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好孩子

2020-09-05 樂樂諾諾媽

今天上午我在忙著做家務,大兒子航在寫作業。

「媽媽,你問輔導化學的李老師了嗎?」航兒從數學書裡抬起頭來,笑著問我。

「還沒呢,我拖完地就問問。你都催我三次了,你剛放假著什麼急呀?」我嗔怪航兒,其實內心裡為兒子能夠積極投入學習中去而高興。

「你別忘了問啊,我想跟著李老師好好複習化學去,打造自己的優勢科目,我還是先從化學入手吧。」兒子右手旋轉著筆對我說。

「行,我問問,你昨天剛放假,李老師就是有空輔導,也不可能今天開課呀。」我一直沒與李老師聯繫,就是想讓孩子休息兩天再說。

「你一會兒問問啊,萬一今天下午就開課呢,別耽誤了。」航兒說完,又埋頭寫數學題了。

「行,我馬上問,可不能耽誤你,準高三學生了,明年的高考多考一分,可能就不一樣的命運呢。」我趕緊把拖把放到陽臺上,拿起手機搜索李老師微信。

李老師是我小區多年教高三如今退休在家的化學老師,找到她的微信後,我發過信息去:「李老師好,延航放假了,催我問問您這個暑假有空輔導輔導他嗎?」

不過幾秒鐘,李老師回我了:「可以的,今天下午來就行,也可以明天來,反正複習課,讓孩子在家休息一天吧。」

我看到消息,急忙徵求航兒的意見。沒想到他來了一句,「下午去啊,你告訴李老師吧,我下午準時去,這次還不知道放幾天假,抓緊時間學去呀。」我聽後,微笑著點著頭,回復李老師:「延航說下午準時去您家學習呢。」

李老師秒回我一個笑臉:「聽話的好孩子。」

我瞪大雙眼瞅著這六個字「聽話的好孩子」,啞然失笑。

李老師肯定以為家長急切地讓孩子去輔導去學習吧,可是這次真是他主動要求去學習的,如果他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他就應該乖乖地去補習英語。那是我最盼望的,因為他的英語是弱勢科目,他不擅長或者說記不住單詞,每次考試都不太理想。可是,他給的理由是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短時間可以提升的科目上,把自己的長線拉長。

作為高中生的家長,只能把自己的意見擺到桌面上談一談,孩子如果有自己的主見,也必須尊重。不盼望孩子處處「聽話」,但是真誠的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主見和積極上進的追求。

那天去一中監考,遇到了剛剛教完高三的老師,我如抓到了「救命稻草」,急著要人家的手機號,以備對大兒子學業上有疑惑時好諮詢。那老師問我孩子愛學習嗎?我說,孩子學習談不上愛好,但是有點懶,上網課期間有時打瞌睡,我就安排他去給我倒杯水,去給我洗個水果,以便他醒醒神。那老師聽了開懷大笑,還說:「你孩子真聽話,真好。高中生一般的都是家長殷勤地伺候著,你怎麼還使用孩子為你服務呢。」當時我聽了,一頭霧水,孩子不是一定要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嗎?孩子不是應該成為家長的小助手嗎?

後來,才知道如今青春期遇上學習關鍵期的學生,應該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應該是家長低三下四小心翼翼伺候著的。哈哈,我這家長原來是不稱職呀,不但幾乎不給孩子洗水果,孩子鞋子襪子都是自己洗刷,而且孩子洗水果時一般都給我洗著的呀。

航兒馬上高三了,我也要改進一些,不指望孩子做個「聽話的好孩子」,盼著自己做個「聽話的好媽媽」,千萬不能拽了高三學生的後腿。哈哈……

相關焦點

  • 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
    好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聽話是其中應有之義麼? 聽誰的話? 聽什麼話? 言聽計從? 時常聽聞有人尤其是女人談到自家孩子,總是抱怨不聽話。講這話的人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對的都是為孩子著想為孩子好的,這簡直是必然的。可你怎麼就是不聽呢?叫我如何不憂愁? 問題在於,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長輩的話真是金玉之言嗎?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好在最終在哪吒的影響下,他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學會了做自己,完成了真正的自我成長。而給孩子的自由到底是什麼呢?《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須的生活經驗。
  •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
    中國的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用語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父母最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總之,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 有的人認為孩子太聽話不好,孩子聽話到底好還是不好?
    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聽話就是好孩子
    學習好,聽話,符合父母期待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是好寶貝,如若不然,就是垃圾,人渣,就是狗,是任何動物中的一種……父母其中一位可以以工作為由堂而皇之的離家出走,使另外一個人陷入喪偶式的育兒,倍感疲憊。那個可憐的孩子正在遭受精神虐待和語言暴力,不僅感受到被嫌棄,還會出現厭學,抑鬱傾向,逐漸失去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自卑,人際交往能力差,對自己和前途失去信心,整日落入負面情緒中,讓人心疼不已。
  • 聽話的孩子好呢?還是不聽話的孩子好呢?陶行知六個解放告訴你
    曾經聽一位幼兒心理專家談培育孩子,說「聽話的孩子其實是有問題的孩子?」他說:「不要怕孩子調皮、搗蛋,其實調皮、搗蛋的孩子大都頭腦靈活,行動敏銳,若教育得當,孩子發展前途不可限量。而那些老老實實、不折不扣聽大人話的孩子一般大都性格內向,表達水平低下,膽小,缺乏獨立性,你說,這不是問題孩子嗎?」從身邊可以看到,家長們只要在一起,談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誰誰家的孩子聽話,好管理!」
  • 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家長還這樣想就錯了
    父母不知道如何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很容易培養出聽話的孩子。過去,聽話的孩子的確是褒義詞,現在卻成了貶義詞。為什麼?因為新時代的孩子越聽話,將來的前途就越渺茫。為什麼?許多家長仍然認為孩子聽話是好的。然而,從兒童和社會的角度來分析並不是一件好事。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於用聽話來評價孩子,但是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看了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每次考試都能夠拿到班裡的第一名,甚至年級第一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脫下來的鞋子擺放整齊,暑假在家不用媽媽監督學習。這樣的孩子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
  • 習慣≠聽話!好的習慣影響一生,而「不聽話」是孩子的天性
    一個非常乖的不會反抗和表達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一個長期受到壓迫的、沒有創造力的孩子。小一點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他們無法建立「聽話」和「未來」的關係,他們無法預知未來,沒有把原因和結果相聯繫的認知能力。所以,我們反覆地告訴孩子要穿衣,否則會感冒,還不如直接讓他試試,冷了自然就回來拿了,或者你幫孩子拿上,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
  • 聽話才是好孩子?這真是個誤會
    ,才被認為是好孩子。這樣的聽話、懂事,不光代表著家長本身的局限性,更意味著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扼殺——你的話本來就沒多少道理,還要讓孩子照章全收,按照你的需求去做,等於讓孩子在你的有限世界裡 ,汲取更有限的貧乏的營養。這樣的成長,有多少營養?本文專門討論關於「聽話」這件事,「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 孩子從小聽話到底好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比不聽話更糟糕
    有一種好叫沒得到的都是好的。拿孩子舉例,家長理想中的好孩子就是自己孩子改掉缺點以後的樣子。先有期待之後就有願景,沒有家長喜歡不聽話的孩子,沒沒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跟自己對著幹,家長恨不得對上帝許個願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的確,從正常角度來看,聽話的孩子更讓家長省心,但是我始終覺得家長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理想中聽話的孩子其實是得具備一個前提。
  • 很聽話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嗎?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體驗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聽爸媽說得最多的就是:要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他一回來就後悔了,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不能再在父母身邊了,連續談了兩個女朋友後,他自己也漸漸意識到了,太「聽話」的個性讓他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總是習慣了別人安排好的一切,在他人的眼中就是一種唯唯諾諾的沒有主見的人,沒有勇氣拒絕別人說「不」。
  • 紫微鬥數 | 哪些命格的人是聽話的好孩子
    聽話,一直以來都被古人視為一種美德,是家庭教育乃至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不再聽話。似乎不聽話就是有主見,就是有個性,但我始終認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聽話都是一種美德。能夠聽話是做人的基本素養,善於聽話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今天就隨紫微知運一起來看一看哪些命格的人是聽話的好孩子。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家長一說上學,童童就會發火,哭著不要上學。
  • 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長有這樣思想不對
    前言:很多家長最喜歡的就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吧,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孩子呢?那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在教育的時候能夠費很少的口舌教育的好。可是這樣的孩子真的是一個好孩子嗎?但其實聽話懂事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有很多真正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沒有個人思想的,真正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很容易變成媽寶男,這樣的孩子,沒有自立能力,這樣的孩子在生活當中會處處依賴於他人,並且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逃避。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心裡,聽話的孩子總是懂事讓人省心的。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聽話,這都是為了你好。聽話的孩子大家才喜歡。你聽話,我們就給買你想要的禮物。你聽話,我就答應你帶你出去玩。那麼,聽話真的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的答案是:不!並不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