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2020-08-10 小芬育兒日記

文 | 小芬育兒日記(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11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這樣管教起來更省心省力。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

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孩子「不聽話」=「壞孩子」?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生性好動,腦子裡稀奇古怪的點子很多,做事喜歡自己拿主意,不愛聽父母的話。

這樣的孩子往往會令父母很煩惱,當孩子犯錯不聽話時,父母經常這樣批評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個壞孩子」。

但其實「不聽話」和「壞孩子」不能劃等號,孩子不按照家長的要求做事只能代表這是一個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有主見的孩子,無關品質的好壞。特別是當孩子處於成長的「逆反期」時,他們更喜歡反對、頂撞父母,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路程,不涉及好壞。

盲目聽話的孩子,有哪些缺陷

一旦父母口中的「乖」「聽話」成為了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那麼你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盲目聽話的孩子性格中會產生很多缺陷。



1、 討好父母

當孩子發現如果自己乖乖聽話,父母就會很高興,會更加喜歡自己,那麼他們就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刻意的去討好父母。

他們漸漸變得不敢向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感受,會默默的按照父母的安排做事,時間一長,他們就會迷失自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想要追求的是什麼,還會產生壓抑、自閉的傾向。

2、 獨立能力差

當孩子選擇乖乖聽父母的話,讓父母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就會過度依賴父母,出現問題第一想法是問父母的意見、尋求父母的幫助,慢慢變得缺乏主見,獨立能力變差。

3、 缺乏創造力

乖乖聽話的孩子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空間,接觸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他們對探索世界的欲望會慢慢變少,缺乏好奇心,父母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對未知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的求知慾望,不去主動探尋問題的答案,無法培養創造力。


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偶爾就讓他當一下不聽話的孩子吧

在孩子的世界裡,草地不一定是綠色的,蘋果不一定是紅色的,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能促使他們去探索和創造。

1、 欣賞孩子的「搗蛋」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對世界充滿好奇心,需要通過他們慢慢探索和求知將自己的畫卷填滿,塗上五彩繽紛的顏色。

父母學會理解和欣賞不聽話的孩子,孩子腦中那些看起來很幼稚可笑的想法,控制不住的「搗蛋」行為卻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讓他們更具有創造力。


2、陪孩子一起探索

我們要培養的並不是規規矩矩、統一標準的「乖乖女」「乖乖仔」,而是敢於提出問題,愛思考、愛刨根問題、有自己主見的孩子。

父母要多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和自然,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去找出答案,無懼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錯誤的也不要緊,重要的是過程。

3、學會放手

明智的父母不會信奉「聽話式教育」,他們更喜歡「放手式教育」,放開控制孩子的雙手,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去嘗試、體驗任何事情。

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線扯的太緊孩子就飛不高,大方向上控一控,小方向上讓風箏自在翱翔。樹立正確規則,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在不要過於關注孩子、把控孩子,孩子只有在獨立中才能快速成長,追尋真實的自我。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會面臨各種選擇,而父母不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無法一直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孩子也不能一直聽父母的話。聰明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分析利弊,遵從內心做出選擇。



你家的孩子是個聽話的乖寶寶嗎?你覺得孩子應該處處聽父母的話嗎?趕緊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我是@小芬育兒日記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聽話,指的是順服父母或老師的想法與指令。如果了解了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你還會心安理得地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嗎?孩子在大人不斷地對「聽話」的表揚與獎勵機制的強化下,會淡化自身的責任感。因為不聽話,是自己的選擇與責任,會被懲罰;而選擇順服,是他人的選擇,自己不用負責,省心又被鼓勵,何樂而不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的責任感與反省意識缺失。二、大人的話就是權威,都是對的,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來。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她忽然嚴肅道:但是,她太聽話了,我覺得這是她最大的問題,她很聽老師的話,不太發表自己的意見,她應該多說說自己的想法,不要跟著別人的想法走,不想做的時候,也可以拒絕......我震驚了,因為&34;教育在我的腦海裡根深蒂固,我們中國人便是在&34;教育下長大的,小時候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甚至長大了,還要聽老闆的話,領導的話......
  • 孩子,媽媽希望你不要太聽話
    聽話就像是優良傳統一樣被傳承下來,禁錮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大人們真的太喜歡孩子聽話了,「聽話」可以說是中國式讚美最常用詞。每每聽到誇獎孩子聽話,家長內心甚感欣慰。所以我想對孩子說,請你不要太聽話。我們對孩子的各種聽話的要求是否只是為了讓我們更省心?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告訴孩子要聽話,不讓孩子玩水,因為水會灑得到處都是;不讓孩子瘋跑,因為怕摔跤;不讓孩子玩健身器材,因為新聞上常報導的安全隱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聽話訓練只是為了讓自己更省心一點。水灑得到處都是我們就得一遍一遍的收拾,孩子瘋跑我們就得隨時擔心緊緊跟隨,玩健身器材我們就得每樣陪著全部玩遍。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有的人認為孩子太聽話不好,孩子聽話到底好還是不好?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能取得家長和老師的認可,成為家庭裡的好孩子、學校裡的好學生,這樣的孩子成才的機率大嗎?怎樣來評判這些聽話的孩子們呢?聽話的孩子沒有創造性。社會發展靠的是創新,沒有創新精神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而聽話的孩子大多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旨意下亦步亦趨,不可越雷池半步。在家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家務,在學校會按照老師的意圖上課做作業。
  • 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
    好孩子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聽話是其中應有之義麼? 聽誰的話? 聽什麼話? 言聽計從? 時常聽聞有人尤其是女人談到自家孩子,總是抱怨不聽話。講這話的人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對的都是為孩子著想為孩子好的,這簡直是必然的。可你怎麼就是不聽呢?叫我如何不憂愁? 問題在於,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長輩的話真是金玉之言嗎?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心裡,聽話的孩子總是懂事讓人省心的。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聽話,這都是為了你好。聽話的孩子大家才喜歡。你聽話,我們就給買你想要的禮物。你聽話,我就答應你帶你出去玩。那麼,聽話真的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的答案是:不!並不全是。
  • 你還在自己的孩子聽話而高興?還在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煩惱嗎?
    按理說孩子天真好奇,其思想和行為不應受到束縛,而家長和老師都是成人,受到各種規矩的束縛,聽話的孩子,他們的行為都不會出格。即使這些孩子想出格,但也會在家長和老師所能容忍的範疇內,不會像那些調皮的孩子那樣目無章法,毫無規矩。聽話的孩子大多都沒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聽話的孩子都不貪玩,不貪玩就失去了聰明的機會。
  •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講理的,聽話才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養孩需謹慎
    一開始,可能還能耐下性子,跟孩子解釋一兩句,後面直接用這些話語來搪塞過去,顯示了大人的權威,還給孩子灌輸需要因為某些身份而服從。在家聽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只是給大人減少麻煩而已,對孩子本身並沒那麼多好處。這樣聽話的孩子並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盲目服從,也會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追求的目標就是孩子聽話,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 好好學習,聽話 ,這個聽話是指聽家長的話,以家長的意願為導向,就在寫下這些字時,我剛對6歲的女兒說 「聽話,好孩子,快去洗刷.......」
  • 孩子不聽話就要懲罰?這是愚蠢的做法,這三招可以讓孩子聽話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會採取很多種手段來對付孩子,有一些父母就特別喜歡使用體罰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並覺得這種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張先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喜歡通過體罰的方式來使他孩子聽話。
  • 女兒乖巧聽話惹人羨慕?心理學家:太聽話的孩子,未必有出息
    既然,教育孩子聽話會帶來這麼多的弊端,為什麼父母還是在不遺餘力地教育孩子要聽話呢?父母為什麼都喜歡聽話的孩子?聽話的孩子一般在人群中並不起眼,總是俯首帖耳,聽話順從,可是,為什麼父母還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聽話的孩子呢?首先,聽話的孩子更放心,更省事。
  • 千萬不要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馬斯克的媽媽給我們的啟示
    梅耶也沒有生氣,因為她覺得孩子的決定有道理,他孩子的同學的父母,跟現在大部分的中國的父母一樣有操不完心,為了讓孩子進一所好的學校,要填寫大量的表格。梅耶對他的三個孩子,這些都不管,他連申請材料都沒有見到,從申請學校,選專業到申請大學貸款,都讓他們自己來。她尊重她孩子的任何決定,她的大女兒事業有成,但是不想結婚,想通過試管嬰兒要個孩子,當個單身媽媽。
  • 孩子聽話不一定是好事
    傳統的看法,聽話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孩子就是壞孩子。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有很大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要是父母的話本身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到底要不要聽呢?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嚴肅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要知道,父母並不是全知的上帝。一般來說,父母掌握知識可能比孩子多一些,然而並不意味著父母的判斷就是正確。事實上,有一些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可是卻把錯誤東西強加給孩子。
  •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
    中國的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用語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父母最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總之,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一個聽話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聽話」的媽
    隔壁鄰居常常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太不聽話了,我說啥她就跟我對著幹,我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呵呵笑著問她,你想讓她聽話,你就得先聽她的話。做個聽話的媽,不僅要願意去聽孩子說話,也要能聽懂孩子說的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尊重和共情。
  • 孩子不聽話,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做好以下四點
    現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不同,發育快,智商高,作為父母,要是沒有一點真本事,還真的很難讓孩子聽話。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是什麼原因呢?為何都把父母的話語當成了耳旁風?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那麼何為讓孩子信服的能力呢?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一種積極、肯定的互動關係。有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怕我,這就是一種能力。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父母說不,孩子就不敢再行動。其實,這樣的不叫信服能力,只是一種單方面的威嚴,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失去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內心世界。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真的聽話,應該是與孩子建立的一種平等的信任關係。
  • 不要再說孩子「不聽話」了,90%的父母都錯了
    晚上跟老公說起這件事來,本想跟老公一起吐槽一下孩子的不聽話。但老公卻說:「 你為啥一定得讓孩子那麼聽話呢?孩子這個年紀本身就是有點調皮。再說了,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想法,你為什麼不多聽聽他的想法呢?」聽了老公的話,我嘴上仍然嘟囔著「聽話的孩子多好帶呀。」可仔細想想,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其實也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