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習:態度決定效率

2021-03-02 流浪的月光


《育人筆記》態度篇一

讀書學習:態度決定效率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

其實這句貌似多少有些誇張,但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卻毫不誇張,尤其是在孩子們讀書求學的進程中,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效率的直接影響卻是不可替代的。

那麼何為態度?何為效率?

對於態度的定義最早是斯賓塞和貝因在1862年提出,他們認為態度是一種先有主見,是把判斷和思考引導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觀念和傾向,即心理準備。

而傳統教育學上對於態度的界定為: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人、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

而效率,則是指在某一特定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或指最有效地使用社會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願望和需要。

對於莘莘學子來說,所謂的學習態度,就是指學生對學業是否擁有主動性、興趣點、求知慾、探索精神,而學習的效率則指的就是同樣單位時間內,對於學習內容所掌握的質與量的總和。

由此聯繫到我們的孩子的學習進程,其實我們不難發現一個這樣的規律:


凡是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學習效率非常高的,而那些學習效率高的學生,又恰恰基本上都是那些學習態度明確且方法得當的;

反過來呢?凡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學習效率低的,而那些學習效率低的,恰恰都是學習態度不明確或者方法不得當的。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擁有一個正確且明確的學習態度呢?


首先要讓孩清醒地認識到現在的衣食無憂並不是永遠的無憂,父母總會老去,長大了只能靠自己,否則貧窮與飢餓是決然無法迴避的,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並不久遠未來必須面對的生活現實與社會現實,決定未來人生出路與生活品質的最佳時機就在眼下求知求學的黃金十年,除了自己,這世界根本就沒有任何救世主。

其次,要讓孩子懂得勤奮是一切成功的基石,不勤奮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勤奮也只是成功的主因之一而不是唯一,也就是說光有勤奮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求知者,這思想包括自控,包括自律,包括科學的合理的學習方法,包括學習過程中的計劃性、條理性。

再次,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這習慣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作息習慣,持之以恆的學習習慣:當然還包括閱讀的習慣、質疑的習慣、討論的習慣、預習習慣、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課後複習的習慣等等。

最後,要讓孩子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成人與成材永遠是真正的成功者缺一不可的左臉與右臉:一個只有半邊臉的人,永遠不可能被稱作俊傑的,如果沒有基本的做人素質、修為與素養,那麼即使成才了材也是個庸材、廢材甚至害材,小可謂對家庭如此,中可謂對社會如此,大可謂對國家對民族亦是如此。

這種做人的素質與素養,包括對自己的尊重,對他人的尊重,對父母的尊重,對老師的敬重,對知識的尊重,對國家的忠誠;

這種做人的素質與素養,包括懂得自知、自控、自律、自強、自立;包括知禮、謙讓、包容、感恩;包括勤奮、務實與探索;

這種做人的素質與素養,包括向上、向善、向前的思想積澱:包括迎難而上、理智且睿智地處理問題的意志品質與素質素養。

要求是不是太多了?做人是不是太難了?當然不是,這點基本的素質都不想具備,還談何成才?光靠著父母撒嬌放潑何以立天下?

那麼現實生活中又有幾人能做到呢?又如何去培養呢?有幾人能做到是別人的事不關你的事,你只要勉力豐富自己強大自己就行了。

至於如何去培養,客觀地說,個體的品行修為只要自己見賢思齊即可,並非每一個修為者都能行至至臻之境,只要竭盡全力就行了。

重要的是父母需要自我修正,給孩子一個標杆,尤其是父親影響力最大,一個玩世不恭的父親是無法培養出有品質有成就的孩子的。

其次成長是一個點滴積累水到渠成的過程,好的品質養成絕非一日之功一事育成,壞的是同樣的成長流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談到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這自然就涉及到了另一個話題: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主動學習?什麼是被動學習?二者有何區別?

對孩子的學業當下以及未來的人生有著怎樣的影響?

對孩子那些積習難改的被動學習的態度該如何克服?

如何保持主動學習而不受外界諸多的不良因素影響?

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態度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面對孩子出現的學習態度與方式的波折該如何處理?

鑑於篇幅限制,這些個話題,我們將或在後面幾期的《育人筆記》專欄中做深入、系統的探索。歡迎感興趣的讀者持續關注。

教育是一種格局,成長是一種智慧。

李炳華,詩人、學者、專欄作家、文藝評論家。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世界漢詩協會會員,月光教育主講人。

微信號:13574446382。

傳播思想營養,汲取成長能量。歡迎關注公眾號「流浪的月光」。

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流浪的月光》

備註:本文首發於張家界日報2019年11月26日第七版《育人筆記》專欄,版權歸屬張家界日報社所有,著作權歸屬原創作者,轉載及片段摘抄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智商決定不了成績,學習態度才是關鍵,好的學習態度該怎麼培養
    其實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態度。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能得到一份工作,85%取決於他的態度,而只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和業務知識。其實很多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成績的差異反映在他們的學習態度上。有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催促或壓力下學習,但學習效率很低,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只能被動地應付差事,愚弄家長,與老師打交道,缺乏主觀能動性,被動應對,所以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自然提高。
  • 學習態度,決定一切成績
    就憑這樣的學習態度,怎麼可能取得好成績呢?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曾經的中國足球隊主教練米盧蒂諾維奇說過的一句著名的話,他被稱為神奇的教練,就是他帶領中國隊進入日韓世界盃,這是中國隊迄今為止唯一一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
  • 記憶力決定學習效率
    學習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記憶力決定了學習效率,所謂的「最強大腦」無非也是記憶力的比拼。為什麼有的人記憶力驚人,有的人卻什麼也記不住呢?記憶力可否通過後天訓練而提高呢?不管你學哪一門學問都不要孤立地死記硬背,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忘記,聯想記憶法告訴我們先留下一個大致印象,然後將這些印象關聯起來找到它們內在邏輯和共同特點,記憶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 學徒電工學習歷程之態度決定高度
    鄭師傅的本意是讓他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剛開始小甲非常認真,可一周以後便有了敷衍的節奏,鄭師傅已然知道小甲心中所想,尋了個機會問道:「教給你的線路是否都會接了?」小甲漫不經心地回答道:「都會了,就那幾個線路結了拆,拆了接有什麼意思?」鄭師傅笑了一下說:「既然你都會了,我們一起來接個線路看看,看誰接的快接的好,如何?」。小甲聞言,高興地應下。
  • 工作中,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是美國羅曼·文森特·皮爾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而對細節的重視程度,則一定程度上,決定能否成功。我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助理,拿著100一天的工資,投身於某局產權登記項目。
  • 態度決定高度,現在決定未來
    我們HOUSE的口號是:「態度決定高度,現在決定未來!」Dear teachers and school fellows,Good morning! We are Zhang Minhao and Chen Weilin, from DA VINCI HOUSE.
  • 你對孩子的態度,會決定你孩子大腦的結構,以及他學習的態度.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理察·萊文是享譽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魯大學校長。
  •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
    ——高三年級召開主題班會4月22日晚18時40分,夜幕下的合肥一六八校園格外靜謐,2020屆高三師生們正在緊張忙碌著——各個班級正在落實年級「德育課程」,有序組織召開題為《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的主題班會。在熱烈的掌聲中,高三(23)班的主題班會拉開序幕。
  • 「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彭州高考理科狀元學習經驗分享
    我戶籍在新都區,但從小學到高中我都在彭州學習,很慶幸當初父母選擇讓我在彭州學習,特別是讓我選擇在彭州中學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在此能有幸向領導和老師匯報取得的成績,深感榮幸。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的班主任汪加雲老師,正是因為他的悉心指導和關心使我的學習心態在高中階段有了很大的改進。彭州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業績卓著和辦學特色鮮明的百年名校,學校師資カ量強大。正是看中這些優點,當初我才毅然選擇就讀於彭州中學。  當然我取得的成績除了學校和老師的因素外,與自己好的學習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 吳軍的《見識》你如何教育孩子挨巴掌後的態度,決定你孩子的命運
    可見,你對待挨巴掌是什麼態度,就會怎麼教育你的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處理方法。而這個態度不僅映射了你的人生態度,還映射孩子的人生態度,你的人生態度決定你的命運,也影響你孩子的命運。第一種好比我們讀書的時候考試沒有考好,乾脆把卷子撕了,還怪卷子太難了,這樣的態度,思維方式明顯不夠正端,比較偏激。
  • 學習態度對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學與不學,這是做學生的態度問題;學生學得好與壞,這是做學生的能力問題,是學習習慣作用的結果。
  • 最有效率的讀書學習方法
    拋棄「書本只要精讀一冊」的觀念 一般人所謂的讀書目的,就是指從書本、雜誌等文字媒體,學習到自己所必要的信息資料。所謂的必要信息,則因人而異,但迅速的引用信息,也就是提高效率的讀書法,這一點是大家所公認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又要工作,又得睡眠,又非吃三餐不可,實在很難以騰出讀書的時間。」有一些人這樣說。
  • 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很大程度取決於家長的態度不少的家長對孩子學習很重視,成績差了就補習,成績下滑就找原因,有的家長會陪讀,鼓勵他們進步;也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是聽之任之,孩子讀書成績好,願意讀就送,不願意讀就算了。不同的態度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 三個女人對學習和生活的不同態度,決定了各自的命運
    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見,古人把學習看得非常重要。但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又出現一股&34;女孩子學那麼多文化幹什麼?將來嫁個好老公就行了。&34;咱農村孩子上學不容易,別玩了,有時間多學點東西不好嗎?」芳芳滿不在乎:&34;曉芸反駁她:「那你上學是為了什麼呢?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
    還有的說,自己讀書效率不高,一本並不很厚的書,卻要好久才能讀完,問我有沒有高效讀書的好辦法。答案是肯定的了。凡事皆有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發展規矩的,如何才能高效有用的閱讀,自然是存在著一些方法和技巧的了。自己平時很喜歡讀書,每年都要讀許多書,而且常常是同一時期可以同時閱讀好幾本書。
  • 越讀書越不會讀書?利用「關鍵詞」「預設目標」提升學習效率
    最近,很多書友向我抱怨自己「越讀書越不會讀書」——讀書速度上不去,書本上的內容進不到自己的腦子裡。特別是拿到一本新書,剛開始簡直是龜速閱讀,要好長時間才能稍微提高點速度,但前邊的內容也忘得差不多了。一開始他們以為自己的讀書方法出現了問題。
  • 讀書效率不高?教你這樣跨越閱讀四個層次,躋身高效閱讀的行列
    高效閱讀讀書的不同境界,決定了你獲取知識的效率!有人說,閱讀目標有時是你對書的看法,決定了你對這本書的態度。有效閱讀或學習有見地的東西需要付出腦力勞動。這樣做令人感到不舒服,但這正是為什麼快速閱讀時代鮮有人深度學習的原因。艾德勒說,「每本書的閱讀速度應不慢於它所值得的速度,也不能快於能帶給你滿足和理解的閱讀速度。」
  • 你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他說每天堅持跑步,體重從159降到了110,收穫了完美的體型;每天堅持讀書,讓自己完成了從語無倫次到出口成章的蛻變;每天堅持背英語單詞,如今看原著不再那麼吃力。首先,衷心地向這位網友道一聲祝賀,為他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我想這就是「堅持」的魅力所在。成功從來不是唾手可得。無論做任何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者,成功將永遠與之絕緣。
  • 誰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成績?
    ,決定了孩子的培養方向,進而影響考試結果。有的家長就是憑升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對孩子的學習考試非常積極,付出很大心血,他們的孩子往往容易成為「牛孩子」或「學霸」。有的家長是高學歷,發現社會上一些人讀那麼多書,最後也很普通,便覺得「讀書無用」,對應試教育很牴觸。孩子小學的時候過的很快樂,但基礎功底訓練方面比其他孩子慢一拍,結果中學學習非常被動,一些天資高態度好的學孩子學習潛力,沒有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