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得體的退出才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學會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課

2020-12-23 緹縈軒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原生家庭》

操控型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許多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他們通常會有這樣的表現,「你離開我是不行的!」

「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

「正是因為我這麼愛你,……」

操控型父母這麼做其實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太害怕失去你,所以,我寧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中。

看過這樣一個例子,有這樣一個家庭,媽媽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就連孩子做地鐵她都不允許,因為她覺得地鐵很危險。

就這樣,她一直照顧到孩子上了很好的大學,學習成績也很優秀。但是,孩子很難發展自己的事業,甚至連談戀愛都做不到。雖然條件極好,可是談戀愛很難做到。

因為當女孩一和男孩互動,就會發現她的媽媽永遠衝在第一線,她衝在孩子的前面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替孩子選擇人,替孩子說該分手了。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越大媽媽越急,她開始著急孩子怎麼還不談戀愛,怎麼找不到好工作!

這位媽媽對孩子過度的操控,已經讓孩子很難獨立的做出選擇了。

如果孩子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去做、去嘗試、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孩子就會覺得無助和不滿足。

這樣孩子很難成熟起來,以至於有的孩子到了成年還是擺脫不了父母的掌控和管控的需求。

當你看到有些人結婚後,強勢的父母橫加幹涉小兩口的生活就可見一斑。

《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男主人公邁克36歲,是一個英俊帥氣的廣告經理。他和妻子結婚6年,感情一直很好,很恩愛。可是他的父母並不喜歡他的妻子,所以,導致他的婚姻亮起了紅燈。

那是邁克結婚一年後,他們本來打算一起去參加父母的結婚周年聚會,不巧的是妻子突然的了重感冒。邁克不想扔下妻子一個人回去。於是,他給媽媽打電話說可能回不去了。

媽媽在電話那頭聽到這個消息就哭了,然後對兒子說:「你要不回來參加我們的周年聚會,我就不活了!」

邁克只好乖乖投降,坐飛機飛回了父母那裡。

到家後,父母就勸邁克在家住一個星期,他不置可否。

第二天,邁克就離開了。

回到家的第二天,他接到了父親的電話:「你要氣死你媽媽,她昨晚整宿都在哭,都快哭暈了。」

這讓邁克很頭疼,他對於父母遠在千裡之外的操控有種無力感。

邁克的父母總是逼著他在父母和妻子之間做出選擇,當他搬離家裡的時候父母就使出他們最擅長的手段,讓兒子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中。

書中對於這種父母用情感綁架孩子的行為做出了解釋:對於操控型父母來說,子女的婚姻是極具威脅性的。他們將子女的配偶視為爭奪子女感情的競爭對手,與之發生激烈戰爭,而子女為了兼顧兩邊的關係,往往腹背受敵。

還有一些父母他們會直接去操控子女的配偶,這些行為很容易破壞小夫妻的關係,從而引發婚姻中的矛盾。現實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而父母所做的這些行為的背後深層次原因就是怕不在被孩子需要,以及對遭到遺棄的恐懼。

被操控子女成年後,他們對自我的認知有些模糊,他們很難做到脫離父母完全獨立,更不懂得區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對此他們常常會有無力感。

一般自信的父母根本不需要去控制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些「有毒」的家庭的父母才會需要孩子永遠的依賴自己,只有子女還把自己當做孩子,他們就可以維持對子女的掌控。

在操控型父母的控制下孩子一般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會變得膽怯和焦慮或者叛逆,很難形成獨立性人格。

所以,在孩子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時,所有父母都應該停止對他們的控制。只有放手讓孩子去獨自去嘗試去歷練,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伊能靜在一檔節目中說起兒子過生日的事,讓她意識到自己該放手了。

她說兒子小的時候生日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可是最近這兩年他有一點需要和朋友過了,因為大了嘛。但是每年他還是會留下我們一起切個蛋糕什麼的。但是今年他打電話問我,你要帶妹妹來嗎?

當兒子講完這句話時,伊能靜說,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就是,我該退出了,我該從他人生那個照顧者的角色退出了。

所以,那天她買好蛋糕,帶著女兒去給兒子過生日,她幫他切完蛋糕之後,她就把那個場地留給了兒子和他的朋友們。回家的路上她坐在車裡哭了,因為她知道愛是放手。

伊能靜感慨道:「我現在才體驗到尹建莉老師說的,在小時候給他最大的依賴跟愛,長大的時候學會第一個送他離開。爸媽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你懂嗎?

然後,我當天晚上就寫了一句話給我的兒子過生日,我說得體的退出在你的生命裡,是媽媽給你最大的愛,那你就要記得,只要你回頭的時候,我們都在這裡。

我覺得非常非常想念他,很想念我們一起旅行啊,一起喝咖啡啊,閱讀一本書,然後一起看完電影,但是我不再是那個角色了。」

這時,一旁的袁詠琳說:「你像是她的朋友?」

伊能靜哽咽道:「但是他不需要一個媽媽這樣的朋友,他是有真正的朋友。

袁詠琳又問:「那你現在的角色?」

「我覺得就是那個守望者,以前有人跟我說過,你的孩子將來會飛走,我不相信的,可是後來我覺得不但會飛走。而且你得給他安好那個翅膀讓它飛走,爸媽最大的成就就是孩子可以獨立離開你,完成自己的人生。」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會做的事,可是放手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記得有人說父母和孩子的緣分就是今生不斷地目送他漸行漸遠,你站在原地望著他奔向自己的天地。

父母唯一能給予孩子就是尊重和支持,就像伊能靜說的那樣:他會飛走,你得給他安好那個翅膀讓他飛走,讓他獨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文|緹縈軒圖|網絡(侵刪)此文系作者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

馬伊琍:優秀的女孩為什麼沒有嫁出去?因為很多男人不夠獨立

別人對你的評價影響有多大?你要讓多少人滿意?請重新定義自己

《咱們結婚吧》桃子被催婚:想找個有感覺的,媽媽:你剩下就完了

相關焦點

  • 伊能靜獨特的育兒觀:父母得體的退出,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是愛,讓孩子學會獨立也是愛。可是,物極必反的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譴責那些對孩子關心少的父母。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愛,這一觀點,似乎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肯定。但與其相反,家長過於關愛孩子,是否也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呢?已經是兩個孩子的伊能靜在一件事情上有著深深的感悟,她認為,父母得體的退出,有時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愛。伊能靜在一次節目中回憶說,她決定對孩子「放手」時,其實僅僅是一件小事兒罷了。
  • 得體的退出,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
    父母每天都在說愛自己的孩子,那什麼樣的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為人父母,要如何教養孩子?
  • 媽媽要學會得體地退出孩子生活: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
    媽媽要學會得體地退出孩子生活: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王姐的獨生子今年要大學畢業了,因為家裡就這麼一個「大寶貝」,王姐夫妻二人對於孩子一直是百依百順,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王姐和愛人從來沒有拒絕過他。
  • 人到晚年,父母學會放手得體退出,是和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會將孩子保護起來,牽著孩子的手伴著他們長大,但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將離開父母的羽翼,獨立飛翔然而孩子長大之後,很多父母卻依然不願意放手,過度的去幹涉孩子的生活。但人到晚年,不懂得放手,反而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負擔。事實上,父母到了晚年,學會得體退出,是和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
  • 父母學會對孩子適當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第三天,孩子一個人去上學,要求七點二十分到校,她怕自己走迷路會遲到,早上五點就起床並拒絕媽媽送她到地鐵,自己一個人走了,6點50分給媽媽發了個簡訊:「我到了」。看,孩子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也能順利完成自己個人獨立的行走。主要是做父母的要捨得放手,孩子其實沒你想像中的那麼不經事。你的不放心不放手,孩子就得不到鍛鍊。其實,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依戀情結太重。
  • 生活隨筆《對於父母來說,學會對孩子放手是人生的必修課》
    人們究其一生都是為了愛和希望而努力。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走向別離。如果真的想要孩子獨立行走,請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如果真的要提孝道,那一定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努力。收一收父輩的控制欲,也坐下來和父母好好聊聊。
  • 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地退出是智慧父母的一場修行
    離別,不僅是孩子與家長空間上的一次遠離,更是心理空間上的一場剝離……龍應臺說: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當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對孩子深沉而熱烈的愛也應該慢慢放手,我們能做的只有目送。
  • 養出不討好世界的孩子,父母得學會退出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養出一個不刻意討好世界、堅定追逐夢想的孩子的秘訣,是學會退出。前段時間,伊能靜參加綜藝節目,演唱的是兒子為自己寫的歌、跳著兒子教的舞,眼裡心裡都寫滿了幸福。她和兒子的相處,也是經歷了一場退出。在兒子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剪輯課,而伊能靜更希望他選擇編劇課。兒子一句話敲醒她:我的未來你又沒去過。
  • 有種媽媽叫伊能靜,兒子穿女裝她支持,孩子大了主動退出他的生活
    另外,在面對自己的兒子哈利因為穿女裝頻頻上熱搜的事,伊能靜從未說過兒子的愛好有任何不妥,她甚至還告訴孩子,你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想怎麼曬就怎麼曬,不要看別人怎麼想的,媽媽尊重你。 其實,無論是我們自身還是周圍,能夠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父母,真的是少之又少。所以,為人父母,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教育孩子。
  • 真正的母愛:給孩子無私的愛,更要學會適時放手
    我非常贊同那位老爺爺說的觀點,上學就十分鐘的路程,早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了。 北大才女趙婕說:「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給孩子無私的愛,更要學會放手。適時放手,得體退出,愛得高明,有節制,這才是真愛。
  • 想要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在這7個關鍵期及時退出
    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要學會放手,學會及時退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自由翱翔於藍天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至於將孩子養廢了,在孩子成長的這幾個階段,一定要學會放手,你知道麼?>孩子將來長大,總是要學會自己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因此,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夠總是替孩子選擇,需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學會選擇,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未來。
  • 聰明母親的真心話:學會得體退出兒子的生活,是媽媽的必備功課
    對此,蔣阿姨卻笑著否定了,她表示兒子長大了,需要的不是對他無微不至的老母親,而是需要用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做媽媽的也要學會適時地放手讓孩子獨立生活了。聰明母親的真心話:學會得體退出兒子的生活,是媽媽的必備功課。
  • 父母學會放手,是最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愛
    大人們都說,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在外地,也過得不錯,學會了很多的東西。其實外甥女上班也有幾年了,只是在本地,家裡一切都是父母在打理,她每天只要準時上下班,其他的什麼也不用管,她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十指不沾陽春水,有是還和父母吵吵嘴。因為工作的調動,一下子離家千裡之外,姐姐曾經一度阻撓,覺得出去後,女兒會遭罪,什麼也不會,一度不放心。
  • 父母學會「放手」,與孩子共同成長,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父母一想到自己的小孩也內向,瞬間就會焦慮得不行,到遛娃圈跟其它家一對比,心理立刻自覺矮人一截。父母們默認內向孩子「不會說話」觀念是錯誤的,其實不論外向或是內向的孩子,學會與人溝通的技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事情。2、 賣貨小能手·明峰「叔叔,要買瓶水嗎?」
  • 伊能靜育兒觀:在我的世界裡,我的孩子可以成為自己
    對於一個人來說,自由是非常寶貴的,而這個自由如果是父母給予自己的,那麼Ta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感受到輕鬆自在,更重要的是,Ta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的自由,給予他人做自己的權利,這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在伊能靜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份愛體現在重要性—與自己受到外界影響相比,孩子的自由更重要;與自己的職業相比,孩子更重要。
  • 伊能靜育兒觀:在我的世界裡,我的孩子可以成為自己
    在伊能靜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她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份愛體現在重要性—與自己受到外界影響相比,孩子的自由更重要;與自己的職業相比,孩子更重要。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愛的證明,就是知道自己很重要,而一個能夠認識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就會是一個自信的人。
  • 父母學會了退出,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別離。01 愛不等於控制,放手不等於不管中國的父母大概是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人的每一個階段,父母 沒有不操心的。但這種事無巨細的操心,面面俱到的關心真的對孩子好嗎?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其 實,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可能會變成一種害。愛孩子不是愛控制孩子。
  • 伊能靜被質疑縱容兒子,哈利風波後第一句話,力證媽媽打臉非議
    很多人質疑伊能靜縱容兒子,過於寬鬆的環境讓兒子失去約束,才導致如今的結果。 伊能靜一直想和兒子並肩同行,可是兒子18歲生日那天,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得體的退出了。
  •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廢柴」,明智的父母懂得適時退出和放手
    其實,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廢柴」,明智的父母要學會適時退出孩子的生活,並放手讓孩子自己經營生活。在孩子1-2歲時,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摔跤了自己站起來。1歲左右孩子學會走路,蹣跚學步,步伐搖搖晃晃,摔跤是難免的,父母要放寬心,學會淡定。讓孩子摔跤的時候自己爬起來,而不是看到孩子摔跤,立馬跑過去扶起來,久而久之,孩子習慣父母攙扶,性格難免矯情和依賴起來。
  • 真正的母愛,其實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放手,讓孩子懂得獨立的道理,是做父母的最好的禮物。對於孩子而言,一份真正的母愛,其實是一場得體的退出表演無論是朱雨辰的媽媽還是寶媽麗麗,她們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過於「包辦」。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怎麼做才是最恰當的呢?1. 適當學會「放手」就像我們學習走路一樣,不學會如何摔倒,永遠不能穩穩噹噹地走路,成長的道路從來都不會一馬平川,讓孩子懂得獨立,能自己勇往直前的唯一辦法,就是家長們要懂得放開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