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揭示: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2021-02-22 樂享心理課堂

作者: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的洪蘭教授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父母只要懂得欣賞孩子的長處,尊重他的興趣,讓他從他的長處去發展,這個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長。


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

人有了長處,頭就抬起來了,有了自信,學習也就容易了。

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實驗看到,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上)

▲ 大腦不停地根據外界需求改變神經的分配,你的行為會回過頭來改變你的大腦——大腦是環境和基因互動的產物。

比如有兩種田鼠,一種住在丘陵,一種住在草原。住在丘陵的一夫多妻制,住在草原的是一夫一妻制,在實驗室對這兩種公鼠的大腦進行掃描就會發現,一夫多妻制的公鼠,它的大腦管空間記憶的海馬回後端比較大——因為它要記得哪邊有太太,這是需求所帶來的大腦結構的改變。人也一樣。

▲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從愛因斯坦身上我們得到兩個教訓:

第一、聰明程度跟腦子的大小沒有直接關係,而是跟神經聯接的密度和方式有關。

愛因斯坦的大腦只有1230克,而按照身高體重來講,應該是1350克才正常。

第二、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好。大腦就像一塊餅,空間能力切得多了,語言能力就少了——愛因斯坦空間能力相當好,但他是語言遲緩者,三歲叫媽媽,五歲才會說話,但他幸好有個好媽媽,看到了他的能力所在。

▲ 過去我們都知道: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錯!應該是: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

因為你在這邊跌倒,證明你的能力不在這裡,而如果換個地方,我們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現在是個多元化社會,任何領域玩出名堂都會有飯吃。

▲ 什麼是天才?天才就是放對了地方,讓孩子的能力發揮了出來。


以前我們說,數學不行就做10題,10題不行做100題,總有一天把它做通。這當然沒有錯,因為我們中國人相信勤能補拙,愚公移山。

可是我們忘了一件事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當愚公把山移掉的時候,愚公就老了,這一生已經過去了。

▲ 美國幾年前的腦科學大會就開始研究腦跟教育的關係,牆上有個很大的標語——如果孩子沒有學好,老師沒有教對!

為什麼是這樣?!因為任何孩子都有長處,從長處切入,一定可以把孩子帶起來。

▲ 學習要主動才有用,才會改變神經的聯接。而童年的陰影,會影響孩子大腦的功能發展——受虐兒的神經會萎縮,記憶力也會受到影響。

叫孩子做功課之前,不要先罵他,因為緊張會造成神經細胞的死亡。學生讀書如果恐懼,就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循環。

▲ 孩子如果生活在很嘈雜的環境中,智力就會受到影響,他的大腦發育是不完全的。

(下)

▲ 一定要讓孩子睡飽,因為睡眠跟學習有直接的關係——當睡眠進入到第四階段,大腦就會分泌生長激素、血清張素以及正腎上腺素,後兩項和記憶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頭懸梁、錐刺股是沒有效的,因為人一旦犯困,就是進入了睡眠的第一階段,這時候人是讀而不進的——只讀字不能理解句子。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有科學依據的,做夢是我們去蕪存菁、溫故而知新的時候。剛睡覺時做的夢是白天發生的事,等到中夜以後的夢,則是七天前發生的事。

▲  教養孩子不是科學,是一門藝術。科學有重複性,而教養每一個孩子不可能相同,必須蹲下來,從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家長不要勢利眼,看到孩子考100分就露出笑臉,考不到100分就擺出一副臭臉:還有4分到哪裡去了?!

不能以為孩子什麼都會。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當他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原諒他——讓孩子有機會去探索外面的東西,幫助他神經的聯結。不要叫他每天去背同樣的東西,做同樣的事情。

(TED洪蘭:男女大腦差異的演講,點擊數上億次)

你要孩子超越你,就要給他超越你的空間,不要動不動就講: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聽我的沒錯。

你忘掉了一件事情,他聽你的,他了不起是跟你一樣,他沒有超越你的空間。而我們要的是:我們的孩子比我們更好,比我們更強!


很多媽媽都曾問我一個問題:洪蘭老師,那我明白了腦科學的重要性,如何在後天教育可以改變大腦呢?

     腦科學研究發現,

大腦終生皆有可塑性,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

孩子的大腦發展最適合的地方,是溫馨的家庭;

最佳的營養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今天我帶來了這個課程

↓↓↓

請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一起,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這個課程

幫助每一位家長遠離育兒誤區的你 挖掘孩子的能力。

本次我將整合腦神經科學、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多領域研究成果,

結合豐富案例和實操方法,洪蘭老師帶來6大版塊,總計46集的課程。

洪蘭老師線下講課費用上萬元/一天

本次線上46集課程只需 99元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訂閱課程


洪蘭老師線下講課費用上萬元/一天

本次線上46集課程只需 99元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訂閱課程

A:報名後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樂享心理課堂】公眾號 → 樂享課程 → 掃碼進入店鋪 點擊我的已購裡對應課程即可學習。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百門心理學名師課

相關焦點

  • 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終極能力!腦科學揭示: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 腦科學揭示: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
    改正孩子短處最好的方法,是放大他的長處。人有了長處,頭就抬起來了,有了自信,學習也就容易了。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實驗看到,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01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實驗看到,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大腦不停地根據外界需求改變神經的分配,你的行為會回過頭來改變你的大腦——大腦是環境和基因互動的產物。比如有兩種田鼠,一種住在丘陵,一種住在草原。
  • 腦科學揭示的教育秘密,後悔知道晚了!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基因不同,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相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你會看到孩子的長處;用正向的態度去看待事情,你會找到解決的方式。(本文選自滴噠閱讀)延伸閱讀:腦科學揭示教育誤區:哪裡跌倒,就該換個地方爬起來!
  • 《交朋友的方法》: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交朋友的態度
    在動漫角色設計,以及圖書插圖領域都很活躍。他將招手貓與不倒翁融為一體,創作了世界上蕞喜慶的動漫形象「NEKODARUMAN WORLD」。其他作品有「鬼怪餐廳」系列的裝幀、插圖,「黑熊故事」系列,隨筆集《人物設計工作》等。作者自己因為做實習老師的經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看重。你想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怎樣交朋友呢?
  • 電子遊戲對孩子大腦有什麼影響?看看腦科學家怎麼說
    臺灣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多年來在海峽兩岸致力於科學育兒理念的宣講。研究證明,好的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積極的作用,父母對此的態度不應是抗拒而是疏導,教會孩子有紀律地玩遊戲。
  • (育兒心經)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
    有孩子的家長,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你越是命令孩子做什麼,他越是跟你對著幹。你越是強硬,他越是倔。因為親子關係就像是有回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會反彈到你的身上。正如李玫瑾教授說的,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著孩子對你的態度。換言之,就是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
  • 哈佛腦科學專家揭開孩子不愛學習的真相
    看點:大多父母都知道「自驅力」可以讓孩子自覺又主動的學習,但是如何培養孩子「自驅力」?全球知名腦科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尼爾·西格爾提出了概念「開放式大腦」,擁有開放式大腦的孩子,能自覺又主動地投入生活學習,真誠、充分地做自己。
  • 讀書學習:態度決定效率
    讀書學習:態度決定效率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而傳統教育學上對於態度的界定為: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人、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而效率,則是指在某一特定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或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願望和需要。
  •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他的未來
    父母想要孩子好,卻總是以「指責」的態度,打擊的言語: 「就是因為你不努力」; 「就是因為你不按爸媽的話去做」; 「就是因為你太馬虎」 ;…………可在這樣的嘮叨、批評、指責之下,孩子就真的會變好嗎? 氣象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蝴蝶效應」,指的是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也能引發巨大的反應。 其實,這個概念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適用。
  • 家長朋友別不信,你的態度將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孩子在家裡就是一個孩子,不應該寫作業。開學這幾天陸續有家長與我取得聯繫,讓我多管理孩子。當時我就告訴家長,我的要求比較嚴厲,希望你們到時候不要抱怨。家長說他們不會抱怨。雖然不知道這些話有幾分可信度,但至少讓我的壓力不會那麼大,在管理孩子時不至於縮手縮腳。雖然我不會,我不會無緣無故懲戒孩子,但是遇到孩子實在不聽話,違反班規時,難免會有打手心、罰站這樣的處罰。如果家長不支持作為老師,我是會放棄對這位孩子的管理的。
  • 智商決定不了成績,學習態度才是關鍵,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培養
    其實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態度。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能得到一份工作,85%取決於他的態度,而只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和業務知識。這非常好理解,一個態度不端正的人,根本不會認真的去做事,他只會消極地去對待,遇到困難選擇退縮。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可能會好的。那麼,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養出來呢?一、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態度「你作業做了嗎?」
  •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對生活的態度
    母親決定孩子的未來發展。母親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語言,都會成為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對生活的態度。因為當一個孩子出生後,母親是與他接觸最多的人,日夕相伴、耳濡目染,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到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
  • 哈佛腦科學專家:揭秘孩子不愛學習的真相,根本原因在父母
    我們常說,自驅力是學習的關鍵,興趣是自驅力的前提。有了興趣,孩子就不用催,他會主動做。表面來看,這四個特質似乎與學習完全無關,但深入了解下去你會發現,同時具備這幾項能力的孩子,自我學習能力超強,學什麼都特別快,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
  •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導讀: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的態度,取決於你說話的語氣
    ,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李玫瑾曾經說過: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簡言之,孩子的行為與認知都是父母行為的投射。家長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會決定孩子對父母抱有怎樣的態度與情感。經典漫畫家幾米也曾經說過:一個小孩子寧願被最兇狠的仙人掌刺傷,也不願意接受來自大人的冷嘲熱諷。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但是朝夕相處的近距離接觸常常讓很多家長忘記了怎樣跟孩子好好說話。
  • 李玫瑾:孩子的態度,取決於你說話的語氣
    很多家長作為成年人,都明白出口傷人的危害性,但是當他們對齊自家孩子來,很多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準則統統失效,對這孩子冷嘲熱諷。卻忘記了,小孩子也會為大人的一句話而受傷。01 李玫瑾:你什麼語氣,孩子就是什麼態度李玫瑾曾經說過: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 學習態度也很重要
    興趣確實在孩子的學習上很重要,但興趣是學習的助力,不是「前提」,也就是說,喜歡的事情會更有動力去深入學習,但並不是只去學習有興趣的事。同時,興趣不完全等同於能力,能力要靠不斷的學習和練習才能慢慢累積。「學習無捷徑」,要擁有能力,是需要下苦功的。而只有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才能讓興趣轉為動力。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 腦科學研究:你永遠想不到運動能讓大腦變得多麼強大?
    第一個是「前額葉皮質」,就在你的額頭後面,對決策、專注、注意力,以及你的人格來說很重要。第二個關鍵區域位在「顳葉」。你的大腦中有兩個顳葉,一右一左,顳葉的深處是個關鍵的結構,重要功能是讓你能夠針對事實和事件來形成並維持新的長期記憶。那個結構就叫做「海馬回」。
  • 被家長捧著的孩子最自信: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生活中你和孩子相處的地位是你高高在上?還是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可以說,父母對他們的態度、說話的語氣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初為人父母,大多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是20歲左右的年齡,但是有的人往往以為自己是父母親,對孩子的態度是命令式的
  • 孩子犯錯後,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然而,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卻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速度,以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孩子犯了小錯誤時,父母並沒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反而幫孩子找理由開脫。父母以為是愛孩子、幫孩子,結果卻無形中讓孩子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犯更大的錯誤。當孩子犯錯時,忽視錯誤,只會讓孩子朝著熊孩子的方向挺進,最終會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