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媒體人楊瀾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
「一個媽媽的成功就是讓你的孩子成功的離開你。媽媽最終要放手,最終要讓他走向自己的世界,成就他自己的人生,這正是母愛最偉大的地方。
所以你的孩子是誰的?其實,他是他自己的。他只是經過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但他並不是被我們佔有或是擁有的。」
讓孩子成功的離開自己,說的非常輕鬆,但是作為家長,知道實施起來有多困難。
沒有媽媽不愛孩子,希望孩子少走彎路,不犯錯誤、少受到風吹日曬,少有痛苦疾病……所以總是有很多操心的事情,於是「愛嘮叨」就成了媽媽們的另一個代名詞。
不過在演講中,楊瀾也說,做母親這是一種本能,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生命有也會在所不惜。但是真正如何去愛?如何以適當的方式,適合我們孩子的方式去愛?卻是每一個母親就需要很好的去學習的!
楊瀾說,在自己小的時候,媽媽就會讓自己打掃衛生,不僅僅是自己家的,而是自己住的樓層那一層的衛生。
楊瀾的媽媽說,力所能及,與人方面,何必斤斤計較。
後來,在楊瀾打掃樓層這樣的舉動被同樓道的人看到之後,其他家庭的人也會讓自家孩子出來打掃衛生,於是楊瀾就和小夥伴們輪流值日,他們所在的樓道一直都是最乾淨的。
後來,在競爭主持人的時候,到了二進一的環節,評委讓她們兩個各自準備一個英文的自我介紹。在準備的過程中,那個小姑娘就很害羞的來問楊瀾,讓楊瀾幫忙看一眼她的演講稿有沒有什麼問題?
於是楊瀾就幫她看了。對於和自己競爭的人依然可以願意幫助,也正是這樣的 一個舉動,讓當時的評委投出了珍貴的一票,最後楊瀾勝出。
那麼現在的孩子,其實接受善意的機會遠遠比釋放善意的時候多,那麼孩子就會羞於表達善意,或者是不知道應該如何釋放自己的善意,如何付出/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學會放手,多試著給孩子創造一些可以釋放自己善意,學會付出的空間,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相當重要的。
這一點,霍思燕就做得很好。
在《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就和自己的好朋友說,媽媽也要學會偶爾示弱。「還是要撒撒嬌,服服軟,我常常說,哎呀這個我不行,他會幫你幹。」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嗯哼就是一個小暖男,霍思燕玩兒滑梯緊張的時候會說「我保護你」,霍思燕讓嗯哼幫自己冰美式咖啡時候,嗯哼也會悄悄的換成熱的,說「因為我怕媽媽感冒」。
即使孩子年紀小,其實也會想要幫助到別人,有被需要的感覺。當自己可以幫助到別人的時候,其實孩子是會非常的自豪的。這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孩子也會越來越不吝嗇去付出,以及敢去付出。
那麼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責任感也得到培養。
楊瀾在演講中說,自己的好朋友黃靜潔是著名教育學家,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父母的格局》,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你要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即便你再愛他。
並且黃靜潔也是身體力行的做到了。
在旅遊的時候,黃靜潔會把規劃路線這件事情全權交給孩子,然後旅行時就按照孩子規劃的路線走。
有一次在規劃路線的時候,還在地圖上看到兩個點很近,也是就計劃了步行,到那時走到當地的時候才知道,地圖上看的很近的兩個點,走的時候卻需要一個半小時。
那麼有些家長其實就會開始斥責孩子了,為什麼不好好好清楚地圖?用心規劃了嗎?
但是黃靜潔沒有,即使自己膝蓋有點傷,並不太適合這樣的散步強度。但是她依然堅持走了下來,然後告訴孩子,這次規劃的已經很好了,我認為你做的很好,相信你下一次可以更好。
允許孩子犯錯,不斥責孩子的錯誤,有一些彎路,是孩子必須要走的。
家長不希望孩子犯錯,但是其實我們都清楚,這世界的很多錯誤,不是別人跟你說了不要犯,你就可以不犯的。
犯錯誤本身就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放手讓孩子試錯,孩子才會知道下次不可以這樣做。
用引導的態度,去將孩子引向正確的做法上,就這足夠了。
對孩子的錯誤「錙銖必較」,,反而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重點應該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很正常。凡是都有第一次,當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孩子或許做的不好,但是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