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中國評判一個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聽話。在家聽家長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好孩子。用這種標準來評判孩子正確嗎?筆者以為:不一定。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成才有出息,但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模式,自己的觀點來判斷孩子的,父母和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成長模式與觀點在孩子身上就一定適用嗎?也不一定。
聽話的孩子有哪些特點呢?
聽話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取得家長和老師的歡心。讓家長高興讓老師高興,家長和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叫做什麼就做什麼,從不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的孩子一般都能取得家長和老師的認可,成為家庭裡的好孩子、學校裡的好學生,這樣的孩子成才的機率大嗎?怎樣來評判這些聽話的孩子們呢?
聽話的孩子沒有創造性。社會發展靠的是創新,沒有創新精神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而聽話的孩子大多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旨意下亦步亦趨,不可越雷池半步。在家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家務,在學校會按照老師的意圖上課做作業。這樣的孩子只會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在家長和老師滿意的範疇裡進行活動。按理說孩子天真好奇,其思想和行為不應受到束縛,而家長和老師都是成人,受到各種規矩的束縛,聽話的孩子,他們的行為都不會出格。即使這些孩子想出格,但也會在家長和老師所能容忍的範疇內,不會像那些調皮的孩子那樣目無章法,毫無規矩。聽話的孩子大多都沒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
聽話的孩子都不貪玩,不貪玩就失去了聰明的機會。聽話的孩子其精力都用在了怎樣滿足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上,沒有其他過多的表現自己的精力,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只是鬱於家長與老師對自己的要求的範疇之內。
聽話的孩子都不調皮。聽話的孩子在學校想的都是怎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根本就沒有時間來考慮與完成任務無關的事情,所以調皮搗蛋與他們無緣。在家裡也是這樣,他們只想怎樣為家長做好家務,無關的事就根本不去想。實際上調皮、聰明、貪玩是連在一起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而聽話的孩子除外。
另外,教育孩子有正反教育之分,如果家長教育是從正面教育還好,如果是反面教育那孩子就更危險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本事,但孩子的本事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比如我的一位鄰居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別人和他一起打工,別人掙五千塊錢他至少能掙八千,同樣的活別人十天完成能交上工,而他五六天就完成了還能受到老闆的誇獎,就是去商店買東西,他也能買得比別人便宜。這樣的一個人不能不說是個有本事的人,就這樣的人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有本事,他在教孩子本事時,在許多地方都是用欺騙手段或者偷工減料來完成任務或多掙錢的,這樣孩子當然受到的教育就不是正面的教育,因為教育者就不是正能量的人,孩子如果很聽話,那孩子不就很危險嗎?
不聽話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不聽話的孩子都貪玩調皮,有創新精神。有人曾經做過調查,貪玩能夠激發人大腦皮層細胞的興奮度,使大腦經常處於興奮狀態,所以貪玩的孩子都很聰明,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的成才也說明了這一點,牛頓是在玩蘋果落地的遊戲中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瓦特是在玩水壺裡的水燒開後能把水壺蓋頂起來的奇怪現象時發明了蒸汽機的,貝爾是在做遊戲求別人的救援時發明了電話。
有一位叫約翰.蒙尼的心理學家在研究玩耍的意義時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子隔離開,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他跟同伴玩耍,嬉戲,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孤僻、木訥有時還表現出敏感易怒易躁,這個著名的實驗說明了玩耍對人或動物的聰明度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人的貪玩總是和調皮創新精神連在一塊兒的。孩子是天真的,無論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充滿想像。所以孩子對任何事物的想法總是不拘一格,這就是創新精神,對孩子的創新精神,我們應該給以肯定和讚美,不能因為他與大人的不同就給一否定。
從這一點上來看,不聽話的孩子比聽話的孩子還要有出息。
怎樣評判這些孩子們呢?
首先,改變對孩子的評判標準,孩子聽話是好孩子,孩子不聽話也是好孩子,聽不聽話都是好孩子,只是他們思考事情的方式方法不一樣,往往不聽話的調皮的孩子想法更能出乎人的意料。
其次,別講孩子聽話不聽話都要肯定他們的優點,讓他們樹立自信。自信心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那他的事業和生活就沒有動力,有了自信才能揚起事業的風帆遠航。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自己看得起自己,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再次,培養孩子各種優良的習慣。如果孩子很聽話,培養習慣也就相對容易點了,就那也得監督孩子一段時間,讓孩子把優良習慣養成,如果孩子不聽話很調皮,培養好習慣就要費一點兒力氣了,需要對他們進行長時間的跟蹤監督,直至好習慣形成為止。
最後,聽話的孩子思想都比較保守,要在生活中多徵求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給他們一點兒壓力,在學習上,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說對說錯都要給以鼓勵,以激勵他們創新的精神。不聽話的孩子思想活躍調皮搗蛋,要多引導他們做事認真慎重。
聽話的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中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平時我們只關注那些調皮的聰明的孩子,對聽話的孩子關注甚少,因為聽話的孩子一般成績都佔中上等,沒有讓家長和老師煩心的事情,對他們也就沒有特別的關注,實際上統計一下,聽話的孩子成才的機率還是不高的,這與家長老師平時對他們關注的少關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