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適當的犯錯必不可少,但是小編卻發現,很多孩子不敢犯錯,與其說是不願面對失敗,倒不如說是害怕受到父母的責罵。這時候,家長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真的是正確的嗎?
同事家的孩子乖巧懂事,每次到辦公室都會&34;一群阿姨粉。前幾天加班,同事只能將沒有人照顧的小朋友帶到辦公室,不少小姐姐趕緊貢獻出自己的零食,不一會兒小朋友的面前已經堆滿了零食。男孩一口一句謝謝,禮貌的不得了。
奇怪的是,男孩並沒有打開零食,而是認認真真的做著作業。好長一段時間之後,作業終於寫完了,男孩乖巧的把書包整理好放在一邊,準備吃零食。巧的是,這一幕正好被媽媽看到,男孩趕緊解釋:&34;
同事聽完之後只是無奈的擺擺手便繼續忙著自己的事情。看到媽媽離開之後,男孩明顯鬆了一口氣,之後才敢繼續吃零食。看到男孩小心翼翼的態度,我可以想像到,男孩在家中應該經常被訓斥,以至於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
也許在別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懂事、乖巧,但是我卻認為,他們小小年紀卻已經失去了屬於童年的天真,而這正是因為家長的&34;。為了讓自家孩子成為人上人,總是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允許他們犯一點兒錯誤,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在&34;他們。
家長不知道的是,不允許孩子犯錯,表面上是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好,但卻很可能傷害到他們:
孩子不敢表達自己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大聲的訓斥孩子或者是感覺到疼之後他們才會長記性,於是只要孩子出現錯誤,家長都會嚴厲的訓斥他們。本意或許是好的,但是長時間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慢慢的他們會將自己&34;起來,不發表意見,不提出質疑,只要是家長的命令自己就會遵循。
短時間來看,孩子似乎變得懂事又乖巧,但是等到他們長大之後,家長就會發現,自家孩子沒有主見,總是認為別人說的是對的,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喪失自我。
孩子不願承認失敗
家長總是用高水平要求孩子,不允許他們犯錯,希望他們事事鬥爭第一,只要孩子有一次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家長就會嚴厲的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小朋友就會為了躲避懲罰,而乾脆放棄這件事情,只要遇到稍有難度的問題就會退縮,想著放棄。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
首先,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的錯誤。有的家長對孩子抱有太大的希望,希望他們成為佼佼者,於是不允許他們犯錯,甚至在面對他們的錯誤時表現出緊張、憤怒,於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的訓斥他們。卻不知這樣只會傷害他們。
家長要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就被父母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所以,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至關重要。家長先平復自己的情緒,試著蹲下身子細心的詢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之後再決定如何處理。
其次,讓孩子自己判斷對錯。家長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想法,其實有的事情,孩子看事情反而比成人更透徹,所以不妨試著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不管他們覺得自己是不是錯的,家長都不要著急,相信他們,耐心的聽完他們的理由,說不定孩子會讓你刮目相看。
最後,自己承擔後果。即使是孩子也不能躲在媽媽的身後讓家長給自己收拾&34;,家長也要懂得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比如他不小心把奶奶最愛的花瓶打碎,就要主動和奶奶道歉,並且買一個新的賠給奶奶。至於買花瓶的錢可以從零花錢裡扣,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目的是讓他們懂得自己闖下的禍只能自己收拾,幾次之後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更小心,並且開始考慮後果。
孩子就像是一顆剛剛埋進土裡的花骨朵,想讓他們成長為嬌豔的花朵,最重要的是看家長如何培養,只有細心的呵護他們才會更茁壯的成長。想每一位家長那個都能做一名有愛的媽媽,允許孩子犯錯,並且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他們,同時,孩子也在接受每一個不完美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