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分懂事背後滿滿的都是心酸,家長們覺悟吧,別再沾沾自喜了

2020-08-17 啞鈴媽媽

文|啞鈴媽媽

懂事的孩子,是爸媽難得的寶貝。可是,過於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都是心酸。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也許會發覺,懂事的孩子真可伶。

01

懂事的孩子,寧願自己受苦,咬牙扛,也不想讓爸媽難過。

之前看過一個女孩的故事,她跟隨爸爸去工地玩耍,看見爸爸幹活辛苦,心裡很不是滋味。正巧,女孩一個不留神,就被鋼釘穿腸,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可是,即便這樣,女孩仍然沒有告訴爸爸。直到後來回家了,女孩才因疼痛難忍,被爸媽送往醫院救治。

懂事的孩子,很心疼爸媽的付出,他們不忍心再給爸媽添麻煩。

小脾今天6歲,他性格很內向,心思細膩敏感,每次爸媽吵架後,小脾都會懂事的哄著爸媽和好。

有一次,爸爸跟媽媽吵架後,一生氣就起草了離婚草稿。本來夫妻倆劍拔弩張,已經無可挽回了。

想不到,小脾一句話卻哄得爸爸哈哈大笑,爸爸立刻就決定不跟老婆離婚了。那一刻,小脾一激動,竟然哭了起來。

爸爸問他怎麼了,小脾又趕緊強迫自己微笑,他告訴爸爸說,「我要成為你們的開心果,讓你和媽媽捨不得離開我,這樣我才能保住這個家。」

懂事的孩子背後,可能只是假裝的堅強,爸媽別再以孩子的「假懂事」為驕傲了。也許,這只是他們被逼無奈的選擇。

02

懂事的孩子,心裡有苦,有渴求,卻不會告訴爸媽。

王姐家有個女兒叫小麗,王姐生了女兒三年後,就出去上班了。王姐說,「我小時候家裡條件很差,我不能讓女兒再跟我小時候一樣受窮了。」

為了工作,王姐很努力,每天擠公交車來回要兩三個小時,碰到堵車時,會在路上花更久,陪伴女兒的時間很少。

女兒小麗從來沒抱怨過,她總是乖順的在媽媽下班後,抱著媽媽噓寒問暖,故意逗媽媽笑。王姐時常誇獎女兒,「你這麼懂事,我更得努力了。」

可是,一直到女兒上小學,王姐看見女兒的作文本,她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孩子那麼懂事,內心卻是如此孤獨。

女兒小麗在作文中寫道:媽媽總是很忙的樣子,她早出晚歸,只為了賺錢供我上學。可其實,我寧願不上學,也想要媽媽陪我。

哪怕,媽媽只陪我多玩一天,我都願意立刻化作蝴蝶,飛向天堂。

女兒的作文嚇壞了媽媽,她從未想過,外表懂事的女兒內心卻如此敏感,情感如此豐富。王姐真的把孩子只當作是孩子,疏忽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如果日常生活裡,爸媽一味的炫耀孩子的懂事,不懂得俯身去關心孩子,只會把孩子培養成「假懂事」,這只會加重孩子內心的孤獨和痛苦。

03

有遠見的爸媽,捨不得讓孩子太懂事了。

因為爸媽知道,這樣的孩子容易有性格上的問題。比如,敏感,缺少安全感,討好他人。長期下去,孩子很難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小一總被人誇為懂事的好孩子,在大家眼裡,小一年紀雖小,卻會幫媽媽做飯,幫爸爸洗襪子。這樣懂事的孩子,還真是難得,爸媽都引以為傲。

可是,誰也沒想到,小一竟然把這樣的做法,當做是跟人交往的基礎原則,小一在學校對任何人都如此,只要有人需要幫忙,他絕對伸出援手。

這本是好事,可有一次,媽媽發覺,小一拿很多個作業本回來寫,一寫就寫到了半夜。小一媽媽一問才得知,小一不懂拒絕他人,覺得拒絕他人有點難為情。更何況,他很享受「活雷鋒」的光榮標籤。

只可惜,最終小一卻把自己累的不得了,還做下了替人代寫作業的錯事,被媽媽批評。

也是通過這件事情,媽媽才意識到,真不能把孩子「縱容」的太過於懂事。不然,孩子的性格會格外懦弱,不懂拒絕,不會理性看待問題。有可能,孩子還會因為缺乏安全感,想要討好他人,就走上錯路。

小孩子無需太懂事,有些同理心,能適度去體諒他人的苦難就足矣。

當家長發覺,孩子會為了他人,徹底犧牲掉個人利益時,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幫孩子分析是否有這樣的必要,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

當家長發現,孩子總是因為別人的苦痛耿耿於懷,無底線的縱容他人的要求,無原則的幫助他人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拒絕,先教育孩子學會說「不」。

過度的懂事,就像是一把無名火,很容易燃燒到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深處痛苦裡。凡事過猶不及,小孩子過度懂事,不如適度懂事,更容易獲得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不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心酸
    懂事的孩子深受家長的喜歡,但家長真的喜歡這樣的孩子嗎?因為孩子懂事,所以父母就會減少很多麻煩,生活也會輕鬆很多,其實家長有時候也是為了方便自己而已。從小到大,這樣懂事聽話的孩子,一直在為了父母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們的內心究竟受到了多大傷害,家長其實是不知道的,反而還在沾沾自喜。「我不需要了」,6歲孩子的聽話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在一出生就聽話,其實基本是不可能的,聽話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有的家長過於放縱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長對孩子卻過於苛刻。
  • 「我家孩子太懂事」,家長別沾沾自喜了,小心孩子過早成人化
    很多媽媽聽了都誇她家孩子懂事乖巧,什麼事情都替父母著想,媽媽也覺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教育出這樣一個讓自己暖心又懂事的孩子但我聽完後的感受和別的媽媽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孩子懂事的有點讓人心酸,不像這個年紀孩子該有的狀態,過早的&34;。
  • 孩子有這2個懂事行為,並不見得快樂,家長別沾沾自喜
    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希望孩子既聽話又懂事,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也招人喜歡。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懂事的孩子他們承受的往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聽話,是父母的驕傲,但不見得孩子有多快樂。
  • 孩子有這3種"懂事"的表現,其實就是情商低,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家長固然之都想塑造孩子懂事的形象,這樣在外出的時候也不會給自己惹來麻煩,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還可以安心一點,在學習上也不懂家長太過於操心。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懂事的行為,並非孩子真的本意上的懂事,而是孩子存在一種自卑的心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去開導孩子,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孩子的這3種表現,看似「懂事」其實代表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兒子小的時候特別懂事聽話,不管爸爸媽媽說什麼,他都會照做,不會反抗,一開始王女士夫妻還覺得這個孩子帶起來省心其實,孩子在小時候如果出現了這3種表現,在長輩們看來可能是&34;,但其實代表著孩子的情商低,父母千萬別沾沾自喜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一、為什麼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們懂事這樣的孩子出去以後一定會被眾人稱為乖孩子、好孩子,認為父母教育的好,父母也因此欣慰,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在我看來,這個孩子的性格是不是比較的內斂、孤僻,孩子行為的背後都是有一定的形成原因。
  • 孩子小時有這幾種「節儉」,將來大多沒出息,家長別再沾沾自喜了
    相信每一位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浪費周圍的資源。並且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夠學會節儉的美德,這樣不僅僅能夠省下來很多必要的資源,也能夠讓他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即便走出社會,也會被他人認可,也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可是,有些父母就過分地解讀了節儉這個詞語,將它們理解為摳門、吝嗇的意思。
  • 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都是心酸
    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過早的懂事會讓孩子變得壓抑,不僅阻礙情緒的正確釋放,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道路。作為孩子的保護者,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這種懂事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表達自己。孩子就應該無憂無慮,而不是過早地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壓力和重擔。一、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懂事」?
  • 這幾類孩子看起來活潑可愛,其實讓人很討厭,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有一次私語我在旁邊就聽到了,朋友也覺得我聽到了就笑著說她每次都這樣,還說路上坐她叔家的車把人家一路誇,轉身就說:媽媽他這什麼破車。她女兒和她媽媽說:媽媽我說的都是騙阿姨的,還是你最漂亮,我還是喜歡你。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可不少見,問題是明明孩子的行為不妥當,可家長卻一味地替孩子掩飾,甚至還感覺孩子這樣很可愛。孩子有這幾種行為的,家長就別再沾沾自喜了,趕緊制止吧。
  • 這4種娃其實是「假聰明」,長大難在社會立足,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希望家長們都能夠辨別自家孩子到底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千萬別讓假聰明害了孩子。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孩子的哪些表現其實是假聰明?一旦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家長們可千萬要當心了。「假聰明」的表現,家長別再沾沾自喜①愛佔小便宜,自私自利首先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言,一旦孩子出現愛佔小便宜,自私自利的狀況,絕對不是聰明的表現,而是假聰明的表現。
  • 別再用「懂事」道德綁架孩子了,背後的這些傷害,家長知道嗎?
    大的讓小的,而不是錯的讓對的,這種事情似乎每天都會發生在國內的家庭中,許多父母從小便教育孩子要聽話,要懂事,但有些時候,這種懂事卻不是以是非黑白為基礎,而是以年齡、以雙方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為判斷標準。這種所謂道德綁架的「懂事」真的是懂事嗎?
  • 孩子「太懂事」值得驕傲嗎?別沾沾自喜了,「無知」家長才這麼想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懂事,遇到不聽話的孩子也會倍感頭疼,特別羨慕別人家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人人稱讚,背後的危害卻鮮為人知。你還在為孩子懂事驕傲嗎?
  • 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每個家長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如果太過懂事的話,會讓孩子心理造成缺失,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家長平時錯誤的教導,導致孩子越來越懂事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3個「懂事」行為,暗示長大情商低,父母別沾沾自喜!
  • 孩子看似「懂事」的3種表現,不一定是高情商,背後藏著多少心酸
    原因很簡單,在很多二胎家庭中,「大讓小」似乎是一種常態,父母總是對較大的孩子強調:「你是哥哥/姐姐,要懂事點!」所以,孩子也不得不忍下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做出哥哥姐姐應有的擔當。,父母都會很欣慰,可是這個長大和懂事背後藏著多少心酸,父母也應該多關切。
  • 孩子乖巧懂事,家長別急著高興,這類孩子長大後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有句話是這樣的說的:」有的人一生都被自己的童年治癒,有的人卻用自己的一生來治癒自己的童年。」每個家長都喜歡乖巧懂事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總是很少讓家長操心。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越聽話懂事的孩子,他們的長大後心理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 這種性格的孩子,走向社會容易吃「大虧」,不少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父母們,回想一下,如果你聽到別人這樣誇你家孩子,你是會很開心,想著自己把孩子教育的很不錯,還是會有一點點難過?而那些還在沾沾自喜的家長也該醒醒了。這種性格的孩子,幸福感往往都是很低的有網友就說自己小的時候就是被父母要求著,這要讓著別人,那要為別人考慮。後來他就習慣了遇到自己和別人同時喜歡的事物時,就會主動退出,讓給別人,嘴上說著沒事,其實內心失落的不得了。
  • 孩子「懂事」的背後,暗示成為「討好型人格」,太心酸
    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懂事,很乖巧,長大之後很孝順但是凡事杯滿則溢,過猶不及,家長的一些錯誤引導就會讓孩子有一些其實太過懂事的做法,反而對孩子的成長 有很多的壞處,對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起到負面影響。
  • 「媽媽,我學會罵人了」聽完這話家長喜極而泣,背後原因很心酸
    ……看到上面這一連串的話,大家是否以為是來自家長的不滿和抱怨呢?事實卻相反,這是一對喜極而泣的家長給出的正向反饋,甚至裡面含有太多心酸,起承轉合且聽我慢慢道來。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討好型人格」?這是心理學方面的專業術語,指的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家長都喜歡"懂事的孩子",懂事背後隱藏著孩子真實情緒,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孩子懂不懂事,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偏偏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表現出的反應與我們所期待的大相庭徑。而那麼聽家長話、不哭不鬧的孩子則成了家長最喜歡的一類。
  • 不想讓孩子像「賀子秋」一樣懂事!不要再誇獎孩子懂事了!
    最近都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小編也在閒暇時看了一些,看到評論大家都心疼賀子秋,是的,我也心疼他。我想大聲說,不要把懂事當做誇獎!你不知道被誇獎的人有多絕望!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在看到賀子秋說自己不愛吃肉,愛吃素菜時就想起那個說不愛吃糖的自己。再看到李爸爸說他在長身體給他夾肉時,想起即使把糖捂化了也要給我帶回來的爺爺奶奶。