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2020-09-22 頭號情感

聽話,指的是順服父母或老師的想法與指令。如果了解了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你還會心安理得地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嗎?

一、我只要聽話,就不用承擔責任。孩子在大人不斷地對「聽話」的表揚與獎勵機制的強化下,會淡化自身的責任感。因為不聽話,是自己的選擇與責任,會被懲罰;而選擇順服,是他人的選擇,自己不用負責,省心又被鼓勵,何樂而不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的責任感與反省意識缺失。

二、大人的話就是權威,都是對的,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來。因為自己想法不被鼓勵,時間一久,就失去了獨立思想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機會。

三、自我壓抑是正常的,但我不能在大人面前表現出來(我要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一面)。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個性與自我身份意識,而聽話就是把個性壓制與扼殺,把個性的枝蔓砍去,變成一個毫無特點的「優秀孩子」。但孩子的內心不會完全順服,卻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因為他們要維持「好孩子」的嘉獎與父母的開心。這種內心隱秘處的「對抗」會成為長大後的隱患或通過別的不被人知道的途徑發洩。

四、這個世界就是大人口中的樣子。孩子通過與外界的正反向互動認識世界,而聽話把孩子與世界互動的渠道阻塞了,限制了他們探索與感知世界的機會、感受與能力。等到他們長大,卻發現這個世界與原來所認知的很不一樣,易遭受挫折,因而對人生產生懷疑、不自信而無法面對與適應社會。

五、我優秀,我驕傲,我不能有缺點。長期聽話的孩子習慣了被大人誇張「懂事」「乖」「聽話」,這會導致一些孩子不能承擔任何失敗與不足,一點小的失敗有時候是致命的打擊。沒有一個人是完人,每個人都需要經歷風雨,知道並接受自己的缺點,任風吹雨打而站立不倒的才是真正獨立、堅強的人格特質。

孩子正常的聽話不是壞事,但長期過於聽話需引起家長與老師警惕。孩子生性活潑、自由,需要表達自我,叛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問題在於,大人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叛逆,並且在正確的引導下健康地成長?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通過觀察父母的言行來學習。爸爸媽媽如何互動、如何處理事情會成為他們的效仿。所以,父母要行出為人態度、做事風格、思維方式的榜樣來。身教重於言教。

二、理解與尊重孩子的想法,多交流、討論而不是指揮。在孩子不聽話時,細心、耐心了解他們不願聽從的原因,不論發生什麼,都以尊重對方的態度來冷靜地對待。不要指揮,而是通過平等的交流來用心教導、疏導。不要求百分百按大人的意願來,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與自由,鼓勵他們說出真實的想法,逐步活出真實的自我。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靠的是涓涓細流。

三、不辦包孩子的事,讓他們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個過程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遭遇挫折,也體會喜悅。同時了解、感知了世界,也更能了解大人們的想法,並且對自己做的事更有責任意識。

總結一下。大人總覺得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是對的,孩子不懂,只要聽從就行,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聽話的孩子更得父母與老師歡心,也成為他們驕傲的資本與炫耀點。但這種做法往往看起來不錯,實則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很大。但叛逆的孩子不容易管教,大人需要以身作則,並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前提下找到平衡點,多與孩子平等與冷靜交流,不是動輒用大人的權威去指揮。

相關焦點

  • 一個聽話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聽話」的媽
    隔壁鄰居常常和我抱怨,我們家孩子太不聽話了,我說啥她就跟我對著幹,我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呵呵笑著問她,你想讓她聽話,你就得先聽她的話。做個聽話的媽,不僅要願意去聽孩子說話,也要能聽懂孩子說的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尊重和共情。
  • 你還在自己的孩子聽話而高興?還在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煩惱嗎?
    按理說孩子天真好奇,其思想和行為不應受到束縛,而家長和老師都是成人,受到各種規矩的束縛,聽話的孩子,他們的行為都不會出格。即使這些孩子想出格,但也會在家長和老師所能容忍的範疇內,不會像那些調皮的孩子那樣目無章法,毫無規矩。聽話的孩子大多都沒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聽話的孩子都不貪玩,不貪玩就失去了聰明的機會。
  • 聽話的孩子,往往長大了出息不大,真正的原因讓我們深思無語
    我們給與孩子什麼環境,就會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認知上要明白過來,認知明白了,在財商上,我們就會給他很多的鍛鍊環境。那麼,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什麼樣的環境?首先,是關於金錢的語境。再家庭裡,不要被動談論金錢。什麼叫被動談論?就是面對生存的焦慮談論,賺了賠了,多了少了,怎麼分配使用,往往這些話題是充滿壓力,或者是擔心之下的無奈和爭吵,再或者,是夫妻間因此的糾紛。
  • 孩子該聽話還是不該聽話?
    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家裡有個聽話的孩子真的是燒高香了,我小時候,家裡的長輩說得最多的是:「孩子,乖,聽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諸如此類,所以受家庭教育影響,我基本算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到如今我也成為了母親,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時,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成長,我覺得太聽話的孩子的背後缺乏的是開創精神,容易刻板,用我們的方言說就是不靈泛,缺乏應變能力。
  • 培養孩子「聽話」、「懂事」,不如培養孩子「自律」
    「聽話」、「懂事」。 孩子似乎變得越來越失控了,越來越「不聽話」、「沒規矩」了。 於是,我們更加為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那麼這就像「牛不喝水強按頭」一樣困難,我們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孩子聽話就是好?德國教育卻讓聽話的孩子不再聽話!
    在我的國家,大多數老師家長一致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模範生,而模範生的第一標準就是聽話,聽話的孩子是人人喜歡,人人說好的。那一刻,我開始回憶自己的童年。畫畫課,老師說樹是綠的,你畫成黑色是錯的。於是,我撕了我黑色的樹,重新畫了棵綠的,雖然我在夜晚看到的樹的確是黑色的啊,但老師說我錯了,那便是我錯了吧!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聽話的孩子」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們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追求的目標就是孩子聽話,好好吃飯 好好睡覺 好好學習,聽話 ,這個聽話是指聽家長的話,以家長的意願為導向,就在寫下這些字時,我剛對6歲的女兒說 「聽話,好孩子,快去洗刷.......」
  • 太聽話的孩子其實很悲哀,有格局的父母都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他對無電線的興趣就是小時候被激發培養出來的,長大後創業選擇了智慧型手機這一領域正是發揮了自己的所長。所以,當你抱怨自家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優秀的時候,先問問自己允許孩子去學習去探索了嗎?沒有幾個孩子天生優秀,大都是靠後天培養出來的。3.思維活躍,敢想敢創新。孩子的思維方式與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輕鬆愉悅的環境裡成長的孩子,不僅做事不受各種限制,想法同樣不會受到各種打擊,孩子的思維自然就活躍很多,既敢想又敢做。
  • 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嗎?
    中國的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用語就是:小孩子要聽大人的話。父母最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不聽話。總之,聽話似乎成為了「好孩子」的最高標準。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
  • 孩子聽話不一定是好事
    傳統的看法,聽話孩子就是好孩子,不聽孩子就是壞孩子。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有很大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要是父母的話本身是錯誤的,那麼孩子到底要不要聽呢?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嚴肅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要知道,父母並不是全知的上帝。一般來說,父母掌握知識可能比孩子多一些,然而並不意味著父母的判斷就是正確。事實上,有一些父母要求孩子聽話,可是卻把錯誤東西強加給孩子。
  • 如何培養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
    其實,怎樣培養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這句話是有毛病的。因為,這句話的邏輯是「我們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仿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我們能「要」出來的,這顯然是不成立的。想讓孩子「聽話」,我們的著力點其實是做一個「我的話孩子願意聽」的父母。怎麼做呢?
  • 孩子是不是應該聽話?聽話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嗎?
    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心裡,聽話的孩子總是懂事讓人省心的。從小到大,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聽話,這都是為了你好。聽話的孩子大家才喜歡。你聽話,我們就給買你想要的禮物。你聽話,我就答應你帶你出去玩。那麼,聽話真的就是衡量孩子好壞的標準嗎?我的答案是:不!並不全是。
  • 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
    導讀: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都是被「會溝通的父母」培養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
    「你家孩子好乖啊,要是我家孩子和你家孩子一樣乖該多好?我就省心了」在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在小區樓下玩耍的時候,總有家長這樣跟我聊天。雖然我表面說「孩子天生的,孩子天生的」但心裡還是樂開了花,一方面是別人誇我家孩子,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得到了收穫的。
  • 「我不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從小到大,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一直在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們的內心究竟受到了多大傷害,家長其實是不知道的,反而還在沾沾自喜。「我不需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在一出生就聽話,其實基本是不可能的,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家長過於放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卻過於苛刻。
  • 孩子聽話背後的真相,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
    聽話,不是一種美德。這個結論並非第一次得出,魯迅在他的文章中曾經寫道:「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絕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從小到大,我們都擁有一種集體潛意識,聽話的孩子會得到獎賞。也許是老師發放的小紅花,也許是爸媽給買的新玩具,也許是大人聚會時異口同聲的誇讚。反之,一旦不聽話,那一定就是「壞孩子」。但這條路徑細想起來很可怕,如果說話的人是錯的呢?還要聽嗎?也許會有人辯解:「我們是親生的爸媽,怎麼會害孩子呢?」
  • 孩子不聽話,媽媽怎麼辦?5招「搞定」不聽話的孩子!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要和媽媽作對的,他的每一次不聽話,背後都藏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只有明確了原因,媽媽才能理智看待「孩子不聽話」這個問題。我想,媽媽是不懂我的心了——不能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2多想媽媽也能經常「聽我說」——沒有做一個會傾聽孩子的好媽媽 5就知道批評我,多想被表揚!
  • 兩三歲的孩子不聽話還在打罵,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特別的叛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而且孩子太小了,打不得罵不得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