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2020-07-24 屁屁的好媽媽

五六歲的孩子非常不聽話,把家長說的當成耳旁風,打他一頓又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家長普遍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聽我們的話呢?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孩子需要自己成長,不是別人代替他成長

孩子要依靠自己的實踐來獲取經驗,用自己的行動去探索他想要了解的一切,他們必須自己成長。如果家長過多地幹涉孩子的探索過程,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求知慾和積極性。我們應該允許孩子自由探索,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應該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道:

童年需要「拭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她只要感覺到了不對,就一定會從中收穫經驗和教訓。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孩子有時比大人更接近真理

即使作為大人,我們真的能夠保證足夠了解情況、並且完全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嗎?如果我們允許孩子說明他的理由,和他一起分析解決的辦法,孩子可能會提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方法。

即使孩子提出的措施並不可行,他起碼也可以通過思考獲得自己的經驗。所以,不管你覺得孩子的想法有多麼不可理喻,也應該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討論問題的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嘲笑。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該打罵孩子。尊重孩子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動輒打罵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得經驗,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當你對孩子生氣的時候,不妨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幾次,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再決定怎麼處理。如果你對孩子有足夠的理解,相信你也會知道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

有時候講道理、打罵都不是最好的辦法,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理解,去感受,這樣會比直接講道理好很多。家長可以嘗試用繪本,裡面的人物形象,都十分的符合孩子的形象,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比大人說價管用多了。家長也可以拿著繪本進行親子閱讀,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為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習慣,我推薦《小燈泡兒童性格情緒管理繪本》。對於孩子的習慣情緒問題,比如自卑、膽小、亂發脾氣書中用溫暖的答案構建孩子強大的內心,家長都可以在其中幫孩子找到答案。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情緒管理趣味繪本是培養孩子好品格的好辦法,通過一個親子故事引導孩子如何正確釋放不良情緒,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幫助孩子度過幸福積極的成長時光。

這套書一共有8本繪畫集,都是針對不同的情況來教育孩子,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改掉孩子的不良情緒。

書中會有不同的主人公,可以很容易將孩子自己代入到繪圖當中,能教會小孩子很多做法和道理,孩子也慢慢變得懂道理,有禮貌了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孩子每次在閱讀的時候,都能將自己代入,潛移默化的就影響了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家就感覺他更有人格魅力了,更受大家的喜歡了。

在買之前,我看過這本書的評論,有很多人都說很好,買回家之後感覺確實很好。

書中內容很豐富,很適合小孩子看,寶寶也能理解。

家長雖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但也要允許孩子擁有「犯錯誤權」

而且這套繪本非常適合親子閱讀,讓溫馨甜蜜的親子時光伴隨孩子的入睡,增進親子關係,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我感覺這一套很值的書,家長們不妨、來試一下。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如何讓孩子更聽話
    錯誤的培養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變本加厲,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懂得運用正確的培養方法去培養孩子,這樣孩子才能通聽話乖巧,並且在成長路途中才能更加的順利。我們也不希望在培養孩子時,孩子總是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而大家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懂事又乖巧,聽話又優秀,那如何培養呢?
  • 個性張揚的時代,要求孩子「聽話」,家長是這幾點做錯啦
    在放學的時候,有個家長纏著我說:老師,我們家寶寶最近太調皮了,一點也不乖。不管大人說什麼,他都反著來,你說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乖巧聽話呢?我花了很長時間告訴她,應該正確的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要一味的用「你不乖」來否定孩子,可似乎那位家長還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不願意改變。我不禁想到我小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聽話,一定要乖。
  •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不用操心嗎?
    生活中,常常聽到大人誇獎孩子「乖巧聽話:這樣的孩子的確讓家長省心,但是,這樣的「乖巧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麼?很多人羨慕地說,「馬伊琍教育的孩子真好,既聽話懂事又聰明優秀」,而馬伊琍也一直在自我反思:「自己對女兒愛馬是否管教太嚴格,使得女兒過分「懂事」,雖然成為了人人稱讚的乖孩子,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 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犯錯是第一步,試著做一次
    也許在別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懂事、乖巧,但是我卻認為,他們小小年紀卻已經失去了屬於童年的天真,而這正是因為家長的&34;。為了讓自家孩子成為人上人,總是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允許他們犯一點兒錯誤,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在&34;他們。
  • 孩子哭鬧有原因,這些安慰方式要摒棄,從此讓孩子乖巧聽話
    菲菲媽媽聽到別人對女兒的評價時特別詫異,因為別人口中的姑娘總是聽話和乖巧雖然說孩子哭鬧是無可厚非的,但若經常用哭鬧要挾家長的話,這樣的方式就必須要制止並改正。當然最重要的還得要從原因開始說起,清楚他們哭鬧的原因之後,制定相應的規勸方式。那些錯誤的安慰方式,家長真的不能再嘗試了。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家長一說上學,童童就會發火,哭著不要上學。
  • 孩子在家乖巧聽話,出門卻很淘氣,家長要引導,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在公眾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非常的沒有規矩,最終還可能引起公憤,但其實有些孩子在家裡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小寶貝,一到了公眾場合就變成了小搗蛋,甚至很多時候,孩子的種種行為讓人不堪入目,父母也會連帶受人的數落。
  • 讓孩子聽話懂事,掌握這三種方法,家長不再犯難
    前言:人人都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由於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大人的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導致他們有很多事都不能在一個頻率上。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爭吵不斷。生活中不聽話的孩子太多,而且這些孩子的表現絕不雷同,也就是乖巧的孩子千篇一律
  • 孩子太聽話不是好事,總是要求孩子太乖,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國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足夠聽話足夠乖巧的孩子,並且對於父母們來說,只有把孩子培養的既聽話又乖巧,才能使他越來越優秀,也有利於他未來的人生發展,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特別嚴厲,總要求孩子事事聽話,不允許孩子做出一點違背家長的舉動,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孩子太聽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 孩子不聽愛聽話?家長的命令式口吻,無法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
    小木的母親看到他故意和自己做對,心裡更是不爽,過去就揪著孩子的衣服,準備要動手了,小木哇的一下就哭了起來。小木的母親心軟了,就說:「你幹嘛不聽話呢?聽話的話媽媽不就不會生氣了嘛。」1、父母喜歡用命令式的語言 命令式的語言帶有非常強硬的說話語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特別是步入到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非常不喜歡父母還像小時候那樣什麼事情都要控制著自己,這樣會讓孩子很難受,繼而會出現不聽話的行為。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在孩子身上,聽話、乖巧都不是褒義詞,相反一個過於乖巧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三個特點,家長就要小心,這樣的孩子越聽話越可怕孩子身上有這三個特點越聽話越可怕孩子乖巧卻沒有朋友家長都喜歡聽話且優秀的孩子,朱朝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甚至年級第一,在很多家長眼裡朱朝陽是優秀的,且聽話、乖巧。
  • 不聽話的孩子難教育?家長用錯了方法,做好這四點讓孩子乖巧聽話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越來越難以教育了,不管家長怎麼說都沒用,孩子就只一味地做自己的事,將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琪琪就是這樣的小孩,在學校上網課期間,總是拿著手機不放,就算下課了做完了作業,也是一直拿著手機在玩,從來不聽家長的話,只顧自己玩。
  • 汪代華:孩子呼籲 「試錯權」 家長應學會放手
    記者了解到,在關於學生是否「聽話」的調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但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在親子溝通的有效性上出現了較大偏差。學生們普遍「吐槽」的是,家長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到他們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學生們呼籲:「請給我們試錯權!」(12月8日《武漢晚報》)武漢高中生喊話父母,呼籲:「請給我們試錯權!」
  • 《隱秘的角落》:孩子表現乖巧,最後都怎樣了呢
    一項普林斯頓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不聽話的孩子要比聽話的孩子更勇敢,更獨立,更有責任感,也擁有高逆商等各種優點。而我們所認為的乖孩子,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乖才會被喜歡,乖一點才會得到更多東西,因此在很小的時候他們的天性就被壓抑了,他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表現出很乖的樣子,因為這樣才符合他們最初的人設。去年最讓人震驚的新聞大概就是北大學生吳謝宇弒母的案子了。
  •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這樣的孩子成長更加快!
    孩子的童年總是要在犯錯中成長,若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要孩子事事都得聽父母的話,那對孩子來說,可以說是一種悲哀。孩子的言行舉止,時時被父母制約,但其實父母也就只是暫時性地控制了孩子,最後往往都會弄巧成拙。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一個是孩子聽話,父母更省心;二是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孩子好,擔心孩子不聽話會犯錯、會因此而走彎路。在孩子小的時候,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聽話,這樣的話,小孩不給大人找事,大人也就能省了很多麻煩。到了孩子漸漸長大,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父母,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上幹涉孩子。從上學、交友、戀愛、婚姻、生孩子等等,有無數的地方希望孩子聽話。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有個家長連續看過幾期直播之後,跟我聊起來:凱凱真的很聽話啊,尤其是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到了就能馬上停止。可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不聽話呢?讓往東偏要往西!我要如何讓我的孩子變得聽話。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愣住了。
  • 幼師育兒經驗,簡單的方法讓孩子乖巧聽話,從此告別熊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在家調皮搗蛋而懊惱,簡直是一個熊孩子,調皮起來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麼管教。可令小編驚訝的是,當這些熊孩子們上了幼兒園之後卻變得非常的乖巧聽話,甚至是被老師點名表揚,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熊孩子有這麼大的改變?
  • 孩子乖巧安靜不見得對孩子好,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家長要重視
    生活中家長工作比較繁忙,不能時刻照顧著孩子,其實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有的很少。尤其是孩子的父母都需要上班的,孩子和家長的時間更少。這樣的孩子成長一般都是在爺爺奶奶家或者是保姆照顧下長大,這樣孩子長時間缺乏父母陪伴,孩子也缺少了一些安全感,這樣看著孩子比較老實聽話,但是孩子卻是比較膽小,這樣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危害。
  • 孩子不聽話就挨打?「棍棒教育」對他的影響,遠比家長想的嚴重
    自古以來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就十分嚴厲,名門望族中更是有「家法」一說,時至今日雖然這一說法逐漸銷聲匿跡,但還是有不少家長秉著「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對犯錯誤的孩子實施肉體上的懲戒。很多人覺得,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想怎麼教育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