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孩子聽話,處理不好孩子的問題就發火,只是因為你的自私

2020-11-15 琛哥龍門陣


通過現象看本質,不被表面所迷惑,直面自己真實的內心,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很多讓自己煩惱和迷惑的事情上,我們總喜歡向外求,找別人要答案和方法,總想有人能快速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聽了很多課,用了很多技巧,也見到一些效果,但是繁多的問題千變萬化,有些技巧適用,有些又不適用,花費大量財力,精力到處成長。


見識多了,眼界寬了,大道理懂了,覺得自己好像變聰明了,但是實際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但在千問開啟後,我居然能很快地找到問題的本質,在不斷逼問自己的過程中看到那個自私的媽媽。


喜歡孩子聽話,其實就是想減少自己的麻煩,因為他不聽話,我就無法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因為他不聽話,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權威;因為他不聽話,我就會覺得他會受傷,他受傷了他會難受,也會讓我不好過;


歸根到底,表面是為他好,其實是為自己好,減少自己的麻煩和擔憂,這是我的自私。



另外在遇到孩子表現不好,壞習慣改不了,貪玩等等問題的時候,會控制不住發火,其實是因為自己無能,對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而用發怒來控制事態的發展。


細細想來,就是如此,因為解決不了孩子提出的,發現的,發生的問題,就只能用粗暴的吼叫來鎮壓,孩子害怕了,這個問題就算過去了。


而事實是問題一直存在,只是我逃避了而已。


我一直以為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是分析到這些問題的根本時,我才發覺,其實我更愛自己,什麼無私的愛,那也僅僅體現在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上,好吃的,好玩的,能簡單輕鬆滿足的事情上。


當我發現這個事實以後,既自責也高興,因為我終於找到根源,後來我就會經常觀察自己的行為的情緒。


在對孩子不耐煩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追問,是因為我的情緒還是因為這件本身,是因為我沒有辦法的解決還是因為我沒有去找答案?


經過幾次實踐之後,我發現我的焦慮少了,對孩子的吼叫少了,我慢慢地能融入到他的真實感受中了。


並且我和他交流的時候,並不把他當成一個孩子,而是一個可以和我對等談話的人,我有一次還告訴他:媽媽說的也不是全都對的,如果你有反對意見,你也可以說出來,試著說服我,讓我知道你會為自己想要的權利去爭取。



這些道理在書上和一些課程上也聽過,但是一直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在我一直把自己當成教育者的時候,我是看不到孩子的內心的,也感受不到他的真實需求。


我只是用道理去灌輸他,灌不進去就強迫,反覆循環而已。


在外面吃飯時,看到別的孩子乖乖坐著好好吃的時候,自己的孩子邊吃邊玩,怎麼說都不聽,我就會訓斥他,讓他看別的乖孩子。


其實我的內心是擔憂在公共場合他這麼調皮會給別人不好的印象,別人有可能在心裡想,這個孩子太沒規矩了.....


這是我以前的一個思考過程,目標指向都是別人有可能出現的負面評價,這些負面評價會變成這個媽媽不會教孩子,不會教孩子的這件事會讓我感覺受挫。


但現在我想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理解公眾場合和私人場合的差別,我們為什麼要在公眾場合表現得和在家裡不一樣,而不是去在意別人的評價。


這些發現讓我有如夢初醒的感覺,我們自己都不是完人,卻不斷地要求孩子不要有過失;我們自己都很自私,還不斷地要求別人要對自己付出更多。


我們自己永遠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我們每個行為背後都有動機,只是有時候我們忽略了,有時候不願意面對,有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發現。


帶著開放的心態接受自己的動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你看不清動機,用錯誤的方法想要得到正確的結果才是愚昧的,常問自己為什麼,再問自己然後呢?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的!

相關焦點

  • 非得反覆強調並最終發火,孩子才聽話?溫和型父母管不了孩子嗎?
    當我們煩惱孩子總是不聽話,每次都要父母大發脾氣才肯乖乖按照指令做之前,我們可以思考以下三個問題:①孩子不聽話?是什麼情形下的不聽話?②每次只有發火才會按照指令做?存疑。真的是「每一次」都只有發火了才會乖嗎?③乖乖按照指令做?這個「指令」是什麼?父母們能確保這個指令就一定是合情合理的嗎?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愛學習、孩子太調皮……這些都是父母對孩子發火的原因父母有沒有想過對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最壞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其次,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你對孩子的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不要翻舊帳、給孩子貼標籤,或是口無遮攔地指責。
  • 不愛分享是自私,倔強是不聽話,孩子大腦學習的過程你可能不知道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他們家兩歲的寶寶不喜歡分享,不管大家怎麼逗孩子,這孩子都不願意把手上的食物分享給其他人,最後孩子的奶奶說了一句:從小就這麼自私可不行。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家寶寶進入2歲之後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私,不喜歡分享,變得更加倔強,不聽話。這些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缺點,但是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這不僅不是缺點,相反還是孩子長大的標誌。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這都是用脾氣管孩子的結果。君子反求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變孩子就變。 02 衝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失掉靈性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如果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總是挑剔他
  • 衝孩子發火,破壞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自己難受,請這樣做
    【1】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  【2】如果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總是挑剔他。  【3】如果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敵意和強制。  【9】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  【10】如果孩子不喜歡自己,是因為我們對他缺少接納、認可和尊重。  【11】如果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是因為我們對他要求過高他做不到。  【12】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我們對他太溺愛,要什麼給什麼。
  • 學做一個"聽話"的父母,會讓孩子更喜歡和你交流
    如果你說:沒看見我正忙著麼?走開!那麼孩子還會繼續說下去麼?那麼你就不要在以後的日子裡說&34;,那是因為你也沒有認真的聽過孩子講話。&34;學會做一個&34;的父母,會讓孩子更喜歡和你交流。這個時候就應該堅定的跟孩子說,吃飯的時候不能把無關的東西帶到餐桌,這個是規矩,要懂得規矩,尊重別人。但不能像爸爸那樣直接摔掉,因為孩子根本就不明白你發火的原因是什麼。
  • 你家孩子聽話嗎?
    做老師的,聽到最多的,大概就是這句「老師,他不聽我的,你多說說他吧」,其實,也真不全是家長推卸責任,是真說不動小孩。可問題是,小孩終歸要畢業的,要離開學校的,到那時,身為家長,他不聽你的,怎麼辦呢?當然,小孩會長大,成為青年。十八歲成年,有了自己的主張,不聽家長,也正常。人嘛,總要長大,按自己的理解去闖蕩世界,不必事事聽話。
  • 聽話的孩子,可能會是個問題孩子
    演講稿範文: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每日觀察02787)文/樊榮強現在做父母的,都有一個困惑甚至是痛苦,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聽父母的話,如果不聽父母的話就會惹得他們不高興,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究竟聽話的孩子好不好呢?這話得分兩頭說。
  • 聽話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因為不聽話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沒有哪個孩子想做一個壞孩子,畢竟人的心都是向善的。那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不聽話呢?孩子確實想做一件事,而父母卻不允許。父母表現得太強勢,缺少耐心和溝通,沒照顧到孩子的感受,導致了孩子的反抗情緒。
  •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們不要這樣處理,對孩子不好也對自己不好
    ,因為你的越淡定越從容,孩子才會越靈秀,家庭才會越幸福,人生才會一片光明的。因為如果你的脾氣不好,發火時候的面部表情或者是一些言語會給孩子們一個猶如緊箍咒的東西套在他們身上一樣,當他們想展現自己的天性或者是優點的時候,但是一想到父母們的不支持時候,他們就會慢慢的埋藏自己起來,而且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我,總是學著怎樣去「討好」父母去模仿父母們期望他們能夠成為那個人的一切東西,所以慢慢自身本該有的靈性就慢慢的失去了。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這樣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
    我發現是因為這對我們大人來說太累了。小花玩水過後,衣服基本都弄髒了,要換要洗,還有一陽臺的爛攤子要收拾。但好像小花並沒有犯下什麼天大的錯誤呀,小孩子哪有不愛玩水的,但老公表現出的情緒卻是:你不可饒恕。我想可能只是老公想要休息,想要被理解,但小花非要去玩耍不體諒大人,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是極大的憤怒。
  • 「孩子很平庸我很失望,如何面對?」——請放下那份自私的執著
    她說,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比,自己的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如何養成心平氣和看待孩子這一路走過去的印記,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執著?就這個問題我聊聊我目前的看法。聽到這位媽媽的困惑和糾結,我首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想問問你,作為家長,你平庸不平庸?
  • 李玫瑾:孩子喜歡頂嘴怎麼辦?先別發火,不妨聽聽他們的想法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許多家長發現,自己家孩子小時候很乖,說什麼都聽,長大後卻越來越不聽話,甚至還會和大人頂嘴。說起孩子頂嘴,寶媽們都是唉聲嘆氣。李玫瑾:孩子喜歡頂嘴怎麼辦?沒有話語權的孩子,長大後喜歡用頂嘴來反抗。我們採訪了那些家長眼中喜歡「頂嘴」的孩子,孩子們紛紛表示自己心裡也有委屈,希望家長們能聽一聽他們的心聲。
  • 撕掉聽話、懂事的偽裝:被迫懂事的孩子,也許只是個"情感乞丐"
    導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但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是在忽略了自我的前提下,為了討好父母而產生的習慣性行為,或許他只是個"情感乞丐"。這麼說好像有點"殘酷",我提個問題: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和一個倔強的孩子,哪個更容易得到成人的關愛?尤其是在多子家庭中?答案很明顯,一定是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更討人喜歡。
  •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看完你就知道了
    她竟然不耐煩的大聲說:「我知道了,媽媽,你別說了。」一瞬間我竟然覺得恍惚,女兒現在才四歲,面對我多次催促,重複要求的話語,她竟然表現的好像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耐煩的回應更年期的父母。比如:早上,越是讓孩子快點穿衣服,洗臉刷牙,他們越是慢慢騰騰的不配合。晚上,越是讓孩子趕快睡覺,他們就想辦法越磨蹭著不想上床。越讓他們收拾玩具,他們越是不收拾。即使媽媽們再怎麼嚴厲,孩子們還是不聽話,不按照父母要求的去做。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惹的禍"
    孩子喜歡&34;?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34;君君的媽媽在君君小時候為了讓他聽話一些,常常會對他說這樣的話:&34;、&34;並且君君媽向來都是說到做到,因此君君小時候確實很聽媽媽的話。但是隨著君君逐漸長大上了小學,君君媽卻迎來了一個令她頭痛的問題,以前是她跟孩子講條件,現在反過來是孩子跟她提條件了
  • 《隱秘的角落》孩子聽話好不好?聽話的孩子有三個特點要小心
    孩子身上有這三個特點越聽話越可怕孩子乖巧卻沒有朋友家長都喜歡聽話且優秀的孩子,朱朝陽每次考試都是班級第一,甚至年級第一,在很多家長眼裡朱朝陽是優秀的,且聽話、乖巧。甚至老師都發現朱朝陽是孤獨的,所以班主任留下了朱朝陽的母親,只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朱朝陽母親的重視,相反,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很乖,人際關係根本不重要。
  • 忍不住衝孩子發火?你最需要的是「情緒覺察」
    在這樣的基礎上去解決問題,我們和孩子之間還會有什麼問題呢?常常有父母說:每次衝孩子發火,都特別後悔、特別內疚,可下回看到孩子淘氣不聽話,還是忍不住……怎麼才能從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跳出來呢?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根源是,我們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力不夠。的確,情緒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我們往往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情緒已經出閘。
  • 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卻聽不到孩子的話、不懂他們的心
    因為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脾氣上來的時候就會對孩子發火。當自己意識到負面情緒,就拼命想壓制,越是壓制反彈越厲害,脾氣越是大,事後更後悔。媽媽們想了想,給出了調皮、不聽話、不懂事、不好好吃飯等評語,打出了八分、七分不等,低的還有五分。主持人又問玩耍的孩子們,你覺得自己的媽媽怎樣?孩子們談起自己的媽媽滿口儘是讚美和愛意:「我喜歡媽媽陪我玩...」「我放學回家就是要媽媽抱...」「媽媽做的飯最好吃」「媽媽是小美人魚」「媽媽變老了我會很傷心...」「就是喜歡媽媽,想保護她...」「滿分十分,你們給打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