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2020-08-28 豌豆媽媽育兒

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於用聽話來評價孩子,但是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看了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每次考試都能夠拿到班裡的第一名,甚至年級第一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脫下來的鞋子擺放整齊,暑假在家不用媽媽監督學習。這樣的孩子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僅僅在看了前四集的內容之下,就覺得朱朝陽這樣的孩子過於乖巧了,而他的乖巧下面藏了太多的情緒和秘密,過於的乖巧是他人生悲劇的開始。

在孩子身上,聽話、乖巧都不是褒義詞,相反一個過於乖巧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三個特點,家長就要小心,這樣的孩子越聽話越可怕


孩子身上有這三個特點越聽話越可怕

孩子乖巧卻沒有朋友

家長都喜歡聽話且優秀的孩子,朱朝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甚至年級第一,在很多家長眼裡朱朝陽是優秀的,且聽話、乖巧。

葉馳敏的父親就當著朱朝陽的媽媽面誇獎朱朝陽,怎麼那麼優秀;葉馳敏生氣,把紙扔給正在掃地的朱朝陽,他卻沒有一句抱怨。

回家之後朱朝陽的第一件事永遠是擺好自己的鞋子,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就能知道這是一個特別遵守規矩的孩子,這麼一件小事,是很多孩子回家之後說過多少遍都不會記得的。

但是朱朝陽越聽話、越優秀,卻越容易讓人擔憂,因為正值青春期的他卻沒有朋友。

當同班同學欺負他的時候,所有同學都在圍觀、起鬨,沒有朋友站在他的身邊。甚至老師都發現朱朝陽是孤獨的,所以班主任留下了朱朝陽的母親,只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朱朝陽母親的重視,相反,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很乖,人際關係根本不重要。

朱朝陽上初一,正是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父母的權威正在逐漸減退,他們更喜歡和同齡人呆在一起,更喜歡和同齡人一起去挑戰、證明自己,如果此刻孩子卻沒有朋友就要小心了,這不是他乖、聽話,是他融不進去同齡人的圈子。


人類是群居生物,每個人都要融入到集體中,我們需要通過幫助他人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當一個孩子已經聽話到沒有朋友的時候,這證明他與同齡人之間已經格格不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擔心,孩子的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可能代表著他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

聽話到從不發脾氣

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聽話還體現在他從來都不發脾氣。

同學們欺負他,他只是選擇了默默的走開;家長會後他喊到大家第一組留下來值日,最終整個教室裡只有他一個人在值日;當發現自己水杯中有橡皮渣的時候,也沒有在班裡面質問或者去找老師告狀,雖然朱朝陽是班裡的第一名,但是在同學們之間他更像是一個透明人。

當爸爸帶著他去買鞋,鞋還沒有買完,妹妹朱晶晶就拉著爸爸去買裙子,留下不知所措的朱朝陽,如果換做其他人,那一刻可能會失落、會生氣、甚至會發脾氣一走了之。但是朱朝陽特別乖巧的選擇了自己跟上父親。

商場門口妹妹朱晶晶故意踩髒朱朝陽的鞋子,他呆呆的看著自己鞋子上的髒印,卻沒有開口。甚至在後媽看似批評自己的女兒實則在嘲笑他時說到:別人又不是你,天天有新鞋穿。聽到這句話他依然沒有生氣,最終他態度平和的讓後媽告訴自己的爸爸,自己先走了。

他的懂事是在討好父親,甚至母親。

夏普普問到:你為什麼不告訴你爸爸,朱晶晶踩髒了你的新鞋子。他回答:我不想爸爸認為我不懂事。


每天晚上母親會逼著他喝下牛奶,儘管他不想喝,也會在母親不停的嘮叨中,開始一口一口的喝下去。母親哭訴、發脾氣、咒罵朱朝陽的父親,用力的擦著他嘴角的牛奶甚至讓朱朝陽的臉都變形了,他也沒有說一個不字、甚至一個反抗的動作都沒有。

他的乖巧表現在自己從來不發脾氣,但是成人都有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更何況一個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承受能力有限,但是又特別想證明自己,往往和父母之間一言不合就會發脾氣,而朱朝陽正好是個個例。

一個孩子如果永遠都不會發脾氣,這不是孩子乖巧,相反父母要開始警惕,過度乖順的脾氣下可能藏著太多的情緒。

聽話到過度壓抑自己

朱朝陽有沒有情緒?有,只是他的情緒被壓抑在自己「偽裝」的形象下。

他渴望友誼,卻假裝不需要朋友。

朱朝陽在班裡沒有朋友,甚至被同學孤立。媽媽對他說:你只需要學習就行了。他也是按照媽媽的話做的,學習第一,甚至朋友都沒有,這是他不需要嗎?並非如此。

當朱朝陽和嚴良還有普普開始在一起後,一起遊戲,一起爬山,甚至在父親撇下自己一個人過生日的時候,朱朝陽想到的也是邀請自己的朋友,他的生日願望是:我希望每天都能如此快樂。

證明朱朝陽是渴望友誼的,只是他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學會了討好父母,母親一直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父親把他的學習成績當成牌桌上的炫耀資本,他的成績是獲得母親的肯定,父親的父愛的條件,所以他努力把好好學習當成目標,從而早已習慣性的壓抑自己的心理需求。

當一個孩子他的乖巧懂事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年齡,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早熟,這樣的孩子雖然懂事卻讓人擔心,因為懂事背後是孩子對自己內心需求的壓抑,他努力偽裝出父母想要的樣子,犧牲自我的個性和需求,過度的壓抑背後可能面臨心理的崩潰,比如《小歡喜》裡的英子,過度的壓抑之後,她心理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很多父母說,孩子聽話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聽話的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如果一味的聽話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越懂事的孩子,他們的犧牲會越多。

如果孩子過於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孩子聽話到出現以上三種情況,父母不應該高興,而是應該害怕和擔心。


相關焦點

  • 有的人認為孩子太聽話不好,孩子聽話到底好還是不好?
    聽話的孩子有哪些特點呢?聽話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取得家長和老師的歡心。聽話的孩子在學校想的都是怎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考慮與完成任務無關的事情,所以調皮搗蛋與他們無緣。在家裡也是這樣,他們只想怎樣為家長做好家務,無關的事就根本不去想。實際上調皮、聰明、貪玩是連在一起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而聽話的孩子除外。另外,教育孩子有正反教育之分,如果家長教育是從正面教育還好,如果是反面教育那孩子就更危險了。
  • 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聽話,指的是順服父母或老師的想法與指令。如果了解了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你還會心安理得地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嗎?三、自我壓抑是正常的,但我不能在大人面前表現出來(我要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一面)。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個性與自我身份意識,而聽話就是把個性壓制與扼殺,把個性的枝蔓砍去,變成一個毫無特點的「優秀孩子」。但孩子的內心不會完全順服,卻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因為他們要維持「好孩子」的嘉獎與父母的開心。
  •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
    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尤其是被稱為「優秀」的孩子,內心有著隱秘的角落,這個角落是好是壞,看家庭教育。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個隱秘的角落。妹妹不小心踩髒了他的鞋子,加上繼母的諷刺,任誰都會生氣,然而朱朝陽迅速收拾心情,在抬頭的時候已經面帶笑容。在與母親的相處過程中,朱朝陽已經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面上保持溫順。導演辛爽說,隱秘的角落指內心。朱朝陽內心太壓抑了,他黑化是必然的事。而他的黑化,又讓人覺得理所當然,因為他的心壓抑太久了。
  •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
    中國的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用語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父母最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總之,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 聽話的好孩子
    你都催我三次了,你剛放假著什麼急呀?」我嗔怪航兒,其實內心裡為兒子能夠積極投入學習中去而高興。 「你別忘了問啊,我想跟著李老師好好複習化學去,打造自己的優勢科目,我還是先從化學入手吧。」兒子右手旋轉著筆對我說。 「行,我問問,你昨天剛放假,李老師就是有空輔導,也不可能今天開課呀。」我一直沒與李老師聯繫,就是想讓孩子休息兩天再說。
  • 《隱秘的角落》:孩子不是「惡魔」的棲息地
    《隱秘的角落》爆火的背後,很多人看到了朝陽漸漸東升,開始反思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影片開始朱朝陽符合大家心目中好孩子的標準,就是成績第一、表現乖乖、聽話順從、不給父母添麻煩。埃爾菲·科恩:「道德成長的根基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三個孩子無意間錄到張東升犯罪的視頻,為了給普普的弟弟籌集30萬醫藥費,三個孩子和罪犯周旋與狼共舞。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九年前,大妮三歲多,我第一次參加了大妮德國幼兒園一對一的家長會。老師:大妮的德語進步很大,各方面都表現的很棒......老師深情並茂事無巨細地誇了大妮有十分鐘後......她忽然嚴肅道:但是,她太聽話了,我覺得這是她最大的問題,她很聽老師的話,不太發表自己的意見,她應該多說說自己的想法,不要跟著別人的想法走,不想做的時候,也可以拒絕......
  • 聽話的孩子,可能會是個問題孩子
    演講稿範文: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每日觀察02787)文/樊榮強現在做父母的,都有一個困惑甚至是痛苦,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聽父母的話,如果不聽父母的話就會惹得他們不高興,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究竟聽話的孩子好不好呢?這話得分兩頭說。
  • 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孩子的三個叛逆期,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一階段的他們不願意再事事服從父母,開始喜歡說「我不」,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有成就感,「自我」得到了滿足,也是他們建立自信的重要過程。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家長要做到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經常責怪孩子「不聽話」,鼓勵他們研究和探索。如果孩子總無理的取鬧,家長要學會忽視哦。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我不想當個乖孩子
    這兩天抽出時間把網劇《隱秘的角落》看完了,都說朱朝陽黑化,心機深,但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朝陽,面朝太陽,向陽生長,是希望,是未來。他聽話、懂事,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聰明、好學,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
  • 家裡有個不聽話的孩子,你是怎麼做的?
    在節目中,楊爍才7歲的兒子楊雨辰,是一個溫柔而聽話的小男孩。當幾個家庭一起到達稻城後,楊雨辰因沒和楊爍走同一邊,就被楊爍吼叫了,楊爍要求孩子走回去再重新走一遍,面對爸爸十分嚴厲的呵斥,楊雨辰只好乖乖的照做。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絕大多數的家長和教師心裡,都覺得聽話的孩子更讓人省心。可是,換個角度去思考,孩子如果什麼事情都是隨著父母的意思去做,那麼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也就相對減弱了。因為,大多數家長並不贊同孩子自主去探索一些未知的事物或者區域,又或者說這部分家長對探索是保持質疑甚至否定態度的。
  • 成都少年毆打8歲男童之後,還望家長關注孩子那些「隱秘的角落」
    剛看了成都少年毆打8歲男童的視頻,視頻中,8歲紅衣男孩在電梯中,電梯關閉的時候有個十多歲的白衣少年要進來,8歲男童還很熱心地幫忙按開電梯。兩人在電梯中並無交流,看來並不認識。在電梯打開的瞬間,白衣少年突然強行抓住紅衣男童,將他拖了出去,據說在地下室殘忍毆打兩小時。
  • 聽話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這是我每天寫一篇原創文章的第947天一說到聽話,我們就會想到小孩子要聽話。聽話的小孩,我們就認為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小孩,我們就認為是壞孩子。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這也未必。綜上,不聽話的孩子,很大一部分也是做父母的教出來的。可能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父母都喜歡帶著一種威嚴來跟孩子談話,覺得什麼都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則是不好的,這個觀念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 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
    好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聽話是其中應有之義麼? 聽誰的話? 聽什麼話? 言聽計從? 時常聽聞有人尤其是女人談到自家孩子,總是抱怨不聽話。講這話的人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對的都是為孩子著想為孩子好的,這簡直是必然的。可你怎麼就是不聽呢?叫我如何不憂愁? 問題在於,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長輩的話真是金玉之言嗎?
  • 孩子叛逆期不聽話?家長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有用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平時聽很多父母在一起聊天時,抱怨自家的「神獸」越來越不聽話,同時感嘆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真是天生的勞碌命。下面就來聊聊利用「魚缸法則」教育叛逆期孩子的具體方法。一、父母要嘗試著理解孩子。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裡的朱朝陽,在父母離婚後跟隨強勢的媽媽生活。他是班裡的學霸,但是生活中竟然沒有一個朋友。
  • 聽話才是好孩子?這真是個誤會
    ,才被認為是好孩子。前提是,你要積極創造,竭盡所能。可是,如果家長不擔當、不作為,不去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就指著孩子的聽話、懂事作為一個教條,個人認為非常不可取。這樣的聽話、懂事,不光代表著家長本身的局限性,更意味著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扼殺——你的話本來就沒多少道理,還要讓孩子照章全收,按照你的需求去做,等於讓孩子在你的有限世界裡 ,汲取更有限的貧乏的營養。這樣的成長,有多少營養?本文專門討論關於「聽話」這件事,「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 想讓孩子聽話,家長要學會「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而兩位家長的共同點之二,就是她們自以為的好,並不是孩子心裡能夠接受的安排。喬英子也好,錢三一也罷,他們都是家庭生活中,一句「這都是為了你」的受害者,儘管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比較聽話,可是隨著喬英子的自殺,錢三一對母親態度的淡漠,這就已經為母親和孩子兩人之間的關係,抹上了悲哀的色調。
  • 聽話的孩子好呢?還是不聽話的孩子好呢?陶行知六個解放告訴你
    曾經聽一位幼兒心理專家談培育孩子,說「聽話的孩子其實是有問題的孩子?」他說:「不要怕孩子調皮、搗蛋,其實調皮、搗蛋的孩子大都頭腦靈活,行動敏銳,若教育得當,孩子發展前途不可限量。而那些老老實實、不折不扣聽大人話的孩子一般大都性格內向,表達水平低下,膽小,缺乏獨立性,你說,這不是問題孩子嗎?」從身邊可以看到,家長們只要在一起,談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誰誰家的孩子聽話,好管理!」
  • 《隱秘的角落》裡的育兒真相:窒息的控制欲,是孩子成長的災難
    嘿嘿,看到標題,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就覺得一陣寒意……沒錯,小E實在忍不住要和大家聊聊最近口碑徹底爆發的國產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這有什麼好哭的,數到三,不準哭!」「你再哭就別玩了,現在就回家!」有時候,我們想阻止孩子做一件事,尤其是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常常會說「哭有什麼用,憋回去」、「再XX,我就生氣了」,然後就是代代相傳的育兒「妙招」——數到三,通常孩子就會停止哭泣,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於是我們沾沾自喜,覺得這真是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