答案構建孩子強大的內心,家長都可以在其中幫孩子找到答案。
情緒管理趣味繪本是培養孩子好品格的好辦法,通過一個親子故事引導孩子如何正確釋放不良情緒,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幫助孩子度過幸福積極的成長時光。
這套書一共有8本繪畫集,都是針對不同的情況來教育孩子,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改掉孩子的不良情緒。
書中會有不同的主人公,可以很容易將孩子自己代入到繪圖當中,能教會小孩子很多做法和道理,孩子也慢慢變得懂道理,有禮貌了。
孩子每次在閱讀的時候,都能將自己代入,潛移默化的就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家就感覺他更有人格魅力了,更受大家的喜歡了。
在買之前,我看過這本書的評論,有很多人都說很好,買回家之後感覺確實很好。
書中內容很豐富,很適合小孩子看,寶寶也能理解。
而且這套繪本非常適合親子閱讀,讓溫馨甜蜜的親子時光伴隨孩子的入睡,增進親子關係,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我感覺這一套很值的書,家長們不妨、來試一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