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2020-11-09 薯片媽咪

懂事的孩子深受家長的喜歡,但家長真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嗎?因為孩子懂事,所以父母就會減少很多麻煩,生活也會輕鬆很多,其實家長有時候也是為了方便自己而已。


但對於孩子來說過於懂事並不是什麼好事情,當家長帶孩子出去買東西的時候,孩子為了懂事,不敢亂花父母的錢,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選擇放棄。

從小到大,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一直在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們的內心究竟受到了多大傷害,家長其實是不知道的,反而還在沾沾自喜。

「我不需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讓人心疼

孩子在一出生就聽話,其實基本是不可能的,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家長過於放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卻過於苛刻。


月月是一個六歲的女孩,家裡的條件比較一般,在月月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總是跟她說:「家裡條件一般,在外面一定要聽話,我們家跟其他家庭比不了,父母為了你付出太多,你千萬別學壞。」

年僅三歲的月月其實什麼都不懂,但媽媽總是跟自己這麼說,月月一開始看到別的小朋友有新衣服,新玩具的時候,還會跟媽媽要,但現在基本都不會跟媽媽提這些要求了。

媽媽卻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這樣,在外面別彆扭扭,而且還不喜歡說話,有一次媽媽帶著月月出門,月月看到了一個洋娃娃非常漂亮,於是一直盯著那個娃娃。


媽媽卻說:「你喜歡那個娃娃?」月月看了看之後說道:「媽媽我不需要了。」於是媽媽欣慰笑了笑,對月月說道:「真乖。」

聽話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年僅六歲的孩子現在就已經開始變得無欲無求,甚至有時候在背後默默流淚,很多家裡面其實都不富裕,但也會儘量去滿足孩子,但如果什麼都不滿足孩子,也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別讓家長的「心窮」毀掉了你的孩子,每個人都是有欲望的,這種欲望並沒有錯,它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努力,但家長如果將孩子的欲望都弄沒了,孩子是不會真正感受到快樂的。


家長過於讓孩子勤儉節約很容易帶來隱患

*孩子會變得自卑

勤儉節約原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現在家裡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適當消費不僅會讓自己感受到快樂,而且也有助於社會的發展。

家長一直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當孩子看到別的孩子什麼都有,而自己沒有的時候,這種自卑是非常真實的,不是家長兩句話就可以解決的。


*孩子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變成這樣,更多是為了討好自己的父母,想讓家長多誇自己,讓他們開心,但孩子自己卻喪失了最基本的欲望,這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他們在長大之後,也會先去滿足別人,不會認真對待自己,這種自我傷害其實更加致命。


*不敢在外面花錢,對金錢觀產生偏差

雖然大家不應該浪費,花錢也不要大手大腳,但這樣的孩子根本就不敢在外面花錢,當他們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不敢買。

而孩子對金錢觀也會產生誤解,甚至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


【貼心寄語】

希望家長們都可以對孩子大方一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最好的,同時也不要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自己去努力。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看待那些過於聽話懂事孩子的?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不要」,孩子的懂事背後,隱藏著令人心疼的現實
    聽話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喜歡,會被人稱讚懂事。而那些不喜歡聽父母話的孩子,永遠都是大人們批評的最佳對象。你是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相信很多人在聽到這個問題以後,都會說想要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畢竟和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比起來,聽話的孩子總歸是更好管理一些的,會讓家長很省心。可孩子太懂事了,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當晚上莉莉回來的時候,婆婆得意地說:「你今天不在家的時候,你兒子特別懂事乖巧呢,比你在家的時候好帶多了」。莉莉聽著婆婆話裡有話,氣不打一處來,便回了婆婆一句「你不在時,你兒子也很懂事」。婆婆聽後臉瞬間暗了下來。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 孩子看似「懂事」的3種表現,不一定是高情商,背後藏著多少心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少年說》節目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有一位姐姐站在天台上,對下面僅僅兩個月大的弟弟喊話道:「弟弟,我希望你以後不用那麼懂事!」原因很簡單,在很多二胎家庭中,「大讓小」似乎是一種常態,父母總是對較大的孩子強調:「你是哥哥/姐姐,要懂事點!」所以,孩子也不得不忍下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做出哥哥姐姐應有的擔當。
  • 鄭爽:孩子太早懂事,並不幸福!這裡告訴你「懂事和聽話」的區別
    懂事和聽話的區別a.懂事,就是能了解對方的意圖,不讓對方擔心,並在自己能力之內幫對方分擔一些事情,且對方也很滿意b.聽話,就是對方說什麼你做什麼,從不反駁,沒有自我判斷的能力孩子的懂事,一般從聽話開始,後面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轉變為懂事。
  • 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都是心酸
    過早的懂事會讓孩子變得壓抑,不僅阻礙情緒的正確釋放,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道路。作為孩子的保護者,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這種懂事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表達自己。孩子就應該無憂無慮,而不是過早地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壓力和重擔。一、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懂事」?
  • 不想讓孩子像「賀子秋」一樣懂事!不要再誇獎孩子懂事了!
    最近都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小編也在閒暇時看了一些,看到評論大家都心疼賀子秋,是的,我也心疼他。我想大聲說,不要把懂事當做誇獎!你不知道被誇獎的人有多絕望!再看到李爸爸說他在長身體給他夾肉時,想起即使把糖捂化了也要給我帶回來的爺爺奶奶。我一歲的時候父母便外出打工,四歲時爸媽帶著兩歲的弟弟回家罰款上戶口我才知道自己有了弟弟,家裡親戚都說有了弟弟父母便不愛我不要我了,那個時候小小的我還不知道怕,後來爸媽帶著弟弟走了,我才想到他們可能真的不愛我了,對著照顧我的爺爺奶奶我也更聽話了,更懂事了,我怕他們都不要我,我沒地方去了。
  • 孩子聽話懂事?很多父母錯了!要鼓勵孩子勇敢說「不」!
    ,特別聽話懂事。我在一旁看著也是心疼到不行,小姑娘太懂事了,不舒服也不喊疼,就這麼硬生生忍著。回家路上,朋友就開始教育女兒,非常溫柔認真地跟她說:「笑笑你記著,以後如果身體哪裡不舒服就告訴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忍著知道嗎?你只有說出來,媽媽才能幫你,媽媽不想看你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笑笑懵懂地點點頭說我知道了。
  • 我一直教育兒子不要那麼懂事聽話
    兒子的氣質比較安靜乖巧,也許正因為這樣,總被周圍的親戚朋友誇懂事聽話,可我卻很排斥,甚至擔憂。以前有次和朋友聚餐,剛互相寒喧沒幾句,朋友就看向我兒子:「哥哥還會陪妹妹玩啊,好懂事,好聽話哦………」正準備拿出一本故事書來看的兒子聽了後把書又塞進了包包,轉頭又去和妹妹玩石頭剪刀布……我心疼兒子的壓抑,記得在一篇文章看過這樣一句話:懂事的人很容易失去自我,他們總會去取悅別人,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 孩子,希望不要再做那個「懂事」的孩子了
    前不久,親貝網小編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兒的抱怨,小時候家裡窮,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會說:「給弟弟買吧,我不要!」其實,她的內心是多麼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媽媽也會給她買一件。當然,最後衣服只買給了弟弟。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超過五百,穿著土氣臃腫的衣服。
  • 家長都喜歡"懂事的孩子",懂事背後隱藏著孩子真實情緒,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孩子懂不懂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偏偏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表現出的反應與我們所期待的大相庭徑。而那麼聽家長話、不哭不鬧的孩子則成了家長最喜歡的一類。
  • 不要再說孩子「不聽話」了,90%的父母都錯了
    讓孩子聽話,會磨滅他們的主見捫心自問,我希望娃事事都聽話,是因為感覺那樣自己會少費很多口舌,也會少生一些氣。永遠不要在別人那裡找自我價值的體現。 比起讓他聽話,我更希望他們有自我的意志,有思考、判斷哪怕是批判的能力。
  • 撕掉聽話、懂事的偽裝:被迫懂事的孩子,也許只是個"情感乞丐"
    導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但過於聽話的孩子,往往是在忽略了自我的前提下,為了討好父母而產生的習慣性行為,或許他只是個"情感乞丐"。三個孩子興奮不已,完全沒我們什麼事兒,變成了他們的"演唱會"。但是,浩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只唱了一首歌,然後就開始維持秩序:"哥哥唱歌的時候,你別搗亂。"好乖巧啊!但我又有些擔心:一個6歲的孩子,大家都玩得熱鬧,他是真的不想玩嗎?
  • 來自一個媽媽的忠告:10歲前,請不要讓孩子太懂事
    是啊,大部分的父母總是喜歡「懂事」的孩子,因為懂事的孩子省心。可是,他們之所以懂事,真的是他們的內心想法嗎?還是單純為了取悅大人?從小被迫「懂事」「聽話」的孩子,長大後不會表達自己的欲望,也很難表達自己的不快樂情緒,不會對別人說「不」,不會據理力爭。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在我看來,小傑懂事的讓人有些心疼,面對想玩的玩具,只能眼睜睜看著,顯然他並不快樂,在我的眼裡,有些小孩子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想法子讓自己的父母滿足要求,小傑的媽媽還以此引以為傲,孩子的「懂事」真的對他好嗎?這是在強迫孩子「成人化」。陳鶴琴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大腦、手、自由,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成長。
  • 6歲懂事女孩校門口崩潰大哭:誰能看見我懂事背後的傷痛
    昨天聽說,在我們鄰居圈裡,乖巧懂事到一種"境界"的6歲女孩晶晶,在小學門口崩潰,嚎啕大哭。原因是晶晶的外婆這段時間一直生病,外婆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家人認為晶晶媽媽應該寸步不離伺候身邊才顯孝心。可晶晶媽媽還有兩個正在上學(一個剛上小學的晶晶,一個上高中的姐姐)的女兒要照顧。
  • 孩子很懂事,很可能是隱藏情緒,4個小妙招讓孩子合理宣洩情緒
    文丨大白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懂事聽話,並且能為自己減輕一些負擔,但父母真正擁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時就是好事兒嗎?您知道孩子懂事的背後有哪些原因嗎?
  • 孩子過分懂事背後滿滿的都是心酸,家長們覺悟吧,別再沾沾自喜了
    文|啞鈴媽媽懂事的孩子,是爸媽難得的寶貝。可是,過於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都是心酸。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也許會發覺,懂事的孩子真可伶。懂事的孩子,很心疼爸媽的付出,他們不忍心再給爸媽添麻煩。小脾今天6歲,他性格很內向,心思細膩敏感,每次爸媽吵架後,小脾都會懂事的哄著爸媽和好。
  • 還在培養「聽話」的孩子?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聽話,指的是順服父母或老師的想法與指令。如果了解了孩子長期聽話背後的心態,你還會心安理得地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嗎?三、自我壓抑是正常的,但我不能在大人面前表現出來(我要學會隱藏自己真實的一面)。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個性與自我身份意識,而聽話就是把個性壓制與扼殺,把個性的枝蔓砍去,變成一個毫無特點的「優秀孩子」。但孩子的內心不會完全順服,卻不會直接表達出來。因為他們要維持「好孩子」的嘉獎與父母的開心。
  • 懂事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的道德綁架
    閨蜜瞬間心就像被什麼擊中了一樣,她眼裡閃著淚花告訴我:「我才知道,原來孩子這麼懂事,懂事得讓我心疼。」這句話說得很對,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招人疼。別人家的孩子,實際上只是個傀儡罷了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個祝福:祝福每一位媽媽的兒女都乖巧順從、懂事聽話!可是,這樣的「祝福」,你真的接受嗎?
  • "太貴了,我不要",孩子懂事的背後,是家長的"窮人思維"
    編輯:墨墨定稿:小小蘇大家都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也在一直以此為教育孩子的標準,勤儉節約固然是好,但是有太多的家長偏離了方向。他們誤以為是孩子克制自己的需求就是好的,從而從方方面面一直在制約著孩子,而孩子看似懂事的背後實則暗藏著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