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犯錯是第一步,試著做一次

2020-08-25 小九育兒小達人

&34;,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適當的犯錯必不可少,但是小編卻發現,很多孩子不敢犯錯,與其說是不願面對失敗,倒不如說是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這時候,家長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真的是正確的嗎?

同事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每次到辦公室都會&34;一群阿姨粉。前幾天加班,同事只能將沒有人照顧的小朋友帶到辦公室,不少小姐姐趕緊貢獻出自己的零食,不一會兒小朋友的面前已經堆滿了零食。男孩一口一句謝謝,禮貌的不得了。


奇怪的是,男孩並沒有打開零食,而是認認真真的做著作業。好長一段時間之後,作業終於寫完了,男孩乖巧的把書包整理好放在一邊,準備吃零食。巧的是,這一幕正好被媽媽看到,男孩趕緊解釋:&34;

同事聽完之後只是無奈的擺擺手便繼續忙著自己的事情。看到媽媽離開之後,男孩明顯鬆了一口氣,之後才敢繼續吃零食。看到男孩小心翼翼的態度,我可以想像到,男孩在家中應該經常被訓斥,以至於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


也許在別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懂事、乖巧,但是我卻認為,他們小小年紀卻已經失去了屬於童年的天真,而這正是因為家長的&34;。為了讓自家孩子成為人上人,總是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允許他們犯一點兒錯誤,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在&34;他們。

家長不知道的是,不允許孩子犯錯,表面上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好,但卻很可能傷害到他們: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大聲的訓斥孩子或者是感覺到疼之後他們才會長記性,於是只要孩子出現錯誤,家長都會嚴厲的訓斥他們。本意或許是好的,但是長時間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慢慢的他們會將自己&34;起來,不發表意見,不提出質疑,只要是家長的命令自己就會遵循。

短時間來看,孩子似乎變得懂事又乖巧,但是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家長就會發現,自家孩子沒有主見,總是認為別人說的是對的,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喪失自我。

孩子不願承認失敗

家長總是用高水平要求孩子,不允許他們犯錯,希望他們事事鬥爭第一,只要孩子有一次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家長就會嚴厲的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小朋友就會為了躲避懲罰,而乾脆放棄這件事情,只要遇到稍有難度的問題就會退縮,想著放棄。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


首先,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的錯誤。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有太大的希望,希望他們成為佼佼者,於是不允許他們犯錯,甚至在面對他們的錯誤時表現出緊張、憤怒,於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的訓斥他們。卻不知這樣只會傷害他們。

家長要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就被父母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所以,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至關重要。家長先平復自己的情緒,試著蹲下身子細心的詢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理。

其次,讓孩子自己判斷對錯。家長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想法,其實有的事情,孩子看事情反而比成人更透徹,所以不妨試著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不管他們覺得自己是不是錯的,家長都不要著急,相信他們,耐心的聽完他們的理由,說不定孩子會讓你刮目相看。


最後,自己承擔後果。即使是孩子也不能躲在媽媽的身後讓家長給自己收拾&34;,家長也要懂得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比如他不小心把奶奶最愛的花瓶打碎,就要主動和奶奶道歉,並且買一個新的賠給奶奶。至於買花瓶的錢可以從零花錢裡扣,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目的是讓他們懂得自己闖下的禍只能自己收拾,幾次之後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更小心,並且開始考慮後果。

孩子就像是一顆剛剛埋進土裡的花骨朵,想讓他們成長為嬌豔的花朵,最重要的是看家長如何培養,只有細心的呵護他們才會更茁壯的成長。想每一位家長那個都能做一名有愛的媽媽,允許孩子犯錯,並且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他們,同時,孩子也在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媽媽。

相關焦點

  • 為什么爸媽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他的每一次犯錯?成長的路徑
    當然不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學會「正面管教」,所有的「熊孩子」都會變成乖孩子。看看我們周圍,多少父母對於孩子犯錯不都是抱著零容忍的態度嗎?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就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人。每個父母即使自己也會犯錯,但不允許孩子犯錯,期待孩子成為那個完美的人。其實,孩子犯錯,我們有很多好的辦法就能激勵孩子做的更好。
  • 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媽媽,是有多可怕
    雨果曾說:儘可能少犯過錯,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過錯,那是天使的願望。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過錯的。過錯猶如一種地心吸力。從來就沒有人,能夠與過錯完全絕緣。允許孩子犯錯,其實是給了孩子一次次成長的機會。教育學家尹建莉說:「犯過錯是孩子生長中的必修課,只要修夠一定課時,他才會真正獲得觸類旁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才幹。」犯錯沒有什麼大不了,能讓孩子從過錯中汲取經驗,還能讓他們記得更牢。孩子性本善,接納孩子犯錯,並允許孩子犯錯,才能給孩子更大的健康心理發展空間,樹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 楊瀾精彩演講:一個媽媽最大的成功,就是學會放手,允許孩子犯錯
    那麼現在的孩子,其實接受善意的機會遠遠比釋放善意的時候多,那麼孩子就會羞於表達善意,或者是不知道應該如何釋放自己的善意,如何付出/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學會放手,多試著給孩子創造一些可以釋放自己善意,學會付出的空間,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相當重要的。這一點,霍思燕就做得很好。
  • 楊瀾精彩演講:一個媽媽最大的成功,就是學會放手,允許孩子犯錯
    ,如何付出/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學會放手,多試著給孩子創造一些可以釋放自己善意,學會付出的空間,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相當重要的。,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父母的格局》,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你要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即便你再愛他。
  • 完美教育不可取,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從小被要求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的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就會驚慌失措,為了避免再次失敗甚至會喪失掉從頭再來的勇氣。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所以從頭再來的勇氣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板之後應對挑戰的能力會大大提升,父母也就能更加坦然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了。
  • 《學習的格局》:讓孩子學會「有效犯錯」,比不讓孩子犯錯更重要
    女兒從小就很喜歡觀察家裡的東西,有一次幼兒園老師帶孩子們認識杯子的材質,上完課後女兒很好奇陶瓷做的杯子容易碎嗎?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她就把老師喝水的杯子拿過來毫不猶豫就往地下摔。隨著聲響,杯子碎成一片片,女兒好像意識到自己犯錯誤了,躲在角落不敢出聲。老師出來後,看到女兒躲在角落裡,沒有批評孩子,反而很耐心地詢問女兒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把杯子打碎?
  • 不許孩子犯錯?恰恰是家長的錯誤,父母應學會接納「不完美小孩」
    &34;劉姐&34;我長大了,不像小時候那麼&34;了,到處結交朋友,遇到感興趣就不假思索的去做,沒有太多顧慮&34;只有實踐能克服經驗的錯誤&34;犯錯&34;金無足赤人無完人。&34;不要犯錯&34;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3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對待孩子的錯誤,只要沒有觸及原則性,家長要以平常心對待。
  • 犯錯就是失敗者?真正智慧父母,請給孩子犯錯誤權,接納孩子失敗
    直到後來我閱讀了很多書,才發現智慧媽媽都會接住孩子的錯,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會懂事有主見。孩子自然就會選擇最容易討好家長的方式,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只要不危及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不損害別人的利益,我們都應該接納孩子犯錯,成為孩子失敗的容器,給孩子試錯的空間。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星期天,帶孩子去商場逛街,走過一個店鋪門口,看到一個兩、三歲小男孩站在門口哭的撕心裂肺。聽旁邊店員說因為小男孩硬要端水杯,結果將水全部撒在衣服上了。他的媽媽生氣的罰他站在門口。看著小男孩哭泣的小臉,我不知道他的媽媽想讓他通過這種罰站的懲罰學會什麼呢?懂得什麼呢?我想他只學會了:媽媽不讓我做的事以後都不能去做,要不然他會生氣,會懲罰我。
  •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做「完美父母」,只做會成長的父母
    看到朋友圈裡別的家長在帶著孩子旅遊、畫畫、培養各種特長,焦慮就開始發作,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阻礙了孩子的天賦成長。所以,我們要求自己在「帶孩子」這件事上盡力做到完美。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愛的爬爬梯」。每一個階段,父母都需要面對一個新的,甚至是陌生的孩子。孩子越小,這個變化的過程就越快。
  • 允許孩子成為「不完美」的人,讓孩子「超越完美」的極限
    而在諮詢中,我對 「NICO對我的不完美攻擊」的接納,使諮詢得以持續下去。與此同時,也意味著,NICO看到有一個人,是可以接受「不完美」的存在。」的諮詢師,也是NICO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第一步。無條件地從整體上,接納對方。簡單的講就是不帶批判性的態度,不作反對或贊成,僅僅去接納和認同。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無論做了什麼,無論他是胖或瘦,高或矮,內向或外向……孩子都應該獲得父母的真正的愛以及對自己的尊重。
  • 毀掉一個孩子,別讓他犯錯就好了,智慧媽媽這樣做,接住孩子犯錯
    而老師就是聲色俱厲地批評或者叫家長,仿佛孩子是罪犯。社會更是嘲諷或者滿天飛的謠言,讓人直不起腰來。,可怕的是我們不能接納孩子的犯錯,從而讓犯錯真的成為了失敗。只有我們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會有成功的機會,才有可能成功。
  • 孩子犯錯,家長該不該對其打罵?以下方法清楚的告訴你答案
    有一次小文不小心將家裡花瓶打碎了,父母聽見聲音走了過來,對孩子一頓指責,並讓孩子自己將衛生處理乾淨。孩子感到非常的委屈,低頭在一旁垃圾玻璃碎片。為什麼家長不允許孩子犯錯,並對其責罵?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孩子身上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犯錯,急迫的想讓孩子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其真實原因就是父母將孩子變成了自己的精神寄託。一些家長知道自己現在的生活並不如意,為了孩子將來不走自己的道路,迫切的希望孩子更加優秀。讓孩子完成自己當初的夢想,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 超長的假期,親子矛盾激化, 家長要學會「和解」接納孩子的不足
    孩子一個人關門在房裡面,不吃不喝,不願意跟家長說話。家長擔心既便真的開學了,孩子也不能按時候回到學校上課。與這位高二家長有同樣煩惱的家長還不少。2月5日,家在內蒙古磴口縣、但遠在浙江義烏務工的劉峰接到妻子的電話,說孩子離家出走了,起因是孩子想要買一部手機,妻子不同意,孩子一氣之下便離開了家,不知道跑哪去了。
  • 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家長們,該如何調整和照顧你的崩潰情緒?
    在很多的視頻和文章中,看到很多創作者給出孩子寫作業時的方法:耐心、給予孩子正面的反饋、看到孩子的進步等等,不是說這些方法不管用,而是在父母情緒一旦衝上頭腦了,什麼方法都會拋擲腦後,所有的一切都再次回歸到原點。因此,要想徹底解決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問題,還要從本質上解決家長的情緒問題,幫助家長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你用心養育,凡事做對,而孩子卻並非如你期待。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地有力量。我一邊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一邊在孩子需要幫助時不加區分地告訴他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沒有從孩子的視角去感受他看到的世界。
  • 允許孩子成為「不完美」的人,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而在諮詢中,我對 「NICO對我的不完美攻擊」的接納,使諮詢得以持續下去。」的諮詢師,也是NICO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第一步。無條件地從整體上,接納對方。簡單的講就是不帶批判性的態度,不作反對或贊成,僅僅去接納和認同。
  • 孩子自卑影響未來,想讓孩子變得自信,家長首先要學會接納
    孩子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學會接納,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小高比較愛嘮叨,每次看到孩子犯一點小錯誤,就嘮叨半天,並且指責孩子「真笨」。
  • 讓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
    儘管孩子的理解沒有引申得太深入,但是相信通過一次次的體驗,孩子的解決能力會日趨成熟。那麼如何讓孩子的犯錯成為學習的機會?1、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德雷克斯說過:「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
  • 邁出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完全接納孩子
    家庭教育的基礎是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基礎是家長要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我愛我的孩子,我當然接納他。不一定。很多家長雖然也愛孩子,可是他並沒有讓孩子感到完全的接納。完全接納是無條件的而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常常伴有很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