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長有這樣思想不對

2020-09-29 小肖說育兒

前言:很多家長最喜歡的就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吧,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這樣的孩子呢?那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在教育的時候能夠費很少的口舌教育的好。可是這樣的孩子真的是一個好孩子嗎?但其實聽話懂事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好孩子,有很多真正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沒有個人思想的,真正聽話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很容易變成媽寶男,這樣的孩子,沒有自立能力,這樣的孩子在生活當中會處處依賴於他人,並且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逃避。

貝貝就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貝貝的媽媽總是誇讚貝貝,說貝貝非常懂事,確實如此,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貝貝總是說話非常得體,因為說的話都是父母提前教他的,所以他說出來的話充滿了高情商,在外人看來確實非常懂禮貌,但這樣的貝貝真的好嗎?在外人面前,父母讓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可是離開的父母他就不知道說什麼了,有一次貝貝單獨在外面遇到了認識的人,貝貝就會變得非常靦腆。

因為貝貝完全不懂人交往,他說的所有的話都是父母安排好的,所以當他說話的時候,他必須要徵求父母的同意,久而久之遇到一點點的小事,他就只懂得去找媽媽,當媽媽告訴他,讓他自己解決的時候,他又會說自己沒有辦法解決,並且不願意面對,有一次貝貝因為學習比較出眾,被老師選為班級的幹部。但他卻告訴老師自己要回家問一下媽媽,老師看到他這個樣子覺得沒有責任感,也不可能擔當起這個重任,便直接把這個職位讓給了其他人。其實這樣的孩子一點思想能力都沒有,過於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像大家想的那樣聽話懂事,有一部分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完美的聽話,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因為他人的意見或者個人的想法,做出違背父母的意願的事情。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比較好的,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做事情時不會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依賴於父母,即便是遇到了麻煩也能自己解決,比較有自己的主觀意識。那家長的哪些思想會導致孩子?練的沒有主見和自立能力呢。

第一:小題大做

很多家長往往喜歡小題大做,因為本來只是一點點小事,每個孩子都會犯,但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過苛刻,所以孩子遇到一點小問題就喜歡小題大做,指責罵孩子,而且還會覺得孩子做事情不計後果,但其實小孩子做事基本都不計後果,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大人一直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那自然會覺得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對,所以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切記不要小題大做。小題大做只會導致孩子。後做事會瞻前顧後,並且還會做事畏手畏腳,每當要做決定的時候,總會率先來找媽媽,讓父母幫他解決。

第二:幹涉孩子的意見

父母幹涉孩子的意見是分不同情況的,有一些父母出一點小事就幹涉孩子,比如買衣服點菜等等,孩子喜歡吃的,只要是健康的,我們不應該強求幹涉,買衣服也依照孩子的喜好就可以,畢竟這都不是什麼大事,影響不了孩子,所以如果你過於幹涉孩子,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決定,都不會得到媽媽的認同,還不如一開始就去問媽媽。

給家長的寄語:

希望孩子能夠懂事獨立成才沒有錯,但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更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天才那樣一下生什麼事都懂,所以在教育上更要有一些耐心。

相關焦點

  • 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家長還這樣想就錯了
    父母不知道如何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很容易培養出聽話的孩子。過去,聽話的孩子的確是褒義詞,現在卻成了貶義詞。為什麼?因為新時代的孩子越聽話,將來的前途就越渺茫。為什麼?許多家長仍然認為孩子聽話是好的。然而,從兒童和社會的角度來分析並不是一件好事。
  • 孩子不聽話不需要喊,家長讓孩子這樣,孩子乖乖聽話
    有個媽媽在切麵條,旁邊兩歲多的孩子坐在一邊陪著媽媽,在媽媽切麵條的時候孩子突然想吃桌之上剛切好還沒下鍋的麵條,媽媽和孩子說:「這個麵條媽媽還沒有把它做熟,等一會好不好啊?」,但孩子卻好像沒聽到似的,一直吵著要吃麵條。因為對孩子多次勸說沒有效果,媽媽也逐漸的失去了耐心,於是便對著孩子狠狠地兇了孩子一頓。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總是和自己反著幹,怎麼說都不聽。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往往忽略了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認知,如果只是一味的「聽話」,沒有自己的獨立想法,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所以,孩子不「聽話」也很正常,與父母之間出現認知偏差也屬正常。這些所謂的「問題」,其實都屬於溝通的問題。
  • 「聽話」和「思想獨立」的孩子差別竟然如此之大!
    01 太聽話的孩子註定走不了太遠 電視劇裡,經常會有這樣的情節: 一個大家眼中成績好、聽話又很懂事的「好孩子」,幾年後進入到了大公司工作,或者小有所成的自己當起來老闆; 而那些不好好學習,在班裡整天睡大覺的同學,最後一個個要麼拼爹過日子
  • 孩子哭鬧、不聽話?家長做到這4點,再不聽話的孩子也能變好
    其實仔細想想,並不是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而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是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了,特別是到孩子三歲以後,這種「不聽話」的情況會更明顯。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好像處處都要跟大人作對,表現得非常「不聽話」,並且特別固執。
  • 孩子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幹,打罵不管用,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經常為孩子不聽話而苦惱,老是和大人對著幹,打罵都不管用!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那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今天 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孩子不聽話這個話題。第二,孩子自身存在問題,孩子也有叛逆期,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導致行為偏激。總而言之,孩子不聽話,還是要從家長自身去找原因,看看有沒有做到以下幾點呢?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家長不要急,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家長不要急,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很多的家長都在說自己家的孩子非常的調皮,一點也不聽話,說一句能頂十句,十分讓人頭疼,對此,家長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所以就有很多的家長都非常的著急,那麼遇到這樣的熊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在很多人從小到大的教育裡,聽老師家長的話才是最要緊的事。自由?那不是要翻天了嗎?家長老師的權威何在?而給孩子的自由到底是什麼呢?《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說: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須的生活經驗。
  • 聽話才是好孩子?這真是個誤會
    ,才被認為是好孩子。可是,如果家長不擔當、不作為,不去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就指著孩子的聽話、懂事作為一個教條,個人認為非常不可取。這樣的聽話、懂事,不光代表著家長本身的局限性,更意味著對孩子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扼殺——你的話本來就沒多少道理,還要讓孩子照章全收,按照你的需求去做,等於讓孩子在你的有限世界裡 ,汲取更有限的貧乏的營養。這樣的成長,有多少營養?本文專門討論關於「聽話」這件事,「聽話就是好孩子」嗎?
  • 聽話的好孩子
    沒想到他來了一句,「下午去啊,你告訴李老師吧,我下午準時去,這次還不知道放幾天假,抓緊時間學去呀。」我聽後,微笑著點著頭,回復李老師:「延航說下午準時去您家學習呢。」 李老師秒回我一個笑臉:「聽話的好孩子。」 我瞪大雙眼瞅著這六個字「聽話的好孩子」,啞然失笑。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
    聽到這話,媽媽羞愧馬上湧上心頭,她差一點就會誤會了,孩子差一點也傷害了孩子。他微笑著對孩子說:「謝謝寶貝!寶貝長大了都知道心疼和照顧媽媽了。」雖然表面看來孩子經常有一些淘氣的行為,但很多時候孩子一些看似讓我們無法接受的行為背後都有一份好的動機。只有無效的行為,沒有不對的動機。第二,引導孩子改變不良的行為。
  • 有的人認為孩子太聽話不好,孩子聽話到底好還是不好?
    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家長可以這樣做
    而對比自己當孩子的時候,都是很順從的,基本家長說什麼就是什麼,搞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總是不聽話,老是跟父母頂嘴,還經常討價還價。相信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時代一直在進步,但是父母們還是想沿用上一代的教養模式來教養孩子,自然是行不通的。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子女如何教育一直都是很多家長心裡的一個大問題,每個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棟梁之才,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十分頭疼。以前很多家長在面對搞破壞、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去打孩子。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老師記錄自己「不聽話」的日子,希望能對廣大父母有所啟發~01今天在公交車上,有一個媽媽在幫女兒複習英語。媽媽說中文,女孩翻成英語,有說有笑。女孩翻譯得很好,身為英語老師的我聽了都忍不住想誇她,這樣的畫面在匆忙的早晨出現,不禁讓人覺得羨慕。可這時女孩有一句話翻不出來,媽媽說了一句話,一下子讓本來溫馨的氣氛降到了冰點。
  • 不學習就是不孝,學生只有聽話和不聽話的?學校回覆:是家長編的
    在網絡網站中寫著「廊坊市第十五中學的校訓是『不學習就是違紀,不學習就是不孝』」、「十五中沒有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只有聽話的學生和不聽話的學生」、「建議自律性不強的同學優先考慮這所中學」。他們認為,一個孩子該學習的時候不學習,將來沒有知識沒有本領報效國家,就會成為一個「啃老族」,這就是不孝。但是,「建議自律性不強的同學優先考慮這所中學」、「只有聽話的學生和不聽話的學生」的說法被予以否認,工作人員認為,百度百科詞條當中有家長編撰的成分,家長根據校方一句話,可能想像出很多東西來。
  • 聽話的孩子好呢?還是不聽話的孩子好呢?陶行知六個解放告訴你
    他說:「不要怕孩子調皮、搗蛋,其實調皮、搗蛋的孩子大都頭腦靈活,行動敏銳,若教育得當,孩子發展前途不可限量。而那些老老實實、不折不扣聽大人話的孩子一般大都性格內向,表達水平低下,膽小,缺乏獨立性,你說,這不是問題孩子嗎?」從身邊可以看到,家長們只要在一起,談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誰誰家的孩子聽話,好管理!」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一句「你看看別的孩子怎麼樣,你為什麼不這樣」、「我是你老爸,為什麼不聽我」,指出了問題的關鍵。父母只有好好聽孩子的話,才能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從而知道問題的關鍵,最後才可以好好引導孩子。做一個「聽話」的父母,還給孩子屬於他們的權利,孩子的未來才有可能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