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說,在我們鄰居圈裡,乖巧懂事到一種"境界"的6歲女孩晶晶,在小學門口崩潰,嚎啕大哭。
原因是晶晶的外婆這段時間一直生病,外婆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家人認為晶晶媽媽應該寸步不離伺候身邊才顯孝心。
可晶晶媽媽還有兩個正在上學(一個剛上小學的晶晶,一個上高中的姐姐)的女兒要照顧。晶晶爸爸常年駐外工作。
終於,晶晶媽媽受不了老家人對自己的議論紛紛。要把剛開學才兩周的晶晶,一起帶回去老家。要向學校請假一段時間。
才入學一年級兩星期,馬上又不能上學了。晶晶崩潰大哭,一邊哭泣一邊無比難過地說:我想上學,媽媽,讀書最最重要.而且老師挑選我明天參加書法比賽啊.....
晶晶這個小女孩,在我們鄰居圈裡很出名,是因為她媽媽總是對她"異常懂事"的優秀事例的宣揚。
總誇說孩子很自律,很獨立。自我要求很高,基本的意思是她都不需教孩子,也沒報班。他們家孩子是自然優秀的神童。
所以這次晶晶在校門口,嚎啕大哭,大家覺得很意外。議論紛紛。
由於一直在心理領域的敏感性,之前我其實都有在好奇關注著,這件事情的發生,我並不覺得意外,其實這個孩子的"崩潰"是遲早的。
在這樣的年齡,過分懂事的孩子,其實很讓人心疼,這是被迫催熟的孩子。是深深壓抑自己的需要,假裝自己比同齡人更懂事,假裝自己什麼都不需要,不惹父母生氣。
很遺憾,孩子的過分順從和懂事,是一種被迫。不過是為了向父母討要認可和愛。
這麼小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就等於天蹋了,無法生存。只有滿足父母想要的"人設",才能被喜歡被愛。
在我們圈子中,一直盛傳晶晶幼兒園期間的好幾件"秩事"。
一件是晶晶好喜歡舞蹈,一直和媽媽說想上舞蹈班,媽媽堅決不同意。
說學這個沒什麼用,還特地找幼兒園的班主任,希望她說服晶晶不要再鬧著要報班。
從此晶晶不再鬧了.......
另一件是,晶晶有一天去幼兒園,突然興奮地和同學們一直在介紹自己的衣服,
說:這是匡威的牌子,我媽媽說這是品牌。你們看,我這衣服非常好。
後來才知道,這件衣服是我們一個鄰居姐姐穿過的,送她的。
其實晶晶家庭經濟條件挺好的,並不拮据。
而且晶晶媽媽會經常故意向周邊人顯示自己是有錢人,以及周邊的朋友個個都是有錢人。
可晶晶的媽媽,卻並不樂意成全晶晶的願望。
其實晶晶是個很好學的孩子,愛好廣泛。但晶晶從小喜歡的課或玩具,她媽媽幾乎是不給她買的。6歲前只報過一次媽媽認為有用的硬筆課。
記得今年開學前,有一次,晶晶媽媽帶晶晶來我家裡串門。晶晶的媽媽開心地向我說起晶晶的懂事和獨立。神情很是驕傲。
她說:"我家晶晶很獨立很乖啊,她總是說我現在馬上要當小學生了,我不需要玩具了。玩具幫我全部扔掉。我不需要。"(其實他們家沒什麼玩具)
我聽著晶晶媽媽還在很驕傲的說著,但我的眼睛卻看見這個小小的女孩,還在我兒子布置很漂亮的兒童房裡流連忘返,不捨得出來,眼睛裡滿是羨慕和喜歡......
明明喜歡,明明心裡想要,為什麼卻要假裝自己不需要呢?因為如果我需要,媽媽會生氣,會覺得我不懂事。媽媽不喜歡不懂事的孩子。我好需要媽媽的愛。
所以一個小小的孩子,有了遠超過她年齡的"早熟"和"懂事"。
卻失去了童年本該有的"色彩斑斕"和無憂無慮。這並不是天賦異稟,而是一種傷害。
她的世界裡從小就被"應該"綁架了。
晶晶媽媽常常向鄰居"炫耀"晶晶從小具備"高情商",說她從小就很會察言觀色,像個小大人,很奇特,大人的世界她全懂,在與大人對話中,說話總是很"得體"。
試問:如果能夠無憂無慮地當小孩,被人寵愛,誰又願意去當需要考慮很多現實問題的"大人"呢?
在懂事的背後,誰又能看到內心深處的傷痛呢?
要知道,如果能按照人不同階段的發展規律,在不同階段,充分發展過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會是多麼的充盈啊!
在兒童的世界裡,"我想要",是太正常不過了,這是探索,審美,創造力的起源不是嗎?
如果在她6歲的時候,她特別喜歡一件公主裙,而被定義為是一種不該與錯誤。等到28歲時,你再買給她,她已經不需要了。
孩子總是會長大,經歷也總是會過去。但她的人生底色該是多麼的悲涼。原生家庭帶來的成長傷痛,影響深遠。
心理學有句著名的描述:潛意識,操縱你的命運。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