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你是否曾經遇到過以下問題?
孩子哭鬧不肯去上學。
經常和大人頂嘴,做作業拖拉磨蹭。
要不性格膽小、怯懦;要不總愛撒謊、缺乏責任心和主動性、事事依賴別人......
當孩子出現以上問題時,你是否也用了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苦口婆心勸誡、聲嘶力竭打罵、或者威脅、命令、言語冷暴力、諷刺挖苦等等。
可這些有效果麼?難道孩子就真的管不了?當然不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學會「正面管教」,所有的「熊孩子」都會變成乖孩子。
經過調查,我們一天與孩子的對話量,只有不到20%的話語是充滿鼓勵的。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對?」
「真是後悔生了你,就是撿一個小孩也比你聰明」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裡裝的都是漿糊嗎?」
我們脫口而出的話,往往充滿著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裡傷害。
前幾天,我走在路上,看見一對母子。母親無視來往的人群,不時的停下來指著男孩破口大罵:「就這點分,還學啥,退學回家算了,算是白養你了」。
男孩低著頭,一言不發。
母親見男孩不回答,又停下來謾罵孩子,一會開始用腳踹男孩,一位路人實在看不過去,走過去勸解,這位母親才罷休。
看到這個情形,我冷汗直冒,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從小母親對我的教育大多數就是這樣的語言暴力。婚後,我繼承了母親的教育方式,對女兒激勵的少,苛責的多,造成孩子現在特別不自信的性格。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語言暴力會真切地令人們感到疼痛;會影響大腦的形成;會降低人們的自尊水平。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心靈傷害甚至比身體的傷害還要嚴重。這些壓力,沒有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反而讓孩子們變得自卑、膽怯。
一次我到同學家做客,她的兩個雙胞胎兒子在客廳玩。不一會,只聽嘭的一聲,孩子的球棒飛到了玻璃上,玻璃瞬間稀碎。
看到玻璃碎裂的一瞬間,兩個孩子嚇蒙了,小臉一下就白了,呆立在客廳,恐懼的望著同學,憋著嘴角,要哭不敢哭,要動不敢動。
看到玻璃碎了,同學,憤怒異常,一把拽過兩個孩子,就開始打。
「欠打是不?說了多少次,不要在家玩棒球,為啥就是不聽話?」
看到孩子驚恐的雙眼,我能想像,孩子平時沒少因為頑皮犯錯,被同學是打罵。,否則孩子不會這麼驚恐的看著媽媽。
孩子犯錯,同學沒有第一時間去引導,糾正,只是簡單粗暴的責罵。孩子對於母親的憤怒僅僅是當下的畏懼和妥協,心裡壓根沒有認為這麼做是不對的,下次依然再犯。
這個例子並不是個例。看看我們周圍,多少父母對於孩子犯錯不都是抱著零容忍的態度嗎?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就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
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人。每個父母即使自己也會犯錯,但不允許孩子犯錯,期待孩子成為那個完美的人。
其實,孩子犯錯,我們有很多好的辦法就能激勵孩子做的更好。
每一次錯誤,都是我們引導教育孩子成長的機會。我們應該把握這些機會,正確引導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何避免下次犯錯。
就像孩子無意中打碎東西。我們不應該立即就責罵,而是應該這樣對孩子說:「媽媽也打碎過東西,不要怕。但是下次玩的時候不能在客廳,你看,客廳都是易碎的物品。」
這樣的說話方式,是不是在打碎東西這件事上,是跟孩子站在一起承擔的角度。而不是把孩子推向了對立面。
有了這樣的對話,孩子就會消除恐懼心和戒備心。同時也會思考,媽媽說的對,下次我不應該在家裡玩棒球。
之後她會發現,她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承諾,一定會想辦法做到,她再也不會為孩子打碎東西煩惱。
允許孩子犯錯,把每一次犯錯都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變成一次我能從中學到什麼的積極的探索。建立即時的正面反饋,幫孩子積少成多,這樣孩子才能擁一個健康的心理結構。
與其說每個父母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孩子,不如說自己的不完美,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完美。所以我們大多數時候要求孩子完成的事情,不過是自己一生夢想而未達成的心願。
可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會有不完美,更不可能完活成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他,他會給你一份意外的驚喜。
還記得那部風靡全球的電影《阿甘正傳》嗎?阿甘生下來時智商只有75,所有人都嘲笑他,鄙棄他,但他的母親始終認為他會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她接受了阿甘智力較低的事實,竭盡所能幫助阿甘學習走路,想盡辦法送他上學,讓阿甘相信他與其他孩子沒什麼不同,只是發育慢了一點。
後來阿甘不但能夠走路了,甚至還學會了奔跑,在他後來的人生中,阿甘獲得很多獎項也獲得了很多榮譽,這對於一個智力障礙兒童來說簡直就是個奇蹟。而這些奇蹟的發生都離不開母親對他的正確引導。
阿甘的母親給了他正確的教育,他的人生在母親和善而堅定的信念中開啟了不平凡的旅程。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8歲的時候,就被學校開除,原因是老師們覺得愛迪生非常笨,教不會。
而母親並不這樣覺得,她把愛迪生接回家,親自教導。
後來愛迪生成功了,成了最偉大的發明家。
其實每一個孩子最初都有積極向上的心,能否朝著正確的方向走,關鍵看父母如何去引導。如何才能把孩子引向那條正確的路上呢?
首先,要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學會經驗,同時增進與父母交流的機會。
其次,對孩子要堅持做到和善而堅定。孩子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我們都要接納他,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對他無條件的愛,他才會更容易接受父母提出的建議。
最後,父母要選擇在心平氣和的時候處理問題,而不要在激動的時候,被自己的情緒帶偏了;要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把孩子培養出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作為一本「黃金教育準則,《正面管教》將幫助家長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學會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孩子,而讓他們獲得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並取得良好的成績。
—END—
作者丨魅夜 圖片丨來源網絡,侵刪
授權丨十三夜文化工作室 編輯丨李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