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於用聽話來評價孩子,但是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看了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每次考試都能夠拿到班裡的第一名,甚至年級第一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脫下來的鞋子擺放整齊,暑假在家不用媽媽監督學習。這樣的孩子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僅僅在看了前四集的內容之下,就覺得朱朝陽這樣的孩子過於乖巧了,而他的乖巧下面藏了太多的情緒和秘密,過於的乖巧是他人生悲劇的開始。
在孩子身上,聽話、乖巧都不是褒義詞,相反一個過於乖巧的孩子身上如果有三個特點,家長就要小心,這樣的孩子越聽話越可怕
孩子乖巧卻沒有朋友
家長都喜歡聽話且優秀的孩子,朱朝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甚至年級第一,在很多家長眼裡朱朝陽是優秀的,且聽話、乖巧。
葉馳敏的父親就當著朱朝陽的媽媽面誇獎朱朝陽,怎麼那麼優秀;葉馳敏生氣,把紙扔給正在掃地的朱朝陽,他卻沒有一句抱怨。
回家之後朱朝陽的第一件事永遠是擺好自己的鞋子,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就能知道這是一個特別遵守規矩的孩子,這麼一件小事,是很多孩子回家之後說過多少遍都不會記得的。
但是朱朝陽越聽話、越優秀,卻越容易讓人擔憂,因為正值青春期的他卻沒有朋友。
當同班同學欺負他的時候,所有同學都在圍觀、起鬨,沒有朋友站在他的身邊。甚至老師都發現朱朝陽是孤獨的,所以班主任留下了朱朝陽的母親,只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朱朝陽母親的重視,相反,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很乖,人際關係根本不重要。
朱朝陽上初一,正是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父母的權威正在逐漸減退,他們更喜歡和同齡人呆在一起,更喜歡和同齡人一起去挑戰、證明自己,如果此刻孩子卻沒有朋友就要小心了,這不是他乖、聽話,是他融不進去同齡人的圈子。
人類是群居生物,每個人都要融入到集體中,我們需要通過幫助他人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當一個孩子已經聽話到沒有朋友的時候,這證明他與同齡人之間已經格格不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擔心,孩子的人際關係出了問題,可能代表著他的心理已經出現了問題。
聽話到從不發脾氣
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聽話還體現在他從來都不發脾氣。
同學們欺負他,他只是選擇了默默的走開;家長會後他喊到大家第一組留下來值日,最終整個教室裡只有他一個人在值日;當發現自己水杯中有橡皮渣的時候,也沒有在班裡面質問或者去找老師告狀,雖然朱朝陽是班裡的第一名,但是在同學們之間他更像是一個透明人。
當爸爸帶著他去買鞋,鞋還沒有買完,妹妹朱晶晶就拉著爸爸去買裙子,留下不知所措的朱朝陽,如果換做其他人,那一刻可能會失落、會生氣、甚至會發脾氣一走了之。但是朱朝陽特別乖巧的選擇了自己跟上父親。
商場門口妹妹朱晶晶故意踩髒朱朝陽的鞋子,他呆呆的看著自己鞋子上的髒印,卻沒有開口。甚至在後媽看似批評自己的女兒實則在嘲笑他時說到:別人又不是你,天天有新鞋穿。聽到這句話他依然沒有生氣,最終他態度平和的讓後媽告訴自己的爸爸,自己先走了。
他的懂事是在討好父親,甚至母親。
夏普普問到:你為什麼不告訴你爸爸,朱晶晶踩髒了你的新鞋子。他回答:我不想爸爸認為我不懂事。
每天晚上母親會逼著他喝下牛奶,儘管他不想喝,也會在母親不停的嘮叨中,開始一口一口的喝下去。母親哭訴、發脾氣、咒罵朱朝陽的父親,用力的擦著他嘴角的牛奶甚至讓朱朝陽的臉都變形了,他也沒有說一個不字、甚至一個反抗的動作都沒有。
他的乖巧表現在自己從來不發脾氣,但是成人都有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更何況一個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承受能力有限,但是又特別想證明自己,往往和父母之間一言不合就會發脾氣,而朱朝陽正好是個個例。
一個孩子如果永遠都不會發脾氣,這不是孩子乖巧,相反父母要開始警惕,過度乖順的脾氣下可能藏著太多的情緒。
聽話到過度壓抑自己
朱朝陽有沒有情緒?有,只是他的情緒被壓抑在自己「偽裝」的形象下。
他渴望友誼,卻假裝不需要朋友。
朱朝陽在班裡沒有朋友,甚至被同學孤立。媽媽對他說:你只需要學習就行了。他也是按照媽媽的話做的,學習第一,甚至朋友都沒有,這是他不需要嗎?並非如此。
當朱朝陽和嚴良還有普普開始在一起後,一起遊戲,一起爬山,甚至在父親撇下自己一個人過生日的時候,朱朝陽想到的也是邀請自己的朋友,他的生日願望是:我希望每天都能如此快樂。
證明朱朝陽是渴望友誼的,只是他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學會了討好父母,母親一直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父親把他的學習成績當成牌桌上的炫耀資本,他的成績是獲得母親的肯定,父親的父愛的條件,所以他努力把好好學習當成目標,從而早已習慣性的壓抑自己的心理需求。
當一個孩子他的乖巧懂事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年齡,家長認為這是孩子早熟,這樣的孩子雖然懂事卻讓人擔心,因為懂事背後是孩子對自己內心需求的壓抑,他努力偽裝出父母想要的樣子,犧牲自我的個性和需求,過度的壓抑背後可能面臨心理的崩潰,比如《小歡喜》裡的英子,過度的壓抑之後,她心理崩潰患上了抑鬱症。
很多父母說,孩子聽話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聽話的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如果一味的聽話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越懂事的孩子,他們的犧牲會越多。
如果孩子過於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孩子聽話到出現以上三種情況,父母不應該高興,而是應該害怕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