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2020-07-26 書報文摘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常州一名6歲女孩隨爸爸到工地玩耍,在收拾工具回家時,女孩一不小心,觸發了氣釘槍。 一枚鋼釘直接對著孩子「穿膛」射進去了。看到這裡,嚇得我心裡咯噔一下,孩子該有多疼啊! 但由於沒有立即流血,女孩非常怕受到爸爸的責備,便一直咬牙忍著。 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難耐,女孩才向父母說出了這件事。 父母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發現7釐米的鋼釘距離心臟僅26毫米,女孩與死神擦肩而過。 真是太驚險了,孩子如果因此延誤病情,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但細思之下,不免難過: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可為什麼孩子寧願忍著鋼釘穿膛的痛苦,也不願意向父母吐露半分? 評論區說:「可能和父母說了得到的也不是他們的關心和安慰,反而會先被罵得狗血淋頭。」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一些孩子如果犯了錯,他們往往戰戰兢兢,他們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收到呵斥甚至打罵。
可天下哪有不犯錯的人,更何況孩子? 錢志亮說過: 成長本就是「錯誤—學習—嘗試—糾正」不斷重複的過程,犯錯反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存在。 其實,小孩子犯錯沒有那麼大的害處,如果父母處理得好,可能是孩子越變越好的契機。

1


前段時間,湖南張家界一名12歲的女孩離家出走了。當乘警在列車上找到女孩並詢問時,她卻緊閉著嘴不肯說話。女孩成績優異,總是名列前茅,性格乖巧,這樣一個女孩,會有什麼「想不開」的事呢?原來,但凡女孩有一點錯誤,她的媽媽就會責罵、批評她,覺得她沒出息。長久之下,女孩對媽媽產生牴觸情緒,認為媽媽不愛自己了。 雖然學習成績很好,可女孩對自己失去自信,最終產生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們責備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有多不好,或做錯了什麼,只是因為孩子沒讓大人「順心」。 父母想要孩子好,卻總是以「指責」的態度,打擊的言語: 「就是因為你不努力」; 「就是因為你不按爸媽的話去做」; 「就是因為你太馬虎」 ;…………可在這樣的嘮叨、批評、指責之下,孩子就真的會變好嗎? 氣象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蝴蝶效應」,指的是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也能引發巨大的反應。 其實,這個概念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適用。 父母對孩子的言行,哪怕只表現在一些很細小的事上,也有可能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巨大的反應,有的甚至能直接決定孩子一生。

2

孩子犯錯,也可以成為成長的契機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不罵不長記性,然而並不是這樣。 美國科學家史蒂芬·格倫,兩歲時從冰箱裡拿牛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牛奶濺得到處都是。 媽媽聞聲而來:「哇,你製造的麻煩棒極了!在打掃乾淨之前,想不想在牛奶中玩一會兒呢?」一句話讓忐忑不安的史蒂芬放鬆下來。 媽媽帶著史蒂芬一起把廚房收拾乾淨後,再來到院子中練習,如何拿裝滿水的瓶子才不會掉。兒時的經歷,讓史蒂芬從容面對科學實驗中一次次失誤和挫敗,他明白不要害怕犯錯,錯誤是通向新知的大門。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尹建莉說: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

每一個錯誤都可以成為生命的轉折點。世事無常,我們無法替孩子安排完美的人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懂得從自己的錯誤中找到出口,開創新局面,而不是畏懼哭泣。


3

孩子做錯了怎麼辦?

1. 批評時避免升級為語言暴力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海報。 一個失落的孩子,拿著26分的考試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緊張,看起來十分害怕的樣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 「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著頭,不知所措。 還沒等開口認錯,父母難聽的話語,如往日一般,席捲而來: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 「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都說人是語言化的生物,這也意味著,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是巨大的。 輕則有傷孩子的自尊,重則影響一生。 所以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真相之前,一定要冷靜下來,冷靜地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再去分析孩子哪裡做錯了,而不是簡單地發洩自己的不滿。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2.不翻舊帳 表姐的女兒小時候是個小饞嘴,有一次偷了媽媽兩元錢去買零食。 被媽媽發現後,劈頭蓋臉地訓了她一通。 可後面一旦家裡有少東西的時候,媽媽總會第一時間將目光投向她,而且有時她犯了別的錯後,媽媽也會提起這件事。 她搞不懂,是不是犯過錯的人,就不值得被信任,也永遠都抬不起頭來。這件事一直讓她在家人面前極度不自信,覺得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孩子犯錯後,身為家長,我們不是要急於給孩子定性、打標籤,像抓住把柄一樣,一再舊事重提。 因為你對孩子的每一次翻舊帳,都是一次對孩子的負面暗示。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繼而一再犯錯,與家長最初的期待背道而馳。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3.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孩子犯錯後的教育,千萬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 曾經看過一條新聞,一位小男孩因為作業沒完成欺騙父母已經完成,被爸爸當眾懲罰跪在地上寫作業。 我想,這一刻的無地自容可能永遠刻在了孩子心上。 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說:「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相反,一旦破壞了孩子的自尊心,一切教育都是白費功夫。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4.給與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在《不完美的禮物》一書中有個暖心的故事: 布朗帶八歲的女兒逛百貨公司買鞋子,她的女兒跟著商場的音樂跳起自編的舞來。就在那時,專櫃旁邊剛好有幾個婦女來買鞋子,她們全盯著她女兒跳奇怪的機器舞。 布朗注意到旁邊人的表情,不是欣賞,反而是為她的女兒感到難為情,當時她也超尷尬的。看著旁邊人奇怪的表情,她女兒頓時不知所措,突然停了下來,無助地看著媽媽。 布朗看著女兒並告訴她說,你可以把稻草人的舞蹈加進去呀! 於是,女兒繼續開心地跳她的舞,從那一刻起,布朗的視線就不曾離開女兒身上,她在一旁欣賞著女兒的即興表演。 面對生活中一些煩惱,孩子有時候會不知所措。 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知道:我永遠和你站在一起。無論你犯了什麼錯誤,我們都愛你。當然,你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你一起承擔。 有了這種心理支持,孩子才有充分的力量去面對錯誤。 養娃路漫漫,家長們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在小樹苗成長的階段,給到好的澆灌、恰當的修剪,讓他們將來長成參天大樹。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作者簡介:一鳴,用一個個字溫暖你我他,一個熱愛文字的寶媽。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然而,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卻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速度,以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就是一個熊孩子。曾聽過一個孩子的事情。7、8歲的男孩,在親戚家把水撒在鍵盤上,孩子媽媽沒有指出孩子做得不對,只是說:他還小,不知道。後來,這個孩子在商場裡把一瓶可樂澆到一臺價格不菲的鋼琴上......
  •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未來的方向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第一句話很關鍵。如果父母對孩子犯的錯不以為然,會讓孩子更肆無忌憚,甚至扭曲孩子的是非觀。所以,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學區房,更不是先天的智商,是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01孩子犯錯後,你的第一句話會說什麼?
  • 孩子犯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心智不夠成熟時,無可避免的會犯各種錯誤,而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父母需要學會這些做法:傾聽孩子的想法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會不分青紅皂白臭罵甚至痛打一頓孩子,當時覺得很解氣,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大於錯誤本身。
  • 媽媽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和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未來!
    這次,我沒有責備他,而是微笑著對他說:「沒關係的,你能幫媽媽洗碗,媽媽已經很高興了,打碎幾個碗算什麼,說明這幾個碗和咱們家沒緣分,以後小心點兒,千萬別把碗再趕出咱們家就是了。」孩子爸回來後,看到這一場面,也安慰大寶說:「只要沒受傷就好,都知道幫媽媽洗碗了,你真的長大了,也懂事了。」
  • 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他曾說:「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因為他認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在大學畢業後才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東西,那不是耶魯大學教育的任務。
  • 腦科學揭示: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人有了長處,頭就抬起來了,有了自信,學習也就容易了。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實驗看到,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叫孩子做功課之前,不要先罵他,因為緊張會造成神經細胞的死亡。學生讀書如果恐懼,就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循環。▲ 孩子如果生活在很嘈雜的環境中,智力就會受到影響,他的大腦發育是不完全的。
  • 3歲男童摳壞幼兒園牆壁被勸退:孩子犯錯,你的態度影響他的一生
    勸退孩子太過了。也有的認為家長用錢來解決問題的做法不妥,不是什麼都能用錢來解決。孩子摳壞牆壁,的確是件小事,但被幼兒園勸退,在孩子的整個成長路上,都算是件大事。孩子犯錯,家長的態度和做法或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毀掉一個孩子,別讓他犯錯就好了,智慧媽媽這樣做,接住孩子犯錯
    他把成功分為有效成功和無效成功,失敗分為有效失敗和無效失敗。有效的成功指的是真正有收穫的成功,無效的成功則是對未來沒有任何推動意義的所謂成功。 最主要的是,當我們父母開始辨別有效失敗還是無效失敗後,孩子就會不害怕犯錯,可以坦然可以接納自己犯錯
  • 父母給孩子穿的衣服,決定孩子未來的生活態度,別不在乎
    導讀:父母給孩子穿的衣服,決定孩子未來的生活態度,別不在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給孩子穿的衣服,決定孩子未來的生活態度,別不在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熊孩子掰斷14輛豪車標被家長罰跪: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都將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影響孩子日後的是非觀。幫助孩子分析對錯,讓孩子知道他具體錯在了哪裡,為什麼錯了,孩子才能在錯誤中吸取教訓,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孩子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犯錯的,所以,你罵或打或教育他,在他看來都很突然,會手足無措。
  •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了解「羅森塔爾效應」,父母做到正念
    比如說,當家長以為孩子數學能考90分,結果孩子卻只考了60分時,家長下意識的「恨鐵不成鋼」會促使他們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為,比如說指著孩子罵「你為什麼這麼笨」、「為什麼別人能考95分,你連及格都還是老師可憐了才給的?」
  • (育兒心經)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對著幹。你越是強硬,他越是倔。因為親子關係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會反彈到你的身上。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 孩子犯錯時,你的反應決定他一生
    《正面管教》裡提到了一個溝通方法:贏得與孩子合作的的四個步驟:1、表達出對於孩子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確認你的理解是對的,例:你說你打了你旁邊的小朋友是因為他搶了你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對不對?2、表達出你對孩子的同情注意是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已經原諒了他的行為,如果你告訴孩子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效果會更好。例:你知道嗎?爸爸曾經也因為和別人搶玩具打過架呢!我覺得你當時因為玩具被拿走這件事一定很憤怒吧?
  • 孩子犯錯後,你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很多父母說錯了
    但面對小孩犯錯,這位總是會很嚴厲地教訓孩子,並且責罵他。可是這位媽媽發現,小孩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現在她對孩子非常失望,所以會經常對他說一些狠話。比如:"你怎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養你有什麼用?"孩子甚至還會頂嘴地回道:"那你生下我幹什麼?你都不愛我。
  • 李玫瑾:孩子不聽話的三種表現,媽媽態度和語氣,決定了孩子未來
    態度決定一切。——卡耐基。這句話對於育兒也同樣適用。作為我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是一名長期從事研究青少年犯罪的著名教授。她的育兒心得,常常以實踐為範例,語言通俗易懂,對問題的剖析直中要害,很多育兒的經典語錄,能讓你有醍醐灌頂之效。李玫瑾教授有這樣一句話令人記憶猶新: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他對你的態度。
  • 孩子犯錯後,第一句話最關鍵……
    反而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說:你知道嗎?明天你去跟老師解釋,請老師把錯字扣掉的分數還給你。果然,孩子聽了面色逐漸「陰轉晴天」,後來的考試中,再也沒有將「登」字寫錯過。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把孩子帶向何方?
  • 你決定了你孩子未來的樣子,千萬別像這位媽媽一樣
    因為他沒有覺得受到威脅,或者過去沒有這樣的經驗,也就是當他犯錯闖禍時,父母沒有讓他很恐懼。小總結:我們做父母,看到孩子犯錯,就去批評指責孩子,但沒想到: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孩子是成為一個膽小怕事,不敢承擔責任的人,還是遇到問題坦然面對,理性解決的人。
  •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孩子失去犯錯的勇氣
    」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不去安慰,反而出言諷刺,這會讓孩子將「錯誤」視為一件羞恥而丟臉的事情,漸漸地,孩子會因畏懼犯錯而不敢再輕易嘗試,最終在平淡與平庸中失去更多可能性。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避免犯錯,而是讓他學會糾錯,得以從容應對未來生活中的一切失誤;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畏懼犯錯,而是放手讓孩子去試錯,去跌倒,幫助他站起來,他才能去往更遠的地方,更廣闊的天地。
  • 孩子犯錯後,除了呵斥懲罰,你還會什麼?
    「你知道,錯了嗎」很多孩子犯錯後,不主動承認錯誤,推卸責任,甚至會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開脫。有些孩子因為曾經犯錯後被嚴厲對待,比如責罵孩子,用粗暴的方式逼迫孩子認錯。所以孩子害怕被懲罰,就會採取不認錯、說謊等消極態度。還有些孩子犯了錯後,父母會不分場合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沒有想過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公眾場合被批評,孩子就會覺得沒面子,自尊受挫,更不會承認錯誤了。
  • 教育最大的失敗是讓孩子失去犯錯的勇氣 | 教養
    一味地讓孩子避免犯錯無法幫他們躲過未來的風雨,反而會讓他們喪失自己「站起來」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避免犯錯,而是讓他學會糾錯,得以從容應對未來生活中的一切失誤;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畏懼犯錯,而是放手讓孩子去試錯,去跌倒,幫助他站起來,他才能去往更遠的地方,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