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認為孩子太聽話不好,孩子聽話到底好還是不好?

2020-10-03 33教育

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聽話的孩子有哪些特點呢?

聽話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取得家長和老師的歡心。讓家長高興讓老師高興,家長和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叫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不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的孩子一般都能取得家長和老師的認可,成為家庭裡的好孩子、學校裡的好學生,這樣的孩子成才的機率大嗎?怎樣來評判這些聽話的孩子們呢?

聽話的孩子沒有創造性。社會發展靠的是創新,沒有創新精神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而聽話的孩子大多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旨意下亦步亦趨,不可越雷池半步。在家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家務,在學校會按照老師的意圖上課做作業。這樣的孩子只會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在家長和老師滿意的範疇裡進行活動。按理說孩子天真好奇,其思想和行為不應受到束縛,而家長和老師都是成人,受到各種規矩的束縛,聽話的孩子,他們的行為都不會出格。即使這些孩子想出格,但也會在家長和老師所能容忍的範疇內,不會像那些調皮的孩子那樣目無章法,毫無規矩。聽話的孩子大多都沒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

聽話的孩子都不貪玩,不貪玩就失去了聰明的機會。聽話的孩子其精力都用在了怎樣滿足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上,沒有其他過多的表現自己的精力,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只是鬱於家長與老師對自己的要求的範疇之內。

聽話的孩子都不調皮。聽話的孩子在學校想的都是怎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考慮與完成任務無關的事情,所以調皮搗蛋與他們無緣。在家裡也是這樣,他們只想怎樣為家長做好家務,無關的事就根本不去想。實際上調皮、聰明、貪玩是連在一起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而聽話的孩子除外。

另外,教育孩子有正反教育之分,如果家長教育是從正面教育還好,如果是反面教育那孩子就更危險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本事,但孩子的本事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比如我的一位鄰居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別人和他一起打工,別人掙五千塊錢他至少能掙八千,同樣的活別人十天完成能交上工,而他五六天就完成了還能受到老闆的誇獎,就是去商店買東西,他也能買得比別人便宜。這樣的一個人不能不說是個有本事的人,就這樣的人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有本事,他在教孩子本事時,在許多地方都是用欺騙手段或者偷工減料來完成任務或多掙錢的,這樣孩子當然受到的教育就不是正面的教育,因為教育者就不是正能量的人,孩子如果很聽話,那孩子不就很危險嗎?

不聽話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不聽話的孩子都貪玩調皮,有創新精神。有人曾經做過調查,貪玩能夠激發人大腦皮層細胞的興奮度,使大腦經常處於興奮狀態,所以貪玩的孩子都很聰明,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的成才也說明了這一點,牛頓是在玩蘋果落地的遊戲中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瓦特是在玩水壺裡的水燒開後能把水壺蓋頂起來的奇怪現象時發明了蒸汽機的,貝爾是在做遊戲求別人的救援時發明了電話。

有一位叫約翰.蒙尼的心理學家在研究玩耍的意義時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子隔離開,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他跟同伴玩耍,嬉戲,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孤僻、木訥有時還表現出敏感易怒易躁,這個著名的實驗說明了玩耍對人或動物的聰明度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人的貪玩總是和調皮創新精神連在一塊兒的。孩子是天真的,無論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充滿想像。所以孩子對任何事物的想法總是不拘一格,這就是創新精神,對孩子的創新精神,我們應該給以肯定和讚美,不能因為他與大人的不同就給一否定。

從這一點上來看,不聽話的孩子比聽話的孩子還要有出息。

怎樣評判這些孩子們呢?

首先,改變對孩子的評判標準,孩子聽話是好孩子,孩子不聽話也是好孩子,聽不聽話都是好孩子,只是他們思考事情的方式方法不一樣,往往不聽話的調皮的孩子想法更能出乎人的意料。

其次,別講孩子聽話不聽話都要肯定他們的優點,讓他們樹立自信。自信心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那他的事業和生活就沒有動力,有了自信才能揚起事業的風帆遠航。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自己看得起自己,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再次,培養孩子各種優良的習慣。如果孩子很聽話,培養習慣也就相對容易點了,就那也得監督孩子一段時間,讓孩子把優良習慣養成,如果孩子不聽話很調皮,培養好習慣就要費一點兒力氣了,需要對他們進行長時間的跟蹤監督,直至好習慣形成為止。

最後,聽話的孩子思想都比較保守,要在生活中多徵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給他們一點兒壓力,在學習上,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說對說錯都要給以鼓勵,以激勵他們創新的精神。不聽話的孩子思想活躍調皮搗蛋,要多引導他們做事認真慎重。

聽話的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中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平時我們只關注那些調皮的聰明的孩子,對聽話的孩子關注甚少,因為聽話的孩子一般成績都佔中上等,沒有讓家長和老師煩心的事情,對他們也就沒有特別的關注,實際上統計一下,聽話的孩子成才的機率還是不高的,這與家長老師平時對他們關注的少關係很大。

相關焦點

  • 孩子從小聽話到底好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比不聽話更糟糕
    有一種好叫沒得到的都是好的。拿孩子舉例,家長理想中的好孩子就是自己孩子改掉缺點以後的樣子。孩子聽話是因為信任還是服從我做家庭教育以來見過無數不聽話的孩子,也有極個別特別聽話的「問題」孩子。給我感覺是不聽話的孩子反而好解決,最令我頭疼的恰恰是那些十分聽話的「問題」孩子。
  • 孩子乖巧聽話好不好?男孩容易成為媽寶男,父母引導他們更主動
    她不停地換電視節目,水果盤被他翻到底,書架裡的書全搬到沙發上。我很羨慕朋友把兒子管教得這麼乖,恨不得學個法術讓我兒子定下來。但是,相處一天後,我認為孩子太聽話了真的不太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家長太過強勢、太過小心和追求完美。這些家長們無論大小事情都要替孩子親力親為,要求孩子聽從大人的,認為大人就是正確的,或因擔心孩子受傷害,先替孩子做好規劃,以至於孩子沒有機會去思考和做決定。有的家長是想讓孩子什麼都是優秀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達到高標準,就幫助孩子一起做。
  • 心理學:太聽話、懂事的孩子,沒有未來
    、懂事的孩子會面對的結果:「聽話就會聽很多人的話,懂事就會懂不必懂之事」,當然這兩句話有點感性,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專業的話,這樣提出的意見才值得大家參考。人際關係不好,以及自身的身心問題,就是這種壓抑的表現形式。那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一個好的身心健康,沒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他的未來會過得好嗎?大概率不會。
  • 養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到底好不好?
    在我國,一個孩子從小長到大,聽到最多的詞可能就是「聽話」,當他不聽從父母的意見或安排時,會被貼上「不聽話」的標籤,而當他事情做得好,符合父母的心意時,會被拍著肩膀表揚:「真聽話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雖然我就是不喜歡這電影啊,死了太多人,不管是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可是大家都喜歡啊,我想是我錯了吧。......小時候,我便是一個表面聽話懂事,內心極其叛逆的孩子。但是在那種環境下,我想大家喜歡的樣子才是對的吧,我沒有太多思考。那時的我活得既順從又叛逆,那時的我也是迷茫的,於是我只想逃離。後來十八歲,去了紐西蘭。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很多父母總是習慣於用聽話來評價孩子,但是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看了最近大火的《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每次考試都能夠拿到班裡的第一名,甚至年級第一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脫下來的鞋子擺放整齊,暑假在家不用媽媽監督學習。這樣的孩子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
  • 你真的想要的是你的孩子聽話嗎?
    家長眼裡的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到底有哪些?,你怎麼又不聽話了,你怎麼又不聽話了,而再去看看那些孩子們總是用躲閃的眼光看著家長,繼續做他們認為家長不聽話的事情,根本沒有去聽父母的話,換個地方繼續。 我發現這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所聽到的家長們講孩子不聽話的的大概的內容,比如有的是小孩去草地上,家長說有蛇,有毒等恐嚇性的詞彙,有的是滑滑梯要從反方向上去家長講的是阻礙別的小朋友玩,其中最多的問題還是孩子從滑梯的反方向上去,這確實會阻礙別的孩子玩,或者是自己的孩子搶別人的玩具,還有就是推別的孩子,更有意思的是,我發現的是在推別的孩子的時候,那些小孩子都是在大人看不見的情況下
  • 聽話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這是我每天寫一篇原創文章的第947天一說到聽話,我們就會想到小孩子要聽話。聽話的小孩,我們就認為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小孩,我們就認為是壞孩子。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這也未必。因為不聽話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沒有哪個孩子想做一個壞孩子,畢竟人的心都是向善的。那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不聽話呢?孩子確實想做一件事,而父母卻不允許。父母表現得太強勢,缺少耐心和溝通,沒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導致了孩子的反抗情緒。
  • 喜歡孩子聽話,處理不好孩子的問題就發火,只是因為你的自私
    喜歡孩子聽話,其實就是想減少自己的麻煩,因為他不聽話,我就無法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因為他不聽話,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權威;因為他不聽話,我就會覺得他會受傷,他受傷了他會難受,也會讓我不好過;歸根到底,表面是為他好,其實是為自己好,減少自己的麻煩和擔憂,這是我的自私。
  • 紫微鬥數 | 哪些命格的人是聽話的好孩子
    聽話,一直以來都被古人視為一種美德,是家庭教育乃至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不再聽話。似乎不聽話就是有主見,就是有個性,但我始終認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聽話都是一種美德。能夠聽話是做人的基本素養,善於聽話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今天就隨紫微知運一起來看一看哪些命格的人是聽話的好孩子。
  • 孩子「不聽話」,是家長的授權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一件事情要說上三四遍,甚至四五遍,但孩子依舊我行我素。其實換個角度看這件事情,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大人給了孩子拒絕的出口。這句話本身我們就是用了商量的口氣「好不好」,孩子當然可以選擇「不好」。但你可能會說,我並沒有用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但他就是不聽。兇過吼過,也認真談過,但就是沒什麼大的成效,總不能打孩子吧。
  • 李玫瑾:聽話老實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很多時候,提起學習好和學習差的孩子,我們在腦海中對他們都有自己的認知。這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有的時候我們對於刻板印象很討厭,認為他們是一種認知偏見,但有的時候它們其實也比較準。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孩子為了合群,委屈自己;為了不被人討厭,不敢表現自己;為了成為家長眼中的好孩子,選擇默默忍受。第一種可能,越聽話的孩子,越容易失去自我,沒有個性。生活在父母嚴苛教育下的孩子,會習慣壓抑自己的想法,事事聽從父母安排,沒有自我意識。
  • 李玫瑾:聽話老實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
    很多時候,提起學習好和學習差的孩子,我們在腦海中對他們都有自己的認知。這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有的時候我們對於刻板印象很討厭,認為他們是一種認知偏見,但有的時候它們其實也比較準。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①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現在很多孩子不聽話,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而且振振有詞。不聽話總是讓家長煩惱的,家長說:「孩子實在是讓我生氣,真是恨不得打他幾下,可打了以後又是自己心疼。」「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得我的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的,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兩句。」
  •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聽話」在很多時候,意味著別人說的,不管對不對,你服不服,有沒有不同意見,都得照做。你也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還意味著順服,一般情況下,可能一方的位置高於另一方,比如上級對下級,家長對孩子。在某些時候,還意味著好控制、好擺布。你要按我說的來,否則就可能有不好的後果。換到家長對孩子的方面,就是孩子不聽話,可能會被家長罵、甚至被打等。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七個半雞蛋」引發的思考:孩子不能太聽話!
    小寶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生活中也是乾淨利落,她更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從來不惹家長生氣。如果沒有今天的事情,我會認為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很好,仔細想想,確實發現孩子身上上存在的問題:太聽話。人人都喜歡聽話的孩子,因為省心。但孩子太聽話,會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一,太聽話的孩子多少會有點強迫症。
  • 孩子很聽話,但他什麼事都做不好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閱讀分享「孩子很聽話,但他什麼事都做不好」心理諮詢師曾奇峰曾說,「如果父母什麼事都替孩子做主,那麼就是在殺死孩子的生命。」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當他們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的時候,他們才會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是成長的歷練。曾奇峰還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父母卻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要替孩子選擇。」所以,父母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